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来,随着课改的实施和深入,也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大环境下,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以前以老师的教为主转化为现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下,怎样上好一节音乐课,成了我们大家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大家可能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在教唱完一首歌后,我们经常会让学生为音乐编配动作,配上打击乐或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歌曲伴奏等等。往往这个时候,教室里就会闹哄哄乱成一团,如果你是上课的老师,看到这样的场面,还会有好心情去完成下面的教学环节吗?如果只是一堂课的话,我想也许还能坚持一下,但如果每次都这样,你还能坚持吗?我想是不能的。那么,我们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做到“活而不乱”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可见这个“听”在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要学会一首歌,首先就要学会听。我们现在的歌唱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歌唱教学,一般都是以听唱为主。我们老师也是想尽办法让学生多听,因为听多了他们自然就会唱了。毋庸置疑,如果学生学会了聆听音乐,那么对于我们的歌唱教学来说就事半功倍了。在平时的音乐课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1.静静聆听,不发出任何声音,听听唱了些什么;2.如果是加上动作聆听的,嘴巴不发出声音,竖起耳朵,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做动作;3.需要发出声响伴奏时,伴奏的声音要轻(给自己听见就行),竖起耳朵,跟着音乐的节拍来伴奏。
二、培养学生唱的习惯
新课程实施后,一些歌唱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被很多老师忽视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公开课上,教师过度重视了教学的过程和环节,而忽视了歌声的美感。其实,唱好一首歌,对感受歌曲的美感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要培养学生唱的习惯,我觉得除了经常性的耳濡目染,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因为老师给学生的感受是最直观的,也是范唱带所不能替代的。笔者现在教的是小学一年级的音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很多小朋友也把在幼儿园中唱歌的坏习惯带到了课堂里,出现“喊歌”现象。
小朋友刚开始还不会分辨声音的好坏,都认为唱歌大声就是好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学会辨别怎样的声音才是好听的。老师的示范可以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该随时给学生这种感受,帮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习惯,以便他们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
三、培养学生看的习惯
这里的“看”,是指学生要学会看老师,看老师的动作,手势乃至一个表情,知道老师通过这些动作、手势和表情传达的是一种怎样的信息,知道这个时候要“我”应该怎么做。当然,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这个手势和动作表情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其次,就是训练他们看到这个手势和动作,表情应该怎么做;最后,你只要经常有意识的提示学生,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形成习惯了。
四、培养学生动的习惯
新课程的实施,更多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会让学生做游戏、活动或者小组合作等等。但往往这时,教室就成了“菜市场”,大声喊叫的,乱跑乱跳的等等,干什么的都有。因此,笔者平时上课的时候,是不轻易让学生动的。除非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比如开课的时候,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没办法才让他们动,但效果总是不太理想。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其实,我觉得“动”并不可怕,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做得很好,只要我们做好“动”的常规。我给学生定了以下几条规定:1.律动的时候嘴巴不讲话;2.走动时,脚步声要轻(如果我们在楼上,要不影响楼下的人上课);3.讨论时,声音要轻,就像讲悄悄话;4.别人表演时,做个有礼貌的观众。做好了这些后,我相信“动”只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而不是破坏。
以上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渗透,培养的。当然,一两堂课是做不好的,但坚持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看到效果。总之,要想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做到“活而不乱”,除了要抓好学生的常规,还要抓好教师的常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乱而有序”。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双流县棠中实验校)
(责任编校:扬子)
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大环境下,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以前以老师的教为主转化为现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下,怎样上好一节音乐课,成了我们大家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大家可能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在教唱完一首歌后,我们经常会让学生为音乐编配动作,配上打击乐或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歌曲伴奏等等。往往这个时候,教室里就会闹哄哄乱成一团,如果你是上课的老师,看到这样的场面,还会有好心情去完成下面的教学环节吗?如果只是一堂课的话,我想也许还能坚持一下,但如果每次都这样,你还能坚持吗?我想是不能的。那么,我们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做到“活而不乱”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可见这个“听”在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要学会一首歌,首先就要学会听。我们现在的歌唱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歌唱教学,一般都是以听唱为主。我们老师也是想尽办法让学生多听,因为听多了他们自然就会唱了。毋庸置疑,如果学生学会了聆听音乐,那么对于我们的歌唱教学来说就事半功倍了。在平时的音乐课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1.静静聆听,不发出任何声音,听听唱了些什么;2.如果是加上动作聆听的,嘴巴不发出声音,竖起耳朵,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做动作;3.需要发出声响伴奏时,伴奏的声音要轻(给自己听见就行),竖起耳朵,跟着音乐的节拍来伴奏。
二、培养学生唱的习惯
新课程实施后,一些歌唱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被很多老师忽视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公开课上,教师过度重视了教学的过程和环节,而忽视了歌声的美感。其实,唱好一首歌,对感受歌曲的美感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要培养学生唱的习惯,我觉得除了经常性的耳濡目染,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因为老师给学生的感受是最直观的,也是范唱带所不能替代的。笔者现在教的是小学一年级的音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很多小朋友也把在幼儿园中唱歌的坏习惯带到了课堂里,出现“喊歌”现象。
小朋友刚开始还不会分辨声音的好坏,都认为唱歌大声就是好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学会辨别怎样的声音才是好听的。老师的示范可以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该随时给学生这种感受,帮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习惯,以便他们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
三、培养学生看的习惯
这里的“看”,是指学生要学会看老师,看老师的动作,手势乃至一个表情,知道老师通过这些动作、手势和表情传达的是一种怎样的信息,知道这个时候要“我”应该怎么做。当然,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这个手势和动作表情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其次,就是训练他们看到这个手势和动作,表情应该怎么做;最后,你只要经常有意识的提示学生,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形成习惯了。
四、培养学生动的习惯
新课程的实施,更多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会让学生做游戏、活动或者小组合作等等。但往往这时,教室就成了“菜市场”,大声喊叫的,乱跑乱跳的等等,干什么的都有。因此,笔者平时上课的时候,是不轻易让学生动的。除非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比如开课的时候,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没办法才让他们动,但效果总是不太理想。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其实,我觉得“动”并不可怕,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做得很好,只要我们做好“动”的常规。我给学生定了以下几条规定:1.律动的时候嘴巴不讲话;2.走动时,脚步声要轻(如果我们在楼上,要不影响楼下的人上课);3.讨论时,声音要轻,就像讲悄悄话;4.别人表演时,做个有礼貌的观众。做好了这些后,我相信“动”只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而不是破坏。
以上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渗透,培养的。当然,一两堂课是做不好的,但坚持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看到效果。总之,要想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做到“活而不乱”,除了要抓好学生的常规,还要抓好教师的常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乱而有序”。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双流县棠中实验校)
(责任编校: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