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尖锐,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空调耗电已逐渐成为能耗大户,空调节能也日渐成为建筑环境领域刻不容缓的大事。本文论述了暖通空调节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实现空调节能的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暖通空调;节能;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也在不断扩展,暖通空调在建设工程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冷暖,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关系到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空调的耗能占全国总耗能的15%以上,堪称耗能大户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比例还在逐年提高,空调耗能必将对我国的能源消耗造成长期的、巨大的影响。因此,降低空调耗能势在必行。
一、暖通空调领域节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已达到40%,据统计在湖南省也达到27.8%。在城市远高于这个比例。而在建筑能耗里,用于暖通空调的能耗又占建筑能耗的30%~50%,且在逐年上升。随着人均建筑面积的不断增大,暖通空调系统的广泛应用,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将进一步增大。这势必会使能源供求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另一方面,现有的暖通空调系统所使用的能源基本上是高品位的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电能占了绝对比例。对这些能源的大量使用,使得地球资源日益匮乏,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暖通空调行业的研究成果,现有空调系统的能耗是惊人的,如果采用节能技术,现有空调系统节能20%~50%完全可能。
二、暖通空调系统中的节能技术
1、蓄能空调技术
(1)蓄冷空调技术
常规的蓄冷技术包括冰蓄冷空调和水蓄冷空调。通过降低介质温度或凝固介质,将冷能以显热和潜热的形式储存在介质中。必要时,被储存的冷能可以通过升高介质温度,或熔化介质再次被利用。蓄冷系统的主要设备有冷水主机、蓄冷装置、板式换热器、自动控制系统以及泵阀等。系统的流程主要是针对冷水主机和蓄冷装置的相互关系,有串连和并联之分,串连又有主机上游和主机下游两种方式。其设计的关键在于冷水主机容量的选定。
(2)蓄热技术
关于蓄热技术,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电锅炉蓄热式系统且以水作为蓄热介质。所谓电力蓄热系统,就是以电锅炉为热源,利用低谷廉价电力,对水加热,并将其储存在蓄热水箱中,在电网高峰时段关闭电锅炉,由储存在蓄热水箱中的热水供热,其优点是不排出有害气体,无污染,无噪声,比煤锅炉、油锅炉的热效率高,又能充分利用低谷电,运行费用低。
2、热泵技术
通过压缩机的工作从这些热源中吸取其中蕴藏着的大量较低温度的低品位热能。并将其温度提高后再传给高温热源。热泵技术有三大优势:
1)它能长期大规模地利用江河湖海、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土壤或空气中的低温热能,可以把生产和生活中弃之不用的低温热能利用起来;
2)它是目前最节省一次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供热系统.用少量不可再生的能源将大量的低温热量提升为高温热量;
3)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逆向使用.既可供热也可用以制冷。即一套设备兼作热源和冷源。热泵技术由于能有效地降低一次能源消耗,因而可以減少CO2气体和其它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新技术。理论和大量的应用实践都说明。热泵技术具有很好的节能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低温送风空调技术
低温送风空调方式是指从集中空气处理机组送出温度较低的冷风,进入空调房间。所谓低温是相对于常规送风温度而言的,常规送风系统从空气处理器出来的空气温度一般为10~15℃,而低温送风空调方式的送风温度为4~10℃。由于低温送风降低了送风温度,从而减少了送风量,也就减小了空气处理设备的尺寸和电耗,其初始投资可降低。由于冰蓄冷技术的发展,能提供1~4℃的低温冷冻水,为低温送风方式创造了条件,低温送风空调与常规温度送风空调相比,具有提高舒适度、节能、初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和节省空间等特点,如表1所示。低温送风空调方式,在国内尚属新技术范畴,指导设计的具体方法较少,但由于其节能特性,在实际工程中已有所应用。
4、热能的回收利用
冷热源是设计师最关注的一点,因为其能耗往往能占空调系统总能耗的50%左右。当前的建筑设计中普遍存在设计工期短,专业设计人员设计不专业的情况,暖通专业既然是建筑节能的支柱力量,因此,目光不仅要盯住如何优化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更应该有所转移,设计师在方案设计时,应首先深入了解业主的能源状况及其对空调的使用情况以及是否有余热、废气等利用条件,并综合对比各种能源方案。在热能的回收利用方面也要重点考虑节能的方案:首先是回收制冷机组的冷凝热,此种换热设备已经为市场所关注,与生活用热水结合起来,制冷剂被压缩后温度很高,完全可以把水加热到洗澡的标准,同时又环保和节省锅炉附属设备的资金。其次回收空调的排风余热,可以采用转轮全热交换器、板式显热交换器和板翘式全热交换器来回收显热和余热,实现对新风的预热和预冷。
5、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1)控制窗墙比
由于外窗的耗热量占总建筑物总耗热量的35%~45%,因此,在保障采光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窗墙比十分重要。一般规定各朝向的窗墙比不得大于下列数字:北向25%;东、西向30%;南向35%。
(2)提高门窗密闭性
房间换气次数由0.8h~1降到0.5h~1,建筑物的耗冷可降低8%左右,因此设计中应采用密闭性良好的门窗。加设密闭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
(3)外墙保温
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证明采用外墙保温系统的建筑,无论是从建筑物外装饰效果还是居住的舒适程度,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节能新方式。目前,在我国东北地区正在广泛进行住宅楼的外墙保温,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
6、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1)太阳能供暖与制冷
太阳能供暖主要采用被动式太阳能和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太阳能制冷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太阳能驱动机械装置,机械装置再驱动压缩制冷循环;另一种方法是从太阳直接获得热量来驱动吸收式制冷机,从而降低室内温度。这两种制冷技术均不采用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氟里昂,并且二者都采用较低等级的能源,在节能与环保方面有着光明的前景。
(2)地热能的利用
利用地热供热供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地热水间接供热,地热供暖加调峰锅炉,地热泵加热供热,地偶冷却等方式。目前全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地热工程,不但可以用于供热,也可用于供冷(以热制冷)。设计管理得当,不仅节能,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3)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对自然条件的最充分的利用,也是改善热环境的有效措施。当室外空气干球温度和焓值低于室内空气干球温度和焓值时,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空气温度,带走潮湿气体,从而达到人体热舒适。即使是室外空气温湿度已超过舒适区的标准,需消耗能源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也可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新风,省去风机能耗,且无噪声。既减少能耗又降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工艺性空调的使用也更加规范。暖通空调所占用的建筑能耗必将占据更高的比例。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是暖通空调系统、建筑系统节能的基础,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则是实现大幅度节能,产生显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推动经济发展的保证。
参考文献
娄威.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工程设计[J].山西建筑,2011(1)
杨春梅.暖通空调与节能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内江科技.2009(1)
【3】张莉,李尧,朱玉明.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分析[J].山西建筑.2010(9
【关键词】:暖通空调;节能;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也在不断扩展,暖通空调在建设工程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冷暖,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关系到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空调的耗能占全国总耗能的15%以上,堪称耗能大户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比例还在逐年提高,空调耗能必将对我国的能源消耗造成长期的、巨大的影响。因此,降低空调耗能势在必行。
一、暖通空调领域节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已达到40%,据统计在湖南省也达到27.8%。在城市远高于这个比例。而在建筑能耗里,用于暖通空调的能耗又占建筑能耗的30%~50%,且在逐年上升。随着人均建筑面积的不断增大,暖通空调系统的广泛应用,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将进一步增大。这势必会使能源供求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另一方面,现有的暖通空调系统所使用的能源基本上是高品位的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电能占了绝对比例。对这些能源的大量使用,使得地球资源日益匮乏,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暖通空调行业的研究成果,现有空调系统的能耗是惊人的,如果采用节能技术,现有空调系统节能20%~50%完全可能。
二、暖通空调系统中的节能技术
1、蓄能空调技术
(1)蓄冷空调技术
常规的蓄冷技术包括冰蓄冷空调和水蓄冷空调。通过降低介质温度或凝固介质,将冷能以显热和潜热的形式储存在介质中。必要时,被储存的冷能可以通过升高介质温度,或熔化介质再次被利用。蓄冷系统的主要设备有冷水主机、蓄冷装置、板式换热器、自动控制系统以及泵阀等。系统的流程主要是针对冷水主机和蓄冷装置的相互关系,有串连和并联之分,串连又有主机上游和主机下游两种方式。其设计的关键在于冷水主机容量的选定。
(2)蓄热技术
关于蓄热技术,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电锅炉蓄热式系统且以水作为蓄热介质。所谓电力蓄热系统,就是以电锅炉为热源,利用低谷廉价电力,对水加热,并将其储存在蓄热水箱中,在电网高峰时段关闭电锅炉,由储存在蓄热水箱中的热水供热,其优点是不排出有害气体,无污染,无噪声,比煤锅炉、油锅炉的热效率高,又能充分利用低谷电,运行费用低。
2、热泵技术
通过压缩机的工作从这些热源中吸取其中蕴藏着的大量较低温度的低品位热能。并将其温度提高后再传给高温热源。热泵技术有三大优势:
1)它能长期大规模地利用江河湖海、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土壤或空气中的低温热能,可以把生产和生活中弃之不用的低温热能利用起来;
2)它是目前最节省一次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供热系统.用少量不可再生的能源将大量的低温热量提升为高温热量;
3)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逆向使用.既可供热也可用以制冷。即一套设备兼作热源和冷源。热泵技术由于能有效地降低一次能源消耗,因而可以減少CO2气体和其它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新技术。理论和大量的应用实践都说明。热泵技术具有很好的节能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低温送风空调技术
低温送风空调方式是指从集中空气处理机组送出温度较低的冷风,进入空调房间。所谓低温是相对于常规送风温度而言的,常规送风系统从空气处理器出来的空气温度一般为10~15℃,而低温送风空调方式的送风温度为4~10℃。由于低温送风降低了送风温度,从而减少了送风量,也就减小了空气处理设备的尺寸和电耗,其初始投资可降低。由于冰蓄冷技术的发展,能提供1~4℃的低温冷冻水,为低温送风方式创造了条件,低温送风空调与常规温度送风空调相比,具有提高舒适度、节能、初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和节省空间等特点,如表1所示。低温送风空调方式,在国内尚属新技术范畴,指导设计的具体方法较少,但由于其节能特性,在实际工程中已有所应用。
4、热能的回收利用
冷热源是设计师最关注的一点,因为其能耗往往能占空调系统总能耗的50%左右。当前的建筑设计中普遍存在设计工期短,专业设计人员设计不专业的情况,暖通专业既然是建筑节能的支柱力量,因此,目光不仅要盯住如何优化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更应该有所转移,设计师在方案设计时,应首先深入了解业主的能源状况及其对空调的使用情况以及是否有余热、废气等利用条件,并综合对比各种能源方案。在热能的回收利用方面也要重点考虑节能的方案:首先是回收制冷机组的冷凝热,此种换热设备已经为市场所关注,与生活用热水结合起来,制冷剂被压缩后温度很高,完全可以把水加热到洗澡的标准,同时又环保和节省锅炉附属设备的资金。其次回收空调的排风余热,可以采用转轮全热交换器、板式显热交换器和板翘式全热交换器来回收显热和余热,实现对新风的预热和预冷。
5、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1)控制窗墙比
由于外窗的耗热量占总建筑物总耗热量的35%~45%,因此,在保障采光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窗墙比十分重要。一般规定各朝向的窗墙比不得大于下列数字:北向25%;东、西向30%;南向35%。
(2)提高门窗密闭性
房间换气次数由0.8h~1降到0.5h~1,建筑物的耗冷可降低8%左右,因此设计中应采用密闭性良好的门窗。加设密闭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
(3)外墙保温
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证明采用外墙保温系统的建筑,无论是从建筑物外装饰效果还是居住的舒适程度,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节能新方式。目前,在我国东北地区正在广泛进行住宅楼的外墙保温,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
6、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1)太阳能供暖与制冷
太阳能供暖主要采用被动式太阳能和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太阳能制冷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太阳能驱动机械装置,机械装置再驱动压缩制冷循环;另一种方法是从太阳直接获得热量来驱动吸收式制冷机,从而降低室内温度。这两种制冷技术均不采用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氟里昂,并且二者都采用较低等级的能源,在节能与环保方面有着光明的前景。
(2)地热能的利用
利用地热供热供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地热水间接供热,地热供暖加调峰锅炉,地热泵加热供热,地偶冷却等方式。目前全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地热工程,不但可以用于供热,也可用于供冷(以热制冷)。设计管理得当,不仅节能,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3)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对自然条件的最充分的利用,也是改善热环境的有效措施。当室外空气干球温度和焓值低于室内空气干球温度和焓值时,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空气温度,带走潮湿气体,从而达到人体热舒适。即使是室外空气温湿度已超过舒适区的标准,需消耗能源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也可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新风,省去风机能耗,且无噪声。既减少能耗又降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工艺性空调的使用也更加规范。暖通空调所占用的建筑能耗必将占据更高的比例。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是暖通空调系统、建筑系统节能的基础,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则是实现大幅度节能,产生显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推动经济发展的保证。
参考文献
娄威.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工程设计[J].山西建筑,2011(1)
杨春梅.暖通空调与节能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内江科技.2009(1)
【3】张莉,李尧,朱玉明.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分析[J].山西建筑.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