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愁滋味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p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人的笔下,自己的童年是悲苦而不幸的。其实这是“移情”在暗渡陈仓,是把成年后得出的结论,硬生生地塞给了童年。实际上,无论处境如何,童年都是人的黄金时代,是将来会用一生来回忆的“伊甸园”。人生很像啃甘蔗,第一节最甜。
  我并非要探讨人生哲学,而只想说明一个一直被人们忽略了的事实:成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于是他们的视角,便成了这个世界惟一的视角。我们都是孩子变的,但孩子如何看世界,我们已经遗忘了。但有一点我们不会忘记,那就是经常卷起袖口露出那道“美丽”的伤疤对儿子说:你老爸小时候,那叫苦哇!当然,现在已经不苦了,甚至已经很成功很牛啦。
  我经常回忆幼年并梳理自己的成长史,一个最大的发现便是,人之初有一个很长的混沌期,起码中学以前的记忆,只有零散的片断,像一场美丽的梦游。其中有两件事,我感觉很耐人寻味但却“无解”:一是抽烟,二是逃学。
  我的家教不是严格而是严厉,幼时在老爹面前根本不敢讲话。但我是有名的孩子头,身边聚集了一大帮小喽罗,其中一个家伙比我们小两岁,自然努力讨好我们,于是从家里偷钱,买来香烟“贿赂”我们。初夏的杏树下,一帮小蝌蚪用墨水在下巴上画上胡子,一人叼一根烟卷儿,抽一口,哪怕呛得咳嗽流泪,也要让烟从鼻孔里喷出来,那感觉便俨然是大人了。我就是这样学会了抽烟,直到我工作后,老爹才知道我抽烟,当时他很震惊。也就是说,我作了近10年“地下工作者”,他竟一无所知。
  逃学的事,说来就更荒唐。我念小学时正值文革时期,所谓上学很像是放羊,但即便如此,学校也是孩子的“天敌”,我最讨厌的地方就是学校。那时周六要上半天课,周五黄昏的时候,周末的临近是那样激动人心,而竟还要苦捱半天,一想起来便痛不欲生。于是几个人一嘀咕,决定第二天去钓鱼,然后再去县城逛一圈儿。我是班长,竟带着“八大金刚”来了个集体逃学,后果是我的班长给撸了。
  有着严厉的家教,我为何竟学会了抽烟?逃学时我读五年级,已经十几岁了,为何竟如此孟浪?此外,幼时我还干过很多“匪夷所思”的勾当,比如深夜翻墙进入邻居家,爬到几十米高的树上去捞鸟。这一切,该如何解释呢?我想,结论大约是这样的:孩子的世界观,比诗人更诗人,他只寻求自由和有趣,成人眼中的所谓“意义”,在他眼里既无价值更无趣。撒尿和泥,或者研究蚂蚁上树,都会令特定年龄的孩子兴味盎然。孩子不会有长远的打算,做事没有章法,一切都是随机的,是冲动即兴式的,而且不计后果。如果成人觉得孩子“匪夷所思”的话,显然,在孩子眼中,成人更是一种他读不懂的庞然大物。
  “一岁年纪一岁心”,“树大自然直”,是我老家有关教育的俗语。如果我们承认人的成长有一个混沌期的话,便知老百姓的大白话中,有着很深的教育哲学。回忆自己的成长史,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某个事件,某个特殊的日子,甚至某人一个异样的眼神,自己就突然“开窍”了,突然一下从混沌走向清晰。换言之,成长是阶段性的,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如果“火候”不到,此前所有的揠苗助长,比如对一个孩子大讲学习的形而上或者形而下意义,其愚蠢程度,不啻于抱了石头很痴情地孵小鸡。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尊重,让教育成为一个自然进程,是卢梭首先提出来的。200年过去了,在分数高于一切、功利主义铺天盖地的氛围中,我们的教育已经越来越像一个严重违反自然规律的“人造工程”: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其“天职”是玩儿,却背起了沉重的书包,每天都煞有介事地上起学来,且坐在小板凳上的姿态,一定要中规中矩;一个读小学的孩子,或者因为逃过一回学,或者搞过一回恶作剧,或者偶尔拿过家长的钱,便可能惹得鸡飞狗跳,甚至背上道德的恶名;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日记中表达一下自己的爱慕,或者给异性递一张纸条,后果有时会是灾难性的,家长和老师都可能草木皆兵。——这一切,在孩子都是天性使然,其中没有对错是非,因为这就是青涩和成长;而教育者的反应是反自然的,且往往会表现出十足的武断和蛮横。
  人是一种非常健忘的动物,所以鲁迅先生说,被虐待的媳妇做了婆婆,依旧虐待媳妇。为矫此弊,他建议大家记日记,把自己的所思所为都记录下来,以作为将来的参考。我们都幼稚过,都混沌过,都做过很多傻事错事,甚至胡子一大把了依旧很认真地做错事。所以呢,当你认为儿子“不可理喻”并准备歇斯底里大发作时,如果想想自己穿着开裆裤时偷桃子的旧事,你可能会平和下来,甚至能发出会心的微笑。要知道,谁也不是上帝,而人是一件永远也完不成的作品,所以你最好蹲下来平视孩子,而不要像上帝一样俯视一切,所谓“与孩子一起成长”,此之谓也。
  [email protected]
  (编辑:乌耕)
其他文献
点评 / 张树波    刘民当庭把证实自己身份的化验单撕碎,他抓起养母的手,对着众人大声说:“这才是我的亲妈妈”。上帝在这一刻睁开了眼。     替“二奶”养孩子    刘子怀生于榆树市一个商人家庭。高中毕业第二年,不愿再读书的刘子怀,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筹建起玻璃制品厂。  1986年,刘子怀同比自己小两岁的任晓萍结婚。任晓萍为人忠厚,对丈夫百般顺从,因为事业刚起步,他们商量先不要孩子。  一年后
期刊
这是一个来自绵阳的故事:有这样一对夫妇,一年前他们因生活琐事而陷入冷战,两地分居,天各一方。汶川地震后,丈夫申磊来到绵阳,做起了志愿者。几天后,妻子高腊梅也不约而同地赶到绵阳参与救灾,夫妻意外重逢。在灾区,他们同甘共苦,目睹了灾区群众的苦难与勇敢,体会到亲情、爱情、友情的可贵,他们重新走到了一起。他们说,将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珍惜今生,好好过日子。    真爱蒙尘  申磊是河南省三门峡市人,19
期刊
□策划/牛淑娟  □执行/牛淑娟 张文静    2008年8月19日,汶川地震百日祭。  我们关注的眼光,再次投向四川。  这个日子,一位绵阳的朋友将QQ上的签名改为:忘了吧,爱了吧。她说,地震后,她每天早晨必做三件事:对自己微笑,给家人做早餐,对妈妈说“我爱你”。  把悲伤深埋在心里,生活还要继续。  一个长期和婆婆不和的媳妇,地震后主动把婆婆接到了自己家里同住。她说,能成为一家人是缘份,要好好
期刊
我40多岁了,结婚已经十几年,丈夫是个医生。  当年我们是经人介绍认识的,我一直知道他对我其实并不好,但我忍了十多年。最近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实在让我憋气,将我推向绝望的深渊。  前几天,他让我给他洗衣服,我掏兜的时候,衣服面掉出两个避孕套来。我们是不用这个东西的。当时女儿在屋子里做作业,他不在,那一刻我欲哭无泪……  十几年前,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一个女的打电话到家里来,居然跟我哭诉说我丈夫负了她,
期刊
■口述/李言 文/王小雅    5月12日地震那天下午,妈妈正在地里干活,当大地的震动稍稍减弱一点,她便疯了一样往家的方向奔跑,但她看到的只是泥石流、倒塌的山体和房屋,根本连家的方位都难以辨认。  她在家人可能去的地方拼命寻找,可是,除了面目全非的废墟之外,什么也没找到。家,已经被泥石流掩埋,爷爷、奶奶、爸爸很可能已被山上冲下来的泥石流裹挟而去……  我所在的红白中学也在刹那间成为废墟,那天因为我
期刊
其实,好多话已经憋了很久——关于如何去爱地震中的孩子。  很多人并没有机会去四川,所以,当震区的孩子被接到各地救治后,人们狂涌到医院,爱心前所未有地高涨:鲜花、高级玩具、漂亮衣服……  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把孩子给宠坏了?  更多的人说起孩子的不是:“那些小孩真不懂事啊!怎么一开口就问人家要笔记本电脑?”  是孩子的错吗?  专门研究儿童心理的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的医生杨良政,因为曾给过度热情的人
期刊
离婚的我还有机会获得幸福吗?  我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离婚3年了,父母从来没有催促过我的婚事,但他们无意中的叹息,让我很难受。  最近经人介绍,我结识了一个离异的男人,他条件不错,为人也很好,交往一段时间后,他跟我提结婚。家人都说:缘分不能拒绝。但我想起我的前夫,心情非常复杂。在那段婚姻里,我付出所有,最后一无所得,我害怕重蹈覆辙,如果再次离婚我怎么办?  我们邻居有离婚3次的人,我每次看到她,
期刊
在美国留学时,学校为学员们每两人联系一个美国家庭,让我们有机会到当地美国人家里做客,了解普通美国人的家庭生活,凯瑞是我和晓玲的友好家庭女主人。我与凯瑞的首次接触是通过电子邮件:  亲爱的,谢谢你们发来信函,接受我们的邀请。我的丈夫狄克,将于这个星期五的下午6点到UP公寓大厅接你和晓玲。参加我们晚餐的还有另外一些美国人,他们是德尼博士和他的妻子玛茜,德瑞和楚茜夫妇,他们对这次国际性的聚会也非常感兴趣
期刊
夕阳西下的时候,逃脱家门的快感早已消失,无家可归的恐惧袭上心头。    晚上,我端着一杯温水,轻轻走向女儿房间。打开房门的那一瞬,女儿迅速拉开了抽屉,她还没来得及把手中的书放进去,我已看清那花花绿绿的封面。是一本《漫友》,在90后学生中流行的娱乐杂志。中考在即的关键时刻,她居然还有这份悠闲!我的脑袋一下子炸开了,一把抢过女儿的书,撕烂它的冲动是如此强烈,但随即却犹豫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
期刊
天,非常冷。下了一上午的雪,刚停。  老板娘紧盯着最后一片雪落在地上,就催命一样催我上路。我只好恨恨地戴起头盔,一手握着车把,一手扶着车座上绑着的大镜子,非常艰难地向前滑行。  在心里,我已经对买镜子的人诅咒了一万遍。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有钱吗?有钱的有几个好人?长得难看,心灵丑恶,很贵的镜子就能照出个美丽动人来?老子我千辛万苦地给你去装镜子,只能挣10块钱。  我已经盘算好了,一定要把这面镜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