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患者多发性息肉的分布、生长和临床转归规律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dakedi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归纳总结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JS)患者多发性息肉的分布、生长与临床转归规律,为临床合理诊治PJS患者消化道息肉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4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17例PJS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患者息肉分布、生长规律,临床症状,以及临床转归。16例本次入院前未行息肉切除患者全部完成全消化道气囊辅助内镜检查。将消化道分为食管和胃、小肠(近段、中段、远段)、结直肠5部分。计数消化道各部位内镜下切除所有最大径≥1 cm的息肉。

结果

PJS患者首次出现临床症状的平均年龄为(13.7±7.9)岁,首次发现息肉的平均年龄为(15.7±8.5)岁,首次行开腹手术的平均年龄为(16.5±7.4)岁。217例PJS患者中腺瘤性息肉10例。息肉癌变7例,息肉癌变者的平均年龄为(27.0±10.5)岁,6例年龄在30岁以上。16例本次入院前未行息肉切除的患者共计检出小肠息肉数量79枚(错构瘤性息肉76枚,腺瘤性息肉2枚,炎性息肉1枚),其中近段38枚,中段34枚,远段7枚;结直肠41枚(全部为腺瘤性息肉),胃息肉7枚(全部为腺瘤性息肉)。

结论

PJS患者消化道息肉的常见部位依次为小肠、结直肠和胃。PJS患者多于青少年期起病,而息肉癌变发生于成年后。尽早内镜下切除PJS患者的消化道息肉,有助于降低其开腹手术率和息肉癌变发生率。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血清H.polyri抗体联合胃蛋白酶原(PG)检测(ABC法)在预测胃癌风险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因胃部不适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320例。根据血清H.polyri抗体、PGⅠ和PGⅠ/PGⅡ比值(PGR)检测结果分成4组:A组为H.pylori和PG均阴性,B组为H.pylori阳性且PG阴性,C组为H.pylori和PG均阳性,D组为H.pylori阴性且PG阳性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段人体和比格犬的胃底黏膜组织形态和胃主细胞超微结构,了解增龄对胃分泌胃蛋白酶原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消化不良症状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中青年组(20~59岁)19例,低龄老年组(60~69岁)11例,中龄老年组(70~79岁)10例和高龄老年组(≥80岁)10例。另选择19只健康比格犬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中青年组(1~5岁)8只,低龄老年组(6~8岁)5只,高龄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