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板”的变形计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pingk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影子、日月食及小孔成像的原理,学生会机械地说出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但实际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在本文中,笔者通过挡板的几种变形,巧妙地设置了各种学生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真正从光路的形成角度理解了这三种现象的形成原理.
  关键词: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光沿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以及小孔成像,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不管在哪个版本的教材中,这些现象都是教学重难点,特别是在北师大版本中,还特意强调了日月食形成的光路图,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它们的形成原理,还要明白它们的形成过程.而这三种现象中,影子是随处可见的;日月食是远在天边的;小孔成像是难得一见的;笔者发现虽然它们是三个独立的现象,但却又联系紧密,本文将讲解如何利用几块非常常见的挡板,由身边最简单易懂的现象“影子”入手,慢慢过渡到日月食和小孔成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现象到原理,从已知到未知,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1影子的形成
  借助几块挡板,教师设置以下三个情境,情境一(如图1):用手电筒照亮墙壁;情景二(如图2):在手电筒和墙壁之间放置两块挡板,两挡板之间开一个大口;情景三(如图3):在手电筒和墙壁之间放置一块挡板;在这三个情境中,要求同学们利用光路图画出手电筒能照亮墙壁的哪些范围.通过这三个情境的设置,一是能加强练习光路图的规范画法,二是能顺利过渡到影子的形成原理.
  演示上述情境三中档板形成的影子,用实验现象去验证影子形成的原理,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请学生展示有趣的手影游戏,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将挡板换成球,如图4、5所示,接着通过实验展示球影,并点拨提问:如果将光源换成发光的太阳,将球换成月球或地球,又会有什么现象?自然地过渡到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2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现象,它不像影子一样是随处可见的,是比较罕见的现象,而且离大家很“远”,但也正因为它的稀奇,会使同学们对这种现象更加感兴趣.所以在进行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时,首先应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然后如何把这种“远在天边”的现象拉到学生身边去亲身体验它是教师该思考的问题.寻找日食和月食与影子的共同点,会发现日食的形成实际是因为地球的某一区域落在了月球的影子里,月食的形成实际是因为月球全部或者部分落在地球的影子里,形成原理与影子的形成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教师如果能从影子形成的角度过渡到日月食形成的原因,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21设置学生活動,让学生亲身经历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
  先观看一个简短的视频让学生对天体的转动有个直观的认识,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那么当三个星球转动到同一直线上时会如何?而后请三个学生上来,一个手拿“太阳”(实际是将手电筒塞入了一个大球里)扮演太阳的角色,一个手拿“月球”(实际是一个橙子)扮演月亮的角色,一个手拿“地球”(实际为一个玩具气球)扮演地球的角色.请这三个学生模拟三个星球运动到同一直线上时的情况.通过这三个学生的活动,相当于是让全体学生亲身参与了日月食的形成过程,将这个远在天边又充满了神秘感的现象带到了学生身边。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也使学生们能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日月食的形成实际上也是光的直线传播.
  22利用多媒体,理解几种日食的形成原理
  说到如何讲解日食的形成原理,笔者一开始想到直接搬出图6这幅图片,对照图片讲清四个区域:本影区域、两个半影区域、伪半影区域.但后来发现这样的讲解一方面讲得过多过难,另一方面没有顺应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停留在由点光源画出的两条临界光线中,而太阳是个发光的物体,由它所画出的临界光线有四条.所以直接讲解这幅原理图是不妥的,教师应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慢慢由两条光线过渡到四条光线.
  设计一: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由太阳的边缘画出两条临界光线,人眼在图7所示的区域时,所有的光都被挡住了,所以在这个区域看不到整个太阳,形成日全食.
  设计二:将人眼移至图8所示的区域,根据光由直线传播的原理画出如图8所示的光路图,由这个光路图,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黑影部分的光是被挡住了的,所以看不到下面这部分太阳,看到的是日偏食.再由图8过渡到图9,进一步讲解了能看到日偏食的区域范围.
  设计三:有了设计二这部分的教学,当教师将图片过渡图10和图11时,学生已经能自发地理解这是另一个能看到日偏食的区域.
  设计四:教师进行点拨提问:如果地球离月球比较远,刚好转至如图12所示的位置时,那么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人眼在图示的位置又将能看到什么现象呢?由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画出图示的光路,学生很轻易地就得出了在此区域只能看到太阳的边缘,也就是所说的日环食.在这整个设计过程中,回避了地理知识,至始至终只是在强调一个知识点,那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3小孔成像
  回归到形成影子时的挡板,引出一个问题:如果挡板上有个小孔,会有什么现象?如果是点光源照向小孔会有什么现象?如果将点光源换成发光的烛焰又会有什么现象?随着问题的一步步深入,由图13到图15,这块多变的挡板将问题由影子的形成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小孔成像.而且这些问题和情境的设置会引发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31通过小孔成像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总结成像特点
  小孔成像的实验是比较容易成功的,所以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总结成像特点会更简单,更形象,也更能说明问题.像的正倒,大小和虚实都可以通过实验现象展示出来.
  32由现象回归到原理
  上述图14中已明了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点光源通过小孔后在对面光屏上会有一个亮斑.把发光的烛焰看成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像原理,可以先分析烛焰最上面和最下面两个点的成像情况.从原理图16中不难
  看出上面的点在光屏的下方形成一亮斑,下面的点在光屏的上方形成一亮斑.这就很巧妙地解释了为什么是倒立的像.而后再分析烛焰上每个点都会对应有一个亮斑在光屏上,无数个亮斑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倒立的烛焰的像.
  几块普通的挡板,挡在光源前会看到影子的形成;如果将挡板变成球体,又能模拟出日月食的现象;在挡板上钻一小孔,还能看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小孔成像现象.这些不起眼的挡板在本堂课中发挥了神奇的作用.而挡板在生活中又是极为常见的器材,更是将物理贴近了生活,还有什么比从生活中取材实验更能让学生惊喜和惊奇的呢?除了挡板外,其它的实验器材都不是高挡贵重的器材,全都是生活中常见又经济的东西,比如用来模拟三个天体的球体分别是灯罩、橙子和玩具球.这样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其实物理实验就在我们身边,所有的东西中都蕴含有物理知识,激发学生随时随地学物理.
其他文献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学习.要提高读书的成效,需经历“读书——实践——反思——创新”等过程.列举了一个在读书中成长的教学案例,在读书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创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物理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如何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回归是广大一线教师研究的目标.本文结合《大气压强》教学,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现物理课堂的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新课程理念  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生活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即生活”、 “为生活而教育”
一、政治教学全面生活化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当中,很多教师没有把政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不仅使本就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枯燥,而且还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只把学生的目光局限在课本上,只为能够在大小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这与新型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高中政治教学就是初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理念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全面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并意识
期刊
摘要:现代玩具能发生声光电磁现象,具有透明、轻巧、直观、便宜的特点.在物理演示实验中,具有创新性、明显性、趣味性.  关键词:玩具;创新;有趣;直观  随着科技产品的不断发展,玩具的形状、性能、颜色、材料有所改变,玩具上发生光、电、磁声,吸引儿童眼球.用一些玩具演示物理现象原理,更加直观、有趣、新颖,增加了演示效果,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1小直升机  小直升机玩具有四个螺旋浆,通过摇控指挥,上下
摘 要: 阐述了三相对称交流和新型单相交流电动机可变相位旋转磁场成因的科学机理,以及单相交流电动机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实验过程和方法.本装置通过开关转换将电容器容量大小进行变化,还将两个线圈通过改变位置使得空间相位也能任意调节,从而达到两组线圈中交流电相位的变化,并产生旋转磁场的目的.实验装置可拆装,具有结构简单、原理清晰、直观性强、效果明显等特点,使得复杂的“电磁感应与旋转磁场原理”的概念变得形象化
摘 要: 物理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体现物理学科的魅力,对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理论的建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投入到自然科学研究的“启蒙教育”.以“三个方法”和“五个原则”为依托,例析了如何突破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旨在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 实验教学;三个方法;五个原则  1 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鉴于物理实验是一种研究
摘要:在教学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公开课吸引听课的老师,由此都特注重课堂引入部分,总是想通过视频、实验、创设情境等方式来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以此来优化课堂引入.如果注意首尾呼应,在课堂的的结尾部分能再现课前精心设计的问题或悬念,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来讨论、分析、解决此问题或悬念,这样课堂氛围还会再次出现高潮,良好的开端加上完美的结尾,课堂精彩油然而生,课堂效果会事半功倍,还能凸显学以致用.  关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得到空前的认识与肯定,但其绝不仅仅是传统教育中掌握知识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运用知识创新发明的创造性能力,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决定的.正如微软公
摘要:生本教育是教师、知识、学生在生态课堂环境中的整体提升.本文作者大胆进行有益尝试,认为它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在备课、上课等环节把握关键,还课堂给学生.教师还需要改进评价模式,保障生本教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生本教育;观念;方式;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本教育”就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如今,手机让不少校长和教师感到头痛。一些学校出台校规,禁止学生带手机上学。还有学校规定,教师一旦发现学生使用手机,可以立即沒收,甚至砸毁,至于学生本人肯定要受到严肃处理。  实际上,这样的禁令效果是很有限的,只不过是让学生使用手机从公开转入地下。不要说学生在家里用手机老师无法控制,就是在上下学途中,我们也总会看到许多学生在公交车里玩手机,有些学生几乎是“机不离手”。“你们成年人都这样,凭什么还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