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服务事业

来源 :检察风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20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的权利、死的尊严是人类享有的基本权利,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已陆续建立一些临终关怀的主体,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资金缺乏、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机构少等因素的影响,临终关怀的医疗卫生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应以国家和政府为责任主体,加大人文关怀的力度,使临终关怀的服务标准、团队建设、资金来源等各方面都步入到法治化轨道,这是实现党和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公共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2年,上海市政府将临终关怀服务作为市政府的实事项目,在市里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肿瘤晚期患者提供居家和机构相结合的舒缓疗护工作,可谓开了全国之先河。通过两年来的努力,在市财政、民政、医保、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 “舒缓疗护”项目得到深入推进,成效显著。据上海市卫计委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各区县已全面按计划和要求完成了实事项目,全市共有76家项目试点单位实施为临终患者提供居家和机构相结合的舒缓疗护服务,初步构建了上海率先创新开展的舒缓疗护服务体系网络,形成了一支社区舒缓疗护服务队伍。该项目的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分别达到99.33%和98.9%,入选2014年度上海市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
  本刊记者实地走访上海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最早的试点——闸北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上海市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的运行状况和未来发展等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本刊还约请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同时也是项目发起人的施永兴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童潇副教授,从不同角度对该项目做深度评价和讨论。
其他文献
【编者按】  2013年12月5日,我刊与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联合召开了“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社会建设与群众工作学习研讨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三中全会精神,一定要做到“讲实、讲透、讲全”。因此,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继续开展关于社会建设中的群众工作的研讨将使学习更加深入并指导工作实践。为此,我们这期选登了与会专家的论文,以期引
期刊
2012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50%,达到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这标志中国已经进入到城市时代。但在中国进入城市时代的时候,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的地铁上,同样有许多让人难以忍受的行为,比如儿童随地便溺,果壳乱扔,为争座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继杭州公交车内因为小伙子不让座,遭抱小孩妇女的丈夫连扇5记耳光后,上海地铁内也发生了一起因误以为女乘客不给带小孩的老人让座而大打出手的暴力事件。这些话题,已经不
期刊
【摘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正在加剧,近几年几乎每一秒钟都有一个人退休,而由于体制原因造成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现象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制度的双轨制,又使得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备受质疑。在养老制度中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之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给人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表明中央大刀阔斧改革的决心。我们可以在借鉴西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坚持
期刊
所谓服务型政府,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近几年,党中央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以社会为本位,是实现公共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必然途径。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以社会为本位,实现公共服务的规范、有效呢?市民热线网络体系的构建,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公共服务,在完善公众信息反馈、政府体察社情民意、收集各类社会信息、服务
期刊
随着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建设等理念与目标的不断提出,我国已进入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重的新时代。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调研所形成的“1+6”文件精神,清晰反映出政府在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上的决心和力度。政府对社会建设从“管理为主”转变为“治理为主”,需要的核心要义包含:“改革”,包括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服务”,包括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法治”
期刊
上海12345热线为市民提供的服务有哪些?  作为“政府与百姓的连心线”,上海12345承载着“方便市民、服务市民”的责任。对大多数市民而言,政府各部门间的分工错综复杂,遇到问题感觉投诉无门,而拨打12345五位数号码,可以被快速接转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并获得服务,让市民与政府各部门间进行直接沟通。上海12345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解答、受理、办理市民对社会治理及公共服务的各类咨询、求助和投诉事项,
期刊
【摘要】宗教慈善组织与一般的公益组织相比,由于其信仰和实践的独特性而有自身的特质。挖掘、归纳这些特质,探究其社会管理方面的意义,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笔者2013年6月对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的实地调查资料并参考一些文献资料,立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视角,探究宗教类慈善组织的特质及其社会管理意义。本文的探索可以丰富宗教社会学和社会管理理论,对于宗教类慈善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也有一
期刊
当今中国的城市信仰与乡村治理  来源:《社会科学》 2013年第10期  作者简介:张玉林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内容摘要】 由于极端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出现了明显的城市信仰——表现为对城市和城市化的坚定追求,核心又在于大城市崇拜。作为一种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官员的执政目标,它推动了此后的城市化大跃进浪潮,不仅使中国的"城市病"更加严重,也促成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和乡
期刊
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集聚增大,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养老问题已从单纯的家庭问题逐渐演变成为转型期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关乎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政府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养老服务中,政府仍然是养老服务的主导力量,是规则和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的监管者。  上海市普陀区立足社区,通过“一网、九圈、百站”配套建设,积极构建覆盖全区层面的“久龄家园”为老服务立体网络。“网”即通过特
期刊
“临终关怀”的需求量高吗?  施教授概括地告诉我们,从上海地区来看,癌症患者数量与临终关怀的需求量呈正比。《2013年上海市主要卫生计生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现患肿瘤患者人数为24.25万人,全年死于恶性肿瘤数为3.76万人,平均每天死于肿瘤数为105人。此外,上海是一座迅速老龄化的城市,2013年60岁以上老人的死亡数为10.87万,其中80岁以上高领老年人死亡数为5.73万人,据此推算本市高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