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都是潜在的人才。新课程《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会——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统一起来,打破精英教育思想和升学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见《走进新课程》13页)但是当前的教育中,无论新课改精神还是多元智力理论都是步履维艰,我们没有能够改变应试教育的顽疾。在这里,我将自己十多年来践行新课改思想的一点教育经验写出来和大家共勉。
关键词: 互尊;互励;互竞
我所指的“互尊”“互励”“互竞”的温馨学风,具体的说“互尊”是指师生互尊,生生互尊,尊重每个学生的每个优点、特点;“互励”是指师生互相鼓励,生生互相鼓励,在鼓励中一起进步;“互竞”是指生生互竞和自我超越,在互相竞争中共同成长。总的来说这种“互尊”“互励”“互竞”的温馨学风是指老师用平等高尚的人格来唤醒学生,用精湛的教育艺术引导学生,用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影响学生,用身边的榜样来召唤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天堂。这样温馨的学风才能使他们在学校有安全感、成功感、有探索欲、表现欲。才有利于学生形成爱学校、爱老师、爱自己、爱班级、爱学习的感情。才能使他们从心里产生“我爱上学,我要上好学”的想法。
一、温馨的学风面向全体学生,用“学习气候”来影响学生,用“发展”眼光来欣赏孩子,允许成功有先后,学业各得所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发展特点,就像森林里的植物,有的先开花,有的晚结果,有的是无花果。学生则是有的一直遥遥领先,有的学生开始默默无闻,后来突然令大家刮目相看。我就是要营造一种“互尊的学习气候”,这“气候”里有互尊的温暖也有竞争的温暖——要让每个人在某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班学生的朗读多次受到校内外领导的好评,就是用这种方法实现的。一年级的学生像稚嫩的花草,读得好的学生少,但是我能发现每个人的优点,那怕只是声音大,发音准,读得通顺,有感情……只要你有一点微小的优势我就肯定你。令我最欣慰的不是天生就有朗读优势并一直好的同学如杜某、王某,而是进步最快的同学是赵某,他刚来我们班时一句话都读不下来,每到句首总要来回读四、五次,后来在班级学习氛围中很快成长,不到一年的时间朗读水平就成了最优秀的。
二、“互尊”“互励”“互竞”的温馨学风更有利于“优点渗透、盘旋共进”,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美洲的巨大红杉林。它们高大,生长迅速,但是其根系卻是极浅的,令人深感惊奇。原来它们浅浅的根中大有文章:根浅,但是地表的土层中营养最丰富,所以长得最快;根浅,但是它们通常成片生长的,盘根错节互相依存,不会被狂风刮倒,因为团结互补所以巨大。我把红杉林的特点总结成“优点渗透、盘旋共进”,用在教学上,就成了我构建温馨而有效的学风之精髓,取得了成功。
我的班级也像一片“红杉林”,因为每名学生都有自己引以自豪的优点(优点有大有小,五花八门),虽然这些优点大多不很大,但是每个学生都会在自豪中成长,在羡慕中学习别人。我说的优点包括德、智、体、美、劳……渐渐全班同学都产生了见贤思齐的意识,这样每个人的优点都会慢慢变成大家的优点,而每个人原来的优点又可以开花结果越长越大,全体学生的素质也就越来越高。
“互尊”“互励”“互竞”的温馨学风就是这样产生、聚集优点,使学生比肩成长的。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互尊”“互励”“互竞”的温馨学风需要建立在“互尊”“互励”的基础上的“互竞”
“互尊”“互励”“互竞”的温馨学风从发现和培养“认知生长点”开始,这样的课堂才有利于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及成绩提高,才更有利于优秀生的成长。
我认为教师的伟大在于:用温馨、深遂的目光欣赏每个思想的嫩芽,用深情的话语鼓励每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个思想嫩芽成为孩子成功的起点。中国教育最需要的就是一心一意培养学生素质的课堂。怎样判断是不是素质教育的课堂呢?我认为就要看素质的起点能来能得到保护和发展。这个起点就是学生认知的生长点。教师要有耐心不断发现所有学生的认知生长点,并不断地培育这些生长点。因为那就是一个个良好的思维火花,是学生成功的嫩芽,是素质教育的起点。这些闪光的火花最需要被认同,如果刚冒头就被抹杀了,孩子的思维就会停止向这一方向发展,或者是至少发展的时间后移。只有被温馨地认同了,才能变成火种,变成火把,才能更快地建构自己认知的大厦。这样的课堂才会踏踏实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有效的课堂。
以上就是我所阐述的“互尊”“互励”“互竞”的温馨学风内容。“学习气候”在教育中应该是一种 “势”,是大的环境。用孙子兵法的观点来说学习的有利条件,所谓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优点渗透、盘旋共进”在教育中是一种团队精神,是一种互补前进。这三者在我的理论里是相辐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他们组合在一起才能成功打造温馨而有效的课堂,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并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我的这些思想是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得来的,也许有些地方上升为理论时表述不够精炼准确,但这是我心里沉积已久的对新课改,对素质教育的想法和做法,现在说出来请方家斧正吧!
参考文献:
[1] 王艾华.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 沧桑. 2010(06) .
[2] 于全磊,张秋颖. 激励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激励机制优化探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0(06) .
关键词: 互尊;互励;互竞
我所指的“互尊”“互励”“互竞”的温馨学风,具体的说“互尊”是指师生互尊,生生互尊,尊重每个学生的每个优点、特点;“互励”是指师生互相鼓励,生生互相鼓励,在鼓励中一起进步;“互竞”是指生生互竞和自我超越,在互相竞争中共同成长。总的来说这种“互尊”“互励”“互竞”的温馨学风是指老师用平等高尚的人格来唤醒学生,用精湛的教育艺术引导学生,用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影响学生,用身边的榜样来召唤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天堂。这样温馨的学风才能使他们在学校有安全感、成功感、有探索欲、表现欲。才有利于学生形成爱学校、爱老师、爱自己、爱班级、爱学习的感情。才能使他们从心里产生“我爱上学,我要上好学”的想法。
一、温馨的学风面向全体学生,用“学习气候”来影响学生,用“发展”眼光来欣赏孩子,允许成功有先后,学业各得所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发展特点,就像森林里的植物,有的先开花,有的晚结果,有的是无花果。学生则是有的一直遥遥领先,有的学生开始默默无闻,后来突然令大家刮目相看。我就是要营造一种“互尊的学习气候”,这“气候”里有互尊的温暖也有竞争的温暖——要让每个人在某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班学生的朗读多次受到校内外领导的好评,就是用这种方法实现的。一年级的学生像稚嫩的花草,读得好的学生少,但是我能发现每个人的优点,那怕只是声音大,发音准,读得通顺,有感情……只要你有一点微小的优势我就肯定你。令我最欣慰的不是天生就有朗读优势并一直好的同学如杜某、王某,而是进步最快的同学是赵某,他刚来我们班时一句话都读不下来,每到句首总要来回读四、五次,后来在班级学习氛围中很快成长,不到一年的时间朗读水平就成了最优秀的。
二、“互尊”“互励”“互竞”的温馨学风更有利于“优点渗透、盘旋共进”,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美洲的巨大红杉林。它们高大,生长迅速,但是其根系卻是极浅的,令人深感惊奇。原来它们浅浅的根中大有文章:根浅,但是地表的土层中营养最丰富,所以长得最快;根浅,但是它们通常成片生长的,盘根错节互相依存,不会被狂风刮倒,因为团结互补所以巨大。我把红杉林的特点总结成“优点渗透、盘旋共进”,用在教学上,就成了我构建温馨而有效的学风之精髓,取得了成功。
我的班级也像一片“红杉林”,因为每名学生都有自己引以自豪的优点(优点有大有小,五花八门),虽然这些优点大多不很大,但是每个学生都会在自豪中成长,在羡慕中学习别人。我说的优点包括德、智、体、美、劳……渐渐全班同学都产生了见贤思齐的意识,这样每个人的优点都会慢慢变成大家的优点,而每个人原来的优点又可以开花结果越长越大,全体学生的素质也就越来越高。
“互尊”“互励”“互竞”的温馨学风就是这样产生、聚集优点,使学生比肩成长的。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互尊”“互励”“互竞”的温馨学风需要建立在“互尊”“互励”的基础上的“互竞”
“互尊”“互励”“互竞”的温馨学风从发现和培养“认知生长点”开始,这样的课堂才有利于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及成绩提高,才更有利于优秀生的成长。
我认为教师的伟大在于:用温馨、深遂的目光欣赏每个思想的嫩芽,用深情的话语鼓励每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个思想嫩芽成为孩子成功的起点。中国教育最需要的就是一心一意培养学生素质的课堂。怎样判断是不是素质教育的课堂呢?我认为就要看素质的起点能来能得到保护和发展。这个起点就是学生认知的生长点。教师要有耐心不断发现所有学生的认知生长点,并不断地培育这些生长点。因为那就是一个个良好的思维火花,是学生成功的嫩芽,是素质教育的起点。这些闪光的火花最需要被认同,如果刚冒头就被抹杀了,孩子的思维就会停止向这一方向发展,或者是至少发展的时间后移。只有被温馨地认同了,才能变成火种,变成火把,才能更快地建构自己认知的大厦。这样的课堂才会踏踏实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有效的课堂。
以上就是我所阐述的“互尊”“互励”“互竞”的温馨学风内容。“学习气候”在教育中应该是一种 “势”,是大的环境。用孙子兵法的观点来说学习的有利条件,所谓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优点渗透、盘旋共进”在教育中是一种团队精神,是一种互补前进。这三者在我的理论里是相辐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他们组合在一起才能成功打造温馨而有效的课堂,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并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我的这些思想是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得来的,也许有些地方上升为理论时表述不够精炼准确,但这是我心里沉积已久的对新课改,对素质教育的想法和做法,现在说出来请方家斧正吧!
参考文献:
[1] 王艾华.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 沧桑. 2010(06) .
[2] 于全磊,张秋颖. 激励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激励机制优化探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