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会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辅导员的得力助手。而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学生会工作模式正面临诸多挑战。流程再造理论是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但它在高校学生会工作中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本文借鉴流程再造理论,结合高校学生会组织的特点,提出了构建高校学生会工作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流程再造;创新
作者简介:徐其涛(1982-),男,河南郸城人,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宁(1982-),女,河南周口人,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湖北 武汉 430074)
高等学校学生会是学校党委领导和共青团组织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它是各高等院校党委和学院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层组织和重要依托,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体现当代高校大学生精神风貌的生力军。高校学生会可分为学校(院)学生会、系(部)学生会和年级学生会,而本文中高校学生会主要指处于最基层的高校年级学生会。
当前,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全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整体结构也向复杂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传统的高校学生会工作模式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存在着诸如机构设置臃肿、官僚气息浓厚,缺乏有效激励、工作动力不足,责任感不强、主动性不够,工作方法循规蹈矩、缺乏创新,过于注重形式、在学生中的公信力不高等问题。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并坚持以流程为导向、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和顾客满意三个核心原则的流程再造理论为高校学生会工作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一、我国高校传统的学生会工作模式解析
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纷繁复杂,位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工作被形象地形容为“千条线,一根针”,而高校学生会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重要组织,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高校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当前高校学生会工作的开展一般是在院系党委的领导下,由辅导员具体指导学生会成员开展工作,贯彻执行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在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各种决策。[1]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形成了这种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学生会工作模式(见图1)。
这种按照部门职能进行设置的组织机构为“职能型组织结构”,它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职能明确、清晰。二是按照学生的专业特长分工,有利于发挥学生所长,拥有同样特长的学生属于同一部门,有利于知识和经验的交流,能为其他职能部门提供更加专业、更具有创造性的帮助和支持。
劣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层级较多,信息传递失真,工作质量和效率较低。二是导致重本职工作,轻沟通协调。各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往往不重视工作中的横向信息沟通,加上狭窄的视野和注重局部利益的本位主义思想,可能引起组织中的各种矛盾和不协调现象,对学生会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造成不利的影响。
当前以职能型组织结构为主流的高校学生会组织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学生会部门设置繁多,机构臃肿,效率不高
随着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不断丰富,高校学生会的工作职能也不断扩大,出于对工作发展的考虑,高校学生会增设许多新的部门,学生会成员数量不断增加。但现实中由于高校各式各样社团组织和文艺团体的不断出现,客观上减少了学生会的总工作量,再加上学生会中许多部门的工作性质相似,工作内容有许多交叉,导致一些部门成员无事可做或是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导致“推过揽功、互相推诿”之风盛行,学生会组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
2.学生会多层级结构致使工作沟通困难、信息失真
以职能为基础的学生会组织结构从横向上来看由众多职责不同的部门组成,每一项学生会工作的完成离不开诸多部门的通力协作,这就需要有专人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络,而现实情况却是部门间的“壁垒”把本来完整连贯的学生会工作流程分割开来,各部门成员往往只关注属于本部门的事务,缺乏对工作的整体思考,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会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梗阻现象,导致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内部沟通之上。从纵向上看,这种“金字塔”式的锥型层级结构不仅影响了信息传递的速度,而且由于经过的层次太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都被各层负责人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能使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失真;同时,过多的层级使层级较低的成员感到自己在学生会组织中的地位渺小,从而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
3.学生会成员对岗位认识存在偏差,“官僚”气息较浓
高校学生会是大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其宗旨是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究其本质,高校学生会更应该是一个服务性组织而非管理型组织。但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会的职能型组织结构更多的是沿用政府机关的模式,在管理体制中“政府化”倾向较为明显,过多地参照“管理型机构”而不是依照“服务型机构”的要求来配置相关资源。辅导老师虽然不断向学生会成员灌输服务意识,但效果并不明显。再加上许多学生会成员对岗位认识不清,对自身定位也存在偏差,在学生工作中方法单一,命令多沟通少,使得一些学生会成员有意无意以“官”自居,特权意识严重,在学生中造成不良的影响,笔者曾就学生会存在的问题做过一次学生访谈,其中“官僚”气息浓厚最为人所诟病。
4.学生会成员自我发展动力不足,缺少应有的人格魅力
运用管理学中责权利等边三角形原理进行分析,从“责任”角度看,高校学生会整体承担着诸多任务和责任,但因为缺乏有效地责任追究机制,实际上学生会成员个人承担着很小的责任;从“权力”角度看,高校学生会组织的特点和非盈利组织非常的相似,主要开展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志愿性质的互益性活动,其作为一个群众性的服务组织,手中的权力可以说微乎其微;从“利益”角度看,作为学生会成员个人可以因为其独特的身份获得诸如锻炼自身能力、评优评奖、加入党组织等机会。最终在学生会组织中形成了责任小、权力小、利益大的责权利不平衡状态,违背了管理学中责权利相适应的原则。[2]在权力小并且缺乏责任约束的情况下,再加上有的学生会成员“官本位”思想,学生会工作开展并不顺畅,甚至有些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抵触,虽然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工作效果不佳。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学生会成员们往往会指责同学们不理解、不配合,却很少从自身找原因。
在目前高校学生会组织责权利不平衡的情况下,学生会成员忽视了自身发展和培养独特人格魅力的重要性。学生会成员应有自己的特长,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在工作中应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工作对象,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二、流程再造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会工作的可行性
由于受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会组织的特殊性质,以及当代大学生群体结构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传统的以职能为基础的高校学生会工作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必然要求高校学生会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鉴于目前高校学生会组织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为在学生会工作中引入企业管理理论中的流程再造理论,创建出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学生会工作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流程再造的概念及内涵
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全称为企业流程再造,简称BPR。它是1993年开始在美国出现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按照该理论的创始人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哈默(M. 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Champy)的定义,是指“为了飞越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也就是说,“从头改变,重新设计”。[3]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摈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运营方式。
流程再造理论包括以顾客为导向、以流程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三个核心原则,这三个核心原则是相辅相成,顾客导向决定了流程再造的流程导向,而流程导向又要求企业进行团队式管理,这三个原则环环相扣,缺一不可。[4]
2.流程再造理论在高校学生会工作中的适用性
在企业管理领域,流程再造理论已经引发了一场变革,就在人们热衷于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组织的流程再造时,一些学者开始探讨把流程再造的思想引入高校内部管理领域,有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在管理实践中探索应用流程再造理论,并初见成效。分析流程再造理论在高校学生会工作中的适用性,我们可以通过流程再造理论的核心原则,结合高校学生会工作的特点加以分析。
首先是在价值理念上的适用性。流程再造理论坚持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强调从顾客的需要出发,以顾客为中心,关注顾客满意度。而高校学生会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学生会服务的对象就是学生本身,在学生会工作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需要得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要求需要得到满足。因此,高校学生会工作需要借鉴流程再造的基本理念,坚持学生导向,树立服务意识。
其次是流程要求上的适用性。高校学生会工作是由不同环节构成的工作流,其工作开展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在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体制与模式的设计中,高校学生会工作分散于其内部不同的部门,由于各个部门的职责并不相同,在完成学生会工作有效管理方面也存在差异,学生会整体工作效益并未达到最佳。因此,高校学生会工作要将分散于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能加以整合,将学生会工作系统内部的上下级之间的“命令——执行”关系和部门之间的“分工——配合”关系转变成平等的相互服务、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关系,重构和再造一种“直接面对顾客”的全程链式服务流程,实现学生工作体制由“职能型”向“流程型”的转变,从而将被分割的支离破碎的流程重新回归完整。[5]
三、构建高校学生会工作新模式
高校学生会工作的决策者们要进行流程再造的实践,就必须了解具体的流程再造方法、步骤,具体包括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某项工作所进行的活动和应用的方法、技术等,必须了解在某一个具体的流程再造项目中,涉及的阶段、工作、任务及其次序可能会有所不同。流程再造的理论方法有系统化改造方法和全新设计法,实践步骤一般包括战略决策、再造计划、流程诊断、重新设计、重新构建和评估成效六个步骤。[6]针对目前高校学生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通过在学生会工作中引入流程再造理论,采用系统化改造方法,按照流程再造理论的实践步骤,对高校学生会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和安排,形成基于流程再造理论的高校学生会工作新模式(见图2)。
进行流程再造后的高校学生会工作新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现了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流程再造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管理,再造后的工作模式缩短了工作流程,减少了信息传递的环节,提高了对服务对象的反应速度,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较小,提高了学生会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在每一项学生会工作中,都有专人(团队负责人)对整个流程负责,流程中的负责人有决策权力,能自主、独立地开展工作,出现问题后也不会推诿、扯皮,减少了协调成本。
(3)新的学生会工作模式减少了各种利益团体间的矛盾和学生会成员工作“官僚化”倾向,工作重心向学生满意度方面转化,工作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合理,从而使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
(4)学生会工作内容实现了模块化,将辅导员从学生会工作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专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核心工作,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7]
由此可见,基于流程再造理论的高校学生会工作新模式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相对于传统学生会工作模式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目前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高校学生会工作中的应用尚处于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阶段。由于流程再造理论受决策者的知识背景和个人能力以及组织环境的影响较大,不同的决策者在不同的组织环境内运用流程再造理论得到的结果可能大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在理论学习中把握流程再造理论的实质和精髓,在实践中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逐步完善高校学生会工作模式,实现高校学生会工作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郭咸刚.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郭忠金,李非.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起源、演进及发展趋势[J].现代管理科学,2007,(11).
[5]熊舸,何晓琼,陈怡露.基于非营利性组织的高校院系学生会管理新模式[J].文教资料,2007,(6).
[6]James T.C.Teng.流程再造——理论、方法和技术[M].梅绍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钱汉珍.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责任编辑:郝魁府)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流程再造;创新
作者简介:徐其涛(1982-),男,河南郸城人,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宁(1982-),女,河南周口人,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湖北 武汉 430074)
高等学校学生会是学校党委领导和共青团组织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它是各高等院校党委和学院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层组织和重要依托,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体现当代高校大学生精神风貌的生力军。高校学生会可分为学校(院)学生会、系(部)学生会和年级学生会,而本文中高校学生会主要指处于最基层的高校年级学生会。
当前,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全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整体结构也向复杂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传统的高校学生会工作模式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存在着诸如机构设置臃肿、官僚气息浓厚,缺乏有效激励、工作动力不足,责任感不强、主动性不够,工作方法循规蹈矩、缺乏创新,过于注重形式、在学生中的公信力不高等问题。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并坚持以流程为导向、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和顾客满意三个核心原则的流程再造理论为高校学生会工作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一、我国高校传统的学生会工作模式解析
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纷繁复杂,位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工作被形象地形容为“千条线,一根针”,而高校学生会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重要组织,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高校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当前高校学生会工作的开展一般是在院系党委的领导下,由辅导员具体指导学生会成员开展工作,贯彻执行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在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各种决策。[1]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形成了这种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学生会工作模式(见图1)。
这种按照部门职能进行设置的组织机构为“职能型组织结构”,它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职能明确、清晰。二是按照学生的专业特长分工,有利于发挥学生所长,拥有同样特长的学生属于同一部门,有利于知识和经验的交流,能为其他职能部门提供更加专业、更具有创造性的帮助和支持。
劣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层级较多,信息传递失真,工作质量和效率较低。二是导致重本职工作,轻沟通协调。各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往往不重视工作中的横向信息沟通,加上狭窄的视野和注重局部利益的本位主义思想,可能引起组织中的各种矛盾和不协调现象,对学生会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造成不利的影响。
当前以职能型组织结构为主流的高校学生会组织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学生会部门设置繁多,机构臃肿,效率不高
随着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不断丰富,高校学生会的工作职能也不断扩大,出于对工作发展的考虑,高校学生会增设许多新的部门,学生会成员数量不断增加。但现实中由于高校各式各样社团组织和文艺团体的不断出现,客观上减少了学生会的总工作量,再加上学生会中许多部门的工作性质相似,工作内容有许多交叉,导致一些部门成员无事可做或是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导致“推过揽功、互相推诿”之风盛行,学生会组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
2.学生会多层级结构致使工作沟通困难、信息失真
以职能为基础的学生会组织结构从横向上来看由众多职责不同的部门组成,每一项学生会工作的完成离不开诸多部门的通力协作,这就需要有专人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络,而现实情况却是部门间的“壁垒”把本来完整连贯的学生会工作流程分割开来,各部门成员往往只关注属于本部门的事务,缺乏对工作的整体思考,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会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梗阻现象,导致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内部沟通之上。从纵向上看,这种“金字塔”式的锥型层级结构不仅影响了信息传递的速度,而且由于经过的层次太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都被各层负责人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能使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失真;同时,过多的层级使层级较低的成员感到自己在学生会组织中的地位渺小,从而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
3.学生会成员对岗位认识存在偏差,“官僚”气息较浓
高校学生会是大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其宗旨是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究其本质,高校学生会更应该是一个服务性组织而非管理型组织。但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会的职能型组织结构更多的是沿用政府机关的模式,在管理体制中“政府化”倾向较为明显,过多地参照“管理型机构”而不是依照“服务型机构”的要求来配置相关资源。辅导老师虽然不断向学生会成员灌输服务意识,但效果并不明显。再加上许多学生会成员对岗位认识不清,对自身定位也存在偏差,在学生工作中方法单一,命令多沟通少,使得一些学生会成员有意无意以“官”自居,特权意识严重,在学生中造成不良的影响,笔者曾就学生会存在的问题做过一次学生访谈,其中“官僚”气息浓厚最为人所诟病。
4.学生会成员自我发展动力不足,缺少应有的人格魅力
运用管理学中责权利等边三角形原理进行分析,从“责任”角度看,高校学生会整体承担着诸多任务和责任,但因为缺乏有效地责任追究机制,实际上学生会成员个人承担着很小的责任;从“权力”角度看,高校学生会组织的特点和非盈利组织非常的相似,主要开展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志愿性质的互益性活动,其作为一个群众性的服务组织,手中的权力可以说微乎其微;从“利益”角度看,作为学生会成员个人可以因为其独特的身份获得诸如锻炼自身能力、评优评奖、加入党组织等机会。最终在学生会组织中形成了责任小、权力小、利益大的责权利不平衡状态,违背了管理学中责权利相适应的原则。[2]在权力小并且缺乏责任约束的情况下,再加上有的学生会成员“官本位”思想,学生会工作开展并不顺畅,甚至有些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抵触,虽然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工作效果不佳。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学生会成员们往往会指责同学们不理解、不配合,却很少从自身找原因。
在目前高校学生会组织责权利不平衡的情况下,学生会成员忽视了自身发展和培养独特人格魅力的重要性。学生会成员应有自己的特长,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在工作中应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工作对象,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二、流程再造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会工作的可行性
由于受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会组织的特殊性质,以及当代大学生群体结构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传统的以职能为基础的高校学生会工作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必然要求高校学生会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鉴于目前高校学生会组织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为在学生会工作中引入企业管理理论中的流程再造理论,创建出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学生会工作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流程再造的概念及内涵
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全称为企业流程再造,简称BPR。它是1993年开始在美国出现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按照该理论的创始人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哈默(M. 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Champy)的定义,是指“为了飞越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也就是说,“从头改变,重新设计”。[3]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摈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运营方式。
流程再造理论包括以顾客为导向、以流程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三个核心原则,这三个核心原则是相辅相成,顾客导向决定了流程再造的流程导向,而流程导向又要求企业进行团队式管理,这三个原则环环相扣,缺一不可。[4]
2.流程再造理论在高校学生会工作中的适用性
在企业管理领域,流程再造理论已经引发了一场变革,就在人们热衷于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组织的流程再造时,一些学者开始探讨把流程再造的思想引入高校内部管理领域,有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在管理实践中探索应用流程再造理论,并初见成效。分析流程再造理论在高校学生会工作中的适用性,我们可以通过流程再造理论的核心原则,结合高校学生会工作的特点加以分析。
首先是在价值理念上的适用性。流程再造理论坚持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强调从顾客的需要出发,以顾客为中心,关注顾客满意度。而高校学生会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学生会服务的对象就是学生本身,在学生会工作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需要得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要求需要得到满足。因此,高校学生会工作需要借鉴流程再造的基本理念,坚持学生导向,树立服务意识。
其次是流程要求上的适用性。高校学生会工作是由不同环节构成的工作流,其工作开展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在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体制与模式的设计中,高校学生会工作分散于其内部不同的部门,由于各个部门的职责并不相同,在完成学生会工作有效管理方面也存在差异,学生会整体工作效益并未达到最佳。因此,高校学生会工作要将分散于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能加以整合,将学生会工作系统内部的上下级之间的“命令——执行”关系和部门之间的“分工——配合”关系转变成平等的相互服务、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关系,重构和再造一种“直接面对顾客”的全程链式服务流程,实现学生工作体制由“职能型”向“流程型”的转变,从而将被分割的支离破碎的流程重新回归完整。[5]
三、构建高校学生会工作新模式
高校学生会工作的决策者们要进行流程再造的实践,就必须了解具体的流程再造方法、步骤,具体包括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某项工作所进行的活动和应用的方法、技术等,必须了解在某一个具体的流程再造项目中,涉及的阶段、工作、任务及其次序可能会有所不同。流程再造的理论方法有系统化改造方法和全新设计法,实践步骤一般包括战略决策、再造计划、流程诊断、重新设计、重新构建和评估成效六个步骤。[6]针对目前高校学生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通过在学生会工作中引入流程再造理论,采用系统化改造方法,按照流程再造理论的实践步骤,对高校学生会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和安排,形成基于流程再造理论的高校学生会工作新模式(见图2)。
进行流程再造后的高校学生会工作新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现了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流程再造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管理,再造后的工作模式缩短了工作流程,减少了信息传递的环节,提高了对服务对象的反应速度,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较小,提高了学生会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在每一项学生会工作中,都有专人(团队负责人)对整个流程负责,流程中的负责人有决策权力,能自主、独立地开展工作,出现问题后也不会推诿、扯皮,减少了协调成本。
(3)新的学生会工作模式减少了各种利益团体间的矛盾和学生会成员工作“官僚化”倾向,工作重心向学生满意度方面转化,工作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合理,从而使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
(4)学生会工作内容实现了模块化,将辅导员从学生会工作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专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核心工作,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7]
由此可见,基于流程再造理论的高校学生会工作新模式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相对于传统学生会工作模式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目前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高校学生会工作中的应用尚处于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阶段。由于流程再造理论受决策者的知识背景和个人能力以及组织环境的影响较大,不同的决策者在不同的组织环境内运用流程再造理论得到的结果可能大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在理论学习中把握流程再造理论的实质和精髓,在实践中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逐步完善高校学生会工作模式,实现高校学生会工作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郭咸刚.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郭忠金,李非.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起源、演进及发展趋势[J].现代管理科学,2007,(11).
[5]熊舸,何晓琼,陈怡露.基于非营利性组织的高校院系学生会管理新模式[J].文教资料,2007,(6).
[6]James T.C.Teng.流程再造——理论、方法和技术[M].梅绍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钱汉珍.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责任编辑:郝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