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化我国中小微企业政策调整

来源 :丝路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ShiJia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低迷的市场需求以及不断加大的资金链断裂风险可能会在二季度引发我国不少中小微企业倒闭;海外疫情的不断恶化以及可能出现的产业回流趋势,也大大减少了中小微企业外贸订单。对此,—方面要提升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的供求匹配程度,加快推动政策落地,鼓励并帮助中小微企业加快对外投资;另—方面要加快完善中小微企业治理体系,前瞻性构建中小微企业灾后援助的长效机制。
  二季度中小微企业将步入最困难时期
  虽然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好转,但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形势并没有实现同步好转,二季度很可能是中小微企业最为困难的时期,面临倒闭风险。首先,虽然各地复工复产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复工效率较低,中小微企业市场需求增长仍然疲软,仍将面临亏损状态。从万得(Wind)数据库发布的各城市地铁客运量和拥堵延时指数来看,北京、上海、广州等绝大部分城市地铁客运量和拥堵延时指数都显著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此外,六大电厂的日均耗煤也显著低于往年同期水平,这说明不管是生产领域还是生活领域,需求都没有完全恢复。低迷的需求导致中小微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持续亏损。其次,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约束将越来越强,现金流断裂的风险持续加大。根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武祥团队开展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5%的中小微企业现金余额维持不了三个月。从一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已经有近三个月的时间,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到了现金流集中断裂的重要时间节点。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中小微企业破产风险增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放贷态度会更趋保守。综合来看,需求持续低迷,融资渠道收缩,现金流断裂风险加大,可能导致中小微企业在二季度出现集中倒闭潮。
  此外,国外疫情的持续爆发将对我国外向型中小微企业生存造成严重威胁,不仅国外订单大量减少,甚至会丢失国际市场。从具体数据来看,中小微企业在我国出口结构中占据较大比例,2019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31.5万亿元,其中60%以上的出口由中小微企业贡献。所以,国外疫情导致出口下降将对中小微企业造成结构性冲击。此外,此次疫情对全球经济都将造成重创,即使全球疫情出现好转,各国可能也会加快制造业回流和订单回流,以增加本国就业,刺激本国经济增长。这种趋势对出口导向型中小微企业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
  强化落地、提升供求匹配度当前,中央和地方政
  府都出台了大量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政策,包括减税降费、成本补贴、提供流动性支持、防疫物资支持等。但是,从目前效果来看,这些政策并没有完全发挥预想的效果。朱武祥教授等人发在《管理世界》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政策操作过程复杂、落地难,政策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是影响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效果的两大重要因素。因此,简化政策实施流程,强化政策落地;针对不同阶段中小微企业的政策需求,精准投放匹配度更高的政策是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调整的重要方向。
  首先,利用财政资金设立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专项基金。专项基金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五险一金”以及特殊岗位工资的相关补贴,也可以用于帮助中小微企业支付贷款利息。其次,设立中小微企业灾后建设融资特殊担保机制,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管理机构的融资担保功能,帮助企业获取灾后建设所需的恢复资金。在地方层面,建议省、直辖市政府成立针对本辖区的中小微企业灾害专项贷款和中小微企业灾后建设融资特殊担保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市级、县级政府设立类似的专项贷款和贷款担保机制。
  此外,应对金融创新建议持审慎包容态度,允许市场零息票、优先股、收入债券、高收益债券等为企业所用,满足中小微企业和投资者双方需求,再次,鼓励中小微企业加快对外投资。针对疫情之后各国将加快制造回流的预期,建议通过建立中小微企业海外投资咨询管理机构的方式,鼓励并帮助中小微企业加快对外投资,利用对外投资强化国内外产业链关联。
  建立长效援助机制
  相比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缺乏针对中小微企业灾后恢复的长效机制。例如,美国通过设置专门的《小企业援助》法案,形成了以小企业管理局主导、多部门联动的支援网络,建立了以信贷支持为核心的政策工具,构建了帮助小企业应对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的长效机制。美国《小企业援助》636条款要求小企业管理局向参议院小企业和创业委员
  借鉴美国经验,结合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中小微企业灾害援助长效机制的建立应该从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常态支持政策、完善灾害监测分析和援助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
  会和众议院小企业委员会提供“灾害反应报告”,且明確了报告应该包含的10个方面内容;要求小企业管理局开展两个财年一度的灾难模拟演习;在每一个财年结束的45天内向参议院小企业和创业委员会众议院小企业委员会提交报告。
  借鉴美国经验,结合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中小微企业灾害援助长效机制的建立应该从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常态支持政策、完善灾害监测分析和援助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第一,加强中小微企业灾害救助的顶层设计,构建坚实的制度保障。建议将灾后援助制度纳入下一轮《中小微企业促进法》修订案新增内容中,确立中小微企业灾后援助计划的法律依据,列明中小微企业灾后援助的权力主体、手段、形式,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在中小微企业灾后援助计划中的作用。第二,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灾后援助的组织保障。建议由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中小微企业灾后援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监督;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局设置中小微企业灾害援助处,统筹负责全国中小微企业灾害援助政策的具体制定和实施。要求省级(鼓励市县级)中小微企业管理机构设置类似的机构。第三,建立中小微企业灾害监测统计机制,分析研究中小微企业政策需求,为灾害时期制定个性化的应急救助方案提供支撑。可由各级中小微企业灾害援助机构主导,吸收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依托现有中小微企业监测平台(比如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跟踪监测中小微企业受灾情况,跟踪统计特定灾害下中小微企业受灾情况以及相应的政策诉求,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特定灾后的应急措施提供决策支撑。
  (贺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其他文献
国际社会作为见证者,目睹了中国人民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采取空前的措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建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系已取得了显著而积极的成果。  毫不夸張地说,目前中国正处在全球抗击疫情大流行的最前沿。中国正无私地将抗疫的丰富经验与全球共享,为国际社会应对公共卫生领域最可怕的威胁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如既往都是乌兹别克斯坦亲密可靠的朋友,久经考验的伙伴,乌方高度重视乌中两国关系的发展。乌中友谊源
期刊
编者按: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使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的全国两会推迟到5月终于胜利召开。李克强总理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三次提到“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在第七部分“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中指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
期刊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需要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支持,也需要在法律法规和纠纷解决机制层面完善制度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司法裁判机关是“一带一路”法治保障的重要环节。  2019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为《“一带一路”意见》。该意见是我国最高司法机关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与扩散给各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正造成愈加严峻的挑战,病毒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这是一次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的全球“大考”,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团结一致,病毒才能彻底被击垮。我非常赞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峰会上所说的,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和团结应对。病毒无国界。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各国必须
期刊
2020年3月,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开始逐步恢复正常。但全球疫情仍十分严峻,数十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引发全球市场恐慌,油价和股市暴跌,主要经济体纷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并出台财政救助政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前所未有。  历史一再证明,扩大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危机,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3月4日,中
期刊
2020年春天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引发国际资本市场巨大的动荡。这既是对世界防疫体系和金融体系的考验,更是对全球化体系的大考。有观点认为,这次疫情将终结全球化,迫使各国重新审视全球产业链带来的风险,实体产业回归本土。  这看起来有一些事实支撑。从时间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月初中国由于疫情爆发,影响向全球供应链提供产品,当时是订单已
期刊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下简称“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防疫部署中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调指出“要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启动实体商店消费,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特别是在当前国外疫情蔓延形势下,集中精力扩大国内消费、培育国内市场正当其时。总体来看,疫情对消费短期影响较大,中期趋于平缓。随着国内外有序复工复产,促进消费回补政策实施落地,疫情压抑下的消费需求将加快释放和恢
期刊
3月8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今年以来中欧班列共开行1132列,同比增长6%。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逐步蔓延、航线部分停飞、道路受阻、对外贸易通道不畅的情况下,这样逆势增长的成绩,凸显了中欧班列的独特价值,跑出了中国稳外贸、稳外资、促经济的坚定信心。  通道优势尽显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欧班列复工率已达90%以上。重箱率保持高位,去回程基本平衡。其中,东中西3条通道
期刊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转好,武汉正从阴霾迈入春天。三四月正是武汉最惬意的时候。骑着一辆自行车绕着东湖欣赏湖光山色,微风拂着脸庞,空气中弥漫着樱花的清香……第一次看见东湖的人会误以为看到了大海,难得在城市中能有一片视野如此开阔的地方。  本地人习惯称自己的家乡为“大武汉”,这份自豪自有底气。自古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近现代武汉经济繁荣,一度位居亚洲前列。汉口开埠后,对外贸易更是与上
期刊
西方社会对于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存在诸多疑虑,关于是否会制定中国规则和中国标准便是其中主要的疑虑。比如有美国政府高官明确质疑中国试图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建立自已的规则和准则。但事实并非如此。  新型全球化将重建国际标准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说是21世纪的全球合作倡议,它将开创一个新型全球化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国际社会将秉承“万物互联”的原则,更多地开发和应用包容性技术,推动国际贸易、投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