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三部曲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j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习兴趣;教法;学法;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4(B)—0085—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努力巩固和不断强化,始终坚持寓教于乐,使学生好学语文,乐学语文,学好语文。
  优化教法,激发兴趣
  1.巧设导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好的导语足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活跃气氛,为整堂课的精彩纷呈奠定基础。
  2.妙置悬念。文章中的悬念设置,可以吸引读者,使之产生强烈阅读的愿望。同样,课堂上的悬念设置也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实验演示。实验似乎是理化教师的专利,其实不然。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内容,宜用实验的方法辅助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4.电化教学。运用电教手段,播放相关录像、歌曲,或电视散文、影碟,不但能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参与学习,还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增大课堂容量。
  创新学法,巩固兴趣
  1.表演内容。对于故事性较强、人物性格鲜明的文章,甚至是诗歌,可在学生熟悉内容、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表演内容,甚至安排学生编排课本剧演出,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词语意义、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理解和领悟。
  2.开辩论会。此种方法适用于说理性、议论性较强的文章。可设置一些容易引起学生争议的问题,举行小型辩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不但能使真理更明,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例如,在学习《春》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郊游、放风筝等活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和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体味生活的无限情趣。
  4.开展竞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无疑会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督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读书、识字、背诵、提问等,都可以分组进行评比,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同时评出“朗读大王”等个人标兵,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有些特殊项目还可以采用“拉力赛”的形式,进行周评比、月评比、期中评比、学期评比等等,使学习竞赛长期化、系列化。
  5.编辑报刊。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一些在我们看来经典、优美的范文,有时不一定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而学生作文、周记中的优秀习作却总是被传来传去,争相阅读、津津乐道。因此,教师可在班上建立作文兴趣小组,组织文学爱好者挑选学生作文、周记中的优秀习作,装订成册,出版写作杂志供学生传阅借鉴;或由班委会组织“招聘”班报编辑、记者,按组刊出手抄的班级周报,为学生的学习和写作开辟广阔天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充积累,强化兴趣
  1.彻底根除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霸占”课堂的陋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每节课给学生留出5-10分钟的时间,力争当堂背会本节应该记忆的内容。
  2.结合具体内容,加强背诵方法指导,提高背诵效率。或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脉;或指导学生掌握修辞特点;或指导学生理清内容层次等等。其他如谐音记忆、对比记忆、要点记忆、数字记忆、情境记忆、趣味记忆等记忆方法也要适时地介绍给学生,指导学生用来背诵有关内容。
  3.扩充背诵内容,加大记忆力度。除了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篇段之外,还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建议和学生实际,开展“每周一诗”活动(即每周定时、定点刊出一首课外的古代诗歌要求学生背诵),推荐一些经典名篇,让学生背诵,开阔学生的眼界,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持之以恒,培养背诵习惯。“学贵有恒”,背诵亦然。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背诵的良好习惯,可用白居易读书“口舌生疮”、欧阳修“昼夜废寝食,唯读书是务”等故事,教育学生认识背诵的重要意义,养成勤背、多背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语感增强了,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其他文献
通过二病例的分析,指出若肺癌转移,出现多尿等症状时,除应考虑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外,还应考虑一些少见且不易发现的部位,以避免漏诊.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常见到一些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的“小老猪”,即“僵猪”。其特点是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月龄虽大,但个头很小,被毛粗乱,极度消瘦,形成两头尖尖中间大的“刺猬猪”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情境;引导;收集;信息;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2(B)—0029—01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
文章以连霍高速(G30)新疆境内小草湖至乌鲁木齐段改扩建项目达坂城隧道为工程背景,对隧道洞口大管棚进洞的施工方法及管棚侵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渡期组建甲乙方关系是改革的需要,在组建甲乙方关系时,要选择适时的管理模式,充分认识组建甲乙方关系面临的困难,正确摆正改革过渡期彼此协作,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