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職学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目前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学生存在的一些现状,本文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考评方式以及实际操作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电专业;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TH-39;G712
机电专业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如电气、机械以及计算机等等,各种新型技术的使用都必须以机电技术作为基础。机电专业具有自己的独立特色,并且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机电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造船业、航运业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都有益于我国机电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得到应用,而劳动力的成本也相应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各个中职学校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改进其教学观念和方法,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今后的就业道路做好铺垫。
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这里的“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而且指以操作技能为中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是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中职学校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课程设置上体现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学生技能训练。这是因为,中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其毕业生离开学校,只需一个短暂的适应期,就能迅速上手,顶岗工作。机电专业课程设计应根据行业的发展需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需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为核心,采用核心技术课程设置一体化(以专业核心技术为中心设置相关课程)和“四层一贯穿”(四层:公共课、专业理论、实训模块、岗位技能)的课程体系及“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向专业、专长到实际应用方面的发展,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以机电专业下的数控技术方向为例,来图加工要求先看懂产品图纸。来样加工则需要进行产品测绘、图纸设计,接着进行机械制造的工艺设计,再将毛坯通过数控机床的成产品,随后进行产品质量检测。为了保证这个生产过程的顺利完成,应该在产品设计环节开设机械设计基础、模具设计及制造课程:在机械制造工艺环节开设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工艺及应用课程;在数控加工环节开设数控编程与加工、数控特种加工技术等课程;解决数控加工的操作与应用的问题,在产品质量检测环节开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等课程。大部分课程应该在数控实训中心进行,采用“教学一体化”培养模式,边讲边做边学,切实提中职业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以往主要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习的主导,主要由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际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所授知识,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围绕一线生产和管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针对性不强。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具有专业技术能力,还具有职业关键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其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工作过程引导学习活动,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选择和序化学习内容,教学内容针对性强,理论实践一体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完成各种项目任务。通过学习体会的方式获得知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教师和管理者要树立新的观念: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和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把学生由被动听变成主动积极参与操作,主动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教师可以少讲理论知识,但要带学生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到了知识,真正提高了能力,这就是好课。故而对老师也有了新的要求:既要能讲又要会做。
三、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手段,改进考评方式
中职机电专业教育是把具备高中文化水平的学生。培养成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毕业生不仅获得的毕业证书应达到这一标准,而且获得的“双证书”或“多证书”也应达到与此相应的标准。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通过认证的学生的成绩可以当作本专业相应课程的学习成绩,或者把某项国家认证引入正常教学程序而取代相应的学科教学。
在对学生学习课程的成绩进行评定时,应避免以往一卷评终身的评分方式。分别从动手能力、知识目标、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四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以重视个性为指导原则,从重结果评价转向重过程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重点,开展“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良好的合作教育,实践教学的经费、实习场地。乃至课程和毕业设计的题目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学生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企业能对学校的建设提出良好的指导,有利于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学校改善了师资队伍的同时。企业还能获得充足的人力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产学结合可解决中职教育实训室建设资金不足、设备更新淘汰快、实训教师不足等问题。又使中职学校有了造血功能。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发展中,注重开发和经营,创办与专业设置相联系的经济实体和服务机构,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与作用,通过自身积累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创办经济实体,学院可以采用灵活的资金政策和运行机制,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制造与改造教学实训设备,加强研发能力,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结语
机电专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工程意识的技术人员,学习理论知识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因此,必须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更新调整,逐步完善;切实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把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课程知识与实践的贯通,缩短岗位适应期,成为企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邱才训.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2]赵雪莉.中职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8(22).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电专业;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TH-39;G712
机电专业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如电气、机械以及计算机等等,各种新型技术的使用都必须以机电技术作为基础。机电专业具有自己的独立特色,并且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机电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造船业、航运业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都有益于我国机电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得到应用,而劳动力的成本也相应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各个中职学校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改进其教学观念和方法,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今后的就业道路做好铺垫。
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这里的“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而且指以操作技能为中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是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中职学校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课程设置上体现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学生技能训练。这是因为,中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其毕业生离开学校,只需一个短暂的适应期,就能迅速上手,顶岗工作。机电专业课程设计应根据行业的发展需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需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为核心,采用核心技术课程设置一体化(以专业核心技术为中心设置相关课程)和“四层一贯穿”(四层:公共课、专业理论、实训模块、岗位技能)的课程体系及“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向专业、专长到实际应用方面的发展,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以机电专业下的数控技术方向为例,来图加工要求先看懂产品图纸。来样加工则需要进行产品测绘、图纸设计,接着进行机械制造的工艺设计,再将毛坯通过数控机床的成产品,随后进行产品质量检测。为了保证这个生产过程的顺利完成,应该在产品设计环节开设机械设计基础、模具设计及制造课程:在机械制造工艺环节开设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工艺及应用课程;在数控加工环节开设数控编程与加工、数控特种加工技术等课程;解决数控加工的操作与应用的问题,在产品质量检测环节开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等课程。大部分课程应该在数控实训中心进行,采用“教学一体化”培养模式,边讲边做边学,切实提中职业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以往主要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习的主导,主要由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际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所授知识,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围绕一线生产和管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针对性不强。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具有专业技术能力,还具有职业关键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其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工作过程引导学习活动,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选择和序化学习内容,教学内容针对性强,理论实践一体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完成各种项目任务。通过学习体会的方式获得知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教师和管理者要树立新的观念: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和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把学生由被动听变成主动积极参与操作,主动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教师可以少讲理论知识,但要带学生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到了知识,真正提高了能力,这就是好课。故而对老师也有了新的要求:既要能讲又要会做。
三、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手段,改进考评方式
中职机电专业教育是把具备高中文化水平的学生。培养成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毕业生不仅获得的毕业证书应达到这一标准,而且获得的“双证书”或“多证书”也应达到与此相应的标准。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通过认证的学生的成绩可以当作本专业相应课程的学习成绩,或者把某项国家认证引入正常教学程序而取代相应的学科教学。
在对学生学习课程的成绩进行评定时,应避免以往一卷评终身的评分方式。分别从动手能力、知识目标、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四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以重视个性为指导原则,从重结果评价转向重过程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重点,开展“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良好的合作教育,实践教学的经费、实习场地。乃至课程和毕业设计的题目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学生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企业能对学校的建设提出良好的指导,有利于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学校改善了师资队伍的同时。企业还能获得充足的人力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产学结合可解决中职教育实训室建设资金不足、设备更新淘汰快、实训教师不足等问题。又使中职学校有了造血功能。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发展中,注重开发和经营,创办与专业设置相联系的经济实体和服务机构,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与作用,通过自身积累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创办经济实体,学院可以采用灵活的资金政策和运行机制,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制造与改造教学实训设备,加强研发能力,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结语
机电专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工程意识的技术人员,学习理论知识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因此,必须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更新调整,逐步完善;切实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把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课程知识与实践的贯通,缩短岗位适应期,成为企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邱才训.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2]赵雪莉.中职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