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经济发展专题》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这对课程内容设置、教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区域经济发展专题》课程建设,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式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提出课程建设应重点突出课程内容的动态性,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授课教师素质的综合化等特点。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材;教学方式;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07
《区域经济发展专题》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前沿性和综合性较强,通过课程学习,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以及该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另一方面是要提升学生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的能力,拓展思考问题的视角。因此,这就要求课程内容既要包含理论知识和前沿问题,又要包含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现实问题的分析。那么授课教师既要能准确把握学科的研究前沿,又要有相关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授课内容尤其是教学案例要不断更新和充实,相应的授课方式也要更加多元化,除了课堂讲授和讨论外,还要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调研。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师资、内容设置、教学方式等内容进行改革和完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质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还利于缩小该专业与知名院校之间的差距。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一)理论前沿问题的跟踪与更新
授课教师及时关注本领域前沿问题的动态,并随时把最新内容补充进教学内容中。比如,本课程研究的前沿——空间经济学的内容要逐渐加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至少了解本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分析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区域经济研究热点问题的更新
该课程的内容设置与现实区域经济问题联系密切。但是区域经济问题会随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对课程内容中涉及的专题问题或案例进行实时更新。
(三)案例的更新
案例研究与分析也是本门课程中的教学重点,每个专题都会配有相应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区域经济相关理论的运用能力,还能让学生对区域经济现实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随着区域现实问题的变化,相关案例也需要进行相应更新。
二、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可以从教材库、文献集、案例集等三方面进行。
(一)配套教材库建设
围绕该课程的内容,初步选择50本书籍作为配套教材和参考书,并根据教学内容对这些书籍进行分类,分为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城乡协调发展等三大类,学生可根据学习的需要从教材库中借阅相应书籍。
(二)文献集整理
从国内外专业期刊中筛选出50篇文献建立文献集,这些文献要能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研究的热点,通过文献研读,让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前沿,以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
(三)案例集的编写
按照专题设置,每个专题配套1-2个案例,形成案例集。案例要不断补充和更新,保证课程能与区域经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同时,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和研讨,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加深对区域经济现实问题的认识,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
(一)引入微格教学法
在课程内容中选择1-2个学生感兴趣的专题,由学生查找资料后进行讲授,然后就所讲内容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再对内容进行补充。值得注意的是讲授内容要至少提前两周进行安排,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课件设计。此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并在最后对讲授的专题进行总结。
(二)加强实践教学
课程大部分专题与区域经济现实问题结合紧密,因此可以与科研单位合作,结合相关课题研究与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研,调研后就调研专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现实问题的认识。
(三)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研究生的学习重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视角。因此,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在讲授每个专题之前,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引入,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此种教学方法,达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目标。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一)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可以每月召开一次,团队教师就课程授课内容、授课方法等内容进行经验分享和问题讨论,通过互相交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开展同行之间的交流
如组织青年教师到名校交流或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邀请本领域知名专家或学者到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以扩大教师的学术或科研视野。
(三)尝试与科研单位建立长期联系,并开展项目合作
与高校相比,科研单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项目来源稳定,实践资源丰富。因此,可以采取授课教师参加科研单位的项目或承担子项目等多种合作方式。通过项目合作,以弥补教师在实践方面的弱势。此外,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也能拓宽教师的研究视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激励教师申报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
尤其是政府相關部门的产业规划、区域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横向课题。使教师能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补充新知识。
参考文献:
[1] 鹿永华,行怀勇.《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考——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25):221-222.
[2] 刘婷.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类课程参与式教学探索[J].高教论坛,2014(3):71-73.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材;教学方式;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07
《区域经济发展专题》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前沿性和综合性较强,通过课程学习,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以及该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另一方面是要提升学生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的能力,拓展思考问题的视角。因此,这就要求课程内容既要包含理论知识和前沿问题,又要包含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现实问题的分析。那么授课教师既要能准确把握学科的研究前沿,又要有相关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授课内容尤其是教学案例要不断更新和充实,相应的授课方式也要更加多元化,除了课堂讲授和讨论外,还要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调研。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师资、内容设置、教学方式等内容进行改革和完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质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还利于缩小该专业与知名院校之间的差距。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一)理论前沿问题的跟踪与更新
授课教师及时关注本领域前沿问题的动态,并随时把最新内容补充进教学内容中。比如,本课程研究的前沿——空间经济学的内容要逐渐加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至少了解本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分析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区域经济研究热点问题的更新
该课程的内容设置与现实区域经济问题联系密切。但是区域经济问题会随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对课程内容中涉及的专题问题或案例进行实时更新。
(三)案例的更新
案例研究与分析也是本门课程中的教学重点,每个专题都会配有相应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区域经济相关理论的运用能力,还能让学生对区域经济现实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随着区域现实问题的变化,相关案例也需要进行相应更新。
二、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可以从教材库、文献集、案例集等三方面进行。
(一)配套教材库建设
围绕该课程的内容,初步选择50本书籍作为配套教材和参考书,并根据教学内容对这些书籍进行分类,分为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城乡协调发展等三大类,学生可根据学习的需要从教材库中借阅相应书籍。
(二)文献集整理
从国内外专业期刊中筛选出50篇文献建立文献集,这些文献要能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研究的热点,通过文献研读,让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前沿,以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
(三)案例集的编写
按照专题设置,每个专题配套1-2个案例,形成案例集。案例要不断补充和更新,保证课程能与区域经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同时,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和研讨,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加深对区域经济现实问题的认识,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
(一)引入微格教学法
在课程内容中选择1-2个学生感兴趣的专题,由学生查找资料后进行讲授,然后就所讲内容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再对内容进行补充。值得注意的是讲授内容要至少提前两周进行安排,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课件设计。此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并在最后对讲授的专题进行总结。
(二)加强实践教学
课程大部分专题与区域经济现实问题结合紧密,因此可以与科研单位合作,结合相关课题研究与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研,调研后就调研专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现实问题的认识。
(三)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研究生的学习重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视角。因此,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在讲授每个专题之前,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引入,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此种教学方法,达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目标。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一)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可以每月召开一次,团队教师就课程授课内容、授课方法等内容进行经验分享和问题讨论,通过互相交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开展同行之间的交流
如组织青年教师到名校交流或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邀请本领域知名专家或学者到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以扩大教师的学术或科研视野。
(三)尝试与科研单位建立长期联系,并开展项目合作
与高校相比,科研单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项目来源稳定,实践资源丰富。因此,可以采取授课教师参加科研单位的项目或承担子项目等多种合作方式。通过项目合作,以弥补教师在实践方面的弱势。此外,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也能拓宽教师的研究视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激励教师申报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
尤其是政府相關部门的产业规划、区域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横向课题。使教师能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补充新知识。
参考文献:
[1] 鹿永华,行怀勇.《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考——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25):221-222.
[2] 刘婷.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类课程参与式教学探索[J].高教论坛,2014(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