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课主题式教学探索——以欣赏倪瓒作品为例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c_0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师单讲——学生无心听——知识学不深入”的普遍现状,探索美术欣赏课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必要。而主题式教学对于美术欣赏课具有重要意义与独特作用。笔者以“走近倪瓒,观其山水”为主题,对初中美术欣赏课进行主题式教学探索,通过一个四课时的主题式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对倪瓒的艺术历程、绘画风格、绘画技法以及情感表达进行自主深入的探究,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以“图像识读”和“文化理解”为主的美术核心素养,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学会“主动学习”。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主题式教学;倪瓒
  一、初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
  1. 教师“满堂灌”,师生缺少互动
  虽然现在的美术课堂极力倡导学生主体,但依旧不乏教师控制课堂的现象,由于课堂情况多变,有时出于课堂管理的必要,防止学生破坏课堂纪律,教师选择自己讲述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安静”地接受知识;有时因为教师个人习惯,容易“一不小心讲了一节课”。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未必全部能够吸收,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直接反映了美术课堂的单一教学现状,师生之间因为缺乏互动,必然影响到整体美术学习效果。
  2. 课程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
  欣赏课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从造型、色彩、肌理等角度分析作品的形式美感。在许多美术课堂中,由于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感,学生往往无法很好地理解作品,觉得枯燥难懂,因而很多老师会以 “讲故事”来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艺术家生平等,学生虽然表现出对“听故事”的极大兴趣,但从美术教学上说,这种欣赏课往往容易舍本逐末,让美术欣赏成为了文化课或历史课,而缺少对“美”的探索,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锐减。
  3. 美术欣赏课不受学生重视
  美术课作为“小三门”,对大部分初中生来说是用来放松学习压力的副科,没有考学压力,而欣赏课则是美术学习内容中最不被重视的一类。有的学生认为欣赏课“最好过”,不用画作业,只需要看看图片和视频,听老师讲讲故事,一节课就能迅速过去。所以他们更“喜欢”美术欣赏课,然而这种喜欢明显体现出学生对美术欣赏课不够重视。
  4. 没有形成良好的美术欣赏学习习惯,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浮于表面
  由于教学内容、形式的单一,学生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学生的美术欣赏习惯也随之“不良”,许多学生认为美术欣赏就是用自己的话说一下作品美不美。因为这种认知局限,对于具有争议的当代艺术形式,学生就会对作品表现出极端的误解与不尊重,这往往需要教师花費大量时间进行正确引导。对于经典作品的分析,学生的艺术评价往往只停留在色彩、造型、结构等的直观描述,有种“模式化”表述的倾向,缺乏对艺术作品源自于内心的情感表达。
  二、主题式教学在美术欣赏课中的作用
  1. 系统化的知识切片,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主题式教学内容是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基于对教材、学生需求的考虑,合理选择教学主题,串联知识切片,对学习内容进行深挖、讲解,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进度,不断完善教学。由于所有内容都是从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可,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美术欣赏学习方法,重塑信心。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主题式教学内容确定后,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认真处理学生之间的差异,让不同职能结构的学生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因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基于生活建构新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题的选取同样要接近学生实际生活,才能从心理上引起学生共鸣。教师根据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题,寻找相应的情境材料,创设让学生从自身生活过渡到艺术欣赏的学习情境,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走近倪瓒,观其山水”主题教学设计
  本研究设计的部分旨在通过对倪瓒作品审美形式的感受和体验,对倪瓒本人的传奇经历以及当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倪瓒、文人画和中国传统绘画。
  课前学生调查:关于中国山水画你知道什么?关于倪瓒你知道什么?
  教师根据调查得来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与设计本次主题教学。因此,本次主题教学设计以及结果全为预设状态下的内容。
  1.“泼墨留白,诗情画意”
  内容简介: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作品图片,对比分析中国画山水画的特点。重点在于讨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中国山水画与实际山水风景的区别。从学生的讨论结果中,教师提取关键词进行概述与总结。教师简介倪瓒,通过倪瓒的轶事引入,学生填写学习单,针对老师给出的关于倪瓒画作,每张作品用三个词语描述画面情感,写在学习单上。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对比(辩论或讨论的方式)对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构图、透视、表现手法、形式特征、思想观念等)有基本了解。对倪瓒形成初步认识,为下次课做准备。
  2.“穿越入元,探寻倪瓒”
  学生讨论上节课对几幅图的情感表现,说明理由,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总结这些情感并说明这是不同时期的,让学生完成今天的任务。
  内容简介:教师提供倪瓒不同时期的山水作品样图、关于样图的详细信息描述,让学生进行“配对”。每组选定一张作品,进行“追根溯源”,结合教师提供的关于倪瓒生平及艺术历程的文字史料进行小组探讨,从中寻找论据支撑。教师对学生的“任务成果”进行正确指导与评价,并对倪瓒作品及背景信息从时间上进行简单的脉络梳理。学生填学习单,并回答:在匹配和寻找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还想知道哪些方面的信息?
  设计目的:让学生主动深入画家(倪瓒)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感受作品诞生的条件,使学生从历史文化感知的角度与画家(倪瓒)的作品建立联系。
  3.“观倪瓒,析其作”
  内容简介:教师提供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倪瓒的山水作品样图,让学生小组从内容、背景、形式等多方面讨论分析倪瓒画作的风格特征,并提供“元四家”的背景资料信息以及作品,让学生结合上节课所了解到的信息对倪瓒风格的形成进行对比探究。在讨论的过程中,每组提交3~5个关于作品的问题,教师从中挑选有深挖价值的问题组织班级讨论(预设如“为什么倪瓒大部分作品中都画有空亭?”等)。学生在学习单上填写自己最想问的问题,尝试作答,上交给老师,或者写记录课程学习感想。
  设计目的:让学生置于画家(倪瓒)所处的时代背景归纳分析其风格特征,通过已有知识理解作品,形成自己对于艺术作品的深入思考与探究。
  4.“我心中的倪瓒”
  内容简介: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自定题目与形式,表达自己“所知所感”的倪瓒,分享此次主题式学习的心得感悟,并提供一些建议。教师负责组织讨论会,并记录课堂。
  设计目的: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画家(倪瓒)及其艺术作品的认识,对欣赏课的主题式学习进行总结与反思,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平台展示自我,锻炼其自我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并及时调整与改进教学。
  四、结论
  通过本次对初中美术欣赏课进行主题式教学探索,笔者总结出两条经验:一是美术欣赏课的主题式教学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设置,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判断与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欣赏学习习惯。二是主题式教学通过对美术欣赏课授课形式的调整、教师提供充分的参考信息与教学资源、设计有趣的学习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美术作品,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刘洋洋,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明清时期是云南的大变革时期,此时大量移民进入云南,他们或随军,或自发,或从商,或被贬谪,以各种方式来到了云南。这其中也有不少人进入了滇西北地区。滇西北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移民的到来对滇西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明清;滇西北;移民  一、滇西北地区的环境  滇西北地区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地带及其延展地区,有玉龙雪山、怒山、云岭、碧罗雪山、高黎贡山等高山,也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国家、民族、地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也日益频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的空间距离,但无法摆脱文化差异,拉近人与人的心灵的距离。现阶段,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过度“文化定型”的固定特质观,并由此产生了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文化悖论。本文主要针对跨文化交际悖论进行分析与思考,并通过动态过程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有机融合,来寻找跨
期刊
【摘要】: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指出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因为个体的心理素质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情感过滤因素包括动机水平、自信心强弱、焦虑程度。在具体的实践中,以菲律宾光启学校的学生为例,觀察到情感过滤的方式在学习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通过以情感过滤来指导,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并在一定时间的运用中得出关于课堂教学的反思。本文以情感过滤为指导,通过分析菲律宾小学二年级汉语课堂教学,发现问题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品德教学作为重要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在所有教学科目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核心素养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基于核心素养的品德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有着极大的意义。因此,在品德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特征以及品德教学中具体的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
期刊
【摘要】: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安土重迁,热爱故乡的家国情怀。对于自己的家乡,相信每个中国人都能以自豪的语气如数家珍的道出一番人文风光、地理特点与历史典故。如果问及其家乡的省市州县、山川湖泊的由来,相信也能回答一二。那么,泱泱中华大地的万里河山,地名何止千万?上下五千年,地名的演变又何其纷繁复杂!那么本文就从中国地名的来源、地名的变迁、地名的历史故事入手,浅析我国的地名发展所含有的历史与地理地名知识。
期刊
【摘要】:老舍的“末世英雄”系列不仅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兴味,同时也有值得探寻的本体性意义,这一系列人物作为革命史,文学史中的过渡式人物,为中华文化体系的重建打开了一扇门,借此,一个文学家在乱世里的操守和担当融入他所塑造的人物中,不可分离。  【关键词】:老舍;革命史;文学史;末世英雄;过渡性  作为现代文学扛鼎式的作家,老舍先生塑造了一系列京味十足的小市民形象,并借助这些人物的人生履历,世态人情表达
期刊
【摘要】:如今的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型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大学生也是大型活动中的主力军。为了改变传统的高校大型活动的落后的管理模式,提高高校大型活动的实效性,服务于“五位一体”学生工作体系。本文就高校文艺晚会为例讨论了项目控制管理如何应用在高校大型活动来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词】:项目管理;高校;大型活动;素质提升  现如今,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学生
期刊
【摘要】:汪曾祺小说创作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特征,清新隽永、意蕴高远。语言运用独具匠心,通过别具一格,简洁明快、流畅自然、闲聊一般的语言将读者带入诗情画意之中。读出叙述中的诗意美,以及语言的节奏美、色彩美、音乐美。选题试在美学角度欣赏汪曾祺小说诗意美或者从宏观角度分析其创作语言特色的背景下,从语言特色角度由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展开,具体分析《大淖记事》。  【关键词】:汪曾祺;大淖记事;语言;特色  第
期刊
【摘要】:现代哈萨克语的词素音位现象主要存在为于语音换位、词结构的增加与减少三种情况中。语音换位又分为元音换位及辅音换位:元音换位又可分前后元音的换位、宽窄元音的换位、唇展元音的换位;辅音换位分为浊化趋势、塞音与塞擦音换位、舌后辅音与舌前辅音换位。词结构的增加包括插入音出现的多种情况分布,词结构的减少包括重叠音脱落、元音弱化现象。  现代哈萨克语的“词素音位”这一概念最早是哈萨克斯坦学者А.Ай.
期刊
【摘要】:现代意义上的健康已经不再局限于身体没有疾病,心理健康在整体健康中占有重要地位。初中阶段是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快速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关注,以期为初中阶段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班主任;培养;健全人格  现代科学规定的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而良好的社会适应也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