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内县级联社(合行)甚至地市级联社(合行)改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的热潮正在迅速掀起,并预示着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由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到农村商业银行,绝对不是简单的名称变更问题,而是向着市场化方向在法人治理、业务考核机制和人事管理方面都进行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因此,对目前农信社(合行)每一名员工而言,面对单位改制成立农商行,需要早做准备,提前“修炼”内功,否则,很可能会在改革后因为达不到要求而被边缘化甚至淘汰,“饭碗”将成为问题。相反,那些真正业务营销能力强、业务素质高或具备特殊技能的员工很可能会如鱼得水,获得更加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实现人生发展的跨越。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改革工作,认清形势,自我加压,提前着手做各项准备工作
既然是改革,就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实现整体利益的再分配,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真正增强竞争力,实现下一步整体业务经营的又好又快发展。相对前期的农信社改革成立农合行,本次农商行改革可以用“质变”形容,切实保证股东的利益将成为经营班子的主要经营原则,因为改革真正实现了法人治理运行。从商业利润的角度考虑,做为代表全体股东行使权力的董事会将会给经营班子下达各项经营计划目标,“既要保证业务发展速度又要有效控制费用开支,从而保证股东正常的收益(分红)”。从这个层面讲,在农商行的所有经营层面,“不养闲人”将真正变为现实,“大锅饭”的分配体制将真正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薪酬模式,因为在有效控制费用和保证业务发展的双重压力面前,任何经营班子都不可能随意安置大量的富余人员,即“养闲人”,相反,一个岗位要同时胜任多项工作需要的现象将比较突出,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这也是市场经济改革本质的现实体现。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收入高低将由个人的贡献大小决定,而非其他因素。
完全可以这样去说,对员工而言,改革后最“吃香”的将来三类人:第一,有充分业务资源的员工;第二,有单位需要的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的员工;第三种,业务熟练能胜任多个岗位需求的青年员工。也就是说,单位今后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单纯依靠“拉关系走门子”进来的“庸人”。对当前工作中紧缺人才的解决问题,农商行绝对不只实行“内部培养”这一条路(时间太长),相反很可能会依靠从社会上大量招聘迅速解决人才缺口问题,也就是说,目前每一名从业人员将来只要达不到要求,其饭碗有可能随时被社会上的外来人员“取代”(通过单位和员工之间的“双向选择”),因此将来的工作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对每一名员工而言,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要认清形势,未雨绸缪,发挥个人优势提前修炼好内功,为在改革后找到适合自己岗位做好准备(真正优秀的员工甚至可以跳槽到其他单位)。
二、在具体行动上,应从业务学习、自身客户积累和个人优势特长三方面予以侧重,深练内功,做好积累,为将来在岗位竞争中勝出增加砝码
第一,要切实加强业务学习。农商行作为一个金融企业,无论怎样改革,都要设置大量的管理人员岗位、室内工作人员岗位和业务营销人员岗位,问题在于,在改革后我们自身的素质能否胜任这些岗位的需求。一是农商行成立后开办的业务种类将会显著增加,对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过去那点“老本”是明显不够的;二是农商行成立后所面对的客户层次也会显著提高,如果相应的服务技能不能跟上必然会影响业务办理;三是农商行成立后很可能会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招聘力度,在单位内部的岗位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加强学习,特别是业务方面,以跟上单位发展的节奏。
第二,要提前形成一定的自身客户积累。农商行成立后,不论从事何种岗位,都会面临一个业务营销的问题,即便是不在业务营销岗位的后台员工。这是因为,单位给员工的报酬是根据其贡献大小实现的,而评价这个贡献的主要依据就是给单位创造的效益大小。相对一线的业务营销人员,后台非营销岗位员工可能没有业务指标考核任务,例如存款、贷款等,没有营销业务的直接压力,但与客户经理相比薪酬水平也会低很多。这是因为,在追求经营效益的大原则下,单位希望更多的员工去从事客户经理岗位,直接创造效益,而非都集中在后台仅办理室内业务。从这个层面讲,即便是给营销岗位的员工,从其自我增加收入的角度考虑,在完成自身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一定会争取在业务营销上多做个人贡献,不仅能得到更多的报酬,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充分保证了现有饭碗。因此,现在就要在逐步积累、形成自身的客户资源,壮大个人营销业务的规模,为将来化解任务考核压力,胜任营销岗位需求创造条件。
第三,要尽快找准自身的特长,为明确今后的工作岗位创造条件。所谓特长,就是相对别人自身具备的某种特殊优势能力,这种能力适应自身特点,单位切实需要且“别人没有只有自己有”或“单位需求量大但同类人才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单位需要的“稀缺型人才”。我们每一名从业员工从现在开始都要培养自身的特长(至少一种),例如能揽存能力、营销业务能力、清收盘活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服务能力,等等。已经在某一领域具备特长的要积极着手培养自己的第二方面甚至第三方面的特长,所谓“艺多不压身”。特长能力越精湛,饭碗就越有保证,特长越多,适应岗位的能力就越强,也就是所谓的“综合性人才”。
三、在当前工作中,应端正心态,排除干扰,争取在本职岗位创造更加卓越的工作业绩,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改革工作
面临改革,牵扯大多人的利益,相信很多人的心态会出现“浮躁”的问题,对手头的当前工作,以一种敷衍、应付的心态对待,把精力集中到了个人在改革中的得失、改革后的去留安排上。其实,这是不适当的,越到了改革的关键时期,就越应该端正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争取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更加卓越的业绩,这不仅是本职岗位所需要的,更是一份使命和责任,为改革前的本职工作划一个圆满的句号。从另一个层面讲,面临改革感到紧张的应该首先是那些前期在工作中的“闲人”、“懒人”和“庸人”,那些真抓实干,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员工不仅不会受到影响,相反很可能更多的感受改革所带来的收益。改革虽然牵扯大家的利益,但实际操作改革进程措施的毕竟只有少数人,对多数人的要求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等待改革到来。在这一过程中,上级也会在日常的中观察每一名员工,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信很多人会因为改革前的心态浮躁“暴露”自身的问题,让上级看清缺点,相反那些经受住改革检验的员工方能真正成为骨干,完全可以这样去认为,谁把改革前的本职工作做的更好,谁就会在改革中最终受益。
(作者单位:青岛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青岛华丰农村合作银行)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改革工作,认清形势,自我加压,提前着手做各项准备工作
既然是改革,就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实现整体利益的再分配,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真正增强竞争力,实现下一步整体业务经营的又好又快发展。相对前期的农信社改革成立农合行,本次农商行改革可以用“质变”形容,切实保证股东的利益将成为经营班子的主要经营原则,因为改革真正实现了法人治理运行。从商业利润的角度考虑,做为代表全体股东行使权力的董事会将会给经营班子下达各项经营计划目标,“既要保证业务发展速度又要有效控制费用开支,从而保证股东正常的收益(分红)”。从这个层面讲,在农商行的所有经营层面,“不养闲人”将真正变为现实,“大锅饭”的分配体制将真正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薪酬模式,因为在有效控制费用和保证业务发展的双重压力面前,任何经营班子都不可能随意安置大量的富余人员,即“养闲人”,相反,一个岗位要同时胜任多项工作需要的现象将比较突出,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这也是市场经济改革本质的现实体现。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收入高低将由个人的贡献大小决定,而非其他因素。
完全可以这样去说,对员工而言,改革后最“吃香”的将来三类人:第一,有充分业务资源的员工;第二,有单位需要的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的员工;第三种,业务熟练能胜任多个岗位需求的青年员工。也就是说,单位今后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单纯依靠“拉关系走门子”进来的“庸人”。对当前工作中紧缺人才的解决问题,农商行绝对不只实行“内部培养”这一条路(时间太长),相反很可能会依靠从社会上大量招聘迅速解决人才缺口问题,也就是说,目前每一名从业人员将来只要达不到要求,其饭碗有可能随时被社会上的外来人员“取代”(通过单位和员工之间的“双向选择”),因此将来的工作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对每一名员工而言,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要认清形势,未雨绸缪,发挥个人优势提前修炼好内功,为在改革后找到适合自己岗位做好准备(真正优秀的员工甚至可以跳槽到其他单位)。
二、在具体行动上,应从业务学习、自身客户积累和个人优势特长三方面予以侧重,深练内功,做好积累,为将来在岗位竞争中勝出增加砝码
第一,要切实加强业务学习。农商行作为一个金融企业,无论怎样改革,都要设置大量的管理人员岗位、室内工作人员岗位和业务营销人员岗位,问题在于,在改革后我们自身的素质能否胜任这些岗位的需求。一是农商行成立后开办的业务种类将会显著增加,对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过去那点“老本”是明显不够的;二是农商行成立后所面对的客户层次也会显著提高,如果相应的服务技能不能跟上必然会影响业务办理;三是农商行成立后很可能会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招聘力度,在单位内部的岗位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加强学习,特别是业务方面,以跟上单位发展的节奏。
第二,要提前形成一定的自身客户积累。农商行成立后,不论从事何种岗位,都会面临一个业务营销的问题,即便是不在业务营销岗位的后台员工。这是因为,单位给员工的报酬是根据其贡献大小实现的,而评价这个贡献的主要依据就是给单位创造的效益大小。相对一线的业务营销人员,后台非营销岗位员工可能没有业务指标考核任务,例如存款、贷款等,没有营销业务的直接压力,但与客户经理相比薪酬水平也会低很多。这是因为,在追求经营效益的大原则下,单位希望更多的员工去从事客户经理岗位,直接创造效益,而非都集中在后台仅办理室内业务。从这个层面讲,即便是给营销岗位的员工,从其自我增加收入的角度考虑,在完成自身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一定会争取在业务营销上多做个人贡献,不仅能得到更多的报酬,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充分保证了现有饭碗。因此,现在就要在逐步积累、形成自身的客户资源,壮大个人营销业务的规模,为将来化解任务考核压力,胜任营销岗位需求创造条件。
第三,要尽快找准自身的特长,为明确今后的工作岗位创造条件。所谓特长,就是相对别人自身具备的某种特殊优势能力,这种能力适应自身特点,单位切实需要且“别人没有只有自己有”或“单位需求量大但同类人才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单位需要的“稀缺型人才”。我们每一名从业员工从现在开始都要培养自身的特长(至少一种),例如能揽存能力、营销业务能力、清收盘活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服务能力,等等。已经在某一领域具备特长的要积极着手培养自己的第二方面甚至第三方面的特长,所谓“艺多不压身”。特长能力越精湛,饭碗就越有保证,特长越多,适应岗位的能力就越强,也就是所谓的“综合性人才”。
三、在当前工作中,应端正心态,排除干扰,争取在本职岗位创造更加卓越的工作业绩,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改革工作
面临改革,牵扯大多人的利益,相信很多人的心态会出现“浮躁”的问题,对手头的当前工作,以一种敷衍、应付的心态对待,把精力集中到了个人在改革中的得失、改革后的去留安排上。其实,这是不适当的,越到了改革的关键时期,就越应该端正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争取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更加卓越的业绩,这不仅是本职岗位所需要的,更是一份使命和责任,为改革前的本职工作划一个圆满的句号。从另一个层面讲,面临改革感到紧张的应该首先是那些前期在工作中的“闲人”、“懒人”和“庸人”,那些真抓实干,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员工不仅不会受到影响,相反很可能更多的感受改革所带来的收益。改革虽然牵扯大家的利益,但实际操作改革进程措施的毕竟只有少数人,对多数人的要求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等待改革到来。在这一过程中,上级也会在日常的中观察每一名员工,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信很多人会因为改革前的心态浮躁“暴露”自身的问题,让上级看清缺点,相反那些经受住改革检验的员工方能真正成为骨干,完全可以这样去认为,谁把改革前的本职工作做的更好,谁就会在改革中最终受益。
(作者单位:青岛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青岛华丰农村合作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