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有着“东方紫玉”之称,自明、清时期鼎盛以来,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瑰宝。紫砂壶集实用、艺术和文化于一体,并将诸多姊妹艺术精华融于一身,通过传统的技术语言达到形象和内涵的升华。世人用“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来赞美紫砂壶,表现其内外皆修的本质,也进一步说明每一把看似简约的紫砂壶,其实都有着不简单的艺术生命力。
在中国艺术中,“形”和“神”一直是古今艺术家们探讨和追求的方向,顾恺之曾提出“以形写神”的艺术命题,着重凸显艺术作品传神达意的境界,紫砂壶也不例外,相比较而言,紫砂壶的“神”则更多地表现在其对于文化情感的承载能力,以及壶与人的互动共鸣效果。
紫砂壶的“神”与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壶与文化融会贯通,不仅延续了文化精髓,也使之焕发出具有艺术质地的独特魅力,颇为打动人心。古今壶艺佳作几乎都能与民俗民风、文化内容等产生关联,这一方面提升了作品的文化性能,另一方面也是制作者思想人文修养的最直观体现。现所要阐述的这把“德钟壶”(见图1),便与人文修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中国人十分讲究道德,而其中“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易·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儒家则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可以说,“德”对中华民族思想观念的形成影响深远,以此为前提所形成的德文化则渗透到了包括艺术创作在内的方方面面。
“德钟壶”象征乐德之意。钟者,乐器也,礼乐为用,颂之以德,德经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德钟壶”将两者结合为一体,形态方圆得体,气质刚柔相济,将德文化的精髓含蓄而充分地表达了出来,令人赞叹。但是,“德钟壶”实际上是一款十分传统的紫砂壶型,其首创者是清代壶艺大师邵大亨,其壶作为其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在技艺手法的表现上达到了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器型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简洁质朴,而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颇具大亨遗韵。
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在《宜兴紫砂壶艺概要》中说:“经我数十年的揣摹,觉得他(邵大亨)的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从他选泥的精练,造型上审美之奥邃,创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因此,“德钟壶”实际上亦是邵大亨艺术水平和人格魅力的展示,这把壶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器皿范畴,深受世人推崇。
“德钟壶”作为传统紫砂造型款式的经典代表,它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思想风骨,我们后人在制作这一壶型时,更多的是带着崇敬的情怀去揣摩和再现,并将自己的理解与精神诉求转化到壶中,使“德钟壶”这一经典继续发扬光大。
这把“德钟壶”充分延续传统之风,以光素简雅为造型特征,不施装饰、浑若天成,主要通过线条的搭配和协调来实现作品厚重而不失清丽的艺术美感。整壶造型方中寓圆、骨肉亭匀,壶身饱满呈直筒状,但直中微鼓,没有明显的线面交接,线韵流畅;壶底为平底,这样的设计更便于壶型保持稳定性,富有端庄之感;壶嘴如一节玉笋,挺而润,干净利落;壶把浑厚大气,圆中更见力度,与壶嘴前呼后应,凸显实用之效;壶口之上下圆线像双唇轻抿,平和端庄、神态自若;圆壶盖微微上鼓,口盖直而且紧,无落帽之忧,而盖上的一条细线作为装饰,则画龙点睛,丰富了整把壶的视觉审美意境,从而使作品在外观上既简洁,又具有恰到好处的精美妙趣。整把壶通过不同方向的直线和曲线搭配完成,整体和细节处理得当,全局概念极强。可以说,看似简洁的壶型中饱含了缜密的设计和精密的制作,使之收放自如,各方面均恰到好处。
总而言之,“德钟壶”作为一种经典壶型,我们后人在对其进行艺术重现的时候,都应该极为重视,除了运用扎实的技艺来制作之外,更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使文化的魅力自然融入到作品中,从而使人们在面对这把壶时,能够观其内蕴,反照自己的内心,进而理解德文化的深刻意蕴。
在中国艺术中,“形”和“神”一直是古今艺术家们探讨和追求的方向,顾恺之曾提出“以形写神”的艺术命题,着重凸显艺术作品传神达意的境界,紫砂壶也不例外,相比较而言,紫砂壶的“神”则更多地表现在其对于文化情感的承载能力,以及壶与人的互动共鸣效果。
紫砂壶的“神”与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壶与文化融会贯通,不仅延续了文化精髓,也使之焕发出具有艺术质地的独特魅力,颇为打动人心。古今壶艺佳作几乎都能与民俗民风、文化内容等产生关联,这一方面提升了作品的文化性能,另一方面也是制作者思想人文修养的最直观体现。现所要阐述的这把“德钟壶”(见图1),便与人文修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中国人十分讲究道德,而其中“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易·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儒家则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可以说,“德”对中华民族思想观念的形成影响深远,以此为前提所形成的德文化则渗透到了包括艺术创作在内的方方面面。
“德钟壶”象征乐德之意。钟者,乐器也,礼乐为用,颂之以德,德经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德钟壶”将两者结合为一体,形态方圆得体,气质刚柔相济,将德文化的精髓含蓄而充分地表达了出来,令人赞叹。但是,“德钟壶”实际上是一款十分传统的紫砂壶型,其首创者是清代壶艺大师邵大亨,其壶作为其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在技艺手法的表现上达到了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器型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简洁质朴,而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颇具大亨遗韵。
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在《宜兴紫砂壶艺概要》中说:“经我数十年的揣摹,觉得他(邵大亨)的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从他选泥的精练,造型上审美之奥邃,创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因此,“德钟壶”实际上亦是邵大亨艺术水平和人格魅力的展示,这把壶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器皿范畴,深受世人推崇。
“德钟壶”作为传统紫砂造型款式的经典代表,它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思想风骨,我们后人在制作这一壶型时,更多的是带着崇敬的情怀去揣摩和再现,并将自己的理解与精神诉求转化到壶中,使“德钟壶”这一经典继续发扬光大。
这把“德钟壶”充分延续传统之风,以光素简雅为造型特征,不施装饰、浑若天成,主要通过线条的搭配和协调来实现作品厚重而不失清丽的艺术美感。整壶造型方中寓圆、骨肉亭匀,壶身饱满呈直筒状,但直中微鼓,没有明显的线面交接,线韵流畅;壶底为平底,这样的设计更便于壶型保持稳定性,富有端庄之感;壶嘴如一节玉笋,挺而润,干净利落;壶把浑厚大气,圆中更见力度,与壶嘴前呼后应,凸显实用之效;壶口之上下圆线像双唇轻抿,平和端庄、神态自若;圆壶盖微微上鼓,口盖直而且紧,无落帽之忧,而盖上的一条细线作为装饰,则画龙点睛,丰富了整把壶的视觉审美意境,从而使作品在外观上既简洁,又具有恰到好处的精美妙趣。整把壶通过不同方向的直线和曲线搭配完成,整体和细节处理得当,全局概念极强。可以说,看似简洁的壶型中饱含了缜密的设计和精密的制作,使之收放自如,各方面均恰到好处。
总而言之,“德钟壶”作为一种经典壶型,我们后人在对其进行艺术重现的时候,都应该极为重视,除了运用扎实的技艺来制作之外,更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使文化的魅力自然融入到作品中,从而使人们在面对这把壶时,能够观其内蕴,反照自己的内心,进而理解德文化的深刻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