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人的笔下,自己的童年是悲苦而不幸的。其实这是“移情”在暗渡陈仓,是把成年后得出的结论,硬生生地塞给了童年。实际上,无论处境如何,童年都是人的黄金时代,是将来会用一生来回忆的“伊甸园”。人生很像啃甘蔗,第一节最甜。
我并非要探讨人生哲学,而只想说明一个一直被人们忽略了的事实:成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于是他们的视角,便成了这个世界惟一的视角。我们都是孩子变的,但孩子如何看世界,我们已经遗忘了。但有一点我们不会忘记,那就是经常卷起袖口露出那道“美丽”的伤疤对儿子说:你老爸小时候,那叫苦哇!当然,现在已经不苦了,甚至已经很成功很牛啦。
我经常回忆幼年并梳理自己的成长史,一个最大的发现便是,人之初有一个很长的混沌期,起码中学以前的记忆,只有零散的片断,像一场美丽的梦游。其中有两件事,我感觉很耐人寻味但却“无解”:一是抽烟,二是逃学。
我的家教不是严格而是严厉,幼时在老爹面前根本不敢讲话。但我是有名的孩子头,身边聚集了一大帮小喽罗,其中一个家伙比我们小两岁,自然努力讨好我们,于是从家里偷钱,买来香烟“贿赂”我们。初夏的杏树下,一帮小蝌蚪用墨水在下巴上画上胡子,一人叼一根烟卷儿,抽一口,哪怕呛得咳嗽流泪,也要让烟从鼻孔里喷出来,那感觉便俨然是大人了。我就是这样学会了抽烟,直到我工作后,老爹才知道我抽烟,当时他很震惊。也就是说,我作了近10年“地下工作者”,他竟一无所知。
逃学的事,说来就更荒唐。我念小学时正值文革时期,所谓上学很像是放羊,但即便如此,学校也是孩子的“天敌”,我最讨厌的地方就是学校。那时周六要上半天课,周五黄昏的时候,周末的临近是那样激动人心,而竟还要苦捱半天,一想起来便痛不欲生。于是几个人一嘀咕,决定第二天去钓鱼,然后再去县城逛一圈儿。我是班长,竟带着“八大金刚”来了个集体逃学,后果是我的班长给撸了。
有着严厉的家教,我为何竟学会了抽烟?逃学时我读五年级,已经十几岁了,为何竟如此孟浪?此外,幼时我还干过很多“匪夷所思”的勾当,比如深夜翻墙进入邻居家,爬到几十米高的树上去捞鸟。这一切,该如何解释呢?我想,结论大约是这样的:孩子的世界观,比诗人更诗人,他只寻求自由和有趣,成人眼中的所谓“意义”,在他眼里既无价值更无趣。撒尿和泥,或者研究蚂蚁上树,都会令特定年龄的孩子兴味盎然。孩子不会有长远的打算,做事没有章法,一切都是随机的,是冲动即兴式的,而且不计后果。如果成人觉得孩子“匪夷所思”的话,显然,在孩子眼中,成人更是一种他读不懂的庞然大物。
“一岁年纪一岁心”,“树大自然直”,是我老家有关教育的俗语。如果我们承认人的成长有一个混沌期的话,便知老百姓的大白话中,有着很深的教育哲学。回忆自己的成长史,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某个事件,某个特殊的日子,甚至某人一个异样的眼神,自己就突然“开窍”了,突然一下从混沌走向清晰。换言之,成长是阶段性的,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如果“火候”不到,此前所有的揠苗助长,比如对一个孩子大讲学习的形而上或者形而下意义,其愚蠢程度,不啻于抱了石头很痴情地孵小鸡。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尊重,让教育成为一个自然进程,是卢梭首先提出来的。200年过去了,在分数高于一切、功利主义铺天盖地的氛围中,我们的教育已经越来越像一个严重违反自然规律的“人造工程”: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其“天职”是玩儿,却背起了沉重的书包,每天都煞有介事地上起学来,且坐在小板凳上的姿态,一定要中规中矩;一个读小学的孩子,或者因为逃过一回学,或者搞过一回恶作剧,或者偶尔拿过家长的钱,便可能惹得鸡飞狗跳,甚至背上道德的恶名;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日记中表达一下自己的爱慕,或者给异性递一张纸条,后果有时会是灾难性的,家长和老师都可能草木皆兵。——这一切,在孩子都是天性使然,其中没有对错是非,因为这就是青涩和成长;而教育者的反应是反自然的,且往往会表现出十足的武断和蛮横。
人是一种非常健忘的动物,所以鲁迅先生说,被虐待的媳妇做了婆婆,依旧虐待媳妇。为矫此弊,他建议大家记日记,把自己的所思所为都记录下来,以作为将来的参考。我们都幼稚过,都混沌过,都做过很多傻事错事,甚至胡子一大把了依旧很认真地做错事。所以呢,当你认为儿子“不可理喻”并准备歇斯底里大发作时,如果想想自己穿着开裆裤时偷桃子的旧事,你可能会平和下来,甚至能发出会心的微笑。要知道,谁也不是上帝,而人是一件永远也完不成的作品,所以你最好蹲下来平视孩子,而不要像上帝一样俯视一切,所谓“与孩子一起成长”,此之谓也。
[email protected]
(编辑:乌耕)
我并非要探讨人生哲学,而只想说明一个一直被人们忽略了的事实:成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于是他们的视角,便成了这个世界惟一的视角。我们都是孩子变的,但孩子如何看世界,我们已经遗忘了。但有一点我们不会忘记,那就是经常卷起袖口露出那道“美丽”的伤疤对儿子说:你老爸小时候,那叫苦哇!当然,现在已经不苦了,甚至已经很成功很牛啦。
我经常回忆幼年并梳理自己的成长史,一个最大的发现便是,人之初有一个很长的混沌期,起码中学以前的记忆,只有零散的片断,像一场美丽的梦游。其中有两件事,我感觉很耐人寻味但却“无解”:一是抽烟,二是逃学。
我的家教不是严格而是严厉,幼时在老爹面前根本不敢讲话。但我是有名的孩子头,身边聚集了一大帮小喽罗,其中一个家伙比我们小两岁,自然努力讨好我们,于是从家里偷钱,买来香烟“贿赂”我们。初夏的杏树下,一帮小蝌蚪用墨水在下巴上画上胡子,一人叼一根烟卷儿,抽一口,哪怕呛得咳嗽流泪,也要让烟从鼻孔里喷出来,那感觉便俨然是大人了。我就是这样学会了抽烟,直到我工作后,老爹才知道我抽烟,当时他很震惊。也就是说,我作了近10年“地下工作者”,他竟一无所知。
逃学的事,说来就更荒唐。我念小学时正值文革时期,所谓上学很像是放羊,但即便如此,学校也是孩子的“天敌”,我最讨厌的地方就是学校。那时周六要上半天课,周五黄昏的时候,周末的临近是那样激动人心,而竟还要苦捱半天,一想起来便痛不欲生。于是几个人一嘀咕,决定第二天去钓鱼,然后再去县城逛一圈儿。我是班长,竟带着“八大金刚”来了个集体逃学,后果是我的班长给撸了。
有着严厉的家教,我为何竟学会了抽烟?逃学时我读五年级,已经十几岁了,为何竟如此孟浪?此外,幼时我还干过很多“匪夷所思”的勾当,比如深夜翻墙进入邻居家,爬到几十米高的树上去捞鸟。这一切,该如何解释呢?我想,结论大约是这样的:孩子的世界观,比诗人更诗人,他只寻求自由和有趣,成人眼中的所谓“意义”,在他眼里既无价值更无趣。撒尿和泥,或者研究蚂蚁上树,都会令特定年龄的孩子兴味盎然。孩子不会有长远的打算,做事没有章法,一切都是随机的,是冲动即兴式的,而且不计后果。如果成人觉得孩子“匪夷所思”的话,显然,在孩子眼中,成人更是一种他读不懂的庞然大物。
“一岁年纪一岁心”,“树大自然直”,是我老家有关教育的俗语。如果我们承认人的成长有一个混沌期的话,便知老百姓的大白话中,有着很深的教育哲学。回忆自己的成长史,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某个事件,某个特殊的日子,甚至某人一个异样的眼神,自己就突然“开窍”了,突然一下从混沌走向清晰。换言之,成长是阶段性的,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如果“火候”不到,此前所有的揠苗助长,比如对一个孩子大讲学习的形而上或者形而下意义,其愚蠢程度,不啻于抱了石头很痴情地孵小鸡。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尊重,让教育成为一个自然进程,是卢梭首先提出来的。200年过去了,在分数高于一切、功利主义铺天盖地的氛围中,我们的教育已经越来越像一个严重违反自然规律的“人造工程”: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其“天职”是玩儿,却背起了沉重的书包,每天都煞有介事地上起学来,且坐在小板凳上的姿态,一定要中规中矩;一个读小学的孩子,或者因为逃过一回学,或者搞过一回恶作剧,或者偶尔拿过家长的钱,便可能惹得鸡飞狗跳,甚至背上道德的恶名;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日记中表达一下自己的爱慕,或者给异性递一张纸条,后果有时会是灾难性的,家长和老师都可能草木皆兵。——这一切,在孩子都是天性使然,其中没有对错是非,因为这就是青涩和成长;而教育者的反应是反自然的,且往往会表现出十足的武断和蛮横。
人是一种非常健忘的动物,所以鲁迅先生说,被虐待的媳妇做了婆婆,依旧虐待媳妇。为矫此弊,他建议大家记日记,把自己的所思所为都记录下来,以作为将来的参考。我们都幼稚过,都混沌过,都做过很多傻事错事,甚至胡子一大把了依旧很认真地做错事。所以呢,当你认为儿子“不可理喻”并准备歇斯底里大发作时,如果想想自己穿着开裆裤时偷桃子的旧事,你可能会平和下来,甚至能发出会心的微笑。要知道,谁也不是上帝,而人是一件永远也完不成的作品,所以你最好蹲下来平视孩子,而不要像上帝一样俯视一切,所谓“与孩子一起成长”,此之谓也。
[email protected]
(编辑:乌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