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对苏科版物理新教材的几点认识,期望有助于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了解该教材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有利于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苏科版栏目特色探究活动学科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59
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就物理学科而言,新课程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初中物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物理基础知识,更要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扬州市从2004年9月开始使用苏科版物理新教材,至今已有10年了,从那时起,本人一直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现就本人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对苏科版物理新教材的认识,与同行交流。
一、栏目特色鲜明
“苏科版”教材在呈现模式上,突出特色栏目的设置,以提高教材的导学性、可读性。不仅安排了“读一读”、“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记一记”、“看一看”、“猜一猜”、“观察与思考”、“听一听”、“辨一辨”等小栏目,还精心设置了七个特色栏目,反映了“苏科版”别具一格的个性色彩。七个特色栏目分别如下:(1)“活动”栏目,既包括探究、实验、观察,又包括讨论、交流与评估等;(2)“生活·物理·社会” 栏目,主要是介绍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的关系;(3)“信息快递” 栏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主要是知识、技能方面的);(4)“技巧·方法” 栏目,是对研究问题的技巧、方法进行点拨;(5)“WWW” 栏目,作为评价的一种方式,着重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还有知识理解和基本的训练内容;(6)“信息库” 栏目,是指在正文某些部分加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该章节最后查阅与之相关的扩展性知识;(7)“知识梳理”栏目,帮助学生总结单元知识,这种独具特色的安排使人耳目一新
二、重视探究活动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而好奇心是从事探究的力量之源。苏科版物理新教材从“奇妙的物理现象”开始,通过设疑,观看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等手段使学生接触有趣的物理现象,继而又介绍了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设置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比较猜想,明白为什么要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在使用的四册教材中,几乎每一个隐含规律的章节都以探究的形式体现出来,使人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大刀阔斧,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
三、提倡科学渗透
新教材改变了以往教材的学科独立性,提倡各门学科的互相渗透,例如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这一节,出现了“人耳”的构造,“白鳍豚”的声呐系统,给出了蝙蝠、海豚、狗、猫等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在“物体的运动” 这一节,描述了猎豹的奔跑速度,把生物与物理联系了起来;在“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这一节,将美术与物理结合了起来;在“速度”“功率”这节,出现了“奥运会金牌榜”,还出现了诸如占旭刚、王军霞等众多体育明星的精彩照片和运动成绩,将体育与物理结合起来。“从粒子走向宇宙”,将物理和天文结合了起来,在文字表述方面,所有“物理量”均采用中英文同注,将物理同英语结合了起来等等。同时新教材使用了很多彩色照片和图片,以全新的视角形象地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使人感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简洁明快。
四、体验物理之美
物理并不像有的学生想象的那样枯燥、单调,而是蕴含丰富的美的内容。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苏科版物理教材中有许多例证,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像,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速、加速与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公式中和牛顿力学之中,而且,牛顿力学还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这种知识的相互融合、联系,让学生自然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和谐之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领会了物理之美,就会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发现,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和享受物理之美。新教材每章开头都有美丽的图片,并配有引语,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励学生荡起探索和求知的双桨,在知识的海洋里以快捷的方式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
五、密切联系生活
新教材中介绍的许多事例,都将学生的目光焦点引到生活中,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例如,“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电
冰箱中的物态变化”、“自制指南针”、“云、雨、露、霜、雪” ,“西气东输”,“磁悬浮列车”,“神舟五号”,“环境保护”,“非典型肺炎”等等,再如在“物态变化”一章中编入了“人工降雨”、 “火洲”里的坎儿井;在“光现象”中安排了“红外线的应用”、“光纤通信”、“角反射器”、“巨型反射式望远镜”等知识。这既密切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又加强了物理与科技的关系。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感染,无须教师过多解释,就明白物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
六、注重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
“苏科版”还十分注重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十分关注反映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例如,在“光现象”中介绍了激光测距仪、哈勃望远镜、光纤通信,在“物体的运动”中介绍了同步卫星、在“从粒子到宇宙”中介绍了纳米技术,在“力”中介绍了磁悬浮列车等内容,这些知识能引导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再如,教材的“章首页”编排了曾侯乙编钟、夏商周断代工程、纵目青铜面具、竞速项目中的中国奥运健儿、中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一些著名的中外物理学家、发明家等图片作为教材的背景或是要学习的知识信息,增强了教材的人文气息,有利于学生接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教材也有以下不足。
1.新教材知识体系不够严密,涉及的知识较多,给人一种哪都说说,又哪都说不透,内容松散的感觉,学完以后,学生头脑中很难建立一个严密完整的知识体系。有些知识点的安排顺序,似乎有前后颠倒的感觉,例如:“光的折射”和“凸透镜的成像”,“光的反射”到“平面镜”,“长度、时间测量”和“世界是运动的”等(这也许是本人身处农村,信息闭塞、见识少,没能真正领会编者的意图)。教材中,科学探究的内容很多,但如果全面展开,教学时间不充裕,教学效果难保证。一个学期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几个科学探究教学,是否符合教材编者的意图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基层学校的教师,特别是像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始终得不到权威的声音,我们也在各种教研会上进行了咨询,但回答都比较含糊。
2.“WWW”中基础练习的数量偏少,这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而“补充习题”、“同步导学”等配套练习题,许多题目抄袭了每年的各地中考试题,还有部分内容,需要上网或到图书馆查资料,这在农村学校很难落实。
3.一些实验可操作性不强,需进一步改进。例如,教“人眼看不见的光”时,需要将三棱镜对着太阳光,再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红光外侧,在室内,实验无法进行,教师演示必须在室外,学生又看不清楚,让学生全部外出分组,又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
纵观苏科版物理新教材,它既留给教师充分展示的空间,又留足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和讨论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的产生过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本适应时代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教材。只要我们迅速转变观念,积极推行探究式教学模式,我们一定会在对新教材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迎来硕果累累的秋季!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关键词]苏科版栏目特色探究活动学科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59
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就物理学科而言,新课程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初中物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物理基础知识,更要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扬州市从2004年9月开始使用苏科版物理新教材,至今已有10年了,从那时起,本人一直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现就本人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对苏科版物理新教材的认识,与同行交流。
一、栏目特色鲜明
“苏科版”教材在呈现模式上,突出特色栏目的设置,以提高教材的导学性、可读性。不仅安排了“读一读”、“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记一记”、“看一看”、“猜一猜”、“观察与思考”、“听一听”、“辨一辨”等小栏目,还精心设置了七个特色栏目,反映了“苏科版”别具一格的个性色彩。七个特色栏目分别如下:(1)“活动”栏目,既包括探究、实验、观察,又包括讨论、交流与评估等;(2)“生活·物理·社会” 栏目,主要是介绍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的关系;(3)“信息快递” 栏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主要是知识、技能方面的);(4)“技巧·方法” 栏目,是对研究问题的技巧、方法进行点拨;(5)“WWW” 栏目,作为评价的一种方式,着重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还有知识理解和基本的训练内容;(6)“信息库” 栏目,是指在正文某些部分加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该章节最后查阅与之相关的扩展性知识;(7)“知识梳理”栏目,帮助学生总结单元知识,这种独具特色的安排使人耳目一新
二、重视探究活动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而好奇心是从事探究的力量之源。苏科版物理新教材从“奇妙的物理现象”开始,通过设疑,观看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等手段使学生接触有趣的物理现象,继而又介绍了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设置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比较猜想,明白为什么要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在使用的四册教材中,几乎每一个隐含规律的章节都以探究的形式体现出来,使人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大刀阔斧,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
三、提倡科学渗透
新教材改变了以往教材的学科独立性,提倡各门学科的互相渗透,例如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这一节,出现了“人耳”的构造,“白鳍豚”的声呐系统,给出了蝙蝠、海豚、狗、猫等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在“物体的运动” 这一节,描述了猎豹的奔跑速度,把生物与物理联系了起来;在“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这一节,将美术与物理结合了起来;在“速度”“功率”这节,出现了“奥运会金牌榜”,还出现了诸如占旭刚、王军霞等众多体育明星的精彩照片和运动成绩,将体育与物理结合起来。“从粒子走向宇宙”,将物理和天文结合了起来,在文字表述方面,所有“物理量”均采用中英文同注,将物理同英语结合了起来等等。同时新教材使用了很多彩色照片和图片,以全新的视角形象地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使人感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简洁明快。
四、体验物理之美
物理并不像有的学生想象的那样枯燥、单调,而是蕴含丰富的美的内容。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苏科版物理教材中有许多例证,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像,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速、加速与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公式中和牛顿力学之中,而且,牛顿力学还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这种知识的相互融合、联系,让学生自然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和谐之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领会了物理之美,就会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发现,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和享受物理之美。新教材每章开头都有美丽的图片,并配有引语,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励学生荡起探索和求知的双桨,在知识的海洋里以快捷的方式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
五、密切联系生活
新教材中介绍的许多事例,都将学生的目光焦点引到生活中,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例如,“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电
冰箱中的物态变化”、“自制指南针”、“云、雨、露、霜、雪” ,“西气东输”,“磁悬浮列车”,“神舟五号”,“环境保护”,“非典型肺炎”等等,再如在“物态变化”一章中编入了“人工降雨”、 “火洲”里的坎儿井;在“光现象”中安排了“红外线的应用”、“光纤通信”、“角反射器”、“巨型反射式望远镜”等知识。这既密切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又加强了物理与科技的关系。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感染,无须教师过多解释,就明白物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
六、注重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
“苏科版”还十分注重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十分关注反映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例如,在“光现象”中介绍了激光测距仪、哈勃望远镜、光纤通信,在“物体的运动”中介绍了同步卫星、在“从粒子到宇宙”中介绍了纳米技术,在“力”中介绍了磁悬浮列车等内容,这些知识能引导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再如,教材的“章首页”编排了曾侯乙编钟、夏商周断代工程、纵目青铜面具、竞速项目中的中国奥运健儿、中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一些著名的中外物理学家、发明家等图片作为教材的背景或是要学习的知识信息,增强了教材的人文气息,有利于学生接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教材也有以下不足。
1.新教材知识体系不够严密,涉及的知识较多,给人一种哪都说说,又哪都说不透,内容松散的感觉,学完以后,学生头脑中很难建立一个严密完整的知识体系。有些知识点的安排顺序,似乎有前后颠倒的感觉,例如:“光的折射”和“凸透镜的成像”,“光的反射”到“平面镜”,“长度、时间测量”和“世界是运动的”等(这也许是本人身处农村,信息闭塞、见识少,没能真正领会编者的意图)。教材中,科学探究的内容很多,但如果全面展开,教学时间不充裕,教学效果难保证。一个学期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几个科学探究教学,是否符合教材编者的意图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基层学校的教师,特别是像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始终得不到权威的声音,我们也在各种教研会上进行了咨询,但回答都比较含糊。
2.“WWW”中基础练习的数量偏少,这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而“补充习题”、“同步导学”等配套练习题,许多题目抄袭了每年的各地中考试题,还有部分内容,需要上网或到图书馆查资料,这在农村学校很难落实。
3.一些实验可操作性不强,需进一步改进。例如,教“人眼看不见的光”时,需要将三棱镜对着太阳光,再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红光外侧,在室内,实验无法进行,教师演示必须在室外,学生又看不清楚,让学生全部外出分组,又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
纵观苏科版物理新教材,它既留给教师充分展示的空间,又留足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和讨论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的产生过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本适应时代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教材。只要我们迅速转变观念,积极推行探究式教学模式,我们一定会在对新教材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迎来硕果累累的秋季!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