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482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CLN)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甲状腺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初治的407例PTC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甲状腺特异性抗体,家族病遗传史,病理特征(癌灶直径、癌灶数量、肿瘤部位、浸润被膜),肿瘤TNM分期与CLN转移等。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调查407例PTC患者,CLN转移率为51.351%(209/407)。单因素分析显示,PTC患者CLN转移与性别、甲状腺特异性抗体、家族病遗传史、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χ2= 1.457、1.106、0.000、0.260,P均> 0.05);与年龄、癌灶数量、癌灶直径、浸润被膜情况、肿瘤TNM分期明显相关(χ2= 21.080、14.974、47.671、12.858、8.765,P均< 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45岁)、癌灶直径(≥1.0 cm)、多发癌灶及肿瘤分期(T3 + T4)是CLN转移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 0.937、2.347、0.380、0.389,P均< 0.01]。

结论

PTC患者年龄(< 45岁)、癌灶直径(≥1.0 cm)、多发癌灶、肿瘤分期(T3+ T4)是CLN转移的危险因素。若相关危险因素存在,应该常规进行CLN清扫。

其他文献
目的在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基于遗传算法的规则集预测(GARP)模型进行旱獭的空间分布预测。方法整理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的常规监测和野外全球定位系统(GPS)调查数据,利用GIS软件进行位置点的空间化处理;提取与分析包括地形、坡度、气温、降水、植被、土地利用等与喜马拉雅旱獭相关的生态环境变量;利用GARP模型和ArcGIS构建旱獭的空间分布预测模型,并进行空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对砷暴露大鼠免疫毒性的干预作用,为砷中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Wistar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染砷组、银杏叶片治疗组、自然恢复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自由摄取正常普通饲料90 d;其他组大鼠自由摄取含砷饲料90 d;自然恢复组大鼠自由摄取含砷(100 mg/kg)饲料90 d后,再给予正常普通饲料饲养45 d;银杏叶片治疗组大鼠自
期刊
@@
期刊
@@
目的 分析江苏省连云港市2002-2010年甲状腺疾病住院构成的变化,了解连云港市在实施普遍食盐加碘(USI)过程中碘摄入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为科学防治甲状腺疾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10年连云港市及所属县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资料,同时收集连云港市5个县区的居民户碘盐监测结果,分析甲状腺疾病构成的变化,以及甲状腺疾病与碘盐的关系。结果①共收集3 559名甲状腺疾病
目的 了解食用盐碘含量调整前(2011年)、后(2013年)广西防治碘缺乏病措施落实情况,评价人群碘营养情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食用盐含碘量调整前、后的碘盐、饮用水水碘和人群碘营养监测数据,比较食用盐含碘量调整前后的人群水碘、盐碘和尿碘的变化情况。结果2011年和2013年对广西109个县(市、区)开展碘盐、水碘和人群碘营养监测工作。①水碘监测:2011年共检测水样4 968份
期刊
@@
期刊
@@
目的观察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1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砷暴露人群和大鼠血液和肝脏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①人群研究:选择贵州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133例砷暴露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临床检查和诊断结果分为病区非病人组(25例)、无明显肝病组(38例)、轻度(43例)和中重度肝病组(27例);以非砷污染村34名健康居民为对照组。采集上述观察对象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