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有疑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动脑的表现。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语文课程标准》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新理念意在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建立正确价值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质疑的能力培养,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发挥创新的潜能,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眼前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有无穷无尽的疑问,爱提问题是儿童的天性。但随后因成人过多的告知、规范和干预,消蚀了他们好奇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课堂上也因不会提问,或因为害怕提不好问题而不敢提问。这时,我们应想些办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一见有敢于发言的给予大大表扬甚至奖给小礼品,小学生好胜心强,再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将质疑精神进行到底。
  再来,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另外,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感到提出自己独到的问题是自由而又安全的。尽量减少对学生质疑和思维的限制,给予足够的时间,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同时,不对学生的独特问题进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质疑的安全感,敢于接连不断地质疑。这样激疑促思的同时,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引导学生如何质疑
  1.在预习中质疑
  在学每一篇课文之前,我总要让学生进行预习,学生在预习中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产生一些疑惑。我就要求学生把在阅读中遇到的不懂的、有疑惑的地方用“——?”表示出来,在书上留下思考的轨迹。如《詹天佑》一文,在预习后,学生通过学习小组讨论,提出了许多问题: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铁路?这么艰巨的工程他为什么敢接受?外国人为什么要阻挠我们自己国家的人修筑铁路?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会遇到什么问题,又是怎么克服的等。这些问题经小组整理,都与中心有关,讲读时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边议。这样,学生能准确得把握中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2.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起“画龙点晴”的作用,所以在初学课文时,可以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围绕课题来提问。如《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狼和小羊》:“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雪地里的小家》:“为什么讲这些小动物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桥》为什么文章以桥为题呢?”从课题入手,紧扣题眼就能激发学生思维,从而读懂课文。
  3.抓重点句质疑
  重点句子在文章中对表达中心,突出中心起了重要作用。抓住中心句的学习,往往能串联全篇课文,使教学浑然一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重点句子入手,看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弄懂了没有,文中为什么要这么写?从而引起思考,提出问题。:如第三册《小马过河》有一句话“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如第三册《美丽的公鸡》有一句话:“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可以启发学生从这些话语中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4.根据课后思考与练习质疑
  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具体体现了文章的思路、训练、重点、难点和个性特点,是围绕重点展开的基本功综合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从这些地方找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便会通过这些问题掌握怎样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
  5.抓住课文的结尾处质疑
  如《三个儿子》一文,课文结尾写到:我只看见一个儿子。“为什么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是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还有教材中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虽言尽而意未尽,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如《穷人》这篇课文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就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可以让学生从此处来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学会释疑
  学生有疑了,又怎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达到无疑呢?
  1.反复诵读,自然释疑
  质疑是求知的钥匙,释疑则是求知的目的.当学生抓住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时我们应该采取把问题“还”给学生的方法,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一个突破口,反复研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或者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如,在《称象》一课中,学生提出其中的这样几个问题:这头象是谁送给他的?是谁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为什么会想到用船称象这一办法?前两个问题读书后就能解答,而后一个问题则需要老师的帮助和诱导了。
  2.集体讨论,相互释疑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比较有思考梯度的问题,应该通过组织讨论交流解决。如《圆明园的毁灭》,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解疑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必要时还可以争论,人人动脑思考,不断完善其问题的答案。这样做,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释疑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做学习的主人的成就感。
  让学生学会质疑,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其他文献
“共振”原是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物体在受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振幅最大。这一原理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过程,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固有频率”,因人善诱,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师生双方产生“共振”现象,才可使课堂教学和谐、高效。下面本文以历史课堂教学管理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师生共振、实现课堂教学管理有效创新的问题。 
多年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接到了一个特殊的案件。案件本身很简单,有两个人在毒品交易过程中被当场抓获,继续搜查时,警察在他们的汽车中发现了一把手枪。依据美国现行法律,如果在毒品交易过程中持枪,必须加重处罚,刑期增加1至5年。  对于要不要增加刑期,在最初的联邦地区法院审理中,法官和陪审团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方认为,不应该增加刑期,因为手枪当时是放在汽车中的,并非在罪犯手中,所以不应该算作“持枪
摘要: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进行口头交流的能力。优美准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在言语交流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一定的帮助。而英语朗读训练,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利用课堂、早读、自学时间,大声朗读英语课文。它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朗读;交流;语音;语调;方法;技巧  初中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期,他们
摘要: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在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广泛而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
1  影片《澄沙之味》中,有一个片段如实记录了红豆馅的制作过程:挑选、清洗、过滤、蒸炖、浸泡、加糖、搅拌……前前后后,好不折腾。可这样的红豆馅,味道自然很不一般。  在店员德江老太太的心里,豆馅是铜锣烧的灵魂,而豆子就是自己尊贵的客人,“它们大老远地从地里过来”,当然要“好好招待”。老太太说:“当我做豆馅的时候,总会倾听豆子们的低语,会想象它们见过的晴天和雨天。微风把豆子们谈话的内容吹过来,那是它
从教以来,怎么对待“问题孩子”一直困扰着我,是宽容迁就,姑息放纵,还是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和2012级学生相处的三年中,我不断思索,在宽容和严格间行走,努力适应每个孩子天平的两端。  去年中秋节,窗外连绵的阴雨,断了我月圆的期盼。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从清晨的朦胧中醒来。开门时,一个瘦高的少年倚门而站,圆圆的双眼被雨水牵连,一滴滴滑落,触动我心怀。“老师,中秋节了,我很想您,送您一盒月饼……”来者何
茅针,就是茅草初生的芽儿。茅草生长的环境不同,有的土地干燥,有的土地湿润,长出的芽苞有胖有瘦,长短不一。茅针一般是细圆锥形,大多數露在地面上,只有一小部分会藏在泥土中,所以有时茅针特别难拔。有文曰:“处处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针,俗谓之茅针,亦可嗷,甚益小儿。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洁白,六月采之。又有菅,亦茅类也。”  几场春雨过后,大沙河畔的茅草苏醒了,眉眼含笑。低首,你会发现枯萎的茅草
你对奶油的印象如何?这种水滴状、绵密白净的乳制品,时常附着在你的生日蛋糕一侧,成为一朵一朵的夹心裱花,或探入一些浓汤中,成为高级料理调色增味的配料。  切开一块固体奶油,你会发现它是内部蓬松,漂亮又透气,稠密又充盈的物体。若你成为填在其中的一枚馅料,越深入越感叹那坚实的结构,却构成了如此柔软的物质。  尽管它如此特别,你依然谨慎地评定奶油为点缀物。因为它无法成为完整的主食,仅仅作为从牛奶中分离出来
“六月不减肥,七月徒伤悲。”很早就有媒体称:手机玩多了人会变胖。不过,最近有人提出了反驳:“点击屏幕也要消耗能量,点击足够次数时,是不是就能够减肥呢?比如……每天点赞1000次!”那么,点一个赞,具体可以消耗多少热量呢?  如果直接在网上搜索相关问题,得到的答案很可能是1.42卡路里。看起来,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本着科学的精神,我们还是自己来计算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计算所需的参数。高中
格洛丽亚在大学读地质学时,有一次和同学们一起,跟着教授去野外实地考察,别人都去观看蜿蜒曲折的康涅狄格河,可格洛丽亚对此却不大感兴趣。她在河岸边发现了一只体型巨大的海龟从河里爬了上来,它爬上了一条泥泞的路,又顺着泥泞的堤岸向另一条路上爬。它要再往上爬,可能就会被来往的车辆给压扁。出于好意,她连拖带拽再加上推,用尽了全身力气,终于把这只还在气愤挣扎的大海龟弄下了路。  她刚把它推下河,同行的地质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