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和走访调研方法,对保定市部分高校创业教育作用和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分析和阐述,从提高创业认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社会关系等四方面对保定市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就业形势一直十分严峻。人们生活的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都离不开一个稳定的就业环境的创作。只有就业这个问题得到解决,社会发展才能稳步繁荣前行。我国的经济正在经历重要的转型期,从之前的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型为现在更能持续发展的创新驱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话环境,李克强总理也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头一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概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一次成为了政府层面的新号召,同时也是是市场的新要求,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新一轮改革。2015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信息显示,新增的创业以及准备创业的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就占一半以上,可见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力量,因此高校在推进整个社会创业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创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高等教育界和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国外创业教育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欧美国家。1970 年在美国就提出来关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内容,并且还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关于创业的教程和教材。并提出来一整套的新教学理念,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奠定了基础。之后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全球掀起了热潮。在我国先后有王一川、李志永等学者就创业教育形成先进的教学体系,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模式。如“聚焦式创业教育”和“普及性创业教育”两种模式,
我国大学生创业兴起于20世纪末,通过几年发展,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大致归纳为三种模式:人大模式,所谓的人大模式就是注重学生的创业意识,构建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特点。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北航模式,所谓北航模式就是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资金,提供创业帮助和咨询服务等帮助的特点。上海交大模式,所谓上海交大创业教育就是综合式创业教育,及人大模式和北航模式为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2011年,河北省人社厅也出台了相应的就业创业活动,开展了“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引领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从而出尽全民的创新创业。
3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和走访调研方法,对保定市部分高校创业教育作用和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分析和阐述,期望找出现有保定市高校创业创业教育等方面的不足以及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社会功能的强化方式,在此基础上,最终从提高创业认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社会关系等四方面对保定市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一些建议。调研问卷发放对象为保定市在校大学生,问卷共分两个部分: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现状,其中涉及对创业的理解、创业动机、创业教育普及度、创业困境等问题。走访调研主要走访保定市就业服务局、学生企业者与保定市各高校创业指导中心。
4 研究結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政府的新号召,更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的人群,就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三股推动创新创业的力量中,高校应该发挥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才能为这个共同的目的提供卓越的人力资源,使得高校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高校有着广大科研、专业技术人才,高校教职工不光是创业培养者更是创业的实践者。保定市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创业意识教育薄弱、创业教育缺乏灵活性、创业教育对象只着眼于本校学生等问题。
高校要进行创业培养要进行如下方面改革:
首先就得培植和树立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应该把这种精神和意识植入到高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展开的一个出发点,以及教育工作的一个目的;
其次要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方案,要将创业教育普及到每个学生身上,为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要通过必修、选修、竞赛等多种手段为有创业意识的学生提供智力支持、为大众学生提供创业启蒙;
再次要实行灵活的学生考评体系和弹性的学业修业年限,鼓励学生以创业实践抵扣学分,建立休学创业制度;
最后提升高校促进社会创业功能,通过与政府合作,在有专业优势的高校开展短期创业教育培训班,通过专家讲堂、企业家分享,普及全民创业意识,提高全民创业能力。
就目前来看,我国有关创业教育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上,而对于高校在社会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作用却缺乏研究。本课题不光关注高校校园创业教育,更加提倡高校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深化高校社会服务功能,校企进行深度、多方位合作,营造社会创新创业氛围。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做到四个“统筹”,即统筹通识课程和专业教程,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统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让学生在校园成长,利用社会、企业资源,引导学生社会成才;让全社会共享高校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一川,陈圆.美国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对江苏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32).
[2] 李志永.日本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9(03).
[3] 罗涤,高微,赖炳根.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分析及其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就业形势一直十分严峻。人们生活的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都离不开一个稳定的就业环境的创作。只有就业这个问题得到解决,社会发展才能稳步繁荣前行。我国的经济正在经历重要的转型期,从之前的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型为现在更能持续发展的创新驱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话环境,李克强总理也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头一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概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一次成为了政府层面的新号召,同时也是是市场的新要求,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新一轮改革。2015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信息显示,新增的创业以及准备创业的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就占一半以上,可见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力量,因此高校在推进整个社会创业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创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高等教育界和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国外创业教育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欧美国家。1970 年在美国就提出来关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内容,并且还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关于创业的教程和教材。并提出来一整套的新教学理念,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奠定了基础。之后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全球掀起了热潮。在我国先后有王一川、李志永等学者就创业教育形成先进的教学体系,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模式。如“聚焦式创业教育”和“普及性创业教育”两种模式,
我国大学生创业兴起于20世纪末,通过几年发展,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大致归纳为三种模式:人大模式,所谓的人大模式就是注重学生的创业意识,构建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特点。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北航模式,所谓北航模式就是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资金,提供创业帮助和咨询服务等帮助的特点。上海交大模式,所谓上海交大创业教育就是综合式创业教育,及人大模式和北航模式为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2011年,河北省人社厅也出台了相应的就业创业活动,开展了“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引领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从而出尽全民的创新创业。
3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和走访调研方法,对保定市部分高校创业教育作用和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分析和阐述,期望找出现有保定市高校创业创业教育等方面的不足以及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社会功能的强化方式,在此基础上,最终从提高创业认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社会关系等四方面对保定市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一些建议。调研问卷发放对象为保定市在校大学生,问卷共分两个部分: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现状,其中涉及对创业的理解、创业动机、创业教育普及度、创业困境等问题。走访调研主要走访保定市就业服务局、学生企业者与保定市各高校创业指导中心。
4 研究結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政府的新号召,更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的人群,就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三股推动创新创业的力量中,高校应该发挥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才能为这个共同的目的提供卓越的人力资源,使得高校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高校有着广大科研、专业技术人才,高校教职工不光是创业培养者更是创业的实践者。保定市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创业意识教育薄弱、创业教育缺乏灵活性、创业教育对象只着眼于本校学生等问题。
高校要进行创业培养要进行如下方面改革:
首先就得培植和树立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应该把这种精神和意识植入到高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展开的一个出发点,以及教育工作的一个目的;
其次要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方案,要将创业教育普及到每个学生身上,为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要通过必修、选修、竞赛等多种手段为有创业意识的学生提供智力支持、为大众学生提供创业启蒙;
再次要实行灵活的学生考评体系和弹性的学业修业年限,鼓励学生以创业实践抵扣学分,建立休学创业制度;
最后提升高校促进社会创业功能,通过与政府合作,在有专业优势的高校开展短期创业教育培训班,通过专家讲堂、企业家分享,普及全民创业意识,提高全民创业能力。
就目前来看,我国有关创业教育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上,而对于高校在社会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作用却缺乏研究。本课题不光关注高校校园创业教育,更加提倡高校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深化高校社会服务功能,校企进行深度、多方位合作,营造社会创新创业氛围。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做到四个“统筹”,即统筹通识课程和专业教程,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统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让学生在校园成长,利用社会、企业资源,引导学生社会成才;让全社会共享高校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一川,陈圆.美国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对江苏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32).
[2] 李志永.日本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9(03).
[3] 罗涤,高微,赖炳根.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分析及其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