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现代人年复一年地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过年越来越演化在人类大迁徒+人际公关活动总汇,其实很多年前的皇家就已经济是这样了 中国古代皇室留下了宫殿、园林、宝物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同时也留下了类似“皇家过年”这样的宫廷习俗礼仪,这些非物质的习俗礼仪包括:勤政爱民、勤俭节约、团圆祥和等进步的思想元素。虽然现代人年复一年地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过年越来越演化成人类大迁徙+人际公关活动总汇,其实很多年前的皇家就已经是这样了。所以,亲们,高高兴兴地过年吧!皇室春节也放假 唐朝的皇室春节也放假,唐玄宗就曾经颁布官方假日体系文件《假宁令》:“元旦、冬至,各给假7日”。就是说,春节放假7天,冬至放假7天。但实际上唐朝人过年绝非只有七天假,因为唐朝节令比较多,凡有节令一般都会放假,节令尤其集中在腊月和正月。大年初一初二过后,唐朝人开始走访亲友、互相邀请,称为“传座”。因为初三以后比较清闲,可以备足酒菜,招待亲朋好友,这个习俗叫做“年酒”或者“春酒”,唐朝时非常流行。宋代僧人道士在《法苑珠林》中就曾写道:“唐长安习俗,每至元旦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座’。这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亲朋好友在春节期间的“走亲戚”“转转席”。 清朝的时候,皇帝大佬们都喜欢稍微寒冷的日子,不怎么喜欢太热的日子,所以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园子里度过的,只有到了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才会回到宫中过年。 清廷过年分为皇帝和太后两条主线,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后从开始过年到腊月廿九都是他们自由安排活动的时间,而除夕和年初一即元旦日则是“国之大典”,须按礼制安排活动,其中皇帝的“年”从腊月廿六开始,太后的“年”则从腊月廿三开始。 皇帝在腊月廿六“封宝”,即表示朕的年假开始了,从此开始的五天内不办公了,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 皇帝在春节期间先要举行一个封宝仪式,即将皇帝的二十五方宝印玉玺封存起来。先由钦天监预择吉日,届时,由一名内阁学士率典籍在乾清门左设黄案,宫殿监率交泰殿首领太监恭启宝匣,将印玺捧至黄案上,学士率人洗拭完毕后,交泰殿首领将印贮于匣中。至吉时,皇帝至交泰殿拈香行礼,仪式完成后再将各宝入匣收藏。宫里封宝印后,各官署衙门也照例封印,然后开始过春节。 雍正时期,雍正帝始创春节明窗开笔大典:春节子夜,在皇帝就寝的养心殿,开笔濡染翰墨,先用朱笔书字,再用墨笔写吉祥贺语,祈求一岁“政通人和,风调雨顺”。乾隆皇帝每年春节例行抄写《心经》一册。春节这一天,皇帝、外藩王、贝勒、辅臣、六部正卿还要一同吃祭神肉。大年三十团圆饭 在清朝,皇帝平时一般都是单独进膳。只有在每年的年三十、初一这两天,皇帝才与皇后,贵妃以及后宫佳丽们一起吃团圆饭。 年三十这天中午,皇家一般选择在乾清宫吃过年的团圆饭。之所以选择乾清宫,是因为乾清宫是后宫的主体建筑,处于内廷宫殿的核心位置。用餐时,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下的宝座台上,摆放专供皇帝用餐的金龙大宴桌,坐北向南,两边摆放花瓶。在皇帝的宝座前面,摆放后妃们用的有帷子的陪宴高桌,高桌摆放在东西两侧,皇后的宴桌摆在最左边(即东侧的第一个位子),然后依次安排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皇家女眷,她们分别按等级身份,分两侧排开。除皇后是独自一人一桌外,其余都是二人一桌。在一切准备妥当后,太监奏请皇后率妃嫔们依次在自己的宴桌旁站立等候。然后,皇帝在宫廷音乐声中进入乾清宫升座,后妃们一起行礼。皇帝入座后,乐班开始演奏助兴的承应宴戏,皇帝和后妃们边看戏边进餐。冷菜是事先摆好的,宴会开始后,太监传话上热菜和汤菜。 除夕酉时,皇帝率近支宗室、满蒙各王公及满汉大员至宁寿宫给太后行辞岁礼,太后各赏荷包一双,皇帝与诸大臣回乾清宫。 在我国,老百姓过年最讲究的是年夜饭,古代皇室也不例外。清朝年夜饭备办的烹饪原料主要以满族传统食物为主,在清宫的膳食档案中,记有乾隆四十九年举办除夕筵宴中所用的物料的数额,其中乾隆皇帝御桌酒宴所用的物料数额为: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关东鹅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鸡6只,鱼20斤,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另外,制点心用白面5斤4两、白糖6两。这些物料大多是“关东”所产,反映出满族的固有食俗。清朝年夜饭的环境虽然也表现了封建礼仪制度,但总体上仍表现得较为随便。皇帝过年吃饺子,也是清宫中极其重要的习俗,水饺在清宫中称为煮饽饽,煮饽饽中包有金银锞。据嘉庆四年档案载,春节日皇帝吃饺子时用黑漆描金葫芦图案的“大吉宝案”桌,用象牙包金筷子。皇帝坐稳后,首领太监捧进红色雕漆飞龙宴盒1副,内置“三羊开泰”瓷碗两件:一碗内装索馅饺子6个,另一碗内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各1枚。首领太监将饺子放在大吉宝案的“吉”字上,然后跪下道:“请万岁爷用煮饽饽。”皇帝用毕,小太监用瓷碟盛饺子一个、红姜一块供在昭仁殿的小佛堂前,以示敬佛。 每年春节期间,冰天雪地的清朝皇宫里,有一件在当时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事。那就是皇帝后妃们竞能吃上台湾的西瓜,这是因为自康熙年起,每年春节前夕,也就是腊月时节,台湾西瓜必须进献清宫一次,康熙、雍正、乾隆几位皇帝每年都曾享用台湾西瓜。 中国自古以来,平民百姓过年讲究团圆祝福,皇帝家过年虽有一套礼数,礼数尽管讲究排场,但宗旨和平民百姓一样,图的是喜庆祥和。比起民间的年味,古代皇室虽然吃得很丰盛,但却充满繁文缛节、教条主义及官场气息。大年初一的热门和排场 在唐朝正月初一这一天,皇帝要换上崭新的龙袍,接受衣着光鲜的百官朝贺,同时还要接见远方少数民族首领和附属国使臣的朝拜,这是礼数,更是盛唐大展国威的光荣时刻。大年初一这一天,皇家大道上车粼粼,马萧萧,冠盖相望,羽旄飞驰,国家政务大殿上钟鼓喧天,丝竹震耳。皇帝在接受完各方朝拜之后,要在国宾馆大摆宴席,款待文武百官和四方使臣,以至筵席纷陈,长达数里。唐朝的国宴没有一套固定的礼俗,全凭皇帝一时兴起,比如贞观三年(629年)正月甲子,唐太宗就大宴群臣,奏九部乐,以歌舞颂扬太平盛世,并命宫中以舞狮子为乐。 清代大年初一这一天皇宫里面也是热闹非凡。据《清史稿礼志》记载,正月初一早晨天刚亮,百官要齐集太和殿广场给皇帝拜年。那天,广场上排列着銮驾仪仗,大殿屋檐下排列着皇家乐队和金钟、玉磬等乐器。到了辰时(7点),钦天监官员宣布时刻已到,午门上鸣钟击鼓,乐队奏响音乐,皇帝登上太和殿宝座,銮仪卫官员甩响静鞭,赞礼官高喊“排班”。百官依照广场上摆放的铜制“品级山”所标注的品级位置,列队下跪。这时由两名大学士跪捧贺表,由宣表官宣读。读毕,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皇帝赐座赐茶,百官又要叩头谢恩。茶毕,静鞭再鸣,乐队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贺岁拜年的大典就算完成了。这时,皇帝便将早已备好的装有“如意”的荷包,赐给身边的八旗子弟、宫女、太监们。而荷包里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银如意、玉如意和银钱几种。乾隆皇帝登上太和殿接受百官拜年之前,通常在他的寝宫养心殿里饮一杯屠苏酒。他专用的酒杯重达1斤,用黄金镶嵌珠宝特制,称为“金瓯永固杯”。金瓯寓意江山,“金瓯永固”意即“江山永固”。正月十五亦是“狂欢节” 在唐朝,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春节喜庆到了最高潮,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以观灯为主,因此上元节又叫灯节。上元之夜以长安城里最为精彩,各种彩灯争奇斗艳,观灯的人们倾城而出,前呼后拥,人声鼎沸,场面热烈。上元节时,官方还举办大量的歌舞活动,以踏歌为盛,人们成群结队,手挽着手,踏地为节,边歌边舞,兴高采烈,喜气洋洋,一连三夜狂欢不止。《朝野佥载》记载道:“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宫女千数,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一花冠、一巾帔皆万钱,装束一妓女皆至三百贯。妙简长安、少女妇千余人,衣服、花钗、媚子亦称是,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唐代皇室在晚上观灯时,照例要大摆宴席。 唐朝时春节除了观灯外,朝野之间还盛行蹴鞠、打马球以及拔河等其他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则天本纪》记载:正月里,中宗李显和皇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宣武门,观看宫女们分成两队拔河,以为宫中嬉戏。 清朝元宵节期间除观烟火、看戏以外,乾隆年间还在圆明园的同乐园开设买卖,模仿民间集市贸易。开店者由内监充任,开市后,先准许王公大臣前往购买,至傍晚外臣退出,内宫女眷方进园买货。所卖物品由内务府从民间采购,事先与民间老板言明价格为其代卖,卖出的付款,剩余的退货。清朝正月十九日的“筵九”是整个新年庆祝活动的“压轴戏”。正月十九晚上,皇帝坐在山高水长殿楼下,后妃们坐在楼上,王公大臣、新年来朝的藩王、外国使臣列坐殿前。皇帝赐大家茶点,一起观看西洋秋千、摔跤、爬竿等杂技节目,以及满、蒙、朝鲜等民族的歌曲,最后放烟花爆竹。“筵九”之后,各王公贵族、外藩、使节等相继辞驾出京。到正月二十日左右,皇帝要举行御宝开封仪式。待皇帝举行完御宝开封后,各地官署也都开印,相继开始新一年的政事。 皇家的这个年其实是一个大的公关活动:皇帝是向下公关,要和所有的官僚集团、各个势力中心、亲友团、文化单位、身边工作人员都要搞相应的公关活动——虽然皇帝表面上还是高高在上的。 不过,中国古代皇室过年更彰显的是富丽堂皇、流光溢彩、精神娛乐。而现代人由于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春节的年味则越来越淡,或许我们应该从古时皇宫的习俗礼仪中去寻求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让春节过得丰富多彩!(资料来源:《办公室业务》、历史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