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底图,可谓鲜为人知。因为,上百度也没能搜到它的多少资料。这么说吧,一般工地上的施工图叫“蓝图”,底图就好比是蓝图的底片,是用晒制蓝图的。可别小看它,大小工程施工可都离不开它!去年,仅利用底图就达8万多张。
在中原油田档案管理处设计院的档案室里,就保存着近50万张这样的底图。保管它们的是3个年龄相仿的女同志。平日里,她们互称为“老大”、“老二”和“老三”。
一天上午,设计部的工作人员跟往常一样,送来3张底图借阅单,说:“明天晒图,后天送工地。”仨人立刻接过单子,分头钻进库房去抽取底图。10多分钟后,老大和老三从库房抱着图出来了。她俩把抽取的图纸按顺序整理好,摆成了一摞,又把每个档号的张数也登记好了,只等老二了。十几分钟过去了,还不见老二回来,老三笑着说:“不会是又发生案情了吧!”于是,她俩来到一楼库房查看,果不其然,只见老二一脸愁云,蔫头耷脑:“唉,烦死人了!上上下下翻了三遍,就是没有找到‘电-1366’。”老大和老三也上下抽屉细细翻了两遍,没有。仨人相互瞅着,默不做声。“别发呆了,上楼破案!”老大拍着老二和老三的肩膀笑道。
其实,偶尔找不到图,并不奇怪。因为底图是用油、蜡等物质浸透过的透明纸张,又薄又光滑。每个档案号的图纸用普通曲别针别在一起,平铺在底图柜抽屉里。图纸大小、长短不一,张数多少也不定。每个抽屉里多则存放上百个档案号,少则存放一两个档案号。而且,抽屉式的铁皮柜经常一推一拉,几个回合下来,就会造成底图上的曲别针松动,图纸自由滑动,顺序就会错乱,偶尔也有钻空子沿抽屉边儿蹿到下一层抽屉里的。但是再跑,总能被她们找到。
仨人进了办公室,立即进行案情分析。“从归档数据库里看,‘电-1366’仅有一张文字、一张图,而且图不大。前天,曾借出过在同一抽屉的‘电-1300’,会不会被夹带出去?如果是,应该在晒图室。”“借阅数据库中清楚地记录着它的借阅归还踪迹,两次借出都已归还,它肯定在我们这里。从最后一次归还时间看,去年10月12日这一天,归还的图共有13张借阅单,共149个档案号。会不会曲别针挂在了其他档号上,顺势入柜了呢?根据以往经验,从核查同一批归还档号入手,这是破案的关键。”“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放错了抽屉。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大家放图都十分谨慎,已养成了关抽屉时再次核对标签的习惯。”姐仨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最后决定,先由老大和老二迅速赶往晒图室查找。
经过半小时的摸排,无功而返,第一种假设被推翻。最终,仨人一致认为,疑点一定是那13张借阅单——共149个档号的底图。这148套图分别放在148个抽屉里,文字、图纸共计5218张。“天哪,还得翻148遍!”老三手拍额头叹道。“那咋办,翻吧!赶紧行动,别让主任知道了。”老二急切地说。
真是图海茫茫,一图难寻啊!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地毯式搜索,仨人垂头丧气,两手空空回到办公室。线索断了,案情陷入了迷茫。“咋办哪,明天要晒图!”“那咱跟设计人员好好说说,再重新出一套。”“不管咋说,咱是保管图的人,拿不出图就是咱的责任。重新出图,传出去,影响整个档案室的声誉,多不好!再说了,处领导经常强调‘责任重于泰山’,这法儿不可行!”真奇怪,难道图纸会长翅膀?一定是放图时不专注,不知放到哪个抽屉里去了……这晚,仨人想的都是此问题,默默自责,一夜没有睡好觉。
第二天早上,老大无精打采地骑着自行车去上班。“1366到底在哪儿呢?”图!图!图!满脑子都是图。路上,一阵风迎面吹来,只见一个黑色的塑料垃圾袋忽悠……忽悠……一下子落进了前面的自行车车筐里,老大急忙下车拽拉塑料袋。这个画面,犹如一缕清风撩开了那层神秘的面纱。“一定是在那里!”老大兴奋地蹬着自行车,飞也似的直奔档案室。
到了库房,她径直来到柜子前,轻轻拉开抽屉,探下身子,细细地打量抽屉两侧。只见里面黑洞洞的。她顾不上到二楼找手电筒,捋起袖子便伸进抽屉,顺着柜壁一点一点往里摸。粗糙冰冷的铁皮刺得手指和胳膊生疼。猛地,她感觉手指下一片光滑细腻。“一定是它!”心中窃喜,镇定一下,她将手指缓缓下移,一直摸到抽屉的滑道边缘,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从柜壁与滑道中间的缝隙中抽了出来,仔细一看,叹道:“小祖宗,可找到你了!唉,都是这破柜子惹的祸。”
正在这时,一直悬着心的老二和老三也早早来上班了。主任也来了,兴奋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下周处里要给咱们装底图密集架了!”库房里欢呼声一片……
(选自《档案界》网站)
在中原油田档案管理处设计院的档案室里,就保存着近50万张这样的底图。保管它们的是3个年龄相仿的女同志。平日里,她们互称为“老大”、“老二”和“老三”。
一天上午,设计部的工作人员跟往常一样,送来3张底图借阅单,说:“明天晒图,后天送工地。”仨人立刻接过单子,分头钻进库房去抽取底图。10多分钟后,老大和老三从库房抱着图出来了。她俩把抽取的图纸按顺序整理好,摆成了一摞,又把每个档号的张数也登记好了,只等老二了。十几分钟过去了,还不见老二回来,老三笑着说:“不会是又发生案情了吧!”于是,她俩来到一楼库房查看,果不其然,只见老二一脸愁云,蔫头耷脑:“唉,烦死人了!上上下下翻了三遍,就是没有找到‘电-1366’。”老大和老三也上下抽屉细细翻了两遍,没有。仨人相互瞅着,默不做声。“别发呆了,上楼破案!”老大拍着老二和老三的肩膀笑道。
其实,偶尔找不到图,并不奇怪。因为底图是用油、蜡等物质浸透过的透明纸张,又薄又光滑。每个档案号的图纸用普通曲别针别在一起,平铺在底图柜抽屉里。图纸大小、长短不一,张数多少也不定。每个抽屉里多则存放上百个档案号,少则存放一两个档案号。而且,抽屉式的铁皮柜经常一推一拉,几个回合下来,就会造成底图上的曲别针松动,图纸自由滑动,顺序就会错乱,偶尔也有钻空子沿抽屉边儿蹿到下一层抽屉里的。但是再跑,总能被她们找到。
仨人进了办公室,立即进行案情分析。“从归档数据库里看,‘电-1366’仅有一张文字、一张图,而且图不大。前天,曾借出过在同一抽屉的‘电-1300’,会不会被夹带出去?如果是,应该在晒图室。”“借阅数据库中清楚地记录着它的借阅归还踪迹,两次借出都已归还,它肯定在我们这里。从最后一次归还时间看,去年10月12日这一天,归还的图共有13张借阅单,共149个档案号。会不会曲别针挂在了其他档号上,顺势入柜了呢?根据以往经验,从核查同一批归还档号入手,这是破案的关键。”“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放错了抽屉。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大家放图都十分谨慎,已养成了关抽屉时再次核对标签的习惯。”姐仨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最后决定,先由老大和老二迅速赶往晒图室查找。
经过半小时的摸排,无功而返,第一种假设被推翻。最终,仨人一致认为,疑点一定是那13张借阅单——共149个档号的底图。这148套图分别放在148个抽屉里,文字、图纸共计5218张。“天哪,还得翻148遍!”老三手拍额头叹道。“那咋办,翻吧!赶紧行动,别让主任知道了。”老二急切地说。
真是图海茫茫,一图难寻啊!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地毯式搜索,仨人垂头丧气,两手空空回到办公室。线索断了,案情陷入了迷茫。“咋办哪,明天要晒图!”“那咱跟设计人员好好说说,再重新出一套。”“不管咋说,咱是保管图的人,拿不出图就是咱的责任。重新出图,传出去,影响整个档案室的声誉,多不好!再说了,处领导经常强调‘责任重于泰山’,这法儿不可行!”真奇怪,难道图纸会长翅膀?一定是放图时不专注,不知放到哪个抽屉里去了……这晚,仨人想的都是此问题,默默自责,一夜没有睡好觉。
第二天早上,老大无精打采地骑着自行车去上班。“1366到底在哪儿呢?”图!图!图!满脑子都是图。路上,一阵风迎面吹来,只见一个黑色的塑料垃圾袋忽悠……忽悠……一下子落进了前面的自行车车筐里,老大急忙下车拽拉塑料袋。这个画面,犹如一缕清风撩开了那层神秘的面纱。“一定是在那里!”老大兴奋地蹬着自行车,飞也似的直奔档案室。
到了库房,她径直来到柜子前,轻轻拉开抽屉,探下身子,细细地打量抽屉两侧。只见里面黑洞洞的。她顾不上到二楼找手电筒,捋起袖子便伸进抽屉,顺着柜壁一点一点往里摸。粗糙冰冷的铁皮刺得手指和胳膊生疼。猛地,她感觉手指下一片光滑细腻。“一定是它!”心中窃喜,镇定一下,她将手指缓缓下移,一直摸到抽屉的滑道边缘,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从柜壁与滑道中间的缝隙中抽了出来,仔细一看,叹道:“小祖宗,可找到你了!唉,都是这破柜子惹的祸。”
正在这时,一直悬着心的老二和老三也早早来上班了。主任也来了,兴奋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下周处里要给咱们装底图密集架了!”库房里欢呼声一片……
(选自《档案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