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前,他无力自证清白,只能选择用刀子对准自己;三年中,这个三期尘肺病人,在自己的生命都难以掌控时,心里装的却是难兄难弟;三年后,这个以生命维权的斗士却无奈写下托孤信,为年幼的女儿寻找代养者。
三年过去,张海超,这个曾经推动新《职业病防治法》出台的身体维权者,现在好吗?
三年维权
那张身体右侧绑着纱布的照片几乎成了张海超的标志,纱布下面那条伤疤是他“开胸验肺”的证明。三年前,张海超就是凭着这难以置信的“行为艺术”获得了自己应得的赔偿,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张海超,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村民。2009年,曾经做过破碎工的张海超在河南省新密市防疫站第一次看到了自己在2007年拍的胸片,胸片上有明显的阴影。当张海超前往郑州市职防所求诊时,以前所在的公司拒绝出具职业健康监控档案等相关材料,职防所以此为由拒绝作出诊断。一向内向平和的张海超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正常的路实在走不通,我就去让医生打开我的胸,我把胸都开了,看谁还敢说我不是尘肺病”。那一年,张海超才28岁。当年6月,他拿着本来要做鉴定的7000多元在郑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了开胸肺活检,医生看到了那片已经发黑的肺叶。但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却告诉他,开刀的医院没有做职业病诊断的资质。一个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病理学证据,就这样被轻易否定了。然而这个悲怆的举动经由媒体的报道已经引发了舆论的哗然。
当地市委书记亲自来到张海超家,曾经久拖不办的手续一小时就办好了,张海超也很快拿到了61余万元的赔偿。那一刻他体会到了什么叫重视:曾经咬着牙挣得的一切,现在都变得唾手可得。张海超一下子成了名人。
“开胸验肺”后的张海超成了很多尘肺病人的偶像。从2009年11月开始,张海超接到许多农民工的电话,央求张海超跟当时开胸的医生说说,也给他们做一个开胸验肺。在他们的眼里,张海超就是一个成功人士,他能提供一些维权的妙招。但张海超明白,确诊他患有“尘肺”的不是医生的医术,也不是医院的设备,而是开胸验肺这种“行为艺术”造成的巨大社会压力。
张海超希望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经验帮助这些工友们。他前往甘肃省古浪县黑松驿镇声援古浪尘肺病人的维权行动。2011年,他还应一位河南老乡的邀请去了广东佛山,那里有一家公益机构——雁南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这家公益机构,张海超待了两个多月,主要工作是替职业病工友维权,他帮职业病患者讨回赔偿款达400多万元。
这些尘肺病人把张海超当作英雄,但有人却怀疑他帮助这些尘肺病患者是收了钱的,说他是个骗子,张海超不明白,“我没有喝你一瓶矿泉水,没有吃你一顿饭,我骗你什么了”。无论到哪里,张海超“替人出头”都是自己出钱。
也就是在2011年冬天,新的《职业病防治法》出台,其中第49条指出,用人单位如果无法提供相关材料时,医院可以综合分析患者的臨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并参考劳动者自述等信息作出职业病诊断。
但张海超担心的是法律出台了,能不能执行下去是个问题。一次张海超在跟一个叫钟成生的民工去福建省职防所进行职业病诊断时,福建省职防所依然因为患者无法出示用人单位提供的环境检测报告、职业病史等材料而拒绝为其诊断。张海超希望对方出示一份不予受理的证明,但遭到了拒绝。
也有人希望张海超能够利用“名人效应”替自己争取“特事特办”,但张海超坚持要陪着尘肺病人一步一步走法律程序,帮助病友们检验和捍卫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2012年,张海超决定代理的黄福华案,也成了国内尘肺病人就“健康知情权”起诉的第一案。
三年过去,张海超说,尘肺病人的春天依然很远。
无奈托孤
与许多尘肺病人相比,张海超似乎是幸运的,拿到了赔偿还有了名气。但在尘肺病的阴影下,张海超的生活充满昏暗。曾经和他一起获得赔偿的工友已经相继去世,连日的奔波也让张海超的身体开始吃不消。三年过去,距离医生给他下的“七年之判”还有四年。
为了看望病友出行方便和减少感冒的可能性,张海超用赔偿金购买了一辆五万元的小排量汽车,也购置了空调和电脑,但是也因为这样,按照国家政策,张海超被取消了农村低保待遇。他本来要写一封公开信,控诉低保被停,但写着写着成了为女儿寻找代养人的公开信,他想为六岁的女儿寻找一个收养她的家庭。
如今,冬天一旦降临,北方的严寒会时刻威胁这位尘肺病三期患者的生命,待在低于零度的环境里,张海超的肺会憋得炸掉。2012年11月22日,张海超又一次来到广东佛山,准备度过整个冬天。就是在离开家前的一个月,张海超写下了那封为女儿寻求代养人的公开信。
去年8月底,张海超的母亲被查出胆结石,9月初,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到现在生活还不能自理。父亲因为病毒性角膜炎,一只眼睛现在只有微弱的光感。而一直陪在他身边的妻子也终因看不到未来和张海超离了婚。
三年前,张海超“开胸验肺”时,妻子还一直跟着他,她害怕他死在手术台上;开胸后,她又陪着张海超接受过许多媒体记者的采访;张海超曾经让妻子安排后事,她就哭,禁止他再提这些。尘肺病人的离婚率比一般人群高出许多,张海超原本以为自己是个例外,但当事情真正发生,他坦然接受了,他不怪妻子。2012年夏天他们协议离婚,女儿跟了张海超。
按照医生的预测,张海超最多还有四年的时间,那时候他的女儿才刚满十岁,他担心万一哪天自己离开了,孩子就没了归宿。于是,他有了为女儿寻找代养人的想法。他将那封3000多字的公开信发给了很多媒体的记者,很多人都提出愿意收养他的女儿或者捐款。素不相识的人对女儿未来的承诺让张海超既心酸又温暖,别人永远无法懂得那种数着日子生活、看着自己一点点远离亲人的感觉。
张海超不愿多想未来,60多万元的赔偿,他本可以安安静静地过好自己余下的生活,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和女儿,但他选择了奔波。
张海超说,他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并且应当去捍卫它,而不应该在沉默中去承受不公正的命运。张海超不会停止走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带给他生活的安慰,这是他忘记自己处境的最好方式。
在南方的阴雨下,张海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呼吸是每个动物都无偿享有的权利,但尘肺病人连这点权利都被剥夺了,有时候想想真不如托生其他动物,最起码不得尘肺。”
三年过去,张海超,这个曾经推动新《职业病防治法》出台的身体维权者,现在好吗?
三年维权
那张身体右侧绑着纱布的照片几乎成了张海超的标志,纱布下面那条伤疤是他“开胸验肺”的证明。三年前,张海超就是凭着这难以置信的“行为艺术”获得了自己应得的赔偿,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张海超,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村民。2009年,曾经做过破碎工的张海超在河南省新密市防疫站第一次看到了自己在2007年拍的胸片,胸片上有明显的阴影。当张海超前往郑州市职防所求诊时,以前所在的公司拒绝出具职业健康监控档案等相关材料,职防所以此为由拒绝作出诊断。一向内向平和的张海超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正常的路实在走不通,我就去让医生打开我的胸,我把胸都开了,看谁还敢说我不是尘肺病”。那一年,张海超才28岁。当年6月,他拿着本来要做鉴定的7000多元在郑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了开胸肺活检,医生看到了那片已经发黑的肺叶。但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却告诉他,开刀的医院没有做职业病诊断的资质。一个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病理学证据,就这样被轻易否定了。然而这个悲怆的举动经由媒体的报道已经引发了舆论的哗然。
当地市委书记亲自来到张海超家,曾经久拖不办的手续一小时就办好了,张海超也很快拿到了61余万元的赔偿。那一刻他体会到了什么叫重视:曾经咬着牙挣得的一切,现在都变得唾手可得。张海超一下子成了名人。
“开胸验肺”后的张海超成了很多尘肺病人的偶像。从2009年11月开始,张海超接到许多农民工的电话,央求张海超跟当时开胸的医生说说,也给他们做一个开胸验肺。在他们的眼里,张海超就是一个成功人士,他能提供一些维权的妙招。但张海超明白,确诊他患有“尘肺”的不是医生的医术,也不是医院的设备,而是开胸验肺这种“行为艺术”造成的巨大社会压力。
张海超希望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经验帮助这些工友们。他前往甘肃省古浪县黑松驿镇声援古浪尘肺病人的维权行动。2011年,他还应一位河南老乡的邀请去了广东佛山,那里有一家公益机构——雁南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这家公益机构,张海超待了两个多月,主要工作是替职业病工友维权,他帮职业病患者讨回赔偿款达400多万元。
这些尘肺病人把张海超当作英雄,但有人却怀疑他帮助这些尘肺病患者是收了钱的,说他是个骗子,张海超不明白,“我没有喝你一瓶矿泉水,没有吃你一顿饭,我骗你什么了”。无论到哪里,张海超“替人出头”都是自己出钱。
也就是在2011年冬天,新的《职业病防治法》出台,其中第49条指出,用人单位如果无法提供相关材料时,医院可以综合分析患者的臨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并参考劳动者自述等信息作出职业病诊断。
但张海超担心的是法律出台了,能不能执行下去是个问题。一次张海超在跟一个叫钟成生的民工去福建省职防所进行职业病诊断时,福建省职防所依然因为患者无法出示用人单位提供的环境检测报告、职业病史等材料而拒绝为其诊断。张海超希望对方出示一份不予受理的证明,但遭到了拒绝。
也有人希望张海超能够利用“名人效应”替自己争取“特事特办”,但张海超坚持要陪着尘肺病人一步一步走法律程序,帮助病友们检验和捍卫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2012年,张海超决定代理的黄福华案,也成了国内尘肺病人就“健康知情权”起诉的第一案。
三年过去,张海超说,尘肺病人的春天依然很远。
无奈托孤
与许多尘肺病人相比,张海超似乎是幸运的,拿到了赔偿还有了名气。但在尘肺病的阴影下,张海超的生活充满昏暗。曾经和他一起获得赔偿的工友已经相继去世,连日的奔波也让张海超的身体开始吃不消。三年过去,距离医生给他下的“七年之判”还有四年。
为了看望病友出行方便和减少感冒的可能性,张海超用赔偿金购买了一辆五万元的小排量汽车,也购置了空调和电脑,但是也因为这样,按照国家政策,张海超被取消了农村低保待遇。他本来要写一封公开信,控诉低保被停,但写着写着成了为女儿寻找代养人的公开信,他想为六岁的女儿寻找一个收养她的家庭。
如今,冬天一旦降临,北方的严寒会时刻威胁这位尘肺病三期患者的生命,待在低于零度的环境里,张海超的肺会憋得炸掉。2012年11月22日,张海超又一次来到广东佛山,准备度过整个冬天。就是在离开家前的一个月,张海超写下了那封为女儿寻求代养人的公开信。
去年8月底,张海超的母亲被查出胆结石,9月初,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到现在生活还不能自理。父亲因为病毒性角膜炎,一只眼睛现在只有微弱的光感。而一直陪在他身边的妻子也终因看不到未来和张海超离了婚。
三年前,张海超“开胸验肺”时,妻子还一直跟着他,她害怕他死在手术台上;开胸后,她又陪着张海超接受过许多媒体记者的采访;张海超曾经让妻子安排后事,她就哭,禁止他再提这些。尘肺病人的离婚率比一般人群高出许多,张海超原本以为自己是个例外,但当事情真正发生,他坦然接受了,他不怪妻子。2012年夏天他们协议离婚,女儿跟了张海超。
按照医生的预测,张海超最多还有四年的时间,那时候他的女儿才刚满十岁,他担心万一哪天自己离开了,孩子就没了归宿。于是,他有了为女儿寻找代养人的想法。他将那封3000多字的公开信发给了很多媒体的记者,很多人都提出愿意收养他的女儿或者捐款。素不相识的人对女儿未来的承诺让张海超既心酸又温暖,别人永远无法懂得那种数着日子生活、看着自己一点点远离亲人的感觉。
张海超不愿多想未来,60多万元的赔偿,他本可以安安静静地过好自己余下的生活,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和女儿,但他选择了奔波。
张海超说,他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并且应当去捍卫它,而不应该在沉默中去承受不公正的命运。张海超不会停止走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带给他生活的安慰,这是他忘记自己处境的最好方式。
在南方的阴雨下,张海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呼吸是每个动物都无偿享有的权利,但尘肺病人连这点权利都被剥夺了,有时候想想真不如托生其他动物,最起码不得尘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