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一代数学大师华罗庚在中学时数学成绩也不突出……以上例证说明了“后进生”中有人才,因此,及早发现“后进生”中的人才,正确评价“后进生”,进一步改进评价他们的方式很有必要。目前许多地区和学校已经告别了百分制,而实行等级制,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转化;提高;后进生
学生数学成绩落后,不仅表现在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由此还会引起诸多教育和社会问题,因此解决后进生转化的问题很重要,现就我的个人的看法谈谈如下:
一、克服后进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数学后进生对数学学习抱有消极的态度,往往是由于长期遭受挫折而导致的“失败积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信心造成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非常强调:“克服后进生消极学习态度的情景与机会,使他们通过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兴趣,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取这样几种措施:第一,要与后进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愉快、平等的人际气氛,不能歧视后进生,更不能以消极语言刺激后进生;第二,要善于发现和诱导后进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把这些品质转化为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为后进生创造一些“特殊的成功情景”并为他们细微的成功给予及时的表扬。
二、以“高分激励学习”
这项措施也是为改变后生学习态度,激发后进生内在学习动机而提出的,本应归属于上个标题下,但因其新颖、独到而具体实用,我们单位独将其列出来,日本心理学家辰野千寿认为:“某种事情如获成功,就易于产生成功和自我满足之感,这样一来,对这件事情就会更加关心,想再做一次试试,而且,在制定下一个目标时,就会考虑把水平提高到更高一步,在学习方面,需要尽量给予一些成功的经验,”给予学习成功的经验“高分”不仅会使优秀生学的更好,还会在治差、转差中显奇效,大学师院叶政老师主持的“小雨点实验”就是在实验中赋予后进生以“高分”,来转化后进生的,具体方法为学习每天练习几道题,建立每题得分档案,并采用每个月家长审阅等手段,意在检查学生对新知道的记忆巩固情况,尽可能使后进生得“高分”,逐步校正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感,使每个学习的数学学习心理真正实现转化。
三、改进评价方法,正确“评价”后进生
美国的调查材料表明:在美国科学家中95%以上小时候都不出名,只有5%的科学家年幼时是优秀生。在我国,一代数学大师华罗庚在中学时数学成绩也不突出……以上例证说明了“后进生”中有人才,因此,及早发现“后进生”中的人才,正确评价“后进生”,进一步改进评价他们的方式很有必要。目前许多地区和学校已经告别了百分制,而实行等级制,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几十年来,我们对中小学生的评定是采用学科为主的百分制成绩评定方法,给变知领域是一种过于严格且过于精细的评分方法,给认知领域的评价加入了过大的权重,以致于非认知领域、个性特长的评价成为缀,这种评价从结构上就带有一种“应试”倾向,致使数学着眼于提高考试分数,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改革了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取消了百分制,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关心的不再是名次,而是哪个学科、哪些方面有欠缺,自觉主动地去弥补,争取在各项考查中达到理想的等级,这对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有很大促进作用,尤其喜人的是后进生的转化十分突出,譬如,我校有个学生在唱歌方面有特长,而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过去数学成绩一直在30分左右,改革了考试制度,增加了特长评定,他在这一项上的成绩特别好,可是别人一问他的文化成绩时,他就感到很好意思,难以启齿,由此促使他下定决心学习文化课,经过努力,他的数学成绩达到良好等级。
四、加强学法指导,转变后进生
一些学习由于学法不当,学习时间没少用,但事倍功半,而成为数学后进生,因此,转变这类数学后进生,就要指导他们如何学习数学,加强学法指导,经过调查发现,一些学习学习数学,完全是被动学习,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一些学习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但效果不佳,最终成为数学后进生,从而对后进生加强了学法指志,具体从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给予指导,转变了一些数学后进生。
五、克服差生知识的缺陷
前面已谈到数学知识的断链是形成数学后进生的直接原因,克服后进生知识上的缺陷有如下办法:其一:组织后进生对教材进行系统复习,保证后进生对基础知识体系的掌握;其二,对后进生实施“区别教育”。这并不是删减教学内容,降低难度,减少作业而使后进生放弃努力,其实质是对后进生进行有区别的特殊帮助,针对后进生在知识学习上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方法。例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双题”的方法,即把教材上一道普通的题目分为两个或更多小题,后进生由于解出第一个小题而得到称赞,使其积极性提高,接着以第一小题为基础解第二小题,结果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完成了同样的任务;其三,为后进生设计适合其程度的个别练习,因为不是作业的数量,而是作业的质量决定学习的效果。若是后进生停留在多次重复的机械练习水平上,不管主观愿望如何,在学习上肯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师从大量练习中挑选最重要、最典型的题目,并考虑后进生完成的可能性,这对后进生掌握知识更有效。
六、撕去“数学后进生”的标签
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往往被传统教育贴上了“后进生”的标签;还有的学生在应用能力方面表现突出,动手能力强,有较好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擅长人际交往,但可能在传统科目的学习上表现平平。这些给我们教学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不能只因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低,就随意给学生贴上“数学后进生”的标签。在应试教育下,学业成绩往往过多地反映着认知能力,而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高分低能”就不足为怪了。慎重改革考试,使考试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就是需要加以研究的。但在实践中,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彻底改革传统意义下的考试,那么教师树立“高分不代表高能,低分不意味着低能”的观念就很有现实意义了。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转化提高也不定法。导致一些学生成为数学后进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针对后进生的情况,具体剖析原因而后再“对症下药”,效果则会事半功倍,如果你在转化提高中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你肯定会在转化提高,优化教育中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新东方》理论版,2012年第10期
[2]《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学教材与教法》
作者简介:
郑忠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中学,高中数学教育。
关键词:高中数学;转化;提高;后进生
学生数学成绩落后,不仅表现在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由此还会引起诸多教育和社会问题,因此解决后进生转化的问题很重要,现就我的个人的看法谈谈如下:
一、克服后进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数学后进生对数学学习抱有消极的态度,往往是由于长期遭受挫折而导致的“失败积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信心造成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非常强调:“克服后进生消极学习态度的情景与机会,使他们通过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兴趣,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取这样几种措施:第一,要与后进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愉快、平等的人际气氛,不能歧视后进生,更不能以消极语言刺激后进生;第二,要善于发现和诱导后进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把这些品质转化为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为后进生创造一些“特殊的成功情景”并为他们细微的成功给予及时的表扬。
二、以“高分激励学习”
这项措施也是为改变后生学习态度,激发后进生内在学习动机而提出的,本应归属于上个标题下,但因其新颖、独到而具体实用,我们单位独将其列出来,日本心理学家辰野千寿认为:“某种事情如获成功,就易于产生成功和自我满足之感,这样一来,对这件事情就会更加关心,想再做一次试试,而且,在制定下一个目标时,就会考虑把水平提高到更高一步,在学习方面,需要尽量给予一些成功的经验,”给予学习成功的经验“高分”不仅会使优秀生学的更好,还会在治差、转差中显奇效,大学师院叶政老师主持的“小雨点实验”就是在实验中赋予后进生以“高分”,来转化后进生的,具体方法为学习每天练习几道题,建立每题得分档案,并采用每个月家长审阅等手段,意在检查学生对新知道的记忆巩固情况,尽可能使后进生得“高分”,逐步校正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感,使每个学习的数学学习心理真正实现转化。
三、改进评价方法,正确“评价”后进生
美国的调查材料表明:在美国科学家中95%以上小时候都不出名,只有5%的科学家年幼时是优秀生。在我国,一代数学大师华罗庚在中学时数学成绩也不突出……以上例证说明了“后进生”中有人才,因此,及早发现“后进生”中的人才,正确评价“后进生”,进一步改进评价他们的方式很有必要。目前许多地区和学校已经告别了百分制,而实行等级制,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几十年来,我们对中小学生的评定是采用学科为主的百分制成绩评定方法,给变知领域是一种过于严格且过于精细的评分方法,给认知领域的评价加入了过大的权重,以致于非认知领域、个性特长的评价成为缀,这种评价从结构上就带有一种“应试”倾向,致使数学着眼于提高考试分数,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改革了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取消了百分制,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关心的不再是名次,而是哪个学科、哪些方面有欠缺,自觉主动地去弥补,争取在各项考查中达到理想的等级,这对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有很大促进作用,尤其喜人的是后进生的转化十分突出,譬如,我校有个学生在唱歌方面有特长,而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过去数学成绩一直在30分左右,改革了考试制度,增加了特长评定,他在这一项上的成绩特别好,可是别人一问他的文化成绩时,他就感到很好意思,难以启齿,由此促使他下定决心学习文化课,经过努力,他的数学成绩达到良好等级。
四、加强学法指导,转变后进生
一些学习由于学法不当,学习时间没少用,但事倍功半,而成为数学后进生,因此,转变这类数学后进生,就要指导他们如何学习数学,加强学法指导,经过调查发现,一些学习学习数学,完全是被动学习,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一些学习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但效果不佳,最终成为数学后进生,从而对后进生加强了学法指志,具体从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给予指导,转变了一些数学后进生。
五、克服差生知识的缺陷
前面已谈到数学知识的断链是形成数学后进生的直接原因,克服后进生知识上的缺陷有如下办法:其一:组织后进生对教材进行系统复习,保证后进生对基础知识体系的掌握;其二,对后进生实施“区别教育”。这并不是删减教学内容,降低难度,减少作业而使后进生放弃努力,其实质是对后进生进行有区别的特殊帮助,针对后进生在知识学习上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方法。例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双题”的方法,即把教材上一道普通的题目分为两个或更多小题,后进生由于解出第一个小题而得到称赞,使其积极性提高,接着以第一小题为基础解第二小题,结果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完成了同样的任务;其三,为后进生设计适合其程度的个别练习,因为不是作业的数量,而是作业的质量决定学习的效果。若是后进生停留在多次重复的机械练习水平上,不管主观愿望如何,在学习上肯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师从大量练习中挑选最重要、最典型的题目,并考虑后进生完成的可能性,这对后进生掌握知识更有效。
六、撕去“数学后进生”的标签
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往往被传统教育贴上了“后进生”的标签;还有的学生在应用能力方面表现突出,动手能力强,有较好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擅长人际交往,但可能在传统科目的学习上表现平平。这些给我们教学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不能只因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低,就随意给学生贴上“数学后进生”的标签。在应试教育下,学业成绩往往过多地反映着认知能力,而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高分低能”就不足为怪了。慎重改革考试,使考试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就是需要加以研究的。但在实践中,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彻底改革传统意义下的考试,那么教师树立“高分不代表高能,低分不意味着低能”的观念就很有现实意义了。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转化提高也不定法。导致一些学生成为数学后进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针对后进生的情况,具体剖析原因而后再“对症下药”,效果则会事半功倍,如果你在转化提高中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你肯定会在转化提高,优化教育中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新东方》理论版,2012年第10期
[2]《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学教材与教法》
作者简介:
郑忠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中学,高中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