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学习相较于接受性学习,它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提高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对探究性教学,或由于认识不足,或因操作失当,使得探究性教学无法发挥它应有的效能,许多探究性教学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探究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如何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有效
探究性学习相较于接受性学习,它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提高学科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对探究性教学,或由于认识不足,或因操作失当,使得探究性教学无法发挥它应有的效能,许多探究性教学流于形式,这样严重影响了探究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如何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加强课内课外相结合,开辟探究性学习空间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高中生物课程设六个模块,每个模块一本教科书,开设36课时。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深感教学任务重,总认为开展探究性学习,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他们在处理探究活动时,一般不会认真对待,大多只是简单地应付一下。抱有这种思想认识的老师,一是对新课程理念中所倡导的探究学习的意义认识不深;二是对新教材的分析处理能力不足;三是对实施探究性教学缺乏经验积累和技术支撑。其实,新教材中知识性内容总体上并没有增多,增加的主要是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以及生物与社会、与生活相联系的内容,而这恰恰是与课标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念相一致的。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其目的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体验过程、领悟方法、培养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价值观。对于课时压力,我认为,如果老师能吃透课程理念,能有效加工处理教材,能合理地开辟课内和课外两个探究学习空间,是完全可以缓解的。不错,教材中的探究活动,除实验外,还有大量的“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等。如果将教材中的所有探究活动都在课堂里完成,课时的确十分紧张。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和“思考与讨论”活动,如是课标中“具体内容标准”所要求的,比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资料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的“思考与讨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思考与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等,这些老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里解决。如课标中未作要求,教师就可以视情况灵活掌握。另外,一些调查探究活动,完全可以要求学生课外去做,老师当好参谋就行了。我们知道调查探究,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如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环境系统的知识,可要求学生课外去“调查学校生物的种类”,让学生通过观察,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对校园内生物种类初步分类,记录。这种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观察、调查、测量数据,筛选、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也是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加强亲历与再现相结合,选择合适探究方法在探究性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老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灵活采用不同的探究教学方法,而不是不管教学内容和要求,全部要求学生动手做,亲历每一次活动,那样不但时间不允许,而且效果并一定会好。实际教学中,老师完全可根据学情和教情,借助其它教学手段,如演示实验,媒体模拟等再现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进行探究活动。例如,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教学中,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一些影响消化酶的背景资料,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并根据提供的一些材料用具、设计实验的原则以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自己独立设计探究实验,完成科学探究。有些知识的学习,如“细胞器的分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不一定如上述那样处理,只要教师按照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就可以了,因为学生通过演示,同样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强化了意义学习。还有一些科学史知识,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生长素、酶的发现等典型的科学发展史。老师完全可以运用再现法,通过剖析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科学发展史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曲折经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三、加强自主和师导相结合,注重探究效率和质量
探究性教学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参与性,但也不能忽视老师的引导、指导作用,尤其是课堂探究,如果采取放羊式的教学,肯定是高耗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就探究性教学而言,教师不但是探究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而且还是探究教学的参与者、服务者。探究性教学一定要把学生的自主性和老师的指导性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探究的效率和质量,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整个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根据所学习的内容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对问题做出分析和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假设,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提供服务,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讨论来对自己的假设作出检验,并在实验中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探究思路和方法,不断总结自己探究的得失,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他们探究能力的提高。
总之,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具开放性、实践性,但探究性教学在实际中运用中,也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既不能偏执,又不能偏废,要知道,探究性学习只是许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和策略。
参考文献:
[1]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 刘本举.例析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类型[J].中学生物学,2006,22(9)
[3] 周红.用生物科学发现史进行探究性学习[J].生物学教学2005,30(7)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有效
探究性学习相较于接受性学习,它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提高学科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对探究性教学,或由于认识不足,或因操作失当,使得探究性教学无法发挥它应有的效能,许多探究性教学流于形式,这样严重影响了探究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如何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加强课内课外相结合,开辟探究性学习空间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高中生物课程设六个模块,每个模块一本教科书,开设36课时。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深感教学任务重,总认为开展探究性学习,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他们在处理探究活动时,一般不会认真对待,大多只是简单地应付一下。抱有这种思想认识的老师,一是对新课程理念中所倡导的探究学习的意义认识不深;二是对新教材的分析处理能力不足;三是对实施探究性教学缺乏经验积累和技术支撑。其实,新教材中知识性内容总体上并没有增多,增加的主要是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以及生物与社会、与生活相联系的内容,而这恰恰是与课标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念相一致的。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其目的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体验过程、领悟方法、培养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价值观。对于课时压力,我认为,如果老师能吃透课程理念,能有效加工处理教材,能合理地开辟课内和课外两个探究学习空间,是完全可以缓解的。不错,教材中的探究活动,除实验外,还有大量的“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等。如果将教材中的所有探究活动都在课堂里完成,课时的确十分紧张。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和“思考与讨论”活动,如是课标中“具体内容标准”所要求的,比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资料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的“思考与讨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思考与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等,这些老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里解决。如课标中未作要求,教师就可以视情况灵活掌握。另外,一些调查探究活动,完全可以要求学生课外去做,老师当好参谋就行了。我们知道调查探究,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如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环境系统的知识,可要求学生课外去“调查学校生物的种类”,让学生通过观察,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对校园内生物种类初步分类,记录。这种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观察、调查、测量数据,筛选、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也是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加强亲历与再现相结合,选择合适探究方法在探究性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老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灵活采用不同的探究教学方法,而不是不管教学内容和要求,全部要求学生动手做,亲历每一次活动,那样不但时间不允许,而且效果并一定会好。实际教学中,老师完全可根据学情和教情,借助其它教学手段,如演示实验,媒体模拟等再现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进行探究活动。例如,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教学中,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一些影响消化酶的背景资料,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并根据提供的一些材料用具、设计实验的原则以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自己独立设计探究实验,完成科学探究。有些知识的学习,如“细胞器的分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不一定如上述那样处理,只要教师按照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就可以了,因为学生通过演示,同样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强化了意义学习。还有一些科学史知识,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生长素、酶的发现等典型的科学发展史。老师完全可以运用再现法,通过剖析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科学发展史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曲折经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三、加强自主和师导相结合,注重探究效率和质量
探究性教学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参与性,但也不能忽视老师的引导、指导作用,尤其是课堂探究,如果采取放羊式的教学,肯定是高耗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就探究性教学而言,教师不但是探究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而且还是探究教学的参与者、服务者。探究性教学一定要把学生的自主性和老师的指导性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探究的效率和质量,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整个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根据所学习的内容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对问题做出分析和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假设,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提供服务,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讨论来对自己的假设作出检验,并在实验中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探究思路和方法,不断总结自己探究的得失,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他们探究能力的提高。
总之,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具开放性、实践性,但探究性教学在实际中运用中,也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既不能偏执,又不能偏废,要知道,探究性学习只是许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和策略。
参考文献:
[1]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 刘本举.例析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类型[J].中学生物学,2006,22(9)
[3] 周红.用生物科学发现史进行探究性学习[J].生物学教学200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