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船载危化品的性质、包装、积载、隔离要求等因素各不相同,在复杂多变的水上应急救助环境中如果未能准确掌握危险品的相关理化性质、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并设置应急处置措施,极有可能因为不当操作引发更加严重的人命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本文简单阐述危化品船舶火灾事故救援中登轮搜寻环节的作业流程、人员装备配置、风险评估要点和应急预案。
【关键词】危化品;火灾;登轮搜寻
1 危化品船舶火灾事故类型
经过对国内外危化品船舶火灾事故案例的整理和研究发现,危化品船舶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船舶碰撞。危化品船舶在航行途中与其他船舶、通航建筑物发生碰撞或触礁,导致运载的危化品泄露进而迅速起火燃烧,事故发生具有突然性,火势一般较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也较为严重。
二、机舱或生活区失火。这里特指由机舱失火导致的船载危化品燃烧事故。此类事故的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为机舱内部起火,此时火势尚未蔓延至货舱区域;第二阶段為全面燃烧阶段,受火灾影响船舶动力和其它危化品仓储支持系统失效,无法保持某些危化品存储的安全条件,或因高温影响导致危化品存储容器、管道破损,导致危化品泄露,进而全面燃烧。
三、船载危化品自燃。某些危化品性质极不稳定,在受到磨擦、撞击、震动、高热或其他能量激发后,能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而发生爆炸性燃烧。
2 危化品船舶火灾事故登轮搜寻作业流程
2.1 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
在危化品船舶火灾事故中应第一时间救援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进入事故现场参加侦查、搜寻、处置等任务的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保证自身安全。在未查明现场危险等级的情况下,一律采取最高等级的防护措施。
二、全面评估
风险和安全评估应贯穿整个救助任务的所有环节。其中包括危化品理化性质评估、现场风险评估、登轮风险评估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救助计划。
三、统一指挥
形成统一的指挥,把各方面力量进行整合,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是成功处置危化品船舶火灾事故的前提。
四、保护环境
事故应急处置完毕要对事故污染区、污染装备和人员进行洗消;事故应急处置产生的废弃物、消防废水要回收处理。
2.2 准备工作
一、在出发前应完成的工作
(1)多方了解现场情况,包含遇险船船舶类型、装载危化品的种类和数量、火势情况以及采取的灭火措施及正在灭火情况、遇险人员情况、船舶状况及现场海况等。
(2)全面掌握船载危化品的理化性质、危害以及对应的防护和处置措施。并依照以上信息合理准备个人防护装具、侦检设备、洗消设备以及医疗急救所需设备和药品。
(3)获取遇险船船舶结构图、消防布置图以及VDR设备存放位置等资料,务必核实船舶内部舱室结构是否有改装或变动。
(4)与危化品处置专家取得联系,随时咨询。
二、到达现场后应完成的工作
(1)观察遇险船舶状态,包含船舶浮态、燃烧状态、碰撞或泄漏位置、干舷高度、船体结构变化、外部舱门开启状态、外部舷梯及甲板受损情况等。
(2)观测现场气象海况及水文信息,掌握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潮汐和气象变化;如果遇险船处于无动力漂航状态,还需计算出其漂航轨迹。
(3)了解现场救助力量。包括救助船舶的类型和数量、人员配置情况、消防及其它处置设备、试剂的种类和数量等。
(4)了解遇险人员情况。如有被成功救助的弃船逃生船员,需在其精神状态稳定的情况下询问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以及其他遇险人员的身份、居住舱室等信息。
2.3 制定登轮搜寻方案
一、全面评估
分析评估工作应由现场指挥、施救船舶船长及登轮搜寻人员等组成评估小组并在专家组的协助下完成。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
(1)遇险船适救性评估。包括评估遇险船稳性和结构状态、推算船载危化品的余量以及持续燃烧的时间、分析遇险人员可能存在的舱室区域等。
(2)现场救助力量评估。综合考虑现场各类救助船舶、人员和设备物资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分析现场救助、支持和应急保障能力。建立统一的指挥机制,确保各方力量能合理分工、相互配合。
(3)救助作业风险评估。包括人员和船舶活动是否影响燃烧状态导致复燃甚至爆炸、泄漏危化品对登轮人员的危害、消防喷淋等施救措施对船舶稳性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等。
二、制定登轮搜寻方案
(1)登轮时机。为保障人员安全,登轮作业应满足以下条件:
1.遇险船甲板无明火或火势已得到控制且远离登轮搜寻区域;
2.如船舶装载液体危化品,登轮人员活动区域无危化品流淌;如装载的为气体危化品或可挥发的危化品,搜寻区域气体浓度应低于安全标准;
3.搜寻区域温度应低于防护装具和侦检设备的使用温度;
4.遇险船结构稳定、浮态正常,较长时间内无沉没风险;
5.搜寻区域需处于上风位置。
除满足以上几项基本条件外,还应综合考虑潮汐、天气变化等因素,合理选择登轮时机。
(1)登轮点和登轮方式。登轮点一般选取在稳定、平整、开阔且靠近搜寻目标区域的甲板面,一般为遇险船的上风位置,远离碰撞、泄露的一测。登轮方式要考虑遇险船干舷高度以及登轮点与救助母船的高度落差,可采取救生吊篮吊运登轮或通过舷梯攀爬登轮等方式。
(2)搜寻区域和线路。在登轮搜寻的过程中,为缩短救助人员在遇险船上的活动时间,应划分重点搜寻区域和位置。搜寻路线以船舶结构图为主要依据,尽量选择状态良好的舱外路线。机舱搜寻应在最后进行,如确定机舱内无遇险人员则可取消机舱搜寻计划。 (3)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救助人员登轮期间救助母船根据现场情况在上风处尽量靠近遇险船待命,并释放救生艇在登轮一侧进行守护;其它救助船舶按照分工持续进行喷淋作业,以起到降温。稀释、隔断等作用。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紧急撤离方案、医疗救助方案等,明确撤离条件。
(4)人员分工。登轮人员数量要根据现场风险程度和搜寻难度综合考虑,风险越高登轮人员越少。最少为2人一组,一前一后行进,1人负责观察、探路和进舱搜寻,另1人负责侦检、警戒待命,必要时进舱协助。多人登轮搜寻时分工基本一致。
2.4 登轮搜寻的实施
(1)初步侦检。使用无人机对遇险船各处有害物质浓度进行侦检作业,在满足安全条件的前提下方可开始抵近作业。
(2)人员登轮。按照登轮方案将救助人员转运至遇险船指定位置。登轮后,首先对登轮点进行侦检测温,确保环境安全。视情在船舷外释放逃生绳并系留救生圈。
(3)前往目标舱室。行进途中,应用木棒等敲击探路,防止地面坍塌和坠落。后方指挥应准确掌握登轮人员携带呼吸气源的剩余时间,并做好提醒。
(4)遇险人员处置。发现遇险人员后首先判断其生理状态,并通知后方做好接应准备。对遇险人员进行初步救治并做好防护后,将其快速转运至后方救助母船。處置遇难者遗体时应尊重逝者,轻拿轻放。
(5)多组交替登轮作业。每组登轮前应明确搜寻区域,各项作业任务应清晰连贯,缩短在遇险船上滞留时间。每组任务结束后需再次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每次登轮作业安全。
(6)返回洗消。登轮人员返回救助母船后,应立刻对人员和装备进行彻底洗消,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废水废料要妥善处置,避免人员沾染和环境污染。
结论
本篇论文分析了危化品船舶火灾事故的种类及风险,从实际救助出发详细阐述了危化品船舶火灾事故救助过程中登轮搜寻这一任务的评估要素和作业流程。
在执行此类救助任务的过程中,要着重做好评估工作,确保安全评估贯穿救助任务的各个环节;统一指挥,科学施救,方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危险化学品船舶火灾事故登轮搜寻任务。
参考文献:
[1]林颖毅,江凌,葛晓峰.浅谈如何做好船舶火灾灭火[J].现代职业安全,2021(04):76-77.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
【关键词】危化品;火灾;登轮搜寻
1 危化品船舶火灾事故类型
经过对国内外危化品船舶火灾事故案例的整理和研究发现,危化品船舶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船舶碰撞。危化品船舶在航行途中与其他船舶、通航建筑物发生碰撞或触礁,导致运载的危化品泄露进而迅速起火燃烧,事故发生具有突然性,火势一般较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也较为严重。
二、机舱或生活区失火。这里特指由机舱失火导致的船载危化品燃烧事故。此类事故的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为机舱内部起火,此时火势尚未蔓延至货舱区域;第二阶段為全面燃烧阶段,受火灾影响船舶动力和其它危化品仓储支持系统失效,无法保持某些危化品存储的安全条件,或因高温影响导致危化品存储容器、管道破损,导致危化品泄露,进而全面燃烧。
三、船载危化品自燃。某些危化品性质极不稳定,在受到磨擦、撞击、震动、高热或其他能量激发后,能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而发生爆炸性燃烧。
2 危化品船舶火灾事故登轮搜寻作业流程
2.1 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
在危化品船舶火灾事故中应第一时间救援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进入事故现场参加侦查、搜寻、处置等任务的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保证自身安全。在未查明现场危险等级的情况下,一律采取最高等级的防护措施。
二、全面评估
风险和安全评估应贯穿整个救助任务的所有环节。其中包括危化品理化性质评估、现场风险评估、登轮风险评估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救助计划。
三、统一指挥
形成统一的指挥,把各方面力量进行整合,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是成功处置危化品船舶火灾事故的前提。
四、保护环境
事故应急处置完毕要对事故污染区、污染装备和人员进行洗消;事故应急处置产生的废弃物、消防废水要回收处理。
2.2 准备工作
一、在出发前应完成的工作
(1)多方了解现场情况,包含遇险船船舶类型、装载危化品的种类和数量、火势情况以及采取的灭火措施及正在灭火情况、遇险人员情况、船舶状况及现场海况等。
(2)全面掌握船载危化品的理化性质、危害以及对应的防护和处置措施。并依照以上信息合理准备个人防护装具、侦检设备、洗消设备以及医疗急救所需设备和药品。
(3)获取遇险船船舶结构图、消防布置图以及VDR设备存放位置等资料,务必核实船舶内部舱室结构是否有改装或变动。
(4)与危化品处置专家取得联系,随时咨询。
二、到达现场后应完成的工作
(1)观察遇险船舶状态,包含船舶浮态、燃烧状态、碰撞或泄漏位置、干舷高度、船体结构变化、外部舱门开启状态、外部舷梯及甲板受损情况等。
(2)观测现场气象海况及水文信息,掌握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潮汐和气象变化;如果遇险船处于无动力漂航状态,还需计算出其漂航轨迹。
(3)了解现场救助力量。包括救助船舶的类型和数量、人员配置情况、消防及其它处置设备、试剂的种类和数量等。
(4)了解遇险人员情况。如有被成功救助的弃船逃生船员,需在其精神状态稳定的情况下询问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以及其他遇险人员的身份、居住舱室等信息。
2.3 制定登轮搜寻方案
一、全面评估
分析评估工作应由现场指挥、施救船舶船长及登轮搜寻人员等组成评估小组并在专家组的协助下完成。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
(1)遇险船适救性评估。包括评估遇险船稳性和结构状态、推算船载危化品的余量以及持续燃烧的时间、分析遇险人员可能存在的舱室区域等。
(2)现场救助力量评估。综合考虑现场各类救助船舶、人员和设备物资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分析现场救助、支持和应急保障能力。建立统一的指挥机制,确保各方力量能合理分工、相互配合。
(3)救助作业风险评估。包括人员和船舶活动是否影响燃烧状态导致复燃甚至爆炸、泄漏危化品对登轮人员的危害、消防喷淋等施救措施对船舶稳性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等。
二、制定登轮搜寻方案
(1)登轮时机。为保障人员安全,登轮作业应满足以下条件:
1.遇险船甲板无明火或火势已得到控制且远离登轮搜寻区域;
2.如船舶装载液体危化品,登轮人员活动区域无危化品流淌;如装载的为气体危化品或可挥发的危化品,搜寻区域气体浓度应低于安全标准;
3.搜寻区域温度应低于防护装具和侦检设备的使用温度;
4.遇险船结构稳定、浮态正常,较长时间内无沉没风险;
5.搜寻区域需处于上风位置。
除满足以上几项基本条件外,还应综合考虑潮汐、天气变化等因素,合理选择登轮时机。
(1)登轮点和登轮方式。登轮点一般选取在稳定、平整、开阔且靠近搜寻目标区域的甲板面,一般为遇险船的上风位置,远离碰撞、泄露的一测。登轮方式要考虑遇险船干舷高度以及登轮点与救助母船的高度落差,可采取救生吊篮吊运登轮或通过舷梯攀爬登轮等方式。
(2)搜寻区域和线路。在登轮搜寻的过程中,为缩短救助人员在遇险船上的活动时间,应划分重点搜寻区域和位置。搜寻路线以船舶结构图为主要依据,尽量选择状态良好的舱外路线。机舱搜寻应在最后进行,如确定机舱内无遇险人员则可取消机舱搜寻计划。 (3)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救助人员登轮期间救助母船根据现场情况在上风处尽量靠近遇险船待命,并释放救生艇在登轮一侧进行守护;其它救助船舶按照分工持续进行喷淋作业,以起到降温。稀释、隔断等作用。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紧急撤离方案、医疗救助方案等,明确撤离条件。
(4)人员分工。登轮人员数量要根据现场风险程度和搜寻难度综合考虑,风险越高登轮人员越少。最少为2人一组,一前一后行进,1人负责观察、探路和进舱搜寻,另1人负责侦检、警戒待命,必要时进舱协助。多人登轮搜寻时分工基本一致。
2.4 登轮搜寻的实施
(1)初步侦检。使用无人机对遇险船各处有害物质浓度进行侦检作业,在满足安全条件的前提下方可开始抵近作业。
(2)人员登轮。按照登轮方案将救助人员转运至遇险船指定位置。登轮后,首先对登轮点进行侦检测温,确保环境安全。视情在船舷外释放逃生绳并系留救生圈。
(3)前往目标舱室。行进途中,应用木棒等敲击探路,防止地面坍塌和坠落。后方指挥应准确掌握登轮人员携带呼吸气源的剩余时间,并做好提醒。
(4)遇险人员处置。发现遇险人员后首先判断其生理状态,并通知后方做好接应准备。对遇险人员进行初步救治并做好防护后,将其快速转运至后方救助母船。處置遇难者遗体时应尊重逝者,轻拿轻放。
(5)多组交替登轮作业。每组登轮前应明确搜寻区域,各项作业任务应清晰连贯,缩短在遇险船上滞留时间。每组任务结束后需再次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每次登轮作业安全。
(6)返回洗消。登轮人员返回救助母船后,应立刻对人员和装备进行彻底洗消,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废水废料要妥善处置,避免人员沾染和环境污染。
结论
本篇论文分析了危化品船舶火灾事故的种类及风险,从实际救助出发详细阐述了危化品船舶火灾事故救助过程中登轮搜寻这一任务的评估要素和作业流程。
在执行此类救助任务的过程中,要着重做好评估工作,确保安全评估贯穿救助任务的各个环节;统一指挥,科学施救,方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危险化学品船舶火灾事故登轮搜寻任务。
参考文献:
[1]林颖毅,江凌,葛晓峰.浅谈如何做好船舶火灾灭火[J].现代职业安全,2021(04):76-77.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