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会计管理面临的金融风险
(一)会计权限不明即操作管理风险
在包括银行在内的一些企业内部,我们通常都制定了会计岗位的有关职责,但是很多职责是形式性质的,也就是说没有真正的将职责从原有体系当中剥离出来,职责交叉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对各个会计岗位的权限和不同权限的职责都进行了划定,但是这种职责的划定是人为因素占有主导,传统固定划分模式占据主导。这些职责划分,不能适应商业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具体要求。
(二)帐外有帐,凸显监督乏力风险
由于缺乏严格的会计管理,很多的企业,在大帐之外设小帐,搞几套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违规经营的风险。《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专门法律对于银行等企业进行了严格的规制,但即使这样,在不正当利益驱动下,发放绕规模贷款、违章拆借、账外投资、私设小金库、越权承兑、贴现银行汇票等违规情况屡禁不止,帐外吸存,或开出存单不入帐,或以代企业融资而高息吸存,赚了钱通过各种方式分掉,亏了钱就是银行的损失,然而再以这些资金用以非法经营,如炒股票、炒房地产等。类似于这样的所为,都潜伏着巨大的风险,作为银行等企业放贷难以收回的可能性较大。
(三)会计资料失实风险
企业缺乏系统、完整、科学的内部会计管理体制和可操作的会计管理规程,使得企业在维护自身利益,人为地违反金融政策和上级行有关要求,提供严重失实的会计资料。会计在缺乏监控的情况下,搞假发票,做假帐,编假会计报表,其直接后果就是会计报表资料的严重失实,一级会计的资料失实会在一定范围内在相关企业,在上下级部门之间引起连锁效应,自上而下的逐级授信和监控成了一种形式。
(四)会计决策风险
会计部门不仅仅是会计核算,而且也通过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来为决策提供依据。未能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未能及时向领导层提供决策需要的反馈信息,甚至未能通过核算分析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领导层决策失误,这是会计决策风险的重要表现。
(五)会计创新风险
企业管理、发展模式、产品结构等都需要创新,这是市场经济对于企业的要求,同样对于企业的会计体系来说,同样需要创新。无论是从市场竞争的需要、金融国际化趋势的需要以及摆脱当前金融危机困境的需要来看,企业会计体系都必须创新。但创新也要有一定的范式和一定的尺度,如果不顾及适应企业自身开拓性行为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盲目照搬先进经验,就会造成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落后的经管水平、客观条件相违背的情况。
二、会计管理存在金融风险的原因分析
会计管理中存在上述的风险,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有会计管理体系自身的矛盾。从外部环境来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是使会计管理产生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从我国的情况看,社会平均利润率尚未形成,而金融机构的账面投资回报率又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涌入。在缺乏健全的市场准入标准情况下,在利益驱动下的大量增加的金融机构通过违规经营、从事非法活动的来提高利润率,使得金融风险进一步增大。从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内部因素来说,主要就是管理体系落后、人的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的。我国现阶段的金融企业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政府主导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因为地方政府的保护措施,可以使某些企业享有更多的“政策”优势。对于有些企业不遵守会计管理法规和制度的竞争行为,宏观监管也缺乏有效性。企业内部的制衡机制软弱,存在内控体制不顺、权利制约失衡、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企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会计制度的发展。我国的很多企业在生产技术等多方面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能够反映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会计电算化体系很多企业没有建立或者仍较落后,应用程度不高,覆盖面不广,会计软件的开发跟不上实践的需要。
三、会计管理如何应对金融风险
(一)强化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
要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岗位职责体系,进一步厘清每一个会计岗位的职责,将交叉的会计职责进行剥离,根据商业企业的特点,以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重新划定不同权限的职责。而明确职责划分的重要手段,还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当中的会计业务体系。会计业务的制度体系是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加强会计业务制度体系建设时,要根据全面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协调性的原则,使会计业务对于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整体中进行全覆盖,从而通过一套完善的以会计业务制度为核心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严格堵塞漏洞,化解风险。
(二)强化会计治理监督体系
会计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在建立了全面的会计制度体系,完善了业务体系、管理体系之后,更重要的是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来规范和约束企业会计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这是一种事中、事后监督。在强化会计管理在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要构建会计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会计的治理职能,切实运用现代治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对企业的业务经营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与监控,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逐步建立起能适应商业化经营特点的治理型会计新体系。
(三)强化会计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
会计管理中的金融风险要从事中、事后向事前评估、监督、预警转移。事前评估与预警,主要应包括对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与考核。即反映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如备付金比率等;反映资本不足风险指标体系、金融市场风险指标体系等风险指标体系。事中评估与预警主要应包括对企业经营是否稳健的动态评估与预警。企业从决策部门到会计部门再到其他一般部门,都要将事中动态评估指标反映的金融风险作为部门考核的一个重要工具。会计部门要与其它职能部门一道建立起对金融风险实施动态监控的机制,随时将来自各方面反映金融风险的各项指标与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警戒值相对比,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号,敦促并监督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修正措施,以确保企业经营始终在稳健与安全的可承受范围内。
(四)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建设
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首先要让他们在思想上统一认识,重视了会计工作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人员配置上给予支持。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财经制度和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最后是以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防范风险。
(后则静,1968年生,昆明人,大理学院计财处经济师。研究方向:会计学、财务管理)
(一)会计权限不明即操作管理风险
在包括银行在内的一些企业内部,我们通常都制定了会计岗位的有关职责,但是很多职责是形式性质的,也就是说没有真正的将职责从原有体系当中剥离出来,职责交叉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对各个会计岗位的权限和不同权限的职责都进行了划定,但是这种职责的划定是人为因素占有主导,传统固定划分模式占据主导。这些职责划分,不能适应商业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具体要求。
(二)帐外有帐,凸显监督乏力风险
由于缺乏严格的会计管理,很多的企业,在大帐之外设小帐,搞几套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违规经营的风险。《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专门法律对于银行等企业进行了严格的规制,但即使这样,在不正当利益驱动下,发放绕规模贷款、违章拆借、账外投资、私设小金库、越权承兑、贴现银行汇票等违规情况屡禁不止,帐外吸存,或开出存单不入帐,或以代企业融资而高息吸存,赚了钱通过各种方式分掉,亏了钱就是银行的损失,然而再以这些资金用以非法经营,如炒股票、炒房地产等。类似于这样的所为,都潜伏着巨大的风险,作为银行等企业放贷难以收回的可能性较大。
(三)会计资料失实风险
企业缺乏系统、完整、科学的内部会计管理体制和可操作的会计管理规程,使得企业在维护自身利益,人为地违反金融政策和上级行有关要求,提供严重失实的会计资料。会计在缺乏监控的情况下,搞假发票,做假帐,编假会计报表,其直接后果就是会计报表资料的严重失实,一级会计的资料失实会在一定范围内在相关企业,在上下级部门之间引起连锁效应,自上而下的逐级授信和监控成了一种形式。
(四)会计决策风险
会计部门不仅仅是会计核算,而且也通过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来为决策提供依据。未能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未能及时向领导层提供决策需要的反馈信息,甚至未能通过核算分析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领导层决策失误,这是会计决策风险的重要表现。
(五)会计创新风险
企业管理、发展模式、产品结构等都需要创新,这是市场经济对于企业的要求,同样对于企业的会计体系来说,同样需要创新。无论是从市场竞争的需要、金融国际化趋势的需要以及摆脱当前金融危机困境的需要来看,企业会计体系都必须创新。但创新也要有一定的范式和一定的尺度,如果不顾及适应企业自身开拓性行为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盲目照搬先进经验,就会造成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落后的经管水平、客观条件相违背的情况。
二、会计管理存在金融风险的原因分析
会计管理中存在上述的风险,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有会计管理体系自身的矛盾。从外部环境来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是使会计管理产生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从我国的情况看,社会平均利润率尚未形成,而金融机构的账面投资回报率又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涌入。在缺乏健全的市场准入标准情况下,在利益驱动下的大量增加的金融机构通过违规经营、从事非法活动的来提高利润率,使得金融风险进一步增大。从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内部因素来说,主要就是管理体系落后、人的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的。我国现阶段的金融企业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政府主导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因为地方政府的保护措施,可以使某些企业享有更多的“政策”优势。对于有些企业不遵守会计管理法规和制度的竞争行为,宏观监管也缺乏有效性。企业内部的制衡机制软弱,存在内控体制不顺、权利制约失衡、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企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会计制度的发展。我国的很多企业在生产技术等多方面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能够反映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会计电算化体系很多企业没有建立或者仍较落后,应用程度不高,覆盖面不广,会计软件的开发跟不上实践的需要。
三、会计管理如何应对金融风险
(一)强化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
要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岗位职责体系,进一步厘清每一个会计岗位的职责,将交叉的会计职责进行剥离,根据商业企业的特点,以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重新划定不同权限的职责。而明确职责划分的重要手段,还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当中的会计业务体系。会计业务的制度体系是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加强会计业务制度体系建设时,要根据全面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协调性的原则,使会计业务对于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整体中进行全覆盖,从而通过一套完善的以会计业务制度为核心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严格堵塞漏洞,化解风险。
(二)强化会计治理监督体系
会计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在建立了全面的会计制度体系,完善了业务体系、管理体系之后,更重要的是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来规范和约束企业会计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这是一种事中、事后监督。在强化会计管理在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要构建会计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会计的治理职能,切实运用现代治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对企业的业务经营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与监控,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逐步建立起能适应商业化经营特点的治理型会计新体系。
(三)强化会计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
会计管理中的金融风险要从事中、事后向事前评估、监督、预警转移。事前评估与预警,主要应包括对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与考核。即反映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如备付金比率等;反映资本不足风险指标体系、金融市场风险指标体系等风险指标体系。事中评估与预警主要应包括对企业经营是否稳健的动态评估与预警。企业从决策部门到会计部门再到其他一般部门,都要将事中动态评估指标反映的金融风险作为部门考核的一个重要工具。会计部门要与其它职能部门一道建立起对金融风险实施动态监控的机制,随时将来自各方面反映金融风险的各项指标与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警戒值相对比,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号,敦促并监督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修正措施,以确保企业经营始终在稳健与安全的可承受范围内。
(四)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建设
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首先要让他们在思想上统一认识,重视了会计工作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人员配置上给予支持。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财经制度和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最后是以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防范风险。
(后则静,1968年生,昆明人,大理学院计财处经济师。研究方向:会计学、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