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心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1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小就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非常感兴趣,又涉猎了古代日本史,在读中国古籍之余,也读了不少关于日本历史的书。东亚文化固有一种精神上的共性,了解了日本和中国文化的共通与传承后,我欣赏中国的士大夫精神,同时也对日本武士道精神带有憧憬。在大学时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我便开始学习剑道,想用这种方式修行自己的内心。
  在剑道修行的过程中,我产生了很多疑惑。剑道作为一种单对单格斗技术的竞技项目,不仅是体育,也是武术和武道,当面对技术上的阻碍和练习上的问题时,我总会怀疑自己,甚至还萌生了退出的想法。周围的人事等问题萦绕心间,让我不断问自己,是否应该继续下去。
  香港剑道的氛围其实有点奇怪:很小的一个地方,道馆林立,还有香港剑道协会的统管。剑协接受政府部门的资助,也有了政府的官僚气息。入任意一家道馆修习,就自动成为剑协的会员,每年交会费,但我们这些会员,一不能投票,二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三也不知道经费走向。所以在这里,我身边的剑友,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国人,有时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在“香港剑道”这个圈子里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尤其像我这种身处较为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离融入始终还是隔了一层,所以疑惑更深。
  我们道馆“国际化”程度很高,有日本人、韩国人、韩裔澳洲人、泰国人、苏格兰人、加拿大人等等。
  教授剑道的先生是日裔巴西人。有着亚洲外貌,日本血统,在巴西出生、长大,在香港工作。他也是第一个拿到剑道八段的“非日本国籍”剑道家。
  但这些都不过是标签,只是一种身份辨识的符号。对我们来说,他就是老师,是尊敬的先生。
  一次日常的训练,我因为下班太晚,迟到了,换好道服到道场时,先生已经带着大家开始热身和挥击。场外,一位看上去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奶奶略皱着眉,坐在椅子上,聚精会神地看着场内。
  我并不认识她,不过她穿着运动外套,散发出来的气势很强,但又很平和,可能是修行的前辈吧。
  “晚上好。”我半鞠躬,尊敬地向她行礼。
  这时她才注意到我,起身,舒展了眉头,也回了一礼。我并未多想,进入道场加入大家的基础练习。基础练习完后,如往常一样,在前辈的组织下,大家排列成行、正襟危坐,准备接受先生的教诲,向先生行礼。这是在戴上护具练习之前必要的礼仪。
  先生讲了一些正式练习的要点,指出了刚刚基础练习时的不足,突然插入了一句: “注意到那边的老人家了吗?”
  大家都向外望去,老奶奶看到大家望过来,欠了欠身,向大家问候。她还是略皱着眉,但眼神带着的并不是不满,应该说,是一种“担心”。
  先生微笑着说:“她是我的母亲,今年七十岁了,这次趁放假,她从巴西来看她的孙子孙女,顺便来看看我。哈,别看她这样子,她可是剑道六段哟。所以,大家今天可得认真一些,注意气势,把自己最强韧的一面展示出来!”
  “是!”
  “把護具带上,开始练习!”
  训练结束后,先生请老人家人道场给我们讲讲话。老奶奶缓缓进来,站立着,先散了一礼,接着慢慢用日语说道:“大家今天的气势惊人,我看到了,果然大家都十分努力呐。不过,大家也要注意休息,注意身体。不论是前辈也好,初学者也好,在道场里,要聆听先生的指导,做到最好,但自己在家练习时,可不要太拼命了。尤其是前臂,被打到很痛的。看到有这么多年轻人修行剑道,我实在很高兴,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但一定要记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随后,她躬下身,缓缓行了一个礼。我们则回礼。
  出了道场后,先生叫我过去: “你今天的打击动作很不错,但是心中有些动摇,气势没有发挥出来,和平时很不一样,很明显。怎么了,最近还好吗?工作上顺利吗?”
  我当时很诧异,因为自己并没有告诉过先生自己遇到了问题,但在训练中,我的动作反映了我的心境,在竹剑相接触时,我内心的动摇被先生捕捉到了。
  “我对公司的人际关系有些疑惑。”我坦言。
  “是因为环境的问题吗?你的身份问题?”
  “可能是的。”
  “这种事在哪都会有的,日本也好,巴西也好,香港也好,大家都会先看到你的身份,然后区别对待。这个问题你自己能解决吗?”
  “我不知道。如果同事因为你的身份而排斥你,先生你会怎么做?”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努力展现自己,用能力让他们改变自己的看法。不过你也可以去寻找一个新的环境,这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做法。哪种适合你,就取决于你了。”
  我体味着先生所说的话,向先生行了一礼,感谢先生的指导。先生随后去指导其他剑友,告诉他们可以改进的地方。老人家这时拿了一板药递给先生,皱着眉头,不满道: “你快五十了还跟年轻人一样打得这么拼,注意一下你的支气管炎。”
  先生笑道: “噢,你来了我高兴嘛,还可以帮我指导一下学生。”
  看到这个场景,我不禁脑子一热,走上前去,问先生: “先生,那个,我听说‘剑即是心’,我想问,剑,就是心吗?”
  老奶奶听到这个问题,微笑而好奇地打量着我,随后看着先生,似乎在期待他的回答。先生注视着我的眼睛,沉默了几秒,说道:“不,剑就是剑,心就是心。剑道没有那么复杂,人心也没有那么复杂,不必强证自己的剑,自己的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理解别人的剑与心就好了。”
  听到这个回答,我忽然想起好几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这个道场的时候,面对高大的先生,怯生生但又非常兴奋地问: “老师您好,我想学剑道,想观摩一下。”
  先生面带微笑地说: “好啊。”随后欢迎我,“进来看吧,找一个合适的地方,随便坐下。如果你想挥动竹剑的话,我这里有,你可以试一试。”
  我始终记得那时先生的微笑,他平实的言语饱含着巨大的力量,也始终记得我挥动竹剑时激动的心情。我想,那个傻傻而怯怯的胆小鬼,面对自己喜欢的事也会展现出无比的勇气。更何况,有像先生那样强大而温柔的人作为榜样站在我面前。这些,想来就是我练习剑道的初心吧。
  剑即是心吗?
  剑就是剑,心就是心。每当我心生疑惑时,我就会想起这句话。
其他文献
创作谈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虱子咬人通常不会只咬一口,而是贪得无厌地以第一个伤口为直径,方圆寸长的皮肤都会被咬。虱子咬人留下的包,中间有一个圆点凸起,质地坚硬。整个包都让人十分痛痒,并且越挠越痛痒。如果你在用力挠时恰巧碰到了正在吸食鲜血的虱子,把它的身体挤破了,它体内的病原体很可能会随着抓痒被带入它咬的伤口,引发一系列后遗症。  初中的时候读到这句话,只觉得画面不良
期刊
这是一个动感的年代,速度与节奏变成生活的代名词,人们一天一天让自己身处前所未有的辽阔之下,却将生活过得越发粗疏,让外在的动感与感动背道而馳。此时,我们是否要将自己从科学与理性中暂时解放出来,回到生活本身,感受每一个细节,为之而动情动心,恢复其本有的温情。
期刊
★★★  知青穿上一件鲜红大衣,抹一只艳彩胭脂,挥一挥拳头,“绝不服输。”她说。  出门去等公司的车来接。  车子来迟了。  知青拉一拉大衣襟。  一阵寒风吹来,她打一个冷战,老天,这里快变西伯利亚了。  她想起女上司幽幽地抱怨: “早上不愿起床时,只想叫‘所有的名与利都不要了,让我多睡三个小时吧’。”真没出息。  知青不由得笑出来。  她顿着足取暖,该死的司机,把车开到什么地方去了。  就在这个
期刊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似乎都很喜爱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者是亲赴绿水青山的感官享受,前者是足不出户却犹在绿水青山中的心灵体验。现代人往往选择去不同于日常环境的陌生地度假。旅途中,哪怕开着熟悉的车,听着家人同样的絮叨,吃着习以为常的食物,感受却与平时大不相同,似乎在风景秀丽的野外或陌生的城市,平常事都更值得珍惜,也更易触动日渐麻木的心。  旅途的珍贵便在于此,它把人们从两点一线的生活中抽离出来
期刊
当你重新筑起你的墙壁——  你的炉灶,床铺,亲椅  别把你的眼泪悬挂于那巳消逝的  不再和你一起生活的事物  把眼泪挂在石头上吧  别挂在木头上——  不然它会哭进你的睡眠  短暂的,必须履行的睡眠  当你躺下,别悲叹,  不然,你的梦里  将混入死者的汗液  啊,是那些墙壁和器物  像风的竖琴般敏感  像一块农田,生长着你的痛苦  井在你身体里,察觉尘埃的至亲  建造吧,当时间轻轻流逝  但别在
期刊
我挺想拥有平凡的生活,听到简单的问候,温暖一颗冰冷的心。  母亲病了,倒在沙发上,脸色白得吓人,冷汗流淌不止。父亲很急,抓着我不停地数落,埋怨我何故走得那么远也不说一声。我默不做声,只是看着他毫无血色的脸。  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奶奶端着药走了进来,他小心翼翼地接过,扶起母亲的身子,轻唤“该吃药了”,又小心翼翼地吹凉,生怕烫着母亲。而我却只能干站着,什么也做不了。  父亲喂完了药,就坐在旁
期刊
寻梦环游记  导演:李·昂克里奇/阿德里安·莫利纳 编剧:李·昂克里奇/阿德里安·莫利纳/马修·奥尔德里奇/詹森·卡茨  配音:安东尼·冈萨雷斯/盖尔·加西亚·贝纳尔/本杰明·布拉特/阿兰纳·乌巴奇/芮妮·维克托  类型:喜剧/动画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日期:2017-11-24  片长:105分钟  皮克斯和迪斯尼共同推出了電影《寻梦环游记》,我在上映的第一时间就去电影院看了。周末的电
期刊
【作者简介】  杨万里( 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也称“中兴四大诗人”)。一生写作勤奋,现存诗约4200首,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号“杨诚斋体”。他的诗文收集在《诚斋集》中,共133卷。  原文  李台州传  李台州者,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
期刊
睡前,我关掉了所有的灯——除了佛台上那盏。灯光柔和地撤在佛像的脸上,显出一抹暖色。我感觉耳边又响起了那低沉、缓慢,带着乡音的经咒声。佛依旧保持着慈悲微笑,只是那佝偻身影不在眼前……  我记忆中她这样好几年了。每天当她做晚课时,我都在旁边看着,听着她念繁杂、冗长的经文。她平时特爱整洁,浑身上下千千净净十分清爽,却总要跪在灰尘层层铺盖的地板上一次次磕头。她记忆不好,楼层都时常走错,却坚持背下了一篇又一
期刊
“感”的篆体是这样的:感。大概从它诞生起就一直是“咸心”。《说文解字》说:“从心,咸声。”说明这是个地道的形声字。《说文解字》还说:“感,动人心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的“感”都在于“动人心”。如此看来,“感”是“咸心”,即“都在于人心”。那么“咸”就不只是作声旁,而且兼有会意的作用。我们的先民一直觉得脑主思维,心主情感。到今天,尽管已经科学化了,但当我们有某种感觉或感情的时候,也能触摸到自己不一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