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集束化护理在ICU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吉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lo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入住ICU期间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的效果。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动脉夹层术后入住ICU的6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优化组各30例。一般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策略干预,优化组在一般护理策略的基础上实时集束化护理,主要包括各系统监护、并发症监护、营养支持、疼痛控制以及心理建设等。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应激、生活质量、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优化组术后恢复明显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应激、心理应激、生活质量在术后ICU入住当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应激、心理应激在ICU转至普通病房当日均明显低于出院当日、术后ICU入住当日,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出院当日、术后ICU入住当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ICU转至普通病房当日、出院当日生理应激、心理应激明显低于一般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般组比较,优化组并发症降低,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明显缩短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ICU入住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心理应激、生理应激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基于气道分级管理策略的胸部物理疗法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对通气状态及肺部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干预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给予基于气道分级管理策略的胸部物理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每日排痰量多于对照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
对于当前的高等教育来说,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较新的培养方式,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解决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参考以往人才培养的经验以及当下面临的问题,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既要根据培养目标做好培养模式的落实,也要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板问题,全面推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使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方面达到创新要求,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经验支持,确保高校人才培养在组织实施方面能够具备更强的针对性,并在
微课因其耗时短、碎片化、信息丰富和跨越时空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微课是单向教学,教师话语是传递信息的主要语言形式。此外,其他语言形式,如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也能传递信息,这体现出了微课的多模态化话语特点。本文选取《初级汉语语法》和《初级汉语语法进阶》中的49个微课作为研究对象,对汉语语法教学微课中的教师话语和多模态话语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特点和教学影响,为新手教师提供参考性建议。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丹皮酚脂微球(Pae-LM)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平均粒径和离心稳定性常数(Ke)为评价指标,分别对油相以及复合油比例、磷脂(PC)和硬脂酸用量、乳化剂种类、稳定剂种类及用量、PC与CH(胆固醇)的质量比、高速剪切温度及时间、均质压力及时间进行处方工艺筛选。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丹皮酚投药量、高压均质压力对Pae-LM制剂性质的影响,用二项式模型及多
社团活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学校有效组织开展社团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能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张扬个性的平台。所以教师应积极探索小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组织形式,从而通过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践教学,在深入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小学生社团活动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有效组织小学生社团活动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相关
二氧化锡(SnO2)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但其单独使用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偏低,限制了在光催化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半导体复合,不仅可以提高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还能拓宽吸收光谱范围。核壳结构因具有可设计性、大比表面积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SnO2进行结构设计,调节合成工艺制备了系列SnO2核壳微球,并对其工艺、结构及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
3D打印混凝土可实现数字设计、一体化快速打印建造成型,具有整体性好、气水密闭、保温隔热、灵活定制、经济耐用以及安全可靠等技术优越性。基于负压医疗标准和技术参数,提出一种可拼接组装、快速就位、安全耐久的3D打印混凝土负压医疗舱空间胶囊结构。基于打印工艺和材料参数开展数值模拟,分析了负压医疗舱结构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建造安装阶段的结构性能,并通过模态分析研究了不同激励工况下的结构振动
建立大数据驱动下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是一次深刻的养老服务治理模式变革,而非治理的技术化替代。以数字治理理论为解释框架,从治理工具、组织形态、互动关系和行动策略四个层面分析了技术迭代背后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际运行逻辑的转变,明晰大数据技术、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和“基于老年人需求的整体性”治理模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治理转型与技术变革的交叠之际,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在提升服务效能过程中面临诸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