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笔下的两性观例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528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例证的方法简要分析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和其对女性的那种既渴望又畏惧的矛盾观。首先概述了在父权意识影响下海明威的两性观,然后以海明威笔下不同的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的不同时代背景和特征为论据来论述海明威笔下的两性形象及其突出的人物特点,即那些被摧毁了生活目标而陷入迷惘的主人公们一步一步发展成为面对艰难的人生不消沉、不退却、冷峻地与命运抗衡着的“硬汉子”形象,以及他们对不同女性的态度。
  关键词: 海明威 硬汉形象 女性形象
  
  1.概述海明威的两性观
  
  每当我们谈论起海明威,都会自然地想起他所铸就的那些“硬汉”们——拳击手、斗牛士、军人、猎人、渔夫等诸如此类的“标准男人”形象。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他们面对注定的孤独、失败和死亡的宿命压力,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在不可测度的人生厄运中奋力抗争,保持着一种“硬汉”的理性和风度。海明威本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国外,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常到欧洲旅行,去非洲探险,长年侨居古巴。他是人们公认的美国文学界里一条常与死亡打交道的“硬汉子”,他的传奇经历与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硬汉子精神,使他本人与他作品中的人物贴得很近,常常给读者的感觉是,他的作品就是他本身经历的浓缩。海明威是靠写“硬汉子”起家,因“硬汉子”闻名的。尽管在海明威的小说世界中,没有一部可以说是以女人为中心的作品,但也描写了不少女人。像《永别了,武器》中的巴克莉、《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玛丽亚、《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布莱特、《伊甸园》中的凯瑟琳等。但是从这些人物中,我们却不难看出,有些女主人公是理想化的、为男主人公服务的角色。写女人是为写男人服务的,她们只是一种陪衬,是吸引男人的一种有形动力。作为检验男子气概的场所,她们给男人提供安全的庇护所。但也有些女主人公是属于破坏型的,她们的存在又直接威胁男人的主体意识。这两种类型的女人使得海明威和他的男主人公们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妇女观——既从心底里需要她们,又有些从内心深处恐惧与憎恨她们。
  
  2.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
  
  20世纪30年代,海明威将他笔下那些在20世纪20年代被摧毁了生活目标而陷入迷惘的主人公,发展成为面对艰难的人生不消沉、不退却、冷峻地与命运抗衡着的坚韧斗牛士、拳击手、渔夫和猎人,这些象征性的人物,人们称之为“硬汉”。[1]他的《老人与海》更是将“硬汉”形象塑造推至最光辉的顶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2]老人桑提亚哥的这句话正是硬汉精神的精髓所在。为了烘托这种硬汉,海明威通常精心设置某种特异环境,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绝境中激发人物潜在的意志和力量。在小说中,人物常处于一种危机、灾难之中,从而用这种危机来考验人物的机智、勇气、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为他的主人公桑提亚哥设置了这样一种环境:老人是个孤零零的渔民,没有妻儿老小。他出海84天没有打到一条鱼,这对于渔民来说是件非常不幸的事,但是老人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和希望。在第85天,他一大早就出发了,并且自我安慰道:“85是个很吉利的数字。”他将小船划到深海处,在三个不同的深处布下鱼网。命运之神似乎在向老人招手,一条大得令人咋舌的马林鱼上钩了,但这条鱼没有轻易被老人捕获,却轻松地拖着小船游了起来。一场人与鱼的生死搏斗开始了。鱼是他搏斗的对手,他必须战胜它,捉住它,乃至杀死它,否则自己将被拖死。然而,他又很欣赏它那毫不畏惧、信心十足的风度。他对马林鱼说:“你会把我干掉的,鱼儿……但你有这个权利。我从未见过比你更雄伟更漂亮更沉着或更高尚的鱼。兄弟,来来来,把我干掉吧!咱们两个不论谁干掉谁我都不在乎。”[3]这时,人和鱼的抗争和相互依赖交融在一起。这个古怪的老头对他亲手搏杀的生命充满着一种奇异的爱。从某种意义上来理解,大马林鱼已经不仅仅是老人的捕获对象,它更多地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大马林鱼最终没能逃脱灭亡的下场。老人将鱼叉深深刺进马林鱼的心脏,鲜血喷涌而出,溅下一缕腥踪。但马林鱼的死亡也给老人带来了灾难性的厄运:大鲨鱼追循着马林鱼的血迹而来。老人拼死搏杀的马林鱼成了鲨鱼的美餐。老人最终拖回海岸的仅剩一副马林鱼的骨架。在海明威为桑提亚哥设置的特定环境中,在人与自然、人与鱼的搏斗中,老人既是失败者,又是胜利者。他捕鱼一无所获,是个失败者;但出海捕鱼成了他证明自己生存能力的一个过程,他能捕到鱼,并且捕杀最大的鱼,这是他的成功。老人虽然又老又憔悴,但外表所显露出来的年老体衰并没有打消他那想作强者的信心。他没能享受过生活给人类所带来的一切欢乐和幸福,他唯一的财产就是“两只眼睛跟海水一个颜色,透出开朗,打不垮的神气”和在梦中见到的非洲狮子。已到古稀之年的他,活在世上的目的就是打鱼,而打鱼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且还是向他人证明他还不老,仍能打到大鱼,仍是个强者。海明威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他的心愿:“一个人可以被毁灭掉,但不能被打败。”这乃是《老人与海》乐观主义精神之所在,也是海明威毕生追求的“硬汉子”精神的最高体现。
  
  3.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
  
  尽管在海明威的小说世界中,没有一部可以说是以女人为中心的作品,但也描写了不少女人。海明威笔下的女性通常分为两种类型。
  (1)温顺善良的女性
  这类温顺善良型的女人如同庇护所或家,能给男人以安全感。像《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玛丽亚。凯瑟琳瀑布式的长发在亨利看来不仅给他带来美的愉悦,更是一种情感慰藉。他喜欢将头埋在那美丽的长发里,那里似乎成了一个温馨甜蜜的“庇护所”,是血腥战场上的一个避难所。在逃离战场之后,他找到凯瑟琳,也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玛丽亚也是美丽动人、温柔可爱的,她原本有一头美丽的长发,但被法西斯分子剪去了。乔丹第一眼看到她时,注意到“……她的头发不是被剪短的话,那真美极了”。[4]玛丽亚也为自己这不男不女的发式深感不安,乔丹则不厌其烦地计划着如何如何“打扮”她的头发。这一头发细节反映出男人首先要从女人那里获得一种审美愉悦。这一类女性纯结简单、顺从温和。她们爱上男主人公后,就连同自己的个性全都奉献给他们了。她们唯一的愿望就是对男人百依百顺,力图做一个“好妻子”。凯瑟琳对享利是“你要什么我就做什么”,“你就是我的信仰”;玛丽亚则是“学会我该怎样把自己的男人照顾好”,“替你做一切一切”。这些丧失自我、泯灭个性的女性的存在,是海明威“理想化”女性的杰作。这些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不仅具有依从随和的美德,而且是男人的征服对象,俯首帖耳地为心爱的人作出贡献和牺牲,做他想要她做的一切。男性欣赏女性美丽的外表和依从忠贞的美德,要使自己成为对方肉体和心灵的主宰,予取予求,满足个人的愿望,体现自已的生命价值。
  (2)破坏独立型的女性
  纵观古今中外的无论是经典作品还是通俗作品,在所有男权作家的笔下,女人不是被描写成温柔、美丽、顺从的“天使”形象,就是被描写成凶悍、风骚、不羁的“妖妇”形象。海明威也不例外,像《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布莱特、《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的玛丽特、《伊甸园》中的凯瑟琳。这类女性拒绝无私奉献,个性强烈,能够独立自主,她们的存在对男人主体意识是一种直接的威胁。在《太阳照样升起》中,布莱特衣着随便,留着男式短发,能一杯接一杯地喝酒,又能津津有味地欣赏残酷血腥的斗牛。她与杰克相爱,但杰克的“性残废”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于是便去换一个又一个男人,之后却哀叹:“那个天杀的犹太佬缠着我,迈克又那样妄为,科恩只知成天哭丧着脸……”唯一称得上“海明威式”的男子汉——斗牛士罗梅却因她拒绝为他改变“男性化”形象而离她而去。在海明威的笔下,这个丧失了女性气质的人的存在无时不触动那些男人的失败感,他们的“男子汉”气概淡化了,她的所作所为自然也为读者所不齿。在《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玛格丽特不仅蔑视她那缺乏勇气的丈夫,毁灭了他的男子气概,甚至亲手端起猎枪把他打死了。尽管是失手,麦康伯的死仍让我们捕捉到了藏在海明威内心深处的对异性的恐惧和憎恨。在《伊甸园》中,主人公大卫·伯恩被妻子凯瑟琳的任意妄为的行为冲击得束手无策,男子气概荡然无存。她一次次把头发剪得“和男孩子一样的短”,甚至变态地和丈夫做爱时进行“性颠倒”。对大卫的写作,她大肆攻击:“……那些故事多么没有价值……”将丈夫的手稿付之一炬。这类独立破坏型女人不可能给男人们提供一个庇护所。相反,她们对男人有着毁灭性的破坏作用。海明威刻划这些女人,反映他对女性既爱又怕的矛盾心理。
  
  4.结语
  
  海明威是深受父权意识影响的一个人,在他成名后,他特别喜欢别人称呼他“爸爸”。这一称谓已远远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家庭昵称范畴,而透露出海明威强烈的社会男权意识。海明威塑造的人物与真实人物的相似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对他创作的影响,以及给他的某种创作灵感。可以说海明威把亲身经历的事实和切身的体验都写了进去,并发挥一个敏感的情感丰富的艺术家的想象创造了一个艺术世界。对妇女,海明威给世人展示的观念是矛盾的,他的那些“硬汉”对女人世界怀着一种特殊的矛盾复杂的感情,不想要却又少不了。[5]而海明威本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也吃尽了苦头,总是一味沉重地扮演着一个“硬汉”角色。晚年的海明威疾病缠身,而且创作源泉已经枯竭,这些事深深地挫伤了他“男子汉”的自尊心,终于有一天他不堪重负而举枪自杀,这轰轰烈烈的死或许是他维护男子气概的最后一举。
  
  参考文献:
  [1]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255.
  [2]海明威.老人与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84.
  [3]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下册)[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269.
  [4]李加仑.海明威的头发情结[J].成都:四川外语学院报,1996,(1):24.
  [5]李玲.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与海明威的妇女观[J].合肥: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1):22.
其他文献
摘 要: 探索式教学的模式目的是改变单纯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促使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要求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开展综合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美术教学模式 转变    美术能促进人的思维
摘 要: 中学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中学图书馆建设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一环。积极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学校图书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主体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准和服务技能将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挥。本
摘 要: 职业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窗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因此,职业学校体育要从教育的指导思想、学习的目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发生重要变革,努力构建适应在素质教育中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那么,职业学校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实施素质教育呢,本文作者对此进行论述,以期对职业学校体育教育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一、体育
摘 要: 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身份认同更为人们所关注。本研究从小学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调查入手,分析小学教师专业身份认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提高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 对策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也渐渐纳入国内许多教育学者的研究视域之中。《中国教育
摘 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在当今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积极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己任,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当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高职体育 教学改革 激发兴趣    一、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旧模式    (一)体育教师自身
摘 要: 1994年以来的元结研究较以前有深入,表现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质量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元结散文研究进一步深化。但研究范围却日益狭窄,基本上集中在元结诗歌与新乐府运动、元结散文与古文运动的关系的研究上。本文认为,元结研究的全面性需要进一步开拓。  关键词: 元结 新乐府运动 古文运动 全面性    孙望先生校《元次山集》出版后,一直到文革结束,元结研究才渐渐展开,从1979年到1993年,出版
摘 要: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注意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探究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观察、思考、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苏教版数学教材 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的兴趣 生活经验    我深深体会到苏教版课程标准教学教材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
一、引言    英国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一经问世即受到广泛好评。然而,由于此书中含有诸多双关语、藏头诗、典故和文字游戏,其翻译难度在世界上是有名的(当时就有卡罗尔的朋友认为此书不可译)。目前,在我国图书市场上,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中文译本多达二十余版,但每个译本既有令人叫绝之处,又有令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