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作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感、数感和情感;要善于帮助学生观察世界、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善于培养他们求异求真的习惯和自信心。要充分认识到只有改变过去那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研究的主体地位,才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适宜的土壤。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形象思维
在人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实物、模型、电教媒体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的表现,来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求知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善已有表象的质量,发展学生自行探索的空间,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内容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借助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猜测谁跑得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让学生讨论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使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自发产生一种探索的兴趣,产生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1.鼓励质疑创新
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基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让他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创新,从而使思维更明确。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节内容时,教者先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然后出示例题,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来探索比较,有人画图,有人计算,交流时大部分学生是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此时,一位学生提出:“能不能利用分数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来比较呢?”不一样的声音引发了同学们的质疑。教者顺势将问题抛给学生:“怎样才能知道能不能呢?大家试试吧!”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同学们兴奋地交流起自己的发现,言语中充满成就感。
2.引发思维冲突
开放性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多向化,不局限于单角度,不受一种思路的束缚,对一种问题寻求多样化的解决方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寻求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例如:教学“认识分数”的练习中,一位老师让学生找大于1/5小于1/3的分数,大部分学生都想到了用通分的办法来找,找到了分母是15、30的分数,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教者又增加了一个条件,要求找到分数的分母必须小于15,学生一下子懵住了,只能找到1/4,教者追问:“你们是怎样找到1/4的?”生答:“因为分子相同,所以1/4符合要求。”师借机问:“那我们能不能还利用分子相同比分母的办法再找到其他的分数呢?”学生受到启发,将分数的分子变成“2”找到了2/10和2/6之间的分数。如此设计开放习题使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3.引导大胆猜想
任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都离不开大胆的想象。猜想作为想象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可导出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善于猜想,鼓励学生思考,让他们自由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圆的面积”一节的练习课上,教者出示一道题目:已知一大一小两个圆的半径,这两个圆重合了一部分,问大圆没有重合的部分比小圆没有重合的部分多多少?教者让学生思考在这两个圆没有重合前是什么样,并结合本单元知识探索解决方法。不一会儿,一位男生高高举起了手,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三幅图,第一幅是两个完全分开的圆,第二幅图就是题目中的图,第三幅图画了一个环形。当大部分学生感到莫名其妙时,这位男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大胆想象。因为这两个圆重合的部分面积相等,所以这三幅图实际是求同样的问题,每幅图都是求大圆面积比小圆面积多多少,都可以用环形面积公式来计算。”如此精彩发言,凝聚了学生大胆的想象。
(作者单位:江苏响水实验小学)
教学实践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作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感、数感和情感;要善于帮助学生观察世界、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善于培养他们求异求真的习惯和自信心。要充分认识到只有改变过去那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研究的主体地位,才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适宜的土壤。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形象思维
在人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实物、模型、电教媒体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的表现,来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求知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善已有表象的质量,发展学生自行探索的空间,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内容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借助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猜测谁跑得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让学生讨论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使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自发产生一种探索的兴趣,产生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1.鼓励质疑创新
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基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让他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创新,从而使思维更明确。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节内容时,教者先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然后出示例题,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来探索比较,有人画图,有人计算,交流时大部分学生是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此时,一位学生提出:“能不能利用分数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来比较呢?”不一样的声音引发了同学们的质疑。教者顺势将问题抛给学生:“怎样才能知道能不能呢?大家试试吧!”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同学们兴奋地交流起自己的发现,言语中充满成就感。
2.引发思维冲突
开放性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多向化,不局限于单角度,不受一种思路的束缚,对一种问题寻求多样化的解决方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寻求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例如:教学“认识分数”的练习中,一位老师让学生找大于1/5小于1/3的分数,大部分学生都想到了用通分的办法来找,找到了分母是15、30的分数,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教者又增加了一个条件,要求找到分数的分母必须小于15,学生一下子懵住了,只能找到1/4,教者追问:“你们是怎样找到1/4的?”生答:“因为分子相同,所以1/4符合要求。”师借机问:“那我们能不能还利用分子相同比分母的办法再找到其他的分数呢?”学生受到启发,将分数的分子变成“2”找到了2/10和2/6之间的分数。如此设计开放习题使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3.引导大胆猜想
任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都离不开大胆的想象。猜想作为想象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可导出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善于猜想,鼓励学生思考,让他们自由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圆的面积”一节的练习课上,教者出示一道题目:已知一大一小两个圆的半径,这两个圆重合了一部分,问大圆没有重合的部分比小圆没有重合的部分多多少?教者让学生思考在这两个圆没有重合前是什么样,并结合本单元知识探索解决方法。不一会儿,一位男生高高举起了手,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三幅图,第一幅是两个完全分开的圆,第二幅图就是题目中的图,第三幅图画了一个环形。当大部分学生感到莫名其妙时,这位男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大胆想象。因为这两个圆重合的部分面积相等,所以这三幅图实际是求同样的问题,每幅图都是求大圆面积比小圆面积多多少,都可以用环形面积公式来计算。”如此精彩发言,凝聚了学生大胆的想象。
(作者单位:江苏响水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