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一门趣味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时间看,上下五千年;从空间看,纵横五湖四海;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各个领域。历史的多姿多彩,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
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历史这门思辨很强的学科多被看成是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教师较多的是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不要求知道是如何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历史教育要真正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而创新是我们教学的灵魂,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根据历史内在的规律和自身的特点,认真观察、深入研究、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和方法。下面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引导观察,适时指导
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训练、总结而形成的。首先,在观察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且具体的观察目的、任务和要求,以使他们有的放矢。其次,在观察中,要及时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出现错误及时纠正。第三,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讲辛亥革命一课,让学生看图分析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请学生说说表达的什么意思?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上谕”和“乱世肃清”词语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武昌起义”一目,同时观察漫画从中找出答案。相互议一议,并要求领会“野火烧不尽”的深刻含义,再请几个同学起来说一说,使学生得出它的寓意。
二、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思维
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想象,往往能缩短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加快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从而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当然,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要有根据的思考问题,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例如,讲同盟会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时,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将同盟会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紧密的结合起来对照讲解,同时指导学生看课文的“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动脑筋插图,想象其含义,加深理解。
三、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求异思想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好于假设、怀疑,追求尽可能独特。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如,戊戌变法一课讲到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时,让同学们考虑这一做法值不值得?鼓励学生多思考,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问题和创新。
四、应用启发式教学,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这条件的产生需要依靠教师创设的启发性教学情境。上课伊始,老师提出问题,提供导读线索,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为主动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和心理条件。允许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进一步开拓思路。此间教师可回答学生的质疑,也可以进一步启发、诱导,还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关系,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你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努力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营造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五、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思维定势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它在教学中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的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而发散思维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或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是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求变异,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形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思维,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先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中学历史教材特别是新编的历史教材引入了一些史学界的争议,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史学研究动态,拓宽思路,开展独立思考,形成自己一定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方位地评价历史事件,多法解答历史现象,多重思考历史规律,多层认识历史结论。如教材中关于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可以列举史学界的三种不同观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的不同评价,鼓励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多换一换角度,多一些发散思维,力图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新观点、新看法。
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多进行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多样性。
总之,人的一生贵在创造,珍在创新,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力,其位置举足轻重。所以,我们作为培养人才的工程师,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型的人才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未来社会的需要,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课堂做起,从自身做起。
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历史这门思辨很强的学科多被看成是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教师较多的是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不要求知道是如何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历史教育要真正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而创新是我们教学的灵魂,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根据历史内在的规律和自身的特点,认真观察、深入研究、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和方法。下面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引导观察,适时指导
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训练、总结而形成的。首先,在观察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且具体的观察目的、任务和要求,以使他们有的放矢。其次,在观察中,要及时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出现错误及时纠正。第三,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讲辛亥革命一课,让学生看图分析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请学生说说表达的什么意思?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上谕”和“乱世肃清”词语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武昌起义”一目,同时观察漫画从中找出答案。相互议一议,并要求领会“野火烧不尽”的深刻含义,再请几个同学起来说一说,使学生得出它的寓意。
二、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思维
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想象,往往能缩短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加快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从而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当然,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要有根据的思考问题,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例如,讲同盟会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时,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将同盟会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紧密的结合起来对照讲解,同时指导学生看课文的“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动脑筋插图,想象其含义,加深理解。
三、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求异思想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好于假设、怀疑,追求尽可能独特。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如,戊戌变法一课讲到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时,让同学们考虑这一做法值不值得?鼓励学生多思考,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问题和创新。
四、应用启发式教学,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这条件的产生需要依靠教师创设的启发性教学情境。上课伊始,老师提出问题,提供导读线索,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为主动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和心理条件。允许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进一步开拓思路。此间教师可回答学生的质疑,也可以进一步启发、诱导,还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关系,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你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努力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营造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五、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思维定势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它在教学中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的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而发散思维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或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是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求变异,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形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思维,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先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中学历史教材特别是新编的历史教材引入了一些史学界的争议,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史学研究动态,拓宽思路,开展独立思考,形成自己一定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方位地评价历史事件,多法解答历史现象,多重思考历史规律,多层认识历史结论。如教材中关于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可以列举史学界的三种不同观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的不同评价,鼓励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多换一换角度,多一些发散思维,力图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新观点、新看法。
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多进行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多样性。
总之,人的一生贵在创造,珍在创新,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力,其位置举足轻重。所以,我们作为培养人才的工程师,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型的人才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未来社会的需要,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课堂做起,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