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纺织企业迈向全球,除了通过品牌输出之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路径,就是成为全球买家,去国际市场上进行并购。
仅2016年就出现了三起涉及资本过亿元的投资:山东如意13亿欧元收购法国轻奢服饰集团SMCP的控股股权、歌力思2.4亿元收购唐利国际65%的股权及歌力思3.7亿元控股法国时装品牌IRO,上海时装品牌维格娜丝又买下了中国消费者极为熟悉的韩国“小熊”Teenie Weenie等。此外,女装品牌玛丝菲尔、朗姿股份,男装品牌利邦等也均落子于海外并购。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3月,纺织服装出口呈现回稳上升趋势。其中,纺织产品出口为1603.7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上涨7.5%;服装产品出口为2182.0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上涨6.2%;鞋类产品出口为671.4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上涨12.8%。业内人士表示,纺织服装行业外贸低迷的局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扭转。截至2017年一季度,共有54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在东南亚、非洲、大洋洲和欧洲等地通过各类方式投资相关项目。多家企业将沿“一带一路”的投资建设纳入到全球产业链布局。
以产业链横向、纵向、多元化整合的方式“走出国门”的群体越来越庞大,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纺织工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角色和地位正在改变。而在这一件又一件并购案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整个行业对于附加值的“饥渴”。
多方因素共同推动
以并购的方式进军高端时尚圈、延伸产业链,甚至是跨界经营,中国纺织企业加快并购的步伐越来越快。
事实上,从2008年被喻为“中国服装品牌海外并购第一案”的雅戈尔成功完成对美国著名大型服装企业Kellwood(简称KWD)公司旗下男装核心业务部门——新马服装集团的并购算起,中国的服装企业开启海外并购模式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在这近9年的海外并购历程中,无数的“雅戈尔”为中国服装走向世界、借助国际成熟品牌的渠道和经营模式、快速步入价值链上游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纺织企业之所以近几年以“大踏步”的方式迈入国际市场,与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市场低迷有关,企业希望通过投资国外新业务来实现资源互补,扩大企业的增长空间。“国内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尤其这一两年,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普遍只有不到2%的微利,很多企业都是在微亏的情况下坚持出口,以保全工厂。”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副会长陈苍松说。
业界人士指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持续升温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结果。目前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出口欧盟的纺织品只需要征收2%~3%的关税,而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盟需要征收12%左右的关税。这些也都证实了陈苍松的服装出口企业利润低的观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海外并购建厂无疑就成了一些企业的无奈之选。例如越南国内最大的纺织厂,其实就是由中国企业天虹纺织集团投资的。
企业扎堆出海,关乎的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生存,而且是整个区域经济的健康性和产业的完整性。目前国内相对宽松的海外并购政策、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也使得国外的服装巨头意识到与中国企业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欧债危机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低价收购欧洲企业的契机。
在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看来,一些发达经济体及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在大宗商品暴跌中严重衰退,当地股权、资产价格相对便宜,这是中企“走出去”并购的好机会。同时,当前各国传统产业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亟须转型,这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资产“抄底”创造机会。
中国纺织业国内发展的动能依然充沛,近期中国纺织业国际布局进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整体上行业境外投资加速进行;二是企业进行国际布局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三是行业国际布局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拓展。
风险机遇并存
通过并购,与国际巨头共舞,虽然是件振奋人心的事,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纺织企业要想清楚值不值得收购、该不该收购、在什么时机收购、是整体收购还是部分收购、以什么方式收购,这一系列的运作过程,风险与机遇如硬币的正反两面,共同存在。
国内服装企业对国际品牌进行整体收购,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是对海外市场的不熟悉,在并购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种种细节问题使得并购功败垂成,在并购整合过程中遭遇各种阻力,导致整合效果欠佳,甚至拖累主品牌。而若部分收购国际品牌的大中华区或国内市场所有权,则应有更整体的眼光,注意国际品牌海外市场将来发生下滑或破产的风险,衡量其对收购所产生的潜在影响,更谨慎选择收购目标。
对于企业应该如何制定收购战略,北京洛桦投资有限公司CEO张艳表示:“可以有一元化战略,即企业以名牌产品为龙头, 扩张生产多样化产品的专业经营化战略。比如万达院线。”万达院线是万达集团旗下一家自主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影院的电影院线公司,2015年6月以现金22.46亿元收购HG Holdco100%股权,标的公司主业为电影院线运营、影片租赁以及院线及户外广告等。2015年7月收购了慕威时尚文化及其他15家影院管理公司,意图借助慕威时尚的电影数据分析经验,提升管理效率。紧接着2015年9月其战略投资时光网,获得20%股权,双方将全面展开电影电商O2O合作。
“第二种可以选择多元化战略,”张艳说道,“即企业经营项目跨行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比如杉杉集团。”杉杉集团成立于1989年,20年来已经从单一的服装企业,发展成为集科技、时尚、金融服务、城市综合体和贸易物流等五大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群。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杉杉股份,主营业务为服装制造,开展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后,先后控股、参股了锂电池、新能源等实业企业,以及银行、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
“第三种可以选择战略转移,即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经营方式或地域进行重大调整,改变原来的资源投向, 形成新的经营模式,并且期望通过经营重心的转移获得更大的收益。”张艳举例凯撒股份,“凯撒股份主要从事服装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女装、男装、皮类产品及饰品等;随着2013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服装制造行业需求低迷,公司开始启动转型:一方面,公司向高端服装领域进军,提升产品设计开发和市场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公司进入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移动游戏行业,于2015年先后收购了酷牛互动、天上友嘉等移动游戏和网页游戏公司;2015年,公司还收购了幻文科技,进入优质文学作品、动漫作品的版权交易领域,从源头获取顶级IP;在战略转移过程中,凯撒股份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通过一系列并购和参股逐渐从服装行业进入了游戏行业。”
第四种是国际化战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企业需要直面国外企业的强力冲击,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主动出击,通过并购,实现其‘走出去’战略,在保护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扩大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张艳称。
投资海外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令人激动万分。但是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其背后的原因估计还是离不开资本运作的目的。对中国的纺织业而言,中国服装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成功有之,失败案例也不少。国际经验显示,鉴于信息不对称和文化等因素上的差异,即便并购成功,如何真正产生好的效果亦是难事。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大量研究也表明,仅仅十分之三的大规模企业并购真正创造了价值,依照不同的成功并购标准,企业并购的失败率在50%~70%之间。因此,海外并购不仅仅是为了资产升值,更重要的是学到国际化的营运经验,为以后更大手筆的全球化收购积累经验和基础,推动品牌全球化。
仅2016年就出现了三起涉及资本过亿元的投资:山东如意13亿欧元收购法国轻奢服饰集团SMCP的控股股权、歌力思2.4亿元收购唐利国际65%的股权及歌力思3.7亿元控股法国时装品牌IRO,上海时装品牌维格娜丝又买下了中国消费者极为熟悉的韩国“小熊”Teenie Weenie等。此外,女装品牌玛丝菲尔、朗姿股份,男装品牌利邦等也均落子于海外并购。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3月,纺织服装出口呈现回稳上升趋势。其中,纺织产品出口为1603.7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上涨7.5%;服装产品出口为2182.0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上涨6.2%;鞋类产品出口为671.4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上涨12.8%。业内人士表示,纺织服装行业外贸低迷的局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扭转。截至2017年一季度,共有54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在东南亚、非洲、大洋洲和欧洲等地通过各类方式投资相关项目。多家企业将沿“一带一路”的投资建设纳入到全球产业链布局。
以产业链横向、纵向、多元化整合的方式“走出国门”的群体越来越庞大,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纺织工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角色和地位正在改变。而在这一件又一件并购案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整个行业对于附加值的“饥渴”。
多方因素共同推动
以并购的方式进军高端时尚圈、延伸产业链,甚至是跨界经营,中国纺织企业加快并购的步伐越来越快。
事实上,从2008年被喻为“中国服装品牌海外并购第一案”的雅戈尔成功完成对美国著名大型服装企业Kellwood(简称KWD)公司旗下男装核心业务部门——新马服装集团的并购算起,中国的服装企业开启海外并购模式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在这近9年的海外并购历程中,无数的“雅戈尔”为中国服装走向世界、借助国际成熟品牌的渠道和经营模式、快速步入价值链上游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纺织企业之所以近几年以“大踏步”的方式迈入国际市场,与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市场低迷有关,企业希望通过投资国外新业务来实现资源互补,扩大企业的增长空间。“国内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尤其这一两年,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普遍只有不到2%的微利,很多企业都是在微亏的情况下坚持出口,以保全工厂。”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副会长陈苍松说。
业界人士指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持续升温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结果。目前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出口欧盟的纺织品只需要征收2%~3%的关税,而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盟需要征收12%左右的关税。这些也都证实了陈苍松的服装出口企业利润低的观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海外并购建厂无疑就成了一些企业的无奈之选。例如越南国内最大的纺织厂,其实就是由中国企业天虹纺织集团投资的。
企业扎堆出海,关乎的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生存,而且是整个区域经济的健康性和产业的完整性。目前国内相对宽松的海外并购政策、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也使得国外的服装巨头意识到与中国企业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欧债危机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低价收购欧洲企业的契机。
在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看来,一些发达经济体及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在大宗商品暴跌中严重衰退,当地股权、资产价格相对便宜,这是中企“走出去”并购的好机会。同时,当前各国传统产业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亟须转型,这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资产“抄底”创造机会。
中国纺织业国内发展的动能依然充沛,近期中国纺织业国际布局进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整体上行业境外投资加速进行;二是企业进行国际布局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三是行业国际布局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拓展。
风险机遇并存
通过并购,与国际巨头共舞,虽然是件振奋人心的事,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纺织企业要想清楚值不值得收购、该不该收购、在什么时机收购、是整体收购还是部分收购、以什么方式收购,这一系列的运作过程,风险与机遇如硬币的正反两面,共同存在。
国内服装企业对国际品牌进行整体收购,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是对海外市场的不熟悉,在并购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种种细节问题使得并购功败垂成,在并购整合过程中遭遇各种阻力,导致整合效果欠佳,甚至拖累主品牌。而若部分收购国际品牌的大中华区或国内市场所有权,则应有更整体的眼光,注意国际品牌海外市场将来发生下滑或破产的风险,衡量其对收购所产生的潜在影响,更谨慎选择收购目标。
对于企业应该如何制定收购战略,北京洛桦投资有限公司CEO张艳表示:“可以有一元化战略,即企业以名牌产品为龙头, 扩张生产多样化产品的专业经营化战略。比如万达院线。”万达院线是万达集团旗下一家自主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影院的电影院线公司,2015年6月以现金22.46亿元收购HG Holdco100%股权,标的公司主业为电影院线运营、影片租赁以及院线及户外广告等。2015年7月收购了慕威时尚文化及其他15家影院管理公司,意图借助慕威时尚的电影数据分析经验,提升管理效率。紧接着2015年9月其战略投资时光网,获得20%股权,双方将全面展开电影电商O2O合作。
“第二种可以选择多元化战略,”张艳说道,“即企业经营项目跨行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比如杉杉集团。”杉杉集团成立于1989年,20年来已经从单一的服装企业,发展成为集科技、时尚、金融服务、城市综合体和贸易物流等五大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群。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杉杉股份,主营业务为服装制造,开展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后,先后控股、参股了锂电池、新能源等实业企业,以及银行、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
“第三种可以选择战略转移,即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经营方式或地域进行重大调整,改变原来的资源投向, 形成新的经营模式,并且期望通过经营重心的转移获得更大的收益。”张艳举例凯撒股份,“凯撒股份主要从事服装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女装、男装、皮类产品及饰品等;随着2013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服装制造行业需求低迷,公司开始启动转型:一方面,公司向高端服装领域进军,提升产品设计开发和市场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公司进入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移动游戏行业,于2015年先后收购了酷牛互动、天上友嘉等移动游戏和网页游戏公司;2015年,公司还收购了幻文科技,进入优质文学作品、动漫作品的版权交易领域,从源头获取顶级IP;在战略转移过程中,凯撒股份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通过一系列并购和参股逐渐从服装行业进入了游戏行业。”
第四种是国际化战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企业需要直面国外企业的强力冲击,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主动出击,通过并购,实现其‘走出去’战略,在保护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扩大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张艳称。
投资海外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令人激动万分。但是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其背后的原因估计还是离不开资本运作的目的。对中国的纺织业而言,中国服装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成功有之,失败案例也不少。国际经验显示,鉴于信息不对称和文化等因素上的差异,即便并购成功,如何真正产生好的效果亦是难事。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大量研究也表明,仅仅十分之三的大规模企业并购真正创造了价值,依照不同的成功并购标准,企业并购的失败率在50%~70%之间。因此,海外并购不仅仅是为了资产升值,更重要的是学到国际化的营运经验,为以后更大手筆的全球化收购积累经验和基础,推动品牌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