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建设的历史演变及其重要作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i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有教育之日起,教师师德的理论及实践已成为文化先贤、思想大家们积极探讨的主题。文章在分析历代师德变迁的基础上,梳理了师德建设的合理内涵,提出了发挥师德积极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师德;变迁;内核;作用
  一、我国师德建设的演变过程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担负着传道授业、培养人才的重任。在传统道德中,师德又处于百业之首。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尤为重要。
  1.尧舜时期,尧、舜帝为了匡正社会不良风气,曾任命契这个人作为“司徒”,负责教育宣传工作。彼时的司徒相当于此时的教师职位。在《列女传》中曾描述契“聪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至其名”,肯定了他的天赋、见识、爱生和教育成果。可以说,契的“聪明而仁”特质,就是我国最早的师德体现。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不和谐和天下纷争不断,致使诸子百家纷纷开办私学、组织游学,传授他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说,用来实现其远大的理想及抱负。其中孔子就是他们最杰出的代表。
  3.南宋时期,大教育家朱熹在江西庐山创办的白鹿洞书院,明确规定了为人处世接物的“三要”和求学问道的原则。他认为,“修身之要,就是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就是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五教之目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学之序就是圣师孔子倡导的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并把“三要”内容和求学原则做成牌匾挂在书院醒目位置,供人学习遵循。朱熹的教育思想,也充分体现了前人主张的“如何做人”的办学宗旨。
  4.明清时期,许多先贤同样重视修身进德的育人理念,如在选聘教师时,除了看重老师的学识,更要考察老师的思想素质、道德操守。完整反映了教师必备的品行操守、学识功底、施教方法和规矩意识的素质及能力。
  5.民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教育家也十分关注中国的教育及师德建设。其中,新文化运动之父、教育家蔡元培大力提倡的教育救国、学术救国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树立健全的人格、养成追求真理的学术风格,进而推进社会进步,也是师德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二、我国师德建设的合理内核
  1.学而不厌、潜心治学。孔子提倡的“学而不厌”,潜心钻研的精神是做老师的基本前提。常言道: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则必须具备一桶水,并且是一桶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否则,就难以达到传授知识,宣传真理,培养人才的目的。
  2.只要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能引导学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朝着不断完善自我的目标迈进。正如他的学生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因此,身体力行、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至关重要。
  3.有教无类、教书育人。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不分长幼、贫富、贵贱的教育思想符合我国当前实施的普惠教育、教育公平的基本精神。作为教师,要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荀子认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尊师而惮,可以为师;着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凌,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否则,将影响教育事业,贻误人才培养。
  4.志成高远、乐做人师和经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合格人才的培养需要大批有理想抱负、奉献精神的人。
  三、新时代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近期颁布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提出了师德建设的最低标准和理想追求。新时代下,既要注重传承、古为今用,又要全面落实准则精神,充分发挥师德建设的积极作用。
  1.加强师德建设,对于促进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职业理想。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作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假如人民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对本职工作的理想追求,是难以在现代教育事业中建功立业的。
  2.加强师德建设,有利于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服务学生的育人情怀。教书育人,教师作为教育和文明的传播者,肩负着不可替代作用。塑造下一代的重任,塑造新人等方面担负着特殊作用。所以,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把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任务。
  3.加强师德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增强人格魅力。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守道,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育德、以德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标杆作用。作为高校教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言传与身教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统一、学术自由与规范统一”,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优秀的教师形象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
  4.加强师德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不断创新,提高育人本领。终身学习、不断创新、强化综合素质是教师师德的进一步升华。在科技日新月异和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涌现的今天,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创新是应对挑战、跟上时代步伐的重要条件。新时代下,必须深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教育理论,丰富人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概言之,尽管师德内容在不同时代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相通的。只要我们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规范和锤炼自己,就一定能在培养职业人才、助力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中,不断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程蕣英,曹劍英.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今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11.
  [2]于述胜.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
  [3]习近平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4]教育部于2018年11月8日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其他文献
3方洲水庫美如画
期刊
张海迪曾说过:“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  细细思索,犹为信然。站立永远要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也就是说最终要保持这种站立的姿态,不能被失敗击垮。失败并不可怕,而是你能不能站起来直面失败。  贝多芬从26岁开始,听力便渐渐衰退。他想:“难道我真的要放弃音乐吗?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他顽强的度过了那些岁月,他使用助听器,甚至是骨传导。他面临着一次次失败,他告诉自己,“我要扼住命运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高校海归青年教师入党引导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榜样作用、完善政治导师培养机制、举办文体活动、创新培养模式等引导途径,目的在于增强党组织吸引力,提升高校海归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文体活动  全球文化交流的频繁,使更多人可以走出国门进行知识学习。与此同时,回国深造的高校教师数量也在逐年上涨。虽然高校加强了青年教师入党培养工作,但受到
摘 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项以学术考试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国家教育考试。自1981年成立以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救助活动。自2002年成立“专科学生援助”自学制度以来,各种学校,机构和个人以各种形式加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共同选拔一所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但目前受专衔本助学管理、宣传、教学、政策、通过率、制度等方面的问题。根据相关问题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表示:“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基于此,本文以地方民办高校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学校地域性与专业性发展优势,紧跟“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目标与沿线国家实现差异性合作,实现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地方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民办高校成为“一带一
摘 要: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青少年在学习上、获得信息上、情感交流上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对青少年法制教育方式上,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学校、家庭以及课堂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顺应时代法制的潮流和要求,这也是青少年教育者的责任。基于此,文章中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在网络环境的背景下,如何做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青少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