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书记人很和气的。”一位市民这样评价安徽宣城市委书记方宁。方宁是个改革者,曾经掀起全国关注的“宣城政改”。
自从2004年5月开始在部分试点乡镇进行领导班子“主官合一、交叉任职”为核心的改革以来,宣城,这个位于安徽东南部的历史名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改革的“操盘手”,方宁早在上世纪70年代担任公社副书记的时候,就痛感体制的弊端,萌生了改革体制的想法。
宣城的改革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伪要求相吻合。2005年5月27日晚,《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宣城宾馆,对方宁进行了采访。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出台之后,我们信心更足了。”方宁说,改革的试点最早是在7个乡镇进行,目前已经推进到 14个,还有两个乡镇正着手准备。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决定:“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完善党委常委会的组成结构,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切实解决分工重叠问题,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
在加强执政能力的各项决定中,减少和完善领导班子建设被看作是重中之重,而这—举措也是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难点,涉及执政党高级干部的权力配置以及利益调整,因此也最为艰巨。
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十六届四中全会过后,一场官员“瘦身运动”也正在各地悄然进行。宣城改革即是其中的一个亮点。
来自乡镇的“瘦身”经验
“新名片还没印,旧的稍微改一下还能用,也算是节约资源吧。毕金水从海军青岛某部转业地方已经有20年了,言谈举止之间仍然透出军人特有的豪爽、直率。
他的名片上用钢笔在“养贤乡党委书记”后面加上了“乡长”的字样。而按照惯例,书记、乡长一般是由两个人担任的。
由于领导职数过多,几套班子分设,“一把手”大量的精力用于协调关系;而不是用在工作上。毕金水说,在改革前,领导者的主要精力都在“谋人”,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操心工作。
由于分工重叠,职责不明,既有分管的副镇长,同时党委里面也有相应的分管领导,办事者往往无所适从,不知到底哪位领导说了算数。
宣城的乡镇领导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行党政正职“一人兼”,党委书记担任乡镇长:二是减少乡镇领导职数,实行交叉任职,一名党委副书记担任人大主席或者设专职人大主席,一名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副乡镇长由党委委员兼任。
泾县蔡村镇是试点乡镇之一,改革前的领导班子有12人,包括书记、4名党委副书记(1名兼镇长)、3名副镇长、3名党委委员、1名人大主席等。
,
改革之后的设置是6人。经过相应的法律程序,党委书记同时担任镇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人大主席,3名党委委员兼任副镇长,一名党委委员兼任武装部部长。
该镇蔡村党支部书记汤世财用“精干、活力、团结、务实、高效”来概括改革的成效,这来源于他工作中的切身感受。
以前,一般下午2點,办公室就很少看到人了,汤世财说,“如果计划生育工作有事要请示乡领导的话,我一共要请示 5个人:计生办主任、分管副镇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书记。但是计划生育的工作有时候非常紧急,如果碰上哪个领导开会不在,那事情就得搁下来。”
如果碰上书记、镇长关系不好,那么,下面办事的人就更麻烦了,先请示谁,怎么请示,都非常有讲究。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宣城先后接触了近30位政府官员和群众,他们对改革的普遍感觉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以前大量用在扯皮上的时间都被利用了起来。
方宁对于改革的取向非常关注。在采访中,他一再强调,进行乡镇领导体制改革是为了增强党在基层政权的执政能力。
“执政能力的高低并不取决于领导职数的多少,人数虽然减少,但是领导班子更加团结、高效,必将使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产生重大影响。”
“瘦身”不止是乡镇
在2004年底接受媒体采访时,方宁曾表示,“2005年上半年,改革要在全市所有100个乡镇全部摊开。”
“目前,改革的进程比预计慢一些,主要是想把步子迈得更稳一些。”方宁表示,在时机成熟之后,可以考虑在一两个县市进行改革试点,到时,县委书记和县长也将“一肩挑”。
熟知宣城的人士介绍,目前,在宣城下辖的一些有县长职缺的县,暂时没有补充领导职务,而由县委书记兼任,这或许就是在为进一步的改革铺路,“不过,那些等着填缺的人可要急坏了。”
“我们的态度是不请示,也不汇报。”方宁笑着说,上面曾经有人来调研,但是并没有正式表态。
安徽省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透露,除了省里的组织部门前往宣城调研之外,宣城的改革还引起了中央的关注,中组部今年年初曾派人来调研。
这位负责人说,2005年组织工作的重点是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目前省里对于宣城的模式是否扩大推广还没有明确的表态,毕竟只是一个局部的试验。在时机成熟之后,不排除会有比较大的举措。
安徽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厅厅长张耀文回顾说,为了配合税费试点改革,安徽省从2000年9月开始,就在全国率先组织了乡镇机构精简改革,改革中,牵涉到人事分流的工作相当艰巨,既要“无情改革”,又要“有情操作”,因为这毕竟牵涉到了许多人的切身利益。
在安徽省人事厅发布的《2005年全省人事编制工作要点》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被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文件明确提出,“研究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切实解决分工重叠问题。”“按照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的要求,清理、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不过,相关部门并未能就《编制工作要点》中的相关内容的具体措施给出明确的答复。
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安徽省一级的“瘦身”还没有进行,目前安徽省委副书记有4位,副省长有5位。据安徽省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省委本来有5位副书记,今年年初一位副书记退休之后,一直都还没有补上来。
省级“瘦身”尚无明显进展
宣城的乡镇体制改革并非个别现象。长期关注地方党政建设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吴理财说,目前在各地,类似的试点早就在进行,比如在湖北、四川、云南等地都有类似的试点,直选、党政干部交叉任职、财政管理改革等各种措施都在进行试验,其中湖北的咸安乡镇体制改革中,也包括“党政干部交叉任职”的举措。
对于地方的改革,中央一直都在关注。吴理财说,比如在湖北咸安进行的乡改试验,中组部先后派人在这里挂职、调研,了解情况。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出台之后,为了落实决定,许多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其中不乏有关“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的内容,而且不仅仅是停留在县、乡以下。
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四川省委组织部把“适当减少领导职数以及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作为2005年组织工作的要点之一。江苏省委十届八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江苏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其中提到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逐步推进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干部交流,优化人大、政协领导班子结构”。
截至目前,省、市级别的“瘦身”还未有明确的进展。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在中国的各级党政系统中,县级以上的相对规范、程式化,越往上牵涉的方面越多,乡镇一级的改革操作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造成的震动也比较小。
宣城市委外宣办主任徐艾平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宣城的乡镇改革中,对于精简下来的领导干部,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参取了提前离岗、参与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保留待遇从事一般工作、调离交流等方式予以消化。
“目前,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说到什么时候进行什么级别的改革。不急于求成是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必须等到时机成熟才会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叶笃初说,“但是,这至少代表了一种方向,一种探索。”
自从2004年5月开始在部分试点乡镇进行领导班子“主官合一、交叉任职”为核心的改革以来,宣城,这个位于安徽东南部的历史名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改革的“操盘手”,方宁早在上世纪70年代担任公社副书记的时候,就痛感体制的弊端,萌生了改革体制的想法。
宣城的改革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伪要求相吻合。2005年5月27日晚,《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宣城宾馆,对方宁进行了采访。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出台之后,我们信心更足了。”方宁说,改革的试点最早是在7个乡镇进行,目前已经推进到 14个,还有两个乡镇正着手准备。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决定:“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完善党委常委会的组成结构,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切实解决分工重叠问题,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
在加强执政能力的各项决定中,减少和完善领导班子建设被看作是重中之重,而这—举措也是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难点,涉及执政党高级干部的权力配置以及利益调整,因此也最为艰巨。
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十六届四中全会过后,一场官员“瘦身运动”也正在各地悄然进行。宣城改革即是其中的一个亮点。
来自乡镇的“瘦身”经验
“新名片还没印,旧的稍微改一下还能用,也算是节约资源吧。毕金水从海军青岛某部转业地方已经有20年了,言谈举止之间仍然透出军人特有的豪爽、直率。
他的名片上用钢笔在“养贤乡党委书记”后面加上了“乡长”的字样。而按照惯例,书记、乡长一般是由两个人担任的。
由于领导职数过多,几套班子分设,“一把手”大量的精力用于协调关系;而不是用在工作上。毕金水说,在改革前,领导者的主要精力都在“谋人”,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操心工作。
由于分工重叠,职责不明,既有分管的副镇长,同时党委里面也有相应的分管领导,办事者往往无所适从,不知到底哪位领导说了算数。
宣城的乡镇领导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行党政正职“一人兼”,党委书记担任乡镇长:二是减少乡镇领导职数,实行交叉任职,一名党委副书记担任人大主席或者设专职人大主席,一名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副乡镇长由党委委员兼任。
泾县蔡村镇是试点乡镇之一,改革前的领导班子有12人,包括书记、4名党委副书记(1名兼镇长)、3名副镇长、3名党委委员、1名人大主席等。
,
改革之后的设置是6人。经过相应的法律程序,党委书记同时担任镇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人大主席,3名党委委员兼任副镇长,一名党委委员兼任武装部部长。
该镇蔡村党支部书记汤世财用“精干、活力、团结、务实、高效”来概括改革的成效,这来源于他工作中的切身感受。
以前,一般下午2點,办公室就很少看到人了,汤世财说,“如果计划生育工作有事要请示乡领导的话,我一共要请示 5个人:计生办主任、分管副镇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书记。但是计划生育的工作有时候非常紧急,如果碰上哪个领导开会不在,那事情就得搁下来。”
如果碰上书记、镇长关系不好,那么,下面办事的人就更麻烦了,先请示谁,怎么请示,都非常有讲究。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宣城先后接触了近30位政府官员和群众,他们对改革的普遍感觉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以前大量用在扯皮上的时间都被利用了起来。
方宁对于改革的取向非常关注。在采访中,他一再强调,进行乡镇领导体制改革是为了增强党在基层政权的执政能力。
“执政能力的高低并不取决于领导职数的多少,人数虽然减少,但是领导班子更加团结、高效,必将使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产生重大影响。”
“瘦身”不止是乡镇
在2004年底接受媒体采访时,方宁曾表示,“2005年上半年,改革要在全市所有100个乡镇全部摊开。”
“目前,改革的进程比预计慢一些,主要是想把步子迈得更稳一些。”方宁表示,在时机成熟之后,可以考虑在一两个县市进行改革试点,到时,县委书记和县长也将“一肩挑”。
熟知宣城的人士介绍,目前,在宣城下辖的一些有县长职缺的县,暂时没有补充领导职务,而由县委书记兼任,这或许就是在为进一步的改革铺路,“不过,那些等着填缺的人可要急坏了。”
“我们的态度是不请示,也不汇报。”方宁笑着说,上面曾经有人来调研,但是并没有正式表态。
安徽省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透露,除了省里的组织部门前往宣城调研之外,宣城的改革还引起了中央的关注,中组部今年年初曾派人来调研。
这位负责人说,2005年组织工作的重点是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目前省里对于宣城的模式是否扩大推广还没有明确的表态,毕竟只是一个局部的试验。在时机成熟之后,不排除会有比较大的举措。
安徽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厅厅长张耀文回顾说,为了配合税费试点改革,安徽省从2000年9月开始,就在全国率先组织了乡镇机构精简改革,改革中,牵涉到人事分流的工作相当艰巨,既要“无情改革”,又要“有情操作”,因为这毕竟牵涉到了许多人的切身利益。
在安徽省人事厅发布的《2005年全省人事编制工作要点》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被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文件明确提出,“研究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切实解决分工重叠问题。”“按照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的要求,清理、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不过,相关部门并未能就《编制工作要点》中的相关内容的具体措施给出明确的答复。
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安徽省一级的“瘦身”还没有进行,目前安徽省委副书记有4位,副省长有5位。据安徽省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省委本来有5位副书记,今年年初一位副书记退休之后,一直都还没有补上来。
省级“瘦身”尚无明显进展
宣城的乡镇体制改革并非个别现象。长期关注地方党政建设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吴理财说,目前在各地,类似的试点早就在进行,比如在湖北、四川、云南等地都有类似的试点,直选、党政干部交叉任职、财政管理改革等各种措施都在进行试验,其中湖北的咸安乡镇体制改革中,也包括“党政干部交叉任职”的举措。
对于地方的改革,中央一直都在关注。吴理财说,比如在湖北咸安进行的乡改试验,中组部先后派人在这里挂职、调研,了解情况。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出台之后,为了落实决定,许多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其中不乏有关“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的内容,而且不仅仅是停留在县、乡以下。
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四川省委组织部把“适当减少领导职数以及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作为2005年组织工作的要点之一。江苏省委十届八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江苏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其中提到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逐步推进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干部交流,优化人大、政协领导班子结构”。
截至目前,省、市级别的“瘦身”还未有明确的进展。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在中国的各级党政系统中,县级以上的相对规范、程式化,越往上牵涉的方面越多,乡镇一级的改革操作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造成的震动也比较小。
宣城市委外宣办主任徐艾平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宣城的乡镇改革中,对于精简下来的领导干部,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参取了提前离岗、参与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保留待遇从事一般工作、调离交流等方式予以消化。
“目前,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说到什么时候进行什么级别的改革。不急于求成是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必须等到时机成熟才会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叶笃初说,“但是,这至少代表了一种方向,一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