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许多学生心目中,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课程,伴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淡漠,有些甚至开始厌恶数学。反思这种现象的成因,数学教学与生活脱节是一个重要因素。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实践的产物,它从生活中来,又终将会到生活中去,只有回归生活才能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只有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远离浮躁,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数学课堂,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一、挖渠引水,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生活,为数学课堂引来源头活水。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结合生活实例组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鼓励质疑,让数学课堂回归原生状态
数学课堂首先是一种生活,应该是自然的、富于变化的,处处蕴涵着问题与创新。数学课堂不是一个知识的灌输地、不是一个封闭的模式库,要突破数学课堂固步自封的状态,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素质。曾在中国受过教育的小留学生,在国外的中、小学校里大多都出人头地,他们在中国学习的数学知识到国外显得绰绰有余。可是另外一方面,他们的发明、创造能力却不及人家。这说明国内数学的双基教学很扎实,但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却不强。长期以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重灌输,轻质疑;重结论,轻过程,甚至有时学生的解法与思路正确,只不过与教师的见解相左,也被毫不留情的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样势必使学生的思想逐渐少了创新,多了束缚。
因此,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数学课堂,不只是单纯的传授数学知识,而更应该重视数学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讲到均值不等式,即算术平均值大于或等于几何平均值时,许多同学对均值的含义提出了质疑,并且提出这里的均值,能否推广到三个变量,四个变量,……n个变量的形式,经过论证他们发现均值不等式完全可以推广,虽然超过3个变量的形式并不在考试范围之列,但是在这样一个猜想、质疑、论证的过程中,学生对均值不等式的理解更为透彻了,并且从中获得了探索的乐趣。
三、从题海走向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知识的主人
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抽象能力、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的要求提高了,面对升学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以提高解题和应试能力为中心,在这样一种从题目走向题目的狭隘的教学观下,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课堂氛围沉闷。
上学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市政部门关于城市马路规划的社会实践,他们负责相关数据的记录、整理和统计,效果很好。为了制定合理的规划,实现资源优化调配,市建设规划小组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于同一天在城市各个路口记录不同时段的车流量,并作出准确的统计。那一天,为了准确记录数据,天刚亮学生就从学校出发,然后迅速分散到城市的各条马路,专心致志的记录着。在教师和规划小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们把这些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分析,然后将整理后的数据交于专家组成员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最后市镇部门根据分析结果重新规划和修建马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更明确的理解了数学建模、统计分析等相关的知识,并了解了它们的对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动手能力,而且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用数学的眼睛看生活,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厉以宁教授曾经讲到:"学生入学时的成绩都相差很少,但毕业之后或若干年以后相差很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这个学生在校期间养成了良好的洞察力和对科学直觉,他就可以寻找好的方向,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他今后就有后劲;如果学生没有培养出洞察力和直觉,他对科学没有感觉,只能老师教他什么他学什么,这样的学生今后就没有多少后劲。"培养学生敏锐的科学洞察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学习相关章节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中寻找相关的数学问题,使数学课堂在生活中得到延续和拓展。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这样一个动态活动中,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有些同学研究了校园路灯的安装设计方案,学校生活小店的赢利情况等。另外一些喜欢踢足球的同学提出了足球比赛时根据队员各自不同的体能状况,以怎样的角度,在球场的哪些区域内,才能成功的射门。还有一些同学研究了在垃圾转化变废为宝过程中的赢利问题、家庭储蓄问题等。这样一种开放式的教学,促成了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相长,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获得进行数学研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培养了自己敏锐的直觉和科学洞察力,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生活是数学课堂的源头活水,让数学走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使数学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一把钥匙。
一、挖渠引水,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生活,为数学课堂引来源头活水。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结合生活实例组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鼓励质疑,让数学课堂回归原生状态
数学课堂首先是一种生活,应该是自然的、富于变化的,处处蕴涵着问题与创新。数学课堂不是一个知识的灌输地、不是一个封闭的模式库,要突破数学课堂固步自封的状态,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素质。曾在中国受过教育的小留学生,在国外的中、小学校里大多都出人头地,他们在中国学习的数学知识到国外显得绰绰有余。可是另外一方面,他们的发明、创造能力却不及人家。这说明国内数学的双基教学很扎实,但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却不强。长期以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重灌输,轻质疑;重结论,轻过程,甚至有时学生的解法与思路正确,只不过与教师的见解相左,也被毫不留情的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样势必使学生的思想逐渐少了创新,多了束缚。
因此,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数学课堂,不只是单纯的传授数学知识,而更应该重视数学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讲到均值不等式,即算术平均值大于或等于几何平均值时,许多同学对均值的含义提出了质疑,并且提出这里的均值,能否推广到三个变量,四个变量,……n个变量的形式,经过论证他们发现均值不等式完全可以推广,虽然超过3个变量的形式并不在考试范围之列,但是在这样一个猜想、质疑、论证的过程中,学生对均值不等式的理解更为透彻了,并且从中获得了探索的乐趣。
三、从题海走向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知识的主人
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抽象能力、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的要求提高了,面对升学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以提高解题和应试能力为中心,在这样一种从题目走向题目的狭隘的教学观下,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课堂氛围沉闷。
上学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市政部门关于城市马路规划的社会实践,他们负责相关数据的记录、整理和统计,效果很好。为了制定合理的规划,实现资源优化调配,市建设规划小组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于同一天在城市各个路口记录不同时段的车流量,并作出准确的统计。那一天,为了准确记录数据,天刚亮学生就从学校出发,然后迅速分散到城市的各条马路,专心致志的记录着。在教师和规划小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们把这些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分析,然后将整理后的数据交于专家组成员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最后市镇部门根据分析结果重新规划和修建马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更明确的理解了数学建模、统计分析等相关的知识,并了解了它们的对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动手能力,而且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用数学的眼睛看生活,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厉以宁教授曾经讲到:"学生入学时的成绩都相差很少,但毕业之后或若干年以后相差很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这个学生在校期间养成了良好的洞察力和对科学直觉,他就可以寻找好的方向,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他今后就有后劲;如果学生没有培养出洞察力和直觉,他对科学没有感觉,只能老师教他什么他学什么,这样的学生今后就没有多少后劲。"培养学生敏锐的科学洞察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学习相关章节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中寻找相关的数学问题,使数学课堂在生活中得到延续和拓展。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这样一个动态活动中,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有些同学研究了校园路灯的安装设计方案,学校生活小店的赢利情况等。另外一些喜欢踢足球的同学提出了足球比赛时根据队员各自不同的体能状况,以怎样的角度,在球场的哪些区域内,才能成功的射门。还有一些同学研究了在垃圾转化变废为宝过程中的赢利问题、家庭储蓄问题等。这样一种开放式的教学,促成了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相长,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获得进行数学研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培养了自己敏锐的直觉和科学洞察力,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生活是数学课堂的源头活水,让数学走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使数学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