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低、中年级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的影响,决定了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课堂上容易疲劳,注意力易分散,好奇、活泼、可塑性强。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良好的教学策略、科学的教学设计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兴趣是学习的前提,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生能学到知识,进行集中注意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我的有效策略就是让游戏引领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
一、游戏从教材中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认一认——《舌牙耳目》,教材内容图、字搭配,色彩明丽,生动、逼真,贴近学生生活。上课前,备课组共同讨论教材,钻研教材,为这节课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说五官”,口令如下:
耳朵、耳朵——听声音
眼睛、眼睛——看东西
舌头、舌头——尝味道
嘴巴、嘴巴——学说话
牙齿、牙齿——嚼食物
……
“快速找五官”这个游戏可以当作课前游戏,也可以当作课中游戏。意在集中学生注意力,激情激趣。从有趣的“说五官”游戏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对汉字“舌牙耳目”的学习、巩固。“说五官”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
课前游戏是一种主动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全员参与的活动,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这种从教材中提炼出来的游戏,对学生学习知识是一种正确引领。它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辨,去发现,去体验,继而受启发,融会贯通,增长知识,增长智慧。课中游戏还能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减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疲劳,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达到成功教学的目的。
二、游戏从学科渗透中来
小学语文课堂有它的旋律和节奏。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常在开篇安排一篇诗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教材的稳固性和恒定性使它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精神感召力。上课前,我们不妨向自己发问:发自内心的微笑还有没有?今天倾听学生了吗?蹲下来看学生了吗?让我们走近学生身边,走进学生的心田,拥有这样一份美好的情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此“道”的核心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氛围,以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去。
许多曼妙的课文充满了韵律美。一些优美的诗歌经久传唱。在学习课文前,我找到音乐老师沟通交流,请他在音乐课堂上教唱这些歌曲。并向他请教歌曲的曲谱,截取曲谱中最有代表性的小节,设计了一种新的游戏——“打节奏”。
如:我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除了带领学生完成识字、朗读、理解、背诵的学习任务,课前和课中都采用了“打节奏”这个游戏来激趣课堂。
节奏如下:o×××|× .×|×× ×|×——1|
“打节奏”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旋律之中,学生在打节奏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整个教室回荡着活泼、欢快的旋律。这种高涨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学生自觉地融入到学习诗歌美文的情境之中。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开始了轻松的识字、读文、品文、诵文、唱文。
三、让游戏引领学生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需要引进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利用游戏创设合作活动,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人有两个宝》一文告诉我们:只有手脑并用,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才能增长知识、智慧和才干。我在教学《人有两个宝》一文时,设计了一个手脑并用的游戏——“一枪打四鸟”,游戏规则是:左手伸出四指,并拢;右手伸出食指作手枪状,接着,右手伸出四指,并拢;左手伸出食指作手枪状,如此反复,游戏完成。
有的学校不仅让学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还为学生设计了手操,每一节手操都可以当作一个课堂游戏。把游戏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只是成功教学的一种策略,它能达到有效的激情激趣。游戏要常用,也要慎用,一定要精心设计,绝不能滥用。那种一味地为了点缀教学、烘托气氛的游戏,不做也罢。
教学策略是方法,是手段,是科学,是智慧。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更要注重研讨、探究、反思。时代在飞速地前进,学生在变化中成长,教改在深入地进行,教学的方法更是法无定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学生为本。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教学方法的探寻,应在反思中提炼,在探究中升华。
愿每一位教师潜心教学,创设和谐课堂、愉快课堂,唱响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优美旋律。
一、游戏从教材中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认一认——《舌牙耳目》,教材内容图、字搭配,色彩明丽,生动、逼真,贴近学生生活。上课前,备课组共同讨论教材,钻研教材,为这节课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说五官”,口令如下:
耳朵、耳朵——听声音
眼睛、眼睛——看东西
舌头、舌头——尝味道
嘴巴、嘴巴——学说话
牙齿、牙齿——嚼食物
……
“快速找五官”这个游戏可以当作课前游戏,也可以当作课中游戏。意在集中学生注意力,激情激趣。从有趣的“说五官”游戏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对汉字“舌牙耳目”的学习、巩固。“说五官”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
课前游戏是一种主动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全员参与的活动,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这种从教材中提炼出来的游戏,对学生学习知识是一种正确引领。它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辨,去发现,去体验,继而受启发,融会贯通,增长知识,增长智慧。课中游戏还能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减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疲劳,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达到成功教学的目的。
二、游戏从学科渗透中来
小学语文课堂有它的旋律和节奏。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常在开篇安排一篇诗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教材的稳固性和恒定性使它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精神感召力。上课前,我们不妨向自己发问:发自内心的微笑还有没有?今天倾听学生了吗?蹲下来看学生了吗?让我们走近学生身边,走进学生的心田,拥有这样一份美好的情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此“道”的核心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氛围,以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去。
许多曼妙的课文充满了韵律美。一些优美的诗歌经久传唱。在学习课文前,我找到音乐老师沟通交流,请他在音乐课堂上教唱这些歌曲。并向他请教歌曲的曲谱,截取曲谱中最有代表性的小节,设计了一种新的游戏——“打节奏”。
如:我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除了带领学生完成识字、朗读、理解、背诵的学习任务,课前和课中都采用了“打节奏”这个游戏来激趣课堂。
节奏如下:o×××|× .×|×× ×|×——1|
“打节奏”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旋律之中,学生在打节奏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整个教室回荡着活泼、欢快的旋律。这种高涨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学生自觉地融入到学习诗歌美文的情境之中。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开始了轻松的识字、读文、品文、诵文、唱文。
三、让游戏引领学生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需要引进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利用游戏创设合作活动,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人有两个宝》一文告诉我们:只有手脑并用,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才能增长知识、智慧和才干。我在教学《人有两个宝》一文时,设计了一个手脑并用的游戏——“一枪打四鸟”,游戏规则是:左手伸出四指,并拢;右手伸出食指作手枪状,接着,右手伸出四指,并拢;左手伸出食指作手枪状,如此反复,游戏完成。
有的学校不仅让学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还为学生设计了手操,每一节手操都可以当作一个课堂游戏。把游戏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只是成功教学的一种策略,它能达到有效的激情激趣。游戏要常用,也要慎用,一定要精心设计,绝不能滥用。那种一味地为了点缀教学、烘托气氛的游戏,不做也罢。
教学策略是方法,是手段,是科学,是智慧。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更要注重研讨、探究、反思。时代在飞速地前进,学生在变化中成长,教改在深入地进行,教学的方法更是法无定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学生为本。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教学方法的探寻,应在反思中提炼,在探究中升华。
愿每一位教师潜心教学,创设和谐课堂、愉快课堂,唱响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优美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