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瑞克逊指出: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勤奋进取与自卑自贬是其成长中必经的发展矛盾。当孩子顺利发展时,他将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否则将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而且会使以后的成人生活同样充满彷徨迷失,缺乏目标。学习历程正是体现并推动这一矛盾的主要过程。可是,有一些孩子正面临着学习的困境,他们无法在学习中体会成功与喜悦,无法在学习中感受到灿烂的进步。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这些孩子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智商正常,智力无任何障碍,但对学习缺乏责任感,没有认可学习是自己成长的必需,学习是重要的,缺乏进取心。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表示怀疑,惧怕学习。
第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无法将“学”与“玩”合理分配。
第三,个性特点上任性、依赖。一方面拒绝家长的干涉,家长的建议很难听得进去;另一方面又依赖家长的“脑子”,以此来完成作业任务。
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讲,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对孩子教育的松紧不一,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造成第一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而对孩子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忽略了对孩子心理上的正确引导。对于第二种现象,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关心,对孩子存在的现象没及时予以帮助,帮助他们安排好“学”与“玩”的时间,让孩子感性上认识“学”与“玩”是矛盾统一的:“学”得快,则额外时间多,“玩”得也痛快;“学”得不好,“玩”得也不好,甚至还要从睡觉吃饭中扣时间补偿;另一方面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是额外地布置过多的作业,希望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习成绩,但孩子却向反方向走了。
因此,我们不难看到所谓的“学习负担”造成小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并非学习内容本身,而是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使得孩子失去学习动机,丧失了主动进取的能力,也就必然觉得学习枯燥乏味。所以,家庭教育必须重视对少年儿童个性的培养,注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
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这种关系,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采取措施。作为家长更应该主动到校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工作,限事态于萌芽状态,切实担起家长的职责。可一部分家长往往是临渴才掘井,发现自己孩子落后很多了才来关心,表现为被动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长。让我们为共同的目标一道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吧!
作者单位:饶阳县大官亭镇孟岗学校
第一,智商正常,智力无任何障碍,但对学习缺乏责任感,没有认可学习是自己成长的必需,学习是重要的,缺乏进取心。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表示怀疑,惧怕学习。
第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无法将“学”与“玩”合理分配。
第三,个性特点上任性、依赖。一方面拒绝家长的干涉,家长的建议很难听得进去;另一方面又依赖家长的“脑子”,以此来完成作业任务。
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讲,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对孩子教育的松紧不一,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造成第一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而对孩子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忽略了对孩子心理上的正确引导。对于第二种现象,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关心,对孩子存在的现象没及时予以帮助,帮助他们安排好“学”与“玩”的时间,让孩子感性上认识“学”与“玩”是矛盾统一的:“学”得快,则额外时间多,“玩”得也痛快;“学”得不好,“玩”得也不好,甚至还要从睡觉吃饭中扣时间补偿;另一方面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是额外地布置过多的作业,希望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习成绩,但孩子却向反方向走了。
因此,我们不难看到所谓的“学习负担”造成小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并非学习内容本身,而是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使得孩子失去学习动机,丧失了主动进取的能力,也就必然觉得学习枯燥乏味。所以,家庭教育必须重视对少年儿童个性的培养,注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
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这种关系,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采取措施。作为家长更应该主动到校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工作,限事态于萌芽状态,切实担起家长的职责。可一部分家长往往是临渴才掘井,发现自己孩子落后很多了才来关心,表现为被动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长。让我们为共同的目标一道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吧!
作者单位:饶阳县大官亭镇孟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