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寒夜》中汪文宣的悲剧成因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寒夜》是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它的诞生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文学探索中的最高的成果。谈到巴金,人们通常先会想到他的《家》《春》《秋》,激流三部曲,而它的《寒夜》却很少被人谈到,但是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是巨大的。《寒夜》中的悲剧最主要的是人物的悲剧,因此本文试通过分析造成人物的悲剧成因,来窥探《寒夜》悲剧的成因,提升对悲剧的认识。
  关键词:寒夜;悲剧;成因
  巴金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是《寒夜》,小说主要讲了汪文宣和曾树生从相识相知相爱,最终结为夫妻。年轻时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梦想着能用自己所学知识为乡村办一所小学,为国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夫妻俩为了在抗战中生存,不得不逃难去重庆。面对生活的压力,理想变得不堪一击,汪文宣被迫去一家图书馆上班,每天通过校对文字刊物来维持生计,曾树生则在一所银行当“花瓶”,汪母在家做家务,但是由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不同,汪母与曾树生争吵不断,汪文宣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生活壓力与工作的重担,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儿子小宣在贵族学校上学,家庭生活过的很是清贫。最后小说以曾树生离开家乡,汪文宣的病死,汪母和小宣回老家为结束。虽然两个月后,曾树生又回到了重庆,但物是人非,只留下满心的伤痛。小说中刻画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典型人物。通过对汪文宣形象的重点描述,揭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一、悲剧与《寒夜》
  悲剧是一种审美范畴。钱钟书先生眼中,悲剧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其中一种悲剧是以人物性格为中心的,另一种则是由命运本身造成的。他们强调人物性格对环境的反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只是一种不适宜的观念。钱钟书认为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源于等级制度所衍生的道德秩序。他说,这种“道德秩序”来安排社会上所有的物质和精神东西。因此,两个不相容的伦理实体之间的矛盾没有西方的命运悲剧尖锐,因为其中有价值高低之分,价值高的相对于低的处于优势地位。结果,常常是牺牲价值低的,来成就价值高的,《寒夜》中,牺牲了汪文宣的爱情,以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寒夜》是各种悲剧的混合体的浓缩,不仅是一部社会的悲剧,正如朱光潜先生认为的一种“有距离”现实生活的悲剧,不仅是人物性格的悲剧,更是人物之间的悲剧,尤其是汪文宣人物的悲剧。
  二、汪文宣悲剧的成因
  《寒夜》主人公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欢乐声死去,妻子离他而去,只剩下汪母和儿子,这样的结局让人深感同情以及悲伤,是什么原因造成汪文宣的悲剧呢?泰纳曾说过文学作品的创作由时代、种族及环境三要素决定,以前的研究者多从社会以及家庭阐述,而本文将从文化观念及性格进行简要分析。
  寒夜描写的是一个小人物—汪文宣的典型的知识分子的悲剧,虽然他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思想与文化,追求自由与民主,最后却沦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这样的结局不免令人伤感。造成寒夜中汪文宣的悲剧不仅有政局的动荡与黑暗,还有文化的因素。主人公汪文宣在传统家庭中长大,传统文化对他耳濡目染。虽然受到外来思潮的影响,但他在面对一些重大的问题时,依旧会用传统的思想去处理。当传统思想文化不能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时,他便会陷入困惑迷茫。
  汪文宣是一家图书馆的小职员,每天面对海量的工作量,极大的劳动强度,换回的却是极其低微的劳动报酬。他虽痛恨上司的刻薄与吝啬,但也只能唯唯诺诺,甚至上司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动作都会对汪文宣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他痛恨上司的剥削以及下对上的阿谀奉承,可自己也是没有办法,所以也只能拿微薄的收入去给上司买礼物祝寿,他厌倦了同事那种勾心斗角、冷眼相看的表情,但他却仍小心翼翼地做这种身不由己,看人眼色的工作。“天啊!我这么变成这样的一个人啊!我什么都可以忍受!什么人都欺负我,——就为那一点的钱,我竟堕落到这种程度了”[1]。是的,他看到了自己的艰难处境,但为了生活,只能选择忍气吞声的承受。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要承担照顾妻儿老小的责任,必须保住这个饭碗,因而,面对不公他只能选择接受。然而,他的这种心里负担难道与中国传统儒家的思想没有一点关系吗?显然,关系重大,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儒家推崇人人之间要和谐与忍让。当压力来临的时候,汪文宣就以这种思想去处之,寻找自己生活下去的理由,当外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文化的内涵就会演变成无能,懦弱!中国人在面对两难的冲突时,最后总是以一己私欲来服从固有的“礼”[2]。
  家庭中,面对妻子与母亲的争吵,他只是以传统的“孝道”来化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孝的地位,孝是立身处事的最高标准,在处理家庭矛盾中,汪文宣首先想到的是对母亲尽孝,而这种孝是无条件的绝对服从。再者,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将男子置于一种特殊的身份与地位——一家之主。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汪文宣企图扮演好他的每一个角色。在这种双重压力之下,不堪重负,性格变得孤僻,甚至有了用自残的方式来调和母亲与妻子之间的矛盾,但最终作用是不大的。他的尽孝以及中庸的处事原则为他形成忍让,无能,退让做了必要的铺垫。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困境时,总是克己护礼,以礼节情。悲剧人物不是因情而毁灭自己以暴露礼的合理性,而是把情牢固在心的一角而使礼得到维护。当这情变成悲、化为泪时、已无损于文化之礼的完整和神圣了。
  三、当下由汪文宣的悲剧意蕴引发的反思
  一种文学经典作品不仅会影响当时,更会穿越时代,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汪文宣的悲剧,不可否认是由于时代黑暗造成的,但是文化观念也起了推动的作用,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如今我们的社会追求公平与正义,实施按劳分配的制度,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人们的文化观念还需要极大的提升,思想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的革新。
  参考文献:
  [1]巴金.寒夜[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苏添生.从文化与性格角度探析《寒夜》悲剧原因[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22-25.
  作者简介:胡旭东(1992—),男,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艺学,古代文论。
其他文献
摘 要:泰语四音格词格式固定,是一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锤炼出来的四个音节的词。它是按照一定的构词规则组合起来的内部结构成分紧密联系、符合语音和谐规律、内容丰富的,在语义上具有较强描写性特征的特殊固定词汇单位。语音上具有如下特征:语音和谐,具有连绵性,即音节呈现或双声或叠韵或韵律等韵律关系。  关键词:四音格词;语音结构;韵律特征  一、泰语四音格词语音结构类型  笔者以《汉泰词典》为语料库,对泰语四
期刊
摘 要:《藏族史要》是由王辅仁教授书写的一本集史学、文学一体的关于藏族历史的通俗读物。该书具有内容丰富、简明扼要、语言通俗、雅俗共赏等特点,是一本集学术性、思想性较强的一部大众史学著作。  关键词:藏族史要;王辅仁;书评  王辅仁著《藏族史要》是一本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集史学于一身的关于藏族历史的优秀通俗读物。作者王辅仁,是我国著名民族史学者,王辅仁也是我国藏学学科的建设者之一,他以看重民族史与
期刊
摘 要:文化缺省是散文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缺省会带来交流障碍。本文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二)》为例,探讨了散文翻译中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散文;文化缺省;翻译策略  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缺乏对对方文化的理解,无法将语篇内的信息与语篇外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难以建立
期刊
摘 要:老子哲学为有别于孔子伦理哲学,开辟了中国哲学的新的天地,其哲学内涵更为丰富广博,由本体论出发以至于人生论、政治论组成,而“道”始终贯穿其中,由形而上学落到现实人生政治层面,若明其道,则明老子哲学之精义。  关键词:道;德;本体论;人生论  一、道的各种意义  (一)本体论意义的道  《老子》中有数章描写道的象状,如二十五章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中国原创音乐剧《蝶》进行初探,主要从剧情简介、故事分析、整部音乐剧的音乐特点还有最后的结语进行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梁山伯与祝英台;世界尽头;蝶人  一、故事剧情及创新  《蝶》这部音乐剧根据我国古代民间爱情故事《梁祝》改编而成。历年来有不少人将这个爱情故事改编成电视剧或戏曲形式,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1959年5月27日陈刚和何占豪两位作曲家借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形式演绎梁祝故事
期刊
摘 要:京剧武生是京剧“生”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唱念做打”四门功课中,“武生”从字面意思来看更注重“打”,但是武生除了“武”以外,还要注重“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着重来分析武生的“武戏文唱”。  关键词:京剧;武生;武戏文唱  说起当下的京剧,青衣、老生行当占据了京剧舞台的主要构成,一是因为以青衣、老生为主的戏码较多,另一方面是因为剧情多生动幽默,引人入胜,观众更愿意观看。其实,武生
期刊
摘 要:冯友兰老先生将人生分为四个境界,这对于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在哲学的视角下分析解读人生四境界,对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人生四境界;哲学;启迪  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佛家流行“人生三境界说”,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王国维先生也将人生分为三大境界,
期刊
摘 要: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她一反實证主义和规范的研究方法,认为行动具有高度的审美性,美学的态度成为观看个体在参与现代性活动的慢镜头。同时行动的展开过程也是思想家思考的心路历程,即便具体的事件与我们生活的世界脱离,但是,审美依然可以作为一种观看的态度,通过理解与现实达成和解。  关键词:阿伦特;政治审美;理解  政治审美化就是以“审美”的态度来审视政治。阿伦特在她的《人的境
期刊
摘 要:中庸思想在东西方思想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在研究人的行为和感受的伦理德性时,把伦理德性归结为中道。在它看来,德行就是中道,中道也就是德性,伦理德性就是中道。中国的孔子同样也把中庸或者是中道,看作是行为恰当与否的最高标志。他提出的中庸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思维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庸;德性;亚里士多德;孔子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区别,
期刊
摘 要:“城中村”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所形成的特有现象,其改造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西河村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改造过程中存在的思想观念、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政策法规等普遍问题,同时提出城中村改造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城中村的科学改造与经济发展。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问题;对策;西河村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扩张的灰色地带——城中村产生。它的出现,一方面,为城市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