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援疆”的提出是在“九五”期间(1996—2000年),最早实施的是“干部援疆”(党政领导骨干和专业技术骨干),2005年开始实施“干部+经济援疆”;2010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开启了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序幕,是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人才等全方位的援疆。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要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
1997—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19个支援省市已向新疆选派了8批1万多名援疆干部,主要包含党政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技术干部)两类,他们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截止2014年底,19个对口援疆省市共实施援疆项目4139个(不含兵团),拨付援助资金470亿元,占到“十二五”援疆规划总量的83.3%;累计完工项目3700个,完工率达87%,预计可超额完成。新疆各族群众从一项项亲身感受的援疆工作、一个个可触可感的援疆工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真实的享受到援疆项目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民生项目重民心。自治区和19个援疆省市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援疆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2010年以来,将95%的援疆资金以上用于县市以下基层,将74%的援疆资金安排用于2767个民生建设,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建成了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就业、教育、卫生等一大批民生工程,老百姓得到了“看的到,摸得着”的实惠。累计新建改建101.2万套安居富民房,建成6.77万套定居兴牧房,建设了牲畜暖圈和贮草棚等配套基础设施,400多万农牧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将74.1亿元的援助资金用于校舍改建,过去低矮破旧的老校舍被推到,崭新的双语幼儿园、中小学教学楼、职业实训基地拔地而起,教学培训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将85.6亿元的援助资金用于县市医院、文化馆、社区养老院等项目建设,方便了群众看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一批批援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成使用,受援地的各族群众真切的受惠于援疆,也亲身感受到援疆带来的新变化。
产业援疆促就业。2010年以来,自治区重视并积极推动产业援疆,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服务跟踪机制切实服务企业,各类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发挥作用。对口支援省市将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与新疆的资源、区位等优势结合起来,积极引导鼓励,通过多种途径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新疆、走进新疆,来新疆创业发展。截至2014年,在自治区和19个援疆省市的共同努力下,已累计引进4880个经济合作项目,实际到位资金达6825.98亿元,宜化、徐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新疆,大众汽车、三一重工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特别是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不仅带动受援地经济发展,而且对带动受援地剩余劳动力和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产业援疆不仅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财政收入的增长,而且进一步加快了新疆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教育卫生援疆强基础。2010年以来,已将74.4亿元援助资金用于双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等教育项目,在改善受援地办学条件、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19个支援省市累计为受援地培训教师4.82万人次,先后选派5000名教师来疆支教,援受双方积极探索教育合作互助模式,采取职业学校和中小学结对帮扶、青年教师结对培养交流、建立教育合作网等多种支援方式,援疆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管理模式,提升了受援地教学管理综合水平。职业技能培训等援疆项目为社会未就业人员提供了学习劳动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并成为了当地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为帮助受援地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援疆省市纷纷选派省内医疗水平较高的专家来疆工作,累计派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3582人次,举办培训班4155期,培训卫生计生人员16万人次,派出援疆医疗队202批次,援疆医疗专家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基层医疗水平明显提高。
人才援疆是关键。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19个对口援疆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共选派6786名援疆干部进疆工作,柔性引进各类干部人才2万多名,为新疆干部人才队伍注入了新力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各援疆省市统筹实施一系列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积极组织培训新疆各类干部人才77.62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新疆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特别选派3.5万名县、乡、村三级干部赴援疆省市轮训,选派2.3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等项目的实施,大大开阔了新疆本地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视野,增强了基层干部服务新疆大开发、大建设的能力。广大援疆干部把支援省市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引入受援地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只争朝夕、忘我工作,涌现出以余文丽、欧阳栋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这些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新疆精神交相辉映,成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
交往交流促团结。对口援疆是促进新疆与内地之间加深交流交往、增进各民族团结融合的纽带。2010年以来,19个援疆省市建立了相关市(区)、县与82个受援县(市)的结对关系,形成“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多层次对口援疆工作格局。民间力量、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等纷纷关注新疆发展,热忱参与援疆建设,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援疆的良好氛围。截至2014年,援疆省市通过额外支持、企业社会捐赠等渠道累计援助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28亿元。在援疆省市积极帮助下,新疆特色产品在很多省市设立了销售点,丰富了内地产品市场,受到内地群众的赞扬。部分援疆省市还组织开展“万人游新疆”、“双结双促”、“1+1”互助、少年儿童“手拉手”、青少年“交朋友”以及文艺演出等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新疆和内地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交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供稿)
1997—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19个支援省市已向新疆选派了8批1万多名援疆干部,主要包含党政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技术干部)两类,他们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截止2014年底,19个对口援疆省市共实施援疆项目4139个(不含兵团),拨付援助资金470亿元,占到“十二五”援疆规划总量的83.3%;累计完工项目3700个,完工率达87%,预计可超额完成。新疆各族群众从一项项亲身感受的援疆工作、一个个可触可感的援疆工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真实的享受到援疆项目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民生项目重民心。自治区和19个援疆省市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援疆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2010年以来,将95%的援疆资金以上用于县市以下基层,将74%的援疆资金安排用于2767个民生建设,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建成了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就业、教育、卫生等一大批民生工程,老百姓得到了“看的到,摸得着”的实惠。累计新建改建101.2万套安居富民房,建成6.77万套定居兴牧房,建设了牲畜暖圈和贮草棚等配套基础设施,400多万农牧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将74.1亿元的援助资金用于校舍改建,过去低矮破旧的老校舍被推到,崭新的双语幼儿园、中小学教学楼、职业实训基地拔地而起,教学培训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将85.6亿元的援助资金用于县市医院、文化馆、社区养老院等项目建设,方便了群众看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一批批援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成使用,受援地的各族群众真切的受惠于援疆,也亲身感受到援疆带来的新变化。
产业援疆促就业。2010年以来,自治区重视并积极推动产业援疆,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服务跟踪机制切实服务企业,各类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发挥作用。对口支援省市将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与新疆的资源、区位等优势结合起来,积极引导鼓励,通过多种途径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新疆、走进新疆,来新疆创业发展。截至2014年,在自治区和19个援疆省市的共同努力下,已累计引进4880个经济合作项目,实际到位资金达6825.98亿元,宜化、徐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新疆,大众汽车、三一重工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特别是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不仅带动受援地经济发展,而且对带动受援地剩余劳动力和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产业援疆不仅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财政收入的增长,而且进一步加快了新疆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教育卫生援疆强基础。2010年以来,已将74.4亿元援助资金用于双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等教育项目,在改善受援地办学条件、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19个支援省市累计为受援地培训教师4.82万人次,先后选派5000名教师来疆支教,援受双方积极探索教育合作互助模式,采取职业学校和中小学结对帮扶、青年教师结对培养交流、建立教育合作网等多种支援方式,援疆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管理模式,提升了受援地教学管理综合水平。职业技能培训等援疆项目为社会未就业人员提供了学习劳动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并成为了当地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为帮助受援地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援疆省市纷纷选派省内医疗水平较高的专家来疆工作,累计派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3582人次,举办培训班4155期,培训卫生计生人员16万人次,派出援疆医疗队202批次,援疆医疗专家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基层医疗水平明显提高。
人才援疆是关键。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19个对口援疆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共选派6786名援疆干部进疆工作,柔性引进各类干部人才2万多名,为新疆干部人才队伍注入了新力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各援疆省市统筹实施一系列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积极组织培训新疆各类干部人才77.62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新疆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特别选派3.5万名县、乡、村三级干部赴援疆省市轮训,选派2.3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等项目的实施,大大开阔了新疆本地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视野,增强了基层干部服务新疆大开发、大建设的能力。广大援疆干部把支援省市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引入受援地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只争朝夕、忘我工作,涌现出以余文丽、欧阳栋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这些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新疆精神交相辉映,成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
交往交流促团结。对口援疆是促进新疆与内地之间加深交流交往、增进各民族团结融合的纽带。2010年以来,19个援疆省市建立了相关市(区)、县与82个受援县(市)的结对关系,形成“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多层次对口援疆工作格局。民间力量、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等纷纷关注新疆发展,热忱参与援疆建设,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援疆的良好氛围。截至2014年,援疆省市通过额外支持、企业社会捐赠等渠道累计援助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28亿元。在援疆省市积极帮助下,新疆特色产品在很多省市设立了销售点,丰富了内地产品市场,受到内地群众的赞扬。部分援疆省市还组织开展“万人游新疆”、“双结双促”、“1+1”互助、少年儿童“手拉手”、青少年“交朋友”以及文艺演出等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新疆和内地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交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