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的运动学特征及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一种特征性运动障碍,临床上存在多种表现形式如慌张步态、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姿势不稳致跌倒等。Cox生存分析显示PD患者的躯体运动功能下降,尤其是步态障碍与高死亡风险率相关[1]。PD步态障碍引起的意外伤害如跌倒发生,严重影响了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但临床上对其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较少。步态运动学检测起初用于评估骨科特别是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步态情况,现在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PD步态障碍的相关研究。人体支持双下肢姿势以及执行行走功能的主要生理结构包括:(1)正常的神经网络,包括皮质-基底节环路和基底节-脑干系统;(2)正常的肌肉骨骼系统;(3)感觉认知过程。以上感觉运动整合过程中的任何功能损伤都会引起步态障碍[2]。通过步态运动学检测如对步行周期参数、足底压力、肌电活动等的检测和分析,可帮助发现PD步态障碍的运动学特征,为阐明步态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重要线索,同时也有利于对步态障碍进行治疗性研究的探索。我们对PD步态障碍的特点和相关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其他文献
卟啉病是一组先天代谢性疾病,由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各种酶基因的遗传密码突变引起血红素生成障碍。由于过多的卟啉产生致使其在组织中积聚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国内有关血卟啉病的报道仅限于临床症状的分析,如:腹痛、皮肤损害和神经精神症状等,伴有神经系统影像学改变的描述和分析较为罕见。现将我院近日收治的1例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AIP)报道如下。
期刊
近年来,基因组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以Roche公司454技术、Illumina公司Solexa技术和ABI公司SOLiD技术为标志的新一代测序技术相继问世,标志着基因组研究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通量时代。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是一种针对核基因组上1%的蛋白质编码序列进行快速、深度的靶向测序[1],与全基因组测序相比,其针对性强、覆盖深度大、数据分析效率高,且大大降低了成本[2]。自
期刊
目的分析脑腱性黄色瘤病(cere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CTX)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影像学特征及甾醇-27羟化酶基因(CYP27A1)突变,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以利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例临床诊断为CTX的家系行CYP27A1基因突变分析,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并结合文献对CTX的疾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36岁男性,神经系统损害主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特征性临床-神经影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特点,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2011年收治的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资料,复习文献,总结分析临床及神经影像特点。结果10例患者根据临床神经影像特点分类:2例后循环可逆性脑病,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大发作;2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为震颤、肌张力齿轮
第八届全国神经康复高级讲授班及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6—8日,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本次会议以“高质量康复,高品质生活”为突出主题,对目前国内外神经疾病治疗及康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会议共收到论文164篇,其中大会发言22篇。内容涵盖临床医学到康复医学,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不仅涉及领域广泛,而且研究内容深入。本次会议参会代表共约300人,受到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组、广东省康
期刊
期刊
思辩赛是集交流、研讨、探索于一体、形式新颖的专业学术活动。2011年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打造了“第一届杨森杯眩晕思辩赛”这一新颖的学术平台,以“我思我辩、精彩无限”的风采吸引了大批临床医生的关注。继第一届思辩赛在全国各地获得热烈反响之后,2012年“第二届杨森杯眩晕思辩赛”再次如火如荼地展开。3月17日的首场比赛就定在乍暖还寒的泉城济南,辩题是“治疗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否需要辅
期刊
目的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组织细胞肉瘤(HS)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颅内多发HS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过程。结果 患者女性,55岁,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及记忆力减退。头颅MRI示脑实质深部多发边界清楚的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予肿瘤活体组织检查术,显微镜下见肿瘤细胞核多形性,胞质丰富,呈嗜伊红或透明,背景空泡样,部分肿瘤细胞核仁明显。免疫组织化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种与睡眠密切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虽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但多项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都提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地改善症状。然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中国RLS患者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尚未有报道。普拉克索是一种新型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地缓解RLS症状,据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旨在观察普拉克索对RLS
期刊
目的探讨伴颞叶内侧病变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可能的病理机制、鉴别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3例伴颞叶内侧病变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和治疗效果,并据此对其病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血清和脑脊液梅毒确证试验阳性且滴度增高,以高级智能减退为首发症状,亚急性或慢性隐匿起病,有急性加重或快速进展。脑脊液检查均提示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反应,蛋白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