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图不如修己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在互联网时代,“无滤镜不自拍”成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日常,大家会在修图上花费很多时间,以便让照片在发布到网络之前变得完美无瑕,比如用修图软件使脸颊变得更瘦、更勻称,使鼻子变得更高、更挺,使肤色变得更白嫩……在2017年的一项调查中,57%的人承认会编辑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以提升个人形象。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1.从肯定、赞成此种潮流的积极性的角度立意,先列举社会中修图有益的现象,再深入分析此类现象的本质,如修图体现了爱美之心,提升了个人形象,增强了个人自信等。
   2.从否定、批判此种风气的不良性的角度立意,先列举过分修图的不良现象,再深入分析此类现象的本质,如修图助长了虚荣之心,不真实的网络图片有欺骗之嫌,易使人迷失自我等。
   3.从辩证角度立意,先肯定适度修图,指出其积极意义,再否定过度修图,分析其弊端,最后提出凡事都有限度,应修图与修心并举。此种角度肯定与否定都要论及,但不宜平均用力,要侧重一面来论述。
   随着手机成像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更加酷爱拍照。“美颜”“滤镜”等软件也成为手机中必不可少的“装备”,“无滤镜不自拍”“拍照五分钟,修图半小时”成了人们生活的日常,甚至有人鼓吹:“不修图,毋宁死!”
   修图成为一种时尚,其中固然不乏盲目跟风的人群,但更多的还是人们对自己颜值的过分看重。这是一种内心不自信的体现。拍完一张照片之后,瘦脸、瘦身、修白、修嫩,才敢发到朋友圈中,博取一声声赞美,增添一丝丝慰藉。而现实生活中却是:说话结结巴巴,做事畏畏缩缩,毫无理想与斗志。长此以往,时间浪费,学业耽误,工作敷衍,百害而无一益。
   当今时代,是“读图”的时代,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荧屏里,网络上,大家都追逐美女帅哥,青春偶像剧大行其道,俊男靓女吸粉无数。诚然,关注“颜值”无可厚非,毕竟“秀色可餐”,养心养眼。但如果过分执着于外表,只会导致华而不实、浮风泛滥,也会给许多人带来招摇撞骗的可乘之机。现在有很多网络主播,仅凭借其光鲜的外表和嗲气的声线,就能赢得无数粉丝的打赏。有的网红甚至干着违法犯罪的勾当。据报道,一个网络女主播凭借其靓丽的外表做违法之事被捕,警察发现其竟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妈。其凭借化妆、滤镜、声线合成等技术,硬是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通过网络恋爱,看图片一见钟情、芳心暗许,见面后大失所望的现象比比皆是。诸如此类,都是“看脸”惹的祸!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我们终有年华老去的一天,终会容颜衰退,气韵不存。世间还有比外表更贵重的东西,那就是人的心灵;与其注重外表,不如注重内心。花间派鼻祖温庭筠,大耳、肉鼻、阔嘴,貌似钟馗,是个十足的“丑男”,但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惊世之才被世人大加赞赏,更赢得容颜姝丽的才女鱼幼薇的青睐。时隔经年,昔日如花美眷已湮没于历史的黄沙中,但他的诗文仍随着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来,为人们所传颂。
   居里夫人日复一日地在废料堆中提炼镭,铸就跨越百年的美丽;南希·罗曼献身于科学,发明了“哈勃望远镜”,为人们所铭记;徐昭佩画半面妆,告诉世人美不止于表面,更在于气韵。世人所铭记的,历史所镌刻的,不是你长得多好看,不是你修图技术多高超,而是你真正为之奋斗的、奉献的事业。一个精神颓废的少年,无论再怎么用美图秀秀,也不可能玉树临风;当一个人春风得意、自信满满时,自有气场环绕周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天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示人是对他人的尊重,但沉溺于修图,不仅是对自我外貌的否定,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欺骗他人的行为更为世人所不齿。若人人修图,只重外表,朋友圈里都是熟悉的陌生人,这样的世界,该多么可怕?若全社会养成修图之风,每天修图两小时,我们的国家又谈何富强,我们的民族又怎样复兴?
   修图者,愚人愚己;修身者,治人治己。
  【评点】
   此种材料,学生写作最易浮于表面,泛泛而谈,缺乏思考的深度。而本文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立意的深度。作者没有刻意地去罗列“修图”的种种危害,而是把重点放在挖掘隐藏在各种表象下的心理和社会根源——自信心缺失、社会浮华风气日盛等,并且对症下药,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注重内在美。结尾上升到家国情怀之上,立意深远,眼界高卓。文章事例翔实,论证深刻,思路清晰,不失为一篇佳作。
其他文献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赏析】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县昌谷(今河南宜阳)人。李贺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其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宪宗执政的元和时期。艺术追求上刻意创新,搜奇猎艳,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形成“
期刊
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清朝末年的麦子。那时人们怨声载道,中国人民被西方列强压得喘不过气,直不起腰,抬不起头。但只有我明白,中国不会倒下,中国必将化作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因为我看到了林则徐那坚毅的目光。   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延安土地上的麦子。焦灼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低矮的窑洞里闪动着战士们忙碌的身影。终于,我在土地的滋养下萌发了,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的新生进
期刊
前不久,台风“利奇马”自南向北,席卷我国多个省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在灾难中,人们如何恰当地表达,如何避免人为的“次生灾害”,成了公共舆论场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位知名男性艺人的做法,引发了激烈的网络争议。8月10日,他在微博中晒出了一段自己爬到电线杆上躲避洪水的视频,表情夸张,动作搞笑。有人认为,他是用幽默的方式提醒公众注意出行安全,但也有人发现,当时地面积水不多,该艺人没有避灾
期刊
参加过无数次升国旗仪式,高唱过无数遍《义勇军进行曲》,但却很少深入思考:先辈们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地投身于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惊涛巨浪?英模们为什么会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永不疲倦地献身于国家发展、社会繁荣的滚滚洪流?   这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却也是一个很难回答好的问题。   想到了方志敏。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因为这种坚信,他和他的战友们于艰难中尽管迭历踬踣,
期刊
牡丹  薛 涛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赏析】   《牡丹》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用“情重愈斟情”的手法,把花与人之间的感情反复点缀,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首联是说,去年暮春时节,牡丹花儿
期刊
【考场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
期刊
卖花声·雨花台  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赏析】   朱彝尊,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少年时刻苦学习,“书经目不遗”。康熙年间曾任翰林院检讨。他博学多才,诗词文俱佳,是浙西词派的领袖。作词多在字词声律上下功夫,风格空灵清疏,在清代词坛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   这首
期刊
这个世界上,你不努力,谁又替你坚强?  ——题记   群芳争艳,对于花儿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孕育出生命的果实;万里驰骋,对于骏马来说,最重要的便是踏出生命的力度。大千世界,茫茫宇宙,谁没有最重要的事情呢?   清晨,雨后的花草更显娇滴迷人,日出时分,露水也开始反射太阳光了,我们是高中生,也如这初升的红日,正在满怀希望、蓬勃向上之时,现在不努力,更待何时?   不举步,跨不过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
期刊
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总面积有1.8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個上海市的大小,其中流动沙丘就超过六成。这片沙漠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在六级风力的作用下,这里的黄沙一夜之间就可以抵达北京。过去很多年,这片沙漠曾经是京津冀地区沙尘暴的“罪魁祸首”。   30年前,当地的百姓常年笼罩在饥饿和贫穷的阴影之中,不仅种下去的庄稼难以成活,就连居住的房子,也不得不在风沙的侵袭下一挪再挪。但是现在沙漠中的光
期刊
题小松  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赏析】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由于李商隐不幸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旋涡之中,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他一生坎坷不平,襟怀未展,壮志未酬。于是创作了这首诗,借小松写自己的傲然高洁。   这首咏物诗热情赞颂了松树不畏严寒,不惧霜雪淫威,刚劲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