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修宪 撬动东亚安全底线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e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争斗与妥协中诞生的宪法
  2013年5月3日,日本“宪法日”,日本各界纷纷举行集会,纪念《日本国宪法》诞生66周年。1947年5月,这份日本执行至今的宪法正式生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法西斯失败了,为日本法西斯侵略张目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自然也不能再用了。1945年10月,驻日盟军统帅麦克阿瑟要求日本政府修改日本原宪法。日本币原重喜郎内阁成立了宪法问题调查委员会。4个月之后的1946年2月,这个委员会拿出了宪法草案,前几条跟之前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差不多,“日本国为君主国”,“天皇根据宪法行使统治权”等句子又出现了。
  这个力图保留天皇统治的宪法草案,出台得非常不是时候。就在一个月前的1946年1月,在驻日盟军总部等各方力量的推动下,日本天皇发表了《人间宣言》,承认天皇不是神,是人。还是在1月,由中苏美英等11个同盟国派遣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成立,部分国家的法官公开要求把天皇裕仁当做二战战犯来审判。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坚持“天皇统治”自然是触了霉头。驻日盟军总部麦克阿瑟将军随即直接插手日本宪法的修改。日本新宪法随即成了各方力量的角力点——日本政府内部一些人想借宪法继续天皇统治,一些在野政党则希望借宪法继续推动民主进程;中苏美英等12个反法西斯盟国组成的远东委员会中,部分盟国倾向于严厉限制日本军备,拿天皇制开刀;而拥有实权的驻日盟军最高长官、美国将军麦克阿瑟则希望保留天皇制,同时限制日本军备。
  1947年5月,各方角力尘埃落定。《日本国宪法》生效,保留了天皇制,但明文规定天皇是“国家象征”,不再具有实际权力,同时禁止日本拥有战争权力和能力。
  没有军队,也不能宣战的国家
  这部宪法被后世称为日本的“和平宪法”,第一章即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天皇无关于国政的职能。最关键的是第二章第九条的规定:日本放弃战争,否认战争力量及交战权。
  从此,日本政府没有了宣战的权力,也没有了陆海空军部队。时至今日,即使日本在六十多年时间里想方设法绕过和平宪法,最终建成了目前二十余万人的自卫队,并突破了宪法第九条的某些限制,可以驻兵海外。但是,日本依旧没有军队,也没有交战权。
  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是军队的日本自卫队,拥有了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这种“有实无名”,在和平时期似乎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其实麻烦不少。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大地震,海啸对福岛核电站造成很大破坏,日本政府命令自卫队奔赴核电站抢险,自卫队第一时间的反应是,以辐射为由拒绝执行这个命令,之后才迫于各方压力,改为延缓执行。原因即在于,宪法之下自卫队并非国防军,其成员只是国家雇员,理论上可以不承担那些强制性的危险义务。
  日本的“和平宪法”对日本军事力量的限制其实是有好处的。由于“和平宪法”,日本无法拥有正规军队,军费投入被一直限制在较低水准上,没有军事这个吞金巨兽,日本得以腾出手来实现战后的经济腾飞。
  六十余年的修宪与护宪
  由于二战后盟国对日本法西斯清算不彻底,日本的一些人,一直把日本“和平宪法”对日本武装力量发展和扩张的限制视为眼中钉。这些人认为,“和平宪法”是在驻日盟军监督之下制定的,剥夺了日本作为一个完整国家的国防权力,因此他们将“修改宪法”与“国家独立”、“摆脱二战战败国地位”画上了等号。这种想法实际站不住脚,因为日本对二战责任的反省并不彻底,对日本战犯的追究也很不彻底,对东亚各国和日本国内和平民众而言,“和平宪法”就是阻止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一道必要防线。
  六十余年来,日本国内要求修改宪法的活动一直存在,而且随着最近20年来经济的持续低迷而愈来愈明显。日本各界团体围绕第九条展开了各种解释,也通过自卫队、海外派兵等迂回方式,逐步突破第九条的一些限制,让日本拥有了国防武装,但是,和平宪法对于日本的军事扩张限制,目前依旧是有效的。
  1954年,日本经济逐步复苏之后,鸠山一郎内阁就开始张罗修改宪法,目标是宪法第九条对限制日本拥有国防军的规定,结果失败。后来,曾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甲级战犯的岸信介担任首相,他又要修改和平宪法,目标还是限制军备的第九条,依旧没成功。
  在日本政界的纷繁更迭中,“修改和平宪法”历经几十年,从一个单纯的军事独立思潮,变成了替政党争取选票的工具。
  其实在2013年宣布要修改宪法之前,2007年安倍晋三第一次担任日本首相的时候,他搞过修宪活动。那一次,安倍晋三带领自民党,把“修改宪法”当成了参议院议员选举的重要旗号,打所谓的“民族独立”牌来取悦民众,结果惨败。这是因为当时日本养老金管理曝出大丑闻,老百姓更关心自己的养老金会不会打水漂,以及经济不景气、就业低迷等切身利益问题,“修改宪法”离老百姓过于遥远,安倍的修宪旗子,未能拉来选票。
  6年之后安倍卷土重来,他的这面修宪旗子对政党拉票是否有效,不妨拭目以待,不过,对东亚各国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人士来说,这一轮日本“修宪”活动已然敲响了警钟。
  (责编:石磐)
  新闻链接:2013年安倍晋三的修宪目标集中在宪法第九十六条。第九十六条是对修改宪法的程序规定:如要修改宪法,须先得到日本参、众两院各三分之二以上议员的支持,之后还要获得半数以上国民投票的赞成。安倍晋三希望将三分之二议员支持的规定,改为只需获得参、众两院各二分之一以上支持。外界认为,如果第九十六条被修改,等于降低了修改宪法的难度,下一步修改最核心的第九条就变得相对简单。
其他文献
套在舌头上的牙刷  一对加拿大好朋友发明了一种不用手的牙刷,把它套在舌头上,利用灵活的舌头来清洁口腔,即用即抛,保证卫生。  垃圾袋帐篷  瑞典这款垃圾袋帐篷采用弹性抗力垃圾袋材料,具备轻质便携的特性。这款产品最大亮点就是使用后化身一个垃圾袋,将野营现场丢弃的垃圾全部装起来。  衣衫“打印机”  几年之后,人们买衣服或许不用再依赖网站或打折商场了,而是选择了款式后在自己家即可“打印”出实体。这台概
期刊
随着现代人寿命的延长,越来越多的六七十岁的低龄老人都要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赡养八九十岁的高龄父母。  他倒在买牛奶的路上  为了照顾九旬高龄的父亲,北京64岁的老汉张天东(化名)每天要忙碌十几个小时。一天早晨“砰”的一声,过度劳累的他倒在给老父母买牛奶的路上,再也没有起来。  他这一倒,以前由他苦苦支撑的家庭也塌了,一个瘫痪4年的老父亲,一个双眼失明的老母亲和一个慢性病缠身的老伴自此失去了主要
期刊
公园晨曲——北京天坛公园里的老人们
期刊
习近平闪光的知青岁月  习近平9岁那年,身为国务院副总理的父亲习仲勋遭受政治迫害,开始了长达16年被审查、关押、批斗、下放的岁月。1969年1月,不到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插队。一待,就是7年。不少梁家河村民记得,习近平带了满满一箱子书,同来的15个知青中,他的行李最重。梁家河年轻人常去习近平的窑洞,借书,听他讲外面的事。  梁家河村口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旁边墙上
期刊
2008年以后,每个重阳节,对我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因为4年前的这一天,我生命中那个最亲密、最重要的人,丢下我独自远行了……  一  我和晓天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依、相伴,风风雨雨,共同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他不仅是我生活中的好伴侣,也是我人生道路上可尊敬的兄长和老师。  初识晓天,是在1948年济南市刚解放不久我调到团市委办公室当秘书的时候。当时见到机关里有位长得称不上英俊,但举止儒雅、气度
期刊
让老年人通过麻将爱上背单词、学英语,是老薛的发明创造。  在北京天坛公园长廊边的长条椅子旁,两张麻将桌旁围了不少人,其中不少是高鼻子绿眼睛的外国人。“打麻将有什么好看的?咦?怎么全是英文字母?”不时有游人被这特殊的麻将吸引,离开又折返回来,一探究竟。  牌桌上的方块麻将,牌面上没有万、条、筒等字样,而是贴上了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这种英文麻将的发明人叫薛胜利,今年57岁,他说,这种麻将一张牌是一
期刊
成都有一名84岁的老裁缝王肃中,本应安享晚年的他竟然到大学画室做裸体模特。这件事情被媒体曝光后,有人猜测老人一定是由于生活所迫,有人痛斥老人子女的不孝,老人的子女也和老人断绝来往。然而,王肃中却称自己当裸模很“幸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裸模,儿女不与他来往  成都郊外大观里是一片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居民楼,王肃中就住在这里,他和老伴育有两儿两女共4个孩子,小儿子(老四)已经去世。  2012
期刊
退休以后,才4个月的小孙女小美来到家中,我当起了“全职奶奶”,“全天候”看孙女。她3岁时上了幼儿园,下午5点我去接她回来,陪她玩;让她在玩中学点有益的“本事”。晚8点多再送她去下了班的父母那里。  转眼间5年过去了,同事见面问我:“又出什么新书啦?”我回答:“这新书呀,‘写’在孙女身上了。”  播种  今年,照看孙女正好5年,以前手不停笔的我,虽没新的文字面世,但5年来我写的这本育孙的无字书,已在
期刊
1948年3月29日,南京政府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3月30日上午,蒋介石对外交部长王世杰说,他想让著名文人胡适当总统候选人。下午王世杰去找胡适,说了蒋介石的想法。胡适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最初回答:“我承认这是一个很聪明、很伟大的见解,可以一新国内外耳目。我也承认蒋公是很诚恳的。他说:‘请适之先生拿出勇气来。’但我实无此勇气!”  胡适三改主意  不过胡适的想法当天就变了。30日晚上,王世
期刊
丁老师:你好!  最近我很烦,主要是因为我母亲的事。老母已年近八旬,身体还不错。我父亲早年就过世了,她一个人住。母亲是个利索人。她做饭、做家务,织毛活,样样拿得起来。说实话,从我结婚,她就没有看上过我太太,她觉得儿媳妇称不上一个好女人,干什么家务都干不好,连洗菜、择菜都不能令她满意。因此我们没有在一起生活。  随着母亲年事渐高,我给她请了个小时工,帮她搞卫生。可请一个,她打发一个,个个觉得不如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