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质疑 感悟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4891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理念的提出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笔者也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走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部曲:朗读、质疑、感悟。
  一、注重朗读,构造质美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地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
  为了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朗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对读、赛读、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等等。特别是配乐读,它是现今语文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全新朗读方式。朗读时,可选一首与课文表达情感一致的乐曲与朗读同步播放,使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下,自主地走进课文,在文字与乐曲交汇的海洋中遨游。只要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
  二、质疑解惑,激活思维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而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疑问会化作一股无形的动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天长日久,则会使学生逐渐养成勤思善问、主动求知、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质疑的重要性。
  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以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师,要在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如,对学生态度要温和,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要从不同角度给予适当的鼓励,让他感受到不会因说错而受到嘲笑,从而获得“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信心和力量。在学习每篇课文时,笔者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思考、准备,动脑提问题。学生可以在书上做旁注,可以在便签上列问题条。问题有了,在课堂上大家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相互探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拓展。
  同时,教师可以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有价值的问题是建立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的,读书是一边读一边想,可以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段画出来进行提问;还可以针对课题来提问或根据课后问题来提问。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积累的增多,可以针对课文本身的特点,抓住文章故事情节中的矛盾进行提问;针对课文的表达形式来提问;甚至可以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修改意见等。
  “放手让学生质疑解惑”的新课改精神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之后,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放在小组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
  三、真切感悟,享受快乐
  俗语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作为教师,不能只教给学生知识,而不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当把自己“点石成金”的指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点金术”。这个“点金术”就是一个“悟”字,就是要把学生越教越聪明,越教越有“悟性”。悟是了解,是领会,是通脱,是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突然灵光一闪,茅塞顿开;悟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反复思索、反复探求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认识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一个“悟”字。读中求悟,可以培养语感;练中求悟,可以形成能力;写中求悟,可以提高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启悟,应被视为教学的一种较高层次。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对文本有真切的感悟,教师首先要能以真情解读文本。在备课时,要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发现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以真情走进文本,以真情与作者对话,以真情与作品交融,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真切的感受,从而激发真情的火花。其次,教师要引领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由没有感受到有一定的体验,由肤浅的思考到比较深入的思索的成长过程,学生从中体验、享受学习的快乐。
其他文献
摘 要: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而现实中存在诸多的低效甚至无效备课现象。本文从提高备课有效性的环节入手,从备课程、备学生、备情境、备教师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备课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以期通过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键词:信息技术;备课;有效性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师而言,要想上好课,必须要备好课,有效备课自然而
期刊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现代教育学也认为“思维常常由问题引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开始我做语文教师的时候,以为备课就是备知识,就是备教材。其实不然,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备思考问题,看究竟怎样的问题问下去可使学生的脑子动起来。” 语文教学实践亦表明,教师提问的水平越高,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关键词:提问艺术;人文性;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期刊
摘 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反思建构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整体回顾的基础之上的,其目的是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归纳,使阶段学习的内容形成体系。在教学实践中,依照课时把学习思考小结、单元学习反思和学期内容进行排列梳理,以总结的方式将反思建构分为三部分:课时总结、单元总结和学期总结。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学习反思;知识建构;归纳总结  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有六册教科书的知识要整理复习,还有大量的题目要完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读写整合课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在英语读写整合课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如何巧用思维导图,改善学生预习方式,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加深课后知识的消化和迁移,从而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读写整合课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2011实验稿)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
期刊
摘 要: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它与其他组织形式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教育任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校课外开展板羽球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高中开展课外板羽球社团的可行性。同时,结合实验法研究开展课外板羽球社团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管理方法,突出社团这种形式对中学生参与各项运动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在中学时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板羽球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大学生上网的频率、网络使用的有效引导以及加强网络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来切实有效地通过网络文明建设促进学生的学习生,并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网络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误区;网络使用;网络价值观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信息获得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网络所带来的负面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方式进行了探讨,介绍了丽江师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两种形式:课堂理论性灌输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方式越来越受教育者的关注,以学生为主的生本教育理念也逐步达成共识。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由于知识日益增多,与中、低学段比,知识的难度日益加深。怎样让数学课堂实效、高效?个人学习收效是微弱的,只有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在新知建构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生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产生高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不同程度地在
期刊
“日积月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和“回顾拓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丰厚文化的积淀,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促进语文素养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有趣、有法、有用,使“日积月累”的教学扎实鲜活。  一、第一境界:激发兴趣,促进积累  “日积月累”内容丰富,有优秀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也有对联、成语等。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
期刊
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就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不同个性实施因材施教。带着对生本教育的思考,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笔者注意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带领每一个学生真切地感受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真正实现了生本高效课堂。  一、认真钻研教材,解读文本  教学首先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怎样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是本次教学的目标。确定了教学目标,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