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xibaog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04例牙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牙种植中采用不同的口腔修复膜材料进行引导骨再生进行治疗研究,并对治疗后的评价指标内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采用可吸收修复膜材料治疗的观察组在骨厚度、植骨厚度、修复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修复满意率均显著优于采用不可吸收修复膜治疗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达92.4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修复满意率达88.89%,所有比较差异值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可吸收修复膜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效果较好,修复成功率高,有效促进骨和植骨的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口腔修复膜材料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应用
  引导骨再生修复膜使用是指在在牙周手术中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龈上皮在愈合过程中沿根面生长,阻挡牙龈结缔组织与根面接触,并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具有形成新附着能力的牙周膜细胞优先占领根面,从而在已暴露于牙周袋内的根面上形成新的牙骨质,并有牙周膜纤维埋入,形成牙周组织的再生,即形成新附着性愈合[1]。目前常用的材料有可吸收膜和不可吸收膜两大类[2],为此我们进行本文内容的研究,通过对在我院进行牙种植患者采用不同材料的修复膜进行相应的研究,并对使用后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更为理想的修复材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04例牙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后在引导骨再生中采用不同的修复膜材料进行修复。两组基本资料为:对照组:51例,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在22~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7±2.5岁;观察组: 53例,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在20~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3±3.2岁。两组患者经检查均无严重口腔病症,患者均为自愿选择研究材料并书面认可。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值P >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对照组患者选用不可可吸收膜(如钛膜)进行修复:将骨粉使用生理盐水浸湿,然后将螺纹根状种植体骨粉放置在患者的骨损位置,并根据缺损创面大小和形状,将钛膜剪取大小、形状合适后置于植骨区域,膜延伸骨缺损边缘外2~3mm,引导缺损骨再生,最后缝合,将创口关闭。
  1.2.2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膜(如BIO-GIDE膜)进行引导骨再生修复:方法基本同上。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种植修复后的骨厚度、植骨厚度、修复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修复满意率等为评价指标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患者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分析,当结果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后的骨厚度、植骨厚度见表一, 观察组的指标值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值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修复满意率见表二,观察组全部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值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牙种植在临床上是一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将与机体骨质兼容性高的特殊材料经过精密设计处理,制造成与人体牙根相符合的形态,并采用相应方法植入缺牙区牙槽骨内的一种治疗方法[2-3]。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牙槽骨会与植入的人工牙根密合,并可根据患者需要进行后期如烤瓷等进行修复 ,从而完成整个牙齿种植过程 。目前在对牙齿缺损患者的应用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且效果较为理想。
  在牙种植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纯在不同程度的骨量不足,在种植过程中出现失败的情况屡见不鲜,随着引导性骨再生技术近年来的不断完善已经在牙种植的临床治疗中得以应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是在牙周手术中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龈上皮在愈合过程中沿根面生长,阻挡牙龈结缔组织与根面接触,并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具有形成新附着能力的牙周膜细胞优先占领根面,从而在已暴露于牙周袋内的根面上形成新的牙骨质,并有牙周膜纤维埋入,形成牙周组织的再生并形成新附着性愈合[1]。有着极为理想的引导效果,在使用修复膜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本文内容可以看出,可吸收修复膜在骨厚度、植骨厚度、修复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修复满意率等均明显优于不可吸收的修复膜。根据已有研究表明由于不可吸收修复膜对患者植骨区内的血液血浆进行很大程度限制,从而阻挡了植骨对血液的吸收,并影响了患者的牙种植效果。而可吸收修复膜属于双层胶原膜,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发生降解,同时这种降解作用下的产物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较小。但在研究中也发现,出现如菌斑控制不佳、牙周维护阶段的依从性差、术后不按期复查和清除菌斑、吸烟都会影响引导骨再生的效果;并且手术中瓣的设计不能将膜完全覆盖、骨袋宽而浅、所使用的材料过早降解、膜与根面之间能否保持一定的间隙也会影响疗效;术后如果出现膜暴露则易引起感染等。因此要对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等各方面加以注意重视,避免不利因素,以获得理想的牙种植效果。
  综上所述,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术中使用可吸收的口腔修复膜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优先作为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中的使用材料,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杏松.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4):172-173。
  [2] 吴喆, 王涛.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2):22-24。
  [3] 何添荣, 林毅.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25):28-2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究口腔修复中牙体预备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本科室80例牙齿缺陷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6例,男12例,女24例;对照组44例,男30例,女14例;两组患者年龄15~28岁,平均年龄(21.5±1.2)岁。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牙体预备方法,观察修复成功率与满意度,采用两种烤瓷贴面牙体预备,分别为I型、与U型,使用双重树脂粘接,观察4~20个月,对不适应症进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讨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和浅挂线技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9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切开引流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浅挂线技术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合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48人,有效4人,无效1人,痊愈率为90
【摘 要】 目的 研究对宫外孕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50例宫外孕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氨蝶呤药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情况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为92%,组间差异显著。在阴道止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以及包块消失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在
【摘 要】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奎硫平和阿立哌唑进行治疗,疗程8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3.3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
【摘 要】 目的 研究探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选取140例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实验组除接受对照组治疗方案外,还要进行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结果 经对数据的处理来看,实验组患者的发热和疱疹消除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8.5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81.43%,
【摘 要】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有关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1187例肝胆手术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较为仔细地分析,运用SPSS12.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187例肝胆手术病患出现手术部位的感染现象63例,其感染率一般可达到5.31%,对此,其中的器官腔隙4例占6.35%,切口深部组织8例占12.70%,而切口浅部组织51例占有80.95%。从其中分离出革兰阳性菌12株,
【摘 要】 目的:探究蒙药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来医的60例慢性咽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给予常规组西药治疗,实验组则使用蒙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治疗中,常规组痊愈的有5例,好转19例,无效6例;实验组痊愈的有11例,好转18例,无效1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63.3%,差异明显,具备统计
【摘 要】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于临床的骨科患者的整体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表法选取 2015 年1月到 2016 年 1 月来医院就诊的100例骨科患者,平均地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负压引流技术,研究组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引流管的更换的总次数、创口愈合的时长、感染概率、住院时长与总治疗费用。结果:研究组病人的引流管更换的总次数、创口愈合的时长、住院时长、总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