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生产实习的教学效果,该文以鲁东大学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等专业为实践平台,构建了学业导师指导下的就业、考研、毕业论文“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通过明确生产实习教学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元化生产实习基地等措施进一步完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将学生关注的就业、考研、毕业论文与生产实习加以有机融合,引入本科生学业指导教师制度,加强生产实习过程管理该实习模式能够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实习氛围,形成良好的生产实习运作环境,有效提高学生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
[关键词]学业指导教师制度;“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多元化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2-0081-03
生产实习是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完成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生产实习既可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又可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对现场生产情况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因此,生产实习是为学生将来融人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的第一步,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巾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生产实习现状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生产实习时间通常不少于3个月,甚至长达1年之久,几乎占据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时间的1/4。生产实习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都十分明确,一般有相关课题支撑。比如美国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企业和高校学生的权益,并有完善的奖助体系支持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高校也需要企业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很多美国企业愿意和高校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践[1]。德国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和实践,强调面向应用、面向实际、面向未来,培养掌握科学方法、擅长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保证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德国大学围绕实践理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这一核心,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创业等灵活多样的实习和实践活动。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积极合作,构建了企业主导、多方参与、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大学实习制度[2]。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院校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水平并不低,但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水平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3],其外在表现及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明确。由于合作企业不稳定,实习地点不固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和指导教师只能“见机行事”,生产实习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些学校将生产实習改为短时间的、随机性的参观,使生产实习成为一个名不副实的过程。
二是生产实习岗位设置不合理。由于生产实习的时间较短,企业在安排实习岗位时有一定难度,往往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让学生做一些单调、重复的工作,甚至安排一些打杂类的事情让学生去完成,如搬运、装车、打扫卫生之类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导致学生在生产实习中不能学到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知识,学生感觉生产实习的效果与自己的预期有较大差距,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生产实习的积极性。
三是高水平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十分缺乏。目前,高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但青年教师往往刚刚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就开始在高校任教,尽管他们科研能力较强,却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在生产现场难以给予学生具体有效的指导。
四是过程监控和考核体系不健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实习地点大都远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管理,这就导致过程监控和现场考核难以落实, 教师往往根据实习报告来评定成绩。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往往忽视实习现场的主动学习,把注意力集巾在撰写实习报告上。
五是学生对生产实习普遍不够重视。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习收获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学生本身。而不少学生认为生产实习可参加可不参加,有的学生忙于考研,有的学生已经开始联系找工作,没有把心思放在生产实习上。教师千方百计给学生安排实习项目而学生敷衍了事的结果是让生产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效果不理想。
鉴于国内高校生产实习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效果,许多一线教师结合白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比如胡瑞萍等提出“理论先导一实物剖析一现场体验”三位一体、递进安排的生产实习模式,以达到充分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提高生产实习效果的目标[4]。李延斌等、聂春燕等、曹晓燕等提出了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整合优化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生产实习,这对提高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及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意义[5-7]。为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与改革的积极性,白志毅等提出以学生评教为主体的有效的生产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8]。针对当前存在的校内实习多、校外实习少,参观实习多、顶岗实习少,集巾实习多、分散实习少这三大主要问题,苏小菱等构建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就业”三位一体实习模式,形成了“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共赢”的实习机制[9]。
二、学业导师指导下的“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思路
学生是生产实习的主体,而目前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普遍存在熬时间、混学分的思想,实习过程巾懒散、不追求质量。鲁东大学通过充分发挥学业指导教师的作用,探索毕业论文、考研、就业“三位驱动”的生产实习模式,进一步加强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提高学生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充分发挥生产实习在人才培养巾应有的作用。
(一)以人为本,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产实习体系
农学类专业的生产实习以往都是以到企业进行体力劳动为主,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不高。鲁东大学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及学生个人发展需要设置多元化的生产实习内容,建立了大型企业、巾小型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元化的生产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在性质上可划分为科研为主型和生产为主型。经过多年的努力,鲁东大学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专业与其他机构、企业合作共建了实习基地50余个,实习基地中的科研院所如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巾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实习企业如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烟台鸿源生物肥料有限公司及一些小型企业等,这些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实习需求。 (二)充分发挥学业指导教师的作用,加强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
鲁东大学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将本科生学业指导教师制度引入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学校从2014级本科生开始实行学业指导教师制度,本科生在入学初即选择一名专业教师作为自己的学业指导教师。学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及各类竞赛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同时负责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学业指导教师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情况,可根据学生的白身特点及发展规划推荐合适的实习场所,制定生产实习期间的具体计划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学业指导教师制度与生产实习的有机结合,学业指导教师在实习基地选择、实习过程管理及毕业论文选题等的指导巾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将毕业论文写作、科研创新活动与生产实习有机融合起来,将生产实习内容落到实处
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明确,以往的生产实习内容往往缺少科学规划,生产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在生产实习过程巾开展毕业论文写作准备可将生产实习内容落到实处。学生和学业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根据实习内容及学生个人兴趣共同商定毕业论文题目,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创新实验项目或参与科研课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研,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推动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创新的有效开展。
(四)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考研需求,激发学生参与生产实习的积极性
将学生高度关注的就业、考研需求与生产实习有机融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多元化的生产实习内容及实习形式,提高学生个人发展的竞争力并为学生的就业、考研创造机会。比如,对于有考研意向的学生可推荐到科研院所或大型企业的研发部门,重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有就业需求的学生可推荐到大巾型企业,重点培养学生的生产岗位适应能力和部门管理经验;对于有创业需求的学生可推荐到中小型企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宏观管理经验。
三、学业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实施效果
(一)生产实习效果明显改善
由于生产实习内容符合学生需求,因此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学业指导教师的全程跟踪指导与实习日志的实施,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较好地实现了生产实习的教学目标。
(二)毕业论文质量稳步提升
学生在大巾型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生产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内容充分考虑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的有效衔接,加上学业指导教师从选题、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等各环节进行细致指导,这些都使得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在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上有所增加。目前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专业有超过50%的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巾完成了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
(三)毕业生就业率提高
学校与企业或科研院所合作的良好氛围,内容充实、管理规范、学生热爱的生产实习模式,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以及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力强,就业率明显提高,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专业近3年的就业率均在97%以上。
(四)毕业生科研实践能力增强,其考研成功率明显提高
有考研愿望的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巾直接参与大型企业或科研院所的研发课题,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在考研笔试及面试过程中受到研究生招生单位的青睐,考研成功率明显提高,近3年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专业毕业生的考研率在50%左右。
四、学业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的推广应用
学业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已在鲁东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实施了3年,在园艺、农学专业实施了2年,并将在校内其他理T科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中进行进一步检验与完善。实践检验之后的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开展生产实习提供借鉴,对具有相似学科特色的农学类专业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该生产实习模式的推广,将会改变生产实习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的现状,切实提高生产实习效果,发挥生产实习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五、结语
生产实习是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是高校完成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农学类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明确、生产实习岗位设置不合理、高水平指导教师缺乏、过程监控和考核体系不健全、学生参与实习的主动性不够、学生对生产实习不重视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鲁东大学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等农学类专业,构建了学业导师指导下的就业、考研、毕业论文“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进一步明确生产实习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学生关注的就业、考研、毕业论文与生产实习加以有机融合,充分提高学生参与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进一步加强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该模式能充分发挥生产实习在人才培养巾应有的作用,对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开展生产实习提供借鉴,对具有相似学科特色的农学类专业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l]赵明刚.美国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评析[J].教育评论,2011(1):156-158.
[2]潘红波,闫军,沈晓辉,等.国内外工科生产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83-85.
[3]艾宁,阮慧敏,刘会君,等.创新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强化工程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150一153.
[4]胡瑞萍,陳智刚,魏志芳等.本科生“三位一体”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5):135-136.
[5]李延斌,高有华,孙学雁.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校内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6(7):31-32.
[6]聂春燕,王桔.电类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整合模式探讨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780-1782.
[7]曹晓燕,康杰芳.生物技术专业多元化生产实习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126-128.
[8]白志毅,何珊,马旭洲,等.水产养殖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5(6):67-69.
[9]苏小菱,王向军,黄华宏,等.生物技术专业三位一体实习模式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7(10):2470-2479.
[责任编辑:庞丹丹]
[收稿时间] 2019-03-25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教育本科教改重点项目“过程导向,能力为本,构建农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2018S009),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水产养殖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201802362012),鲁东大学本科教学研究项目“学业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9J58)。
[作者简介]闫冬春(1971-),女,山东菏泽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水产动物病害。
[关键词]学业指导教师制度;“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多元化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2-0081-03
生产实习是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完成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生产实习既可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又可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对现场生产情况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因此,生产实习是为学生将来融人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的第一步,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巾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生产实习现状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生产实习时间通常不少于3个月,甚至长达1年之久,几乎占据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时间的1/4。生产实习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都十分明确,一般有相关课题支撑。比如美国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企业和高校学生的权益,并有完善的奖助体系支持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高校也需要企业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很多美国企业愿意和高校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践[1]。德国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和实践,强调面向应用、面向实际、面向未来,培养掌握科学方法、擅长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保证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德国大学围绕实践理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这一核心,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创业等灵活多样的实习和实践活动。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积极合作,构建了企业主导、多方参与、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大学实习制度[2]。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院校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水平并不低,但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水平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3],其外在表现及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明确。由于合作企业不稳定,实习地点不固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和指导教师只能“见机行事”,生产实习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些学校将生产实習改为短时间的、随机性的参观,使生产实习成为一个名不副实的过程。
二是生产实习岗位设置不合理。由于生产实习的时间较短,企业在安排实习岗位时有一定难度,往往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让学生做一些单调、重复的工作,甚至安排一些打杂类的事情让学生去完成,如搬运、装车、打扫卫生之类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导致学生在生产实习中不能学到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知识,学生感觉生产实习的效果与自己的预期有较大差距,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生产实习的积极性。
三是高水平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十分缺乏。目前,高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但青年教师往往刚刚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就开始在高校任教,尽管他们科研能力较强,却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在生产现场难以给予学生具体有效的指导。
四是过程监控和考核体系不健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实习地点大都远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管理,这就导致过程监控和现场考核难以落实, 教师往往根据实习报告来评定成绩。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往往忽视实习现场的主动学习,把注意力集巾在撰写实习报告上。
五是学生对生产实习普遍不够重视。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习收获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学生本身。而不少学生认为生产实习可参加可不参加,有的学生忙于考研,有的学生已经开始联系找工作,没有把心思放在生产实习上。教师千方百计给学生安排实习项目而学生敷衍了事的结果是让生产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效果不理想。
鉴于国内高校生产实习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效果,许多一线教师结合白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比如胡瑞萍等提出“理论先导一实物剖析一现场体验”三位一体、递进安排的生产实习模式,以达到充分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提高生产实习效果的目标[4]。李延斌等、聂春燕等、曹晓燕等提出了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整合优化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生产实习,这对提高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及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意义[5-7]。为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与改革的积极性,白志毅等提出以学生评教为主体的有效的生产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8]。针对当前存在的校内实习多、校外实习少,参观实习多、顶岗实习少,集巾实习多、分散实习少这三大主要问题,苏小菱等构建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就业”三位一体实习模式,形成了“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共赢”的实习机制[9]。
二、学业导师指导下的“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思路
学生是生产实习的主体,而目前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普遍存在熬时间、混学分的思想,实习过程巾懒散、不追求质量。鲁东大学通过充分发挥学业指导教师的作用,探索毕业论文、考研、就业“三位驱动”的生产实习模式,进一步加强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提高学生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充分发挥生产实习在人才培养巾应有的作用。
(一)以人为本,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产实习体系
农学类专业的生产实习以往都是以到企业进行体力劳动为主,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不高。鲁东大学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及学生个人发展需要设置多元化的生产实习内容,建立了大型企业、巾小型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元化的生产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在性质上可划分为科研为主型和生产为主型。经过多年的努力,鲁东大学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专业与其他机构、企业合作共建了实习基地50余个,实习基地中的科研院所如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巾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实习企业如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烟台鸿源生物肥料有限公司及一些小型企业等,这些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实习需求。 (二)充分发挥学业指导教师的作用,加强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
鲁东大学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将本科生学业指导教师制度引入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学校从2014级本科生开始实行学业指导教师制度,本科生在入学初即选择一名专业教师作为自己的学业指导教师。学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及各类竞赛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同时负责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学业指导教师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情况,可根据学生的白身特点及发展规划推荐合适的实习场所,制定生产实习期间的具体计划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学业指导教师制度与生产实习的有机结合,学业指导教师在实习基地选择、实习过程管理及毕业论文选题等的指导巾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将毕业论文写作、科研创新活动与生产实习有机融合起来,将生产实习内容落到实处
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明确,以往的生产实习内容往往缺少科学规划,生产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在生产实习过程巾开展毕业论文写作准备可将生产实习内容落到实处。学生和学业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根据实习内容及学生个人兴趣共同商定毕业论文题目,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创新实验项目或参与科研课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研,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推动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创新的有效开展。
(四)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考研需求,激发学生参与生产实习的积极性
将学生高度关注的就业、考研需求与生产实习有机融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多元化的生产实习内容及实习形式,提高学生个人发展的竞争力并为学生的就业、考研创造机会。比如,对于有考研意向的学生可推荐到科研院所或大型企业的研发部门,重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有就业需求的学生可推荐到大巾型企业,重点培养学生的生产岗位适应能力和部门管理经验;对于有创业需求的学生可推荐到中小型企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宏观管理经验。
三、学业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实施效果
(一)生产实习效果明显改善
由于生产实习内容符合学生需求,因此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学业指导教师的全程跟踪指导与实习日志的实施,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较好地实现了生产实习的教学目标。
(二)毕业论文质量稳步提升
学生在大巾型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生产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内容充分考虑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的有效衔接,加上学业指导教师从选题、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等各环节进行细致指导,这些都使得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在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上有所增加。目前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专业有超过50%的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巾完成了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
(三)毕业生就业率提高
学校与企业或科研院所合作的良好氛围,内容充实、管理规范、学生热爱的生产实习模式,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以及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力强,就业率明显提高,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专业近3年的就业率均在97%以上。
(四)毕业生科研实践能力增强,其考研成功率明显提高
有考研愿望的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巾直接参与大型企业或科研院所的研发课题,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在考研笔试及面试过程中受到研究生招生单位的青睐,考研成功率明显提高,近3年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专业毕业生的考研率在50%左右。
四、学业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的推广应用
学业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已在鲁东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实施了3年,在园艺、农学专业实施了2年,并将在校内其他理T科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中进行进一步检验与完善。实践检验之后的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开展生产实习提供借鉴,对具有相似学科特色的农学类专业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该生产实习模式的推广,将会改变生产实习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的现状,切实提高生产实习效果,发挥生产实习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五、结语
生产实习是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是高校完成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农学类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明确、生产实习岗位设置不合理、高水平指导教师缺乏、过程监控和考核体系不健全、学生参与实习的主动性不够、学生对生产实习不重视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鲁东大学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等农学类专业,构建了学业导师指导下的就业、考研、毕业论文“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进一步明确生产实习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学生关注的就业、考研、毕业论文与生产实习加以有机融合,充分提高学生参与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进一步加强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该模式能充分发挥生产实习在人才培养巾应有的作用,对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开展生产实习提供借鉴,对具有相似学科特色的农学类专业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l]赵明刚.美国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评析[J].教育评论,2011(1):156-158.
[2]潘红波,闫军,沈晓辉,等.国内外工科生产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83-85.
[3]艾宁,阮慧敏,刘会君,等.创新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强化工程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150一153.
[4]胡瑞萍,陳智刚,魏志芳等.本科生“三位一体”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5):135-136.
[5]李延斌,高有华,孙学雁.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校内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6(7):31-32.
[6]聂春燕,王桔.电类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整合模式探讨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780-1782.
[7]曹晓燕,康杰芳.生物技术专业多元化生产实习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126-128.
[8]白志毅,何珊,马旭洲,等.水产养殖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5(6):67-69.
[9]苏小菱,王向军,黄华宏,等.生物技术专业三位一体实习模式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7(10):2470-2479.
[责任编辑:庞丹丹]
[收稿时间] 2019-03-25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教育本科教改重点项目“过程导向,能力为本,构建农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2018S009),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水产养殖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201802362012),鲁东大学本科教学研究项目“学业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9J58)。
[作者简介]闫冬春(1971-),女,山东菏泽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水产动物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