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习兴趣;教法;学法;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4(B)—0085—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努力巩固和不断强化,始终坚持寓教于乐,使学生好学语文,乐学语文,学好语文。
优化教法,激发兴趣
1.巧设导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好的导语足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活跃气氛,为整堂课的精彩纷呈奠定基础。
2.妙置悬念。文章中的悬念设置,可以吸引读者,使之产生强烈阅读的愿望。同样,课堂上的悬念设置也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实验演示。实验似乎是理化教师的专利,其实不然。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内容,宜用实验的方法辅助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4.电化教学。运用电教手段,播放相关录像、歌曲,或电视散文、影碟,不但能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参与学习,还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增大课堂容量。
创新学法,巩固兴趣
1.表演内容。对于故事性较强、人物性格鲜明的文章,甚至是诗歌,可在学生熟悉内容、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表演内容,甚至安排学生编排课本剧演出,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词语意义、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理解和领悟。
2.开辩论会。此种方法适用于说理性、议论性较强的文章。可设置一些容易引起学生争议的问题,举行小型辩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不但能使真理更明,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例如,在学习《春》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郊游、放风筝等活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和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体味生活的无限情趣。
4.开展竞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无疑会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督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读书、识字、背诵、提问等,都可以分组进行评比,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同时评出“朗读大王”等个人标兵,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有些特殊项目还可以采用“拉力赛”的形式,进行周评比、月评比、期中评比、学期评比等等,使学习竞赛长期化、系列化。
5.编辑报刊。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一些在我们看来经典、优美的范文,有时不一定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而学生作文、周记中的优秀习作却总是被传来传去,争相阅读、津津乐道。因此,教师可在班上建立作文兴趣小组,组织文学爱好者挑选学生作文、周记中的优秀习作,装订成册,出版写作杂志供学生传阅借鉴;或由班委会组织“招聘”班报编辑、记者,按组刊出手抄的班级周报,为学生的学习和写作开辟广阔天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充积累,强化兴趣
1.彻底根除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霸占”课堂的陋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每节课给学生留出5-10分钟的时间,力争当堂背会本节应该记忆的内容。
2.结合具体内容,加强背诵方法指导,提高背诵效率。或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脉;或指导学生掌握修辞特点;或指导学生理清内容层次等等。其他如谐音记忆、对比记忆、要点记忆、数字记忆、情境记忆、趣味记忆等记忆方法也要适时地介绍给学生,指导学生用来背诵有关内容。
3.扩充背诵内容,加大记忆力度。除了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篇段之外,还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建议和学生实际,开展“每周一诗”活动(即每周定时、定点刊出一首课外的古代诗歌要求学生背诵),推荐一些经典名篇,让学生背诵,开阔学生的眼界,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持之以恒,培养背诵习惯。“学贵有恒”,背诵亦然。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背诵的良好习惯,可用白居易读书“口舌生疮”、欧阳修“昼夜废寝食,唯读书是务”等故事,教育学生认识背诵的重要意义,养成勤背、多背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语感增强了,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4(B)—0085—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努力巩固和不断强化,始终坚持寓教于乐,使学生好学语文,乐学语文,学好语文。
优化教法,激发兴趣
1.巧设导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好的导语足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活跃气氛,为整堂课的精彩纷呈奠定基础。
2.妙置悬念。文章中的悬念设置,可以吸引读者,使之产生强烈阅读的愿望。同样,课堂上的悬念设置也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实验演示。实验似乎是理化教师的专利,其实不然。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内容,宜用实验的方法辅助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4.电化教学。运用电教手段,播放相关录像、歌曲,或电视散文、影碟,不但能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参与学习,还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增大课堂容量。
创新学法,巩固兴趣
1.表演内容。对于故事性较强、人物性格鲜明的文章,甚至是诗歌,可在学生熟悉内容、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表演内容,甚至安排学生编排课本剧演出,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词语意义、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理解和领悟。
2.开辩论会。此种方法适用于说理性、议论性较强的文章。可设置一些容易引起学生争议的问题,举行小型辩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不但能使真理更明,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例如,在学习《春》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郊游、放风筝等活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和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体味生活的无限情趣。
4.开展竞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无疑会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督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读书、识字、背诵、提问等,都可以分组进行评比,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同时评出“朗读大王”等个人标兵,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有些特殊项目还可以采用“拉力赛”的形式,进行周评比、月评比、期中评比、学期评比等等,使学习竞赛长期化、系列化。
5.编辑报刊。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一些在我们看来经典、优美的范文,有时不一定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而学生作文、周记中的优秀习作却总是被传来传去,争相阅读、津津乐道。因此,教师可在班上建立作文兴趣小组,组织文学爱好者挑选学生作文、周记中的优秀习作,装订成册,出版写作杂志供学生传阅借鉴;或由班委会组织“招聘”班报编辑、记者,按组刊出手抄的班级周报,为学生的学习和写作开辟广阔天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充积累,强化兴趣
1.彻底根除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霸占”课堂的陋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每节课给学生留出5-10分钟的时间,力争当堂背会本节应该记忆的内容。
2.结合具体内容,加强背诵方法指导,提高背诵效率。或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脉;或指导学生掌握修辞特点;或指导学生理清内容层次等等。其他如谐音记忆、对比记忆、要点记忆、数字记忆、情境记忆、趣味记忆等记忆方法也要适时地介绍给学生,指导学生用来背诵有关内容。
3.扩充背诵内容,加大记忆力度。除了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篇段之外,还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建议和学生实际,开展“每周一诗”活动(即每周定时、定点刊出一首课外的古代诗歌要求学生背诵),推荐一些经典名篇,让学生背诵,开阔学生的眼界,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持之以恒,培养背诵习惯。“学贵有恒”,背诵亦然。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背诵的良好习惯,可用白居易读书“口舌生疮”、欧阳修“昼夜废寝食,唯读书是务”等故事,教育学生认识背诵的重要意义,养成勤背、多背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语感增强了,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