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一) 文化传播有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沉淀并且传承下来的珍贵财产,它一方面是值得我国公民自豪的文化,另一方面更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而文化与传播从始至终都是相互作用的。因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文化传播可以被划分为内部传播和对外传播两个方面。内部传播是指拥有本质相同的文化群里之间的互动;对外传播则是指拥有本质不相同的文化群里之间的互动。对内传播,可以让本民族本群里的同质文化产生互动与融合,由于该文化所处的社会环境、群体组成较为一致,因此在传播过程中亦较为容易被受传者所接受,因而使得文化得以代代传承与发展。对外传播,由于群体组成差异性较大,每一群体受到的社会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不同,因此在进行文化传播时,容易遭受到文化的冲突以及传播障碍,并不利于文化的对外传播。
因此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内部传播过程中,能够实现民族的认同感与文化传承,而对外传播上,不仅仅只是文化输出,更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传播内容进行重新筛选,选择适合的文化对外传播,针对不同的传播对象,选择不同的传播策略与手段,运用科学的传播渠道与媒介,以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交流与碰撞的过程,更是一种完善自身文化发展的过程。
(二) 文化传播有助于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尽管我国拥有着令我们引以为傲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却并未能充分被利用起来,并对外进行传播。这也导致了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并不对等。于此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也导致了世界上一些对我国文化不了解的国家,对我们产生抵触思想。《中国变色龙-欧洲中国文明观之分析》一书的作者,雷蒙·道森,曾在这本书里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有时是富裕的、先进的、美好和诚实的;有时却又是愚昧的、可怜的、虽弱和狡猾的。”其实,中国一直都是和谐的、友爱的、文明开放的。国际社会对中国错误的理解,直接导致了我国的世界形象的塑造,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进程造成了阻碍。
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更主要的还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帮助外界对我国文化有一个更好地了解,并深刻意识到我国崇尚和平与和谐,并通过这一途径,在国际社会营造我国良好的形象。
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提升软实力,都可以通过对本身优秀文化的借助来达到这一目的,从而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并进一步得到国际社会上的认同与包容。而我国的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当中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具备了独特的文化元素以及丰富的内涵,更应该努力去把它传播出去,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从而加强我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提高我国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展现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三) 文化传播有助于实现先进文化普世价值、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对外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目的就在于加快中国优秀文化普世价值的实现步伐,进而有助于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华文化在向世界输出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将是多种文化与文明的碰撞,相互冲突与融合。从历史经验中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文明的冲突”,实际上源于文明间的歧视,即自认为处于文化主导地位并拥有强大民族优越感的族群,为实现某种民族利益或国家利益而与其自身原有的文化发展路线相背离,进而产生对外欲望膨胀和霸权扩张行为。所以说其本质并不是“文明的冲突”。当处于某种文明里的人群执意将自己族群的文明冠以普世文明强加于其他文明之上时,其他民族或国家文化为了捍卫与抵御文化入侵,流血牺牲也就变成一件在过于正常的行为了。
因此霸权文化的传播只基于霸主国家自身对其文化的认同,不能代表全世界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进程中,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在努力提升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积极向外传播本民族传统文化,以此来提升整个世界对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增强本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这种背景下,只有真正优秀的、基于民族文化平等观念传播的文化才更容易实现其普世价值。而一个具备普世价值的文化应该是和谐、友爱、平等的。
因为中华文明积极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和”字正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如中国文化里常说的“以和为贵”传播的便是一种与人为善、宽以待人、相互包容的思想。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也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它肯定了文化包容性与统一性的同时,也更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中的包容、博爱、奉献、变通等同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思想内涵。这些正是中华文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世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用它宽和包容的胸怀与求同存异的理念化解了诸多矛盾冲突,源源不断地为世界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思想的动力。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所以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是全世界共同繁荣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 阳明文化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定位
(一) 阳明文化是当代贵州“走出去”的文化符号
阳明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影响,在海外也影响深远。而贵阳是阳明文化的发源地,更能代表贵州的文化实力。但是现阶段,在贵阳,已经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对阳明文化在历史上曾经的盛况几乎不了解。这就需要阳明文化走出贵州,主动出击,让外界能够深入了解到阳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也是阳明文化参与到外界多元化文化交融的重要途径。阳明文化是贵州特色文化精神的体现,但是贵阳并没能够充分发挥出阳明文化对当代人类文明的影响,贵阳应该积极的把阳明文化给传播出去。阳明文化代表着当代“贵州”走出去的符号,我们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去传播阳明文化、才能加快阳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才能让外界对贵阳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让外界对贵州多一份认识、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而阳明文化的走出去,不仅仅只是一味地把文化输出去就算走出去了,而是应该对阳明文化的传播内容进行选择,让那些更具有阳明文化内涵的、个性化的内容输送出去,这样才能让外界对阳明文调动起兴趣,并进一步了解到贵阳,了解到贵州省的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之所在。阳明文化的走出去,也将进一步为传承和促进发展贵阳经济做出巨大贡献。 (二) 阳明文化传播有助于提升我省形象
城省形象对城省的发展也是格外重要的。在提高城省形象的过程中,借助于城省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人们对城省形象的了解。因此阳明文化传播有助于提升贵州省的城省形象。
随着有关阳明文化的研究的日益深入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阳明心学、了解阳明文化,意识到对阳明文化进行传播,一方面可以丰富贵州文化的内容,提升贵州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可以推动贵州经济的发展,加强人们的修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例如,在思南,人们已经将中和山、万圣山、椅子山等进行了综合开发,思南县城有一条街道还被命名为中和街。阳明文化的部分遗迹现在不仅是当地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而且也成为了不少外地游客观光旅游的首选景点。8更为重要的是,阳明文化中所主张的“立志为圣”和躬行践履的精神代代相传,影响深远,时至今日,贵州地区的人们仍然保持着高度重视教育,立志成才的传统,“读书能改变命运”的字样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深入人心,扎根于普通百姓的心中。
这些现象都体现了阳明文化正在被外界深刻的认同和接受,足以证明阳明文化的巨大吸引力。贵州省通过传播阳文化文化提升了贵州的文化软实力,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了贵州的良好形象。
(三) 阳明文化传播为我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营造良好外围环境
阳明文化的传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了贵州的知名度,人们一谈到阳明文化,就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贵州,二是为旅游景点增添文化内涵。旅游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在阳明文化的发源地贵州,目前已经对部分旅游景点添加了阳明文化的元素,例如中和山景区,它的名字的由来只要是取自李渭所题中的“中和”二字,并且中和山景区恢复了一些阳明文化遗迹。中和山景区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游客来此旅游,赫然成为了贵州著名的阳明文化遗迹。三是阳明文化可以当做乡土教育的个案,在贵州市的乡土教材中,李渭被人们广泛称赞,作为大思想家的李渭的“躬行”学说,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外李渭所提出的“毋意”思想,被人们看作为“西南之正学”。贵州省通过对李渭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李渭,了解到了贵州市优秀的阳明文化。
因此阳明文化的传播,能够有效地打破了外界对贵州的不了解,也使得外界对贵州更加的了解,从而为贵州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贵州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营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
(一) 文化传播有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沉淀并且传承下来的珍贵财产,它一方面是值得我国公民自豪的文化,另一方面更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而文化与传播从始至终都是相互作用的。因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文化传播可以被划分为内部传播和对外传播两个方面。内部传播是指拥有本质相同的文化群里之间的互动;对外传播则是指拥有本质不相同的文化群里之间的互动。对内传播,可以让本民族本群里的同质文化产生互动与融合,由于该文化所处的社会环境、群体组成较为一致,因此在传播过程中亦较为容易被受传者所接受,因而使得文化得以代代传承与发展。对外传播,由于群体组成差异性较大,每一群体受到的社会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不同,因此在进行文化传播时,容易遭受到文化的冲突以及传播障碍,并不利于文化的对外传播。
因此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内部传播过程中,能够实现民族的认同感与文化传承,而对外传播上,不仅仅只是文化输出,更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传播内容进行重新筛选,选择适合的文化对外传播,针对不同的传播对象,选择不同的传播策略与手段,运用科学的传播渠道与媒介,以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交流与碰撞的过程,更是一种完善自身文化发展的过程。
(二) 文化传播有助于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尽管我国拥有着令我们引以为傲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却并未能充分被利用起来,并对外进行传播。这也导致了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并不对等。于此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也导致了世界上一些对我国文化不了解的国家,对我们产生抵触思想。《中国变色龙-欧洲中国文明观之分析》一书的作者,雷蒙·道森,曾在这本书里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有时是富裕的、先进的、美好和诚实的;有时却又是愚昧的、可怜的、虽弱和狡猾的。”其实,中国一直都是和谐的、友爱的、文明开放的。国际社会对中国错误的理解,直接导致了我国的世界形象的塑造,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进程造成了阻碍。
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更主要的还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帮助外界对我国文化有一个更好地了解,并深刻意识到我国崇尚和平与和谐,并通过这一途径,在国际社会营造我国良好的形象。
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提升软实力,都可以通过对本身优秀文化的借助来达到这一目的,从而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并进一步得到国际社会上的认同与包容。而我国的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当中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具备了独特的文化元素以及丰富的内涵,更应该努力去把它传播出去,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从而加强我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提高我国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展现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三) 文化传播有助于实现先进文化普世价值、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对外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目的就在于加快中国优秀文化普世价值的实现步伐,进而有助于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华文化在向世界输出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将是多种文化与文明的碰撞,相互冲突与融合。从历史经验中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文明的冲突”,实际上源于文明间的歧视,即自认为处于文化主导地位并拥有强大民族优越感的族群,为实现某种民族利益或国家利益而与其自身原有的文化发展路线相背离,进而产生对外欲望膨胀和霸权扩张行为。所以说其本质并不是“文明的冲突”。当处于某种文明里的人群执意将自己族群的文明冠以普世文明强加于其他文明之上时,其他民族或国家文化为了捍卫与抵御文化入侵,流血牺牲也就变成一件在过于正常的行为了。
因此霸权文化的传播只基于霸主国家自身对其文化的认同,不能代表全世界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进程中,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在努力提升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积极向外传播本民族传统文化,以此来提升整个世界对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增强本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这种背景下,只有真正优秀的、基于民族文化平等观念传播的文化才更容易实现其普世价值。而一个具备普世价值的文化应该是和谐、友爱、平等的。
因为中华文明积极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和”字正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如中国文化里常说的“以和为贵”传播的便是一种与人为善、宽以待人、相互包容的思想。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也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它肯定了文化包容性与统一性的同时,也更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中的包容、博爱、奉献、变通等同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思想内涵。这些正是中华文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世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用它宽和包容的胸怀与求同存异的理念化解了诸多矛盾冲突,源源不断地为世界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思想的动力。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所以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是全世界共同繁荣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 阳明文化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定位
(一) 阳明文化是当代贵州“走出去”的文化符号
阳明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影响,在海外也影响深远。而贵阳是阳明文化的发源地,更能代表贵州的文化实力。但是现阶段,在贵阳,已经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对阳明文化在历史上曾经的盛况几乎不了解。这就需要阳明文化走出贵州,主动出击,让外界能够深入了解到阳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也是阳明文化参与到外界多元化文化交融的重要途径。阳明文化是贵州特色文化精神的体现,但是贵阳并没能够充分发挥出阳明文化对当代人类文明的影响,贵阳应该积极的把阳明文化给传播出去。阳明文化代表着当代“贵州”走出去的符号,我们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去传播阳明文化、才能加快阳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才能让外界对贵阳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让外界对贵州多一份认识、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而阳明文化的走出去,不仅仅只是一味地把文化输出去就算走出去了,而是应该对阳明文化的传播内容进行选择,让那些更具有阳明文化内涵的、个性化的内容输送出去,这样才能让外界对阳明文调动起兴趣,并进一步了解到贵阳,了解到贵州省的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之所在。阳明文化的走出去,也将进一步为传承和促进发展贵阳经济做出巨大贡献。 (二) 阳明文化传播有助于提升我省形象
城省形象对城省的发展也是格外重要的。在提高城省形象的过程中,借助于城省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人们对城省形象的了解。因此阳明文化传播有助于提升贵州省的城省形象。
随着有关阳明文化的研究的日益深入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阳明心学、了解阳明文化,意识到对阳明文化进行传播,一方面可以丰富贵州文化的内容,提升贵州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可以推动贵州经济的发展,加强人们的修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例如,在思南,人们已经将中和山、万圣山、椅子山等进行了综合开发,思南县城有一条街道还被命名为中和街。阳明文化的部分遗迹现在不仅是当地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而且也成为了不少外地游客观光旅游的首选景点。8更为重要的是,阳明文化中所主张的“立志为圣”和躬行践履的精神代代相传,影响深远,时至今日,贵州地区的人们仍然保持着高度重视教育,立志成才的传统,“读书能改变命运”的字样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深入人心,扎根于普通百姓的心中。
这些现象都体现了阳明文化正在被外界深刻的认同和接受,足以证明阳明文化的巨大吸引力。贵州省通过传播阳文化文化提升了贵州的文化软实力,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了贵州的良好形象。
(三) 阳明文化传播为我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营造良好外围环境
阳明文化的传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了贵州的知名度,人们一谈到阳明文化,就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贵州,二是为旅游景点增添文化内涵。旅游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在阳明文化的发源地贵州,目前已经对部分旅游景点添加了阳明文化的元素,例如中和山景区,它的名字的由来只要是取自李渭所题中的“中和”二字,并且中和山景区恢复了一些阳明文化遗迹。中和山景区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游客来此旅游,赫然成为了贵州著名的阳明文化遗迹。三是阳明文化可以当做乡土教育的个案,在贵州市的乡土教材中,李渭被人们广泛称赞,作为大思想家的李渭的“躬行”学说,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外李渭所提出的“毋意”思想,被人们看作为“西南之正学”。贵州省通过对李渭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李渭,了解到了贵州市优秀的阳明文化。
因此阳明文化的传播,能够有效地打破了外界对贵州的不了解,也使得外界对贵州更加的了解,从而为贵州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贵州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营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