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处风景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vssam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电影,那种透过光影默默表达的冷与暖、情与爱、喜与悲,就像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在无声地表达,哪怕一句话都没有,但就能直抵你的内心。优秀的电影总是有多元的信息传达:情感、文化、审美、艺术……目不暇接,令人痴迷。总想着把这样的美妙带给学生,于是,从一节光影读写课开始了这样的尝试。
  选择之一:电影的内容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短小精悍的微电影非常适合课堂的限时教学,但选择的过程很纠结。
  影片一:《鹬》。这部获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动画片,全片时长5分50秒,讲述的是一只破壳未久的小鹬鸟学习觅食的成长故事。小鹬鸟第一次跟着妈妈学习觅食时,遇上了浪头,吓得躲在窝里再不敢出来;第二次,在妈妈的鼓励下再次来到沙滩,遇到了小寄居蟹,在观察中学习小寄居蟹把身子钻到沙子里享受浪头里的惊喜,学会了觅食;当浪头第三次冲上来时,它已经能勇敢地迎着浪冲过去,寻找并分享美味给妈妈了。不管是萌萌的画面,还是生动的情节,看到的瞬间就能被萌化了。还有,三次浪头的成长经历,以及其中蕴含的亲情、友情都是值得学生去体验的。除此以外,以觅食中三次冲浪为成长切入口的选材方式也是学生言语表达的很好范例。总之,学生会喜欢、会需要,并有所受益。
  影片二:《黑洞》。这部2分多钟的微电影,讲述了一个打工仔在半夜加班时发生的事。他偶然发现复印机复印出了一张有着巨大黑洞的纸,借助这个黑洞,手竟然可以冲破任何的阻碍。他先是到自助购物机里拿到了巧克力,然后又打开了保险柜,拿出了很多钱,最后因为贪婪地想要拿到更多的钱,整个人都钻进了黑洞,而挂着的纸掉了下来,人也就被吞没了。虽然片长只有2分多钟,但是电影中的人物有着丰富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非常适合学生学习观察,进行言语表达练习。借助电影的表现形式学生会更加有兴趣,也能更加形象地感知到人物的种种表情变化,从而准确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形象。
  影片三:《另一只鞋》。小火车站附近,小男孩穿的破拖鞋坏得不能再穿了,沮丧中他抬眼时,却看到了一双崭新铮亮的漂亮皮鞋。上车前,它的主人不停地擦拭着,却因为上车时的拥挤,这双新鞋子掉了一只。坐在街角对着自己的破鞋无计可施的小男孩,捧起了这只掉下来的漂亮鞋子,炽热的目光聚焦在这一只漂亮的鞋子上许久,但最终他奔跑着去追徐徐开动的火车。当火车越来越远,他再也追不上时,他拼尽全力,把鞋扔向眼巴巴看着他的另一个小男孩——鞋子的主人。鞋子擦着火车窗户掉落了。火车上的小男孩突然弯下腰,脱下脚上的另一只鞋,用力扔向火车后遥望的小男孩。这是一个至善至美的故事,两个主人公的年龄和学生相仿,善良、给予、成全……做人的真理却在两个小男孩纯真的笑容和扔出的动作里呼之即出。而导演采用的特写镜头更是触动着观众的心,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小小的故事,大大的道理,陌生的彼此,浓浓的情谊,适合高年级学生学习,也是他们需要的。
  这三部电影均是微电影,时间都在三五分钟,适合课堂教学时间,但对比之下可以发现:《鹬》的教学容量很大,亲情、友情、成长,话题很丰富,一节课的时间,只会泛泛而谈,湖光掠影地走过场。最初想从读写的角度选择一个小切口:通过对“对白、旁白、独白”的运用,把故事写生动具体。但事实上,这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显得难度太低,而且也没有具体的抓手开展言语训练。《黑洞》最精彩的便是人物的丰富表现,透过这些丰富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形象特征就非常清晰了,学生在观察揣摩中能学到观察人物、表现人物的方法,这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但是对钱的贪欲这个主题距离小学生还是太远了。与学情不匹配,便不足以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求。实际操作试课中,学生借着打工仔的身份来揣摩人物心理,千篇一律,无法深入。我想,儿童隔着成人的距离,写别人,终究是隔靴搔痒,其中的言语发展便也只是虚拟。而《另一只鞋》,其主人公、故事情节、故事主题,与高年级学生的学情都是匹配的,最重要的是,电影中两个主人公的意外之举恰恰是故事的精彩之处,而这其中的成全是一种高尚的善良,更是当下学生需要的人文教育。如此甄选,把学生放到课中央,《另一只鞋》这节课有了存在的意义。
  选择之二:电影的角色
  电影的内容决定了学生“用什么学”,接下来的“学什么”,就得根据对光影读写课的角色的理解去确定了。光影读写教学中,电影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只是读写活动的一个媒介,一个区别于文本读写,并使之变得生动立体的媒介?还是说,首先得教学电影本身?不同的角色定位将使课堂走向不同的方向。
  先看《另一只鞋》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1】
  师 这部电影中哪个细节最打动你?
  生 故事中的小男孩把捡到的鞋子扔给火车上的小男孩,我被感动了。
  師 我也和你一样,被这个细节打动了。咱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这只鞋,(出示漂亮的鞋子)这是一只怎样的鞋子?
  生 这是一只漂亮得发光的皮鞋。
  师 对于小男孩来说,这是一只——
  生 他非常渴望却无法拥有的鞋子。
  师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 电影开始,他穿着那么破的鞋,还舍不得扔,说明他非常穷。
  生 我还从他看到这双鞋时的目光看出来的,他一眨不眨地盯着,眼睛里都是羡慕嫉妒,但没恨。
  (全班笑。)
  师 你怎么知道没有恨的?
  生 我看到他看着看着露出的笑,那么纯真,如果是恨就不会有这么纯真的笑容了。
  师 这么喜欢、渴望,他为什么还会用力扔还给火车上的小男孩?这是个怎样的孩子?
  ……
  师 关注故事的细节,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们对小男孩的形象就会体会得更加深刻。
  (板书:关注细节,揣摩心理,感受形象。)
  【片段2】
  师 优秀的导演非常擅长用镜头来说话,尤其是这种对物品和人物的特写镜头, (板书:特写镜头)常常能给我们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捧鞋的这个特写镜头,咱们不妨就来聚焦这个镜头品悟一番。   (播放捧鞋的特写镜头。)
  师 仔细看,静静想:你看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先说一说你看到的画面,再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 我看到了小男孩的眼睛,里面透着渴望,我在想,他是多么喜欢这只漂亮的鞋子啊!他自己的鞋子那么破了,这只鞋他是多么需要啊!
  师 你聚焦到镜头中人物的眼睛,透过眼睛读到了他的渴望。
  生 我看到了他捧着鞋的手,只敢捧着鞋子的底,生怕把鞋子弄脏了。看得出来,他是多么珍惜这只鞋子啊!
  生 我看到他眉头皱了皱,还摇了摇头,他一定在纠结,这只鞋是留着还是送回。看他摇头摇得那么坚定,他是下定了决心,要还回去的。
  ……
  师 短短的几秒钟特写镜头,你们放大了这么多不易察觉的微表情、微动作,揣摩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对小男孩有了非常准确的感悟,这样的观影方法,我们称之为“聚焦”。
  (板书:聚焦。)
  不难看出,片段1中实践的是第一种角色定位:读写活动的媒介,而片段2中则是从教学电影本身来实践的。两种角色定位,谁是谁非?
  光影读写课,首先,从字面上看,是对光影内容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课,那么,主角就应该是光影,而不是读写。其次,学生需要什么?如果只是把电影作为读写的媒介,那么,光影的作用是什么?它确实是区别于文本材料的平面状态,但仅仅限于此吗?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揣摩心理、感知人物,这样的教学通过文本教材一样可以实现,甚至学生对言语的体会因为有更直接的文字材料而学得更扎实,那又为何要用电影这样丰富的形态去达成呢?事实上,电影与文本教材最大的区别不只是它的立体性、形象性,而是它的丰富内涵和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比如,《另一只鞋》中小男孩捧着鞋的特写镜头,无声却胜有声,它用光影、色彩、环境、背景、音乐、人物的细微特写等等多元的手段,共同表达出小男孩多层次的内心世界,学生只有学会了如何聚焦这样的特写镜头,才是学会看这部电影,才能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获得超出文本材料的丰富而多元。而这,才是“授之以渔”。因此,片段2中,教师教给学生“聚焦特写镜头”的方法才是学生需要的光影读写课的生长点,在此基础之上,融入阅读写作的言语教学,学生的学习才是扎根的生长。
  选择之三:电影的解读
  如果说,光影读写课的角色定位决定了课堂往哪儿走,那么,对电影的教学资源的解读与提炼将决定着课堂能走多远。电影因其丰富性、多元性,故其解读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另一只鞋》该有怎样的解读呢?
  看完这部电影,学生基本能第一时间提炼出“善良”这样的主题词,这是从故事情感的角度获得的体验,也是这个故事想要告诉观众的关键词,但是,看懂了两个孩子的善良就够了吗?准确地说,这是走进课堂前学生就能企及的高度,那么,通过课堂,学生的生长从何而来?反复思考中,梳理出关于两个孩子的两条主线:穷男孩,破鞋子—捧鞋子—扔鞋子;富男孩,新鞋子—擦鞋—掉鞋子—扔鞋子。故事用破鞋子的特写镜头表现出了穷男孩对鞋子的渴求,用捧起新鞋子的特写镜头表现出穷男孩对新鞋子的羡慕和奢望,通过教给学生“聚焦特写镜头品悟情感,勾联前后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的观影方法,引导学生对穷孩子的善良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即使非常需要,不是我的,我会拼尽全力,把我得到的还给你。而对于火车上的富男孩,放手让学生用学会的“聚焦和勾联”去学习、感悟:“聚焦火车上的富男孩的特写镜头,勾联故事的情节、人物,你看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学会了聚焦,学生就不难发现:从他反复多次擦鞋的镜头中看得出他对鞋子的珍爱,也因此能感知他被挤掉鞋子时的难过和绝望。当他看到那个穷男孩赤着一只腳拼命追赶火车送鞋给他,他眼里重燃了希望;可是当火车终于开远,追不上时,那只拼命扔出的鞋子是多么闪亮的童心啊。由此,学生对他的善良也有了更深的思考:即使非常珍惜,如果我无法拥有,我要竭尽所能,把我拥有的送给你。这样的两条主线,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向“善良”的更深处漫溯。
  这是两条孤立的主线,但它们之间又是彼此关联和交融的。而这“另一只鞋”是串起整个故事的主线。我用电影中的5个画面(如图1)让学生有话可说:“仔细看这5幅图,这两个主角,有着太多不同的地方,但他们也有着相同的地方。你悟出了什么?”
  如此,把两条主线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以“另一只鞋”为引子的回环线路,学生对善良有了更精彩的言语表达。他们说:善良就是善良,和贫穷还是富有没关系;他们说:善良是可以催生出善良的;他们还说:善良就是一种成全,能成全别人就是最大的善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书面形式梳理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至此,这节光影读写课走向了更生动、更深刻的思维体验。
  (姚国艳,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谈祥柏教授和他的趣味数学,堪称数学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独放异彩,熠熠生辉。从“大同十年,受益终身”“敏于数学,乐于研求”“文理兼修,百科贯通”“中外大师,高空对接”等方面可以看出,谈柏教授的教育经历、个人禀赋、学术渊源、文化底蕴在他身上和合作用,成就了一代数学科普大师。谈祥柏教授的科普作品有以下几个鲜明特色:融会贯通,奇趣横生,雅俗共赏,自出机杼。  关键词:谈祥柏趣味数学科普创作  江苏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作为时代发展转动、社会变革推动与教育实践与探索合力作用下的产物,自提出之日便成了教育革新的风向标,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构建、教学变革、评价转向是当前研究的三大主题。梅岭小学《“真的种子”生长记》学生手册集“教育导向、评程可视、过程馈结、成长展析、元评完善”于一体,构建了全面立体的成长轨迹和开展多元互动的评价过程,明晰了基于核心素养评价的应然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评价变革 路径探
期刊
摘 要:风筝制作有三步:材料准备,材料组织,奔放放飞(简称“奔放”)。执教鲁迅先生的《风筝》,也一如制作风筝,可分类似三步:(1)材料:找到与课文相关的必要文本。(2)组织:根据课文与必要文本的相关度、紧密度、显性或隐性,考虑这些文本适当的搭配组合。(3)奔放:课堂上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此过程,以一线牵引,人与“风筝”彼此借力,融为一体。  关键词:鲁迅 《风筝》 中学语文教学  风筝制作的第一步,
期刊
摘 要:青年舞蹈家许鹏就舞蹈的排演、舞蹈演员的品质、舞蹈作品的编创、舞蹈尤其是现代舞蹈的欣赏、导演对作品的重新解构、儿童学习舞蹈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舞蹈表演要跳出一种文化的质感的见解,对儿童学习舞蹈艺术颇有教益。  关键词:舞蹈 文化质感 艺术欣赏 儿童舞蹈学习  許鹏,青年舞蹈家。2005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演员,全国舞蹈比赛文华奖获得者,现为江苏省文联舞
期刊
摘 要:以安徒生经典童话《海的女儿》的教学为个案,涉及教学研究过程中的文本优选、语文学科语言与文学关系的重新定位、学科与学科关系的勾连、学术探研的重要等,揭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风雨人生”。  关键词:童话教学 格雷马斯符号学 悲剧美学  我一直以为童话不过是童话,是给小孩子读的故事,只有小孩子才需要童话。经历了《海的女儿》这堂课二十多天的磨课之后,发现了童话里所蕴含的哲思与道理,带给我的是巨大的头
期刊
摘 要:吴然儿童散文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有着对美和生命的独特体验。其创作风格自然、清新,有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散文观念。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吴然儿童散文都追求“使人阅之自生美感”的美学原则。吴然在儿童散文的题材内容上坚持美的追求,在表现手法上探寻表达美感的途径。其作品选择具有浓郁云南特点的事物为表现对象,坚持对儿童散文语言的磨炼,尝试多种笔墨多种文类的融合,探索虚实相交的表现手法,为中国的儿童散文创作
期刊
摘 要:一所无比丰富的学校,学校的丰富性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校长的丰富性。以扬州市梅岭小学70年波澜壮阔的办学历史为样本,重点聚焦其办学经验。经过70年办学历史的积淀,这所学校在文化创新、教育管理、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绿色质量的学生评价等领域都展示了超越人们想象的创造力。  关键词:梅岭小学 文化自觉 生态管理 绿色质量  正如陈文艳校长在梅岭小学70周年校庆活动上的致辞,“当记忆像河流缓缓穿越7
期刊
摘 要:确定乡村教育的方向必须建立在儿童权利本位的基础上。乡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每一个儿童的权利保障为前提,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和乡村文化的价值,以主体身份参与乡村文化课程,培育公民的品质与素养,成为新一代文化乡民。乡村文化一定有城市文化没有的功能,乡村教育也一定有城市教育欠缺的内容。对于政府来说,让乡村教师有尊严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而对于乡村教师来说,自我改善是乡村文化变革的开始。  关键词:乡
期刊
2019年第2期教育研究与评论关注关注教育研究与评论2019年第2期【编者按】 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整本书阅读是一项重要内容,许多教师和学校纷纷展开实践探索。曹勇军老师和他的团队是其中的先行者和佼佼者,他们的读书课程在同行中和社会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他们是怎样开发建设读书课程的?走过一条怎样的艰辛探索之路?取得了哪些成果?他们的读书课程包括哪些常规内容和做法?有哪些特色和亮点?今后还有什么
期刊
2017年,我读到的最有启发的一句话来自这个小故事:一位十岁孩子,第二天要交作业,是一份鸟类研究报告。此前他有三个月的时间写作业,但一直不顺利,没有进展。他坐在餐桌前,周围散放着作业簿、铅笔和一本本翻开的鸟类图书。面对眼前艰巨的任务,他不知如何是好,简直快哭出来。爸爸到他身边坐下,把手放在孩子肩上,说:“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伙伴。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爸爸讲的是写作业,其实读书也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