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ha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中午,父亲打来电话支支吾吾了老半天才对我说:“娃,要不你把手边工作放一放,回家一趟?你妈病了。”
  我以为母亲只是轻微的咳嗽,就没往心里去,父亲又说了一遍我才紧张起来。当时我是从椅子上弹起来握紧电话追问母亲病情的。
  從小我是在母亲身边长大的。由于父亲在乡里上班,家里所有农活儿都落在母亲身上。记忆中的母亲从来没生过病,风里来雨里去,干起农活儿来像小伙子一样。
  记得那年秋天,收割完稻谷就开始冬种,小麦还好一些,尤其移栽油菜苗,全靠身单力薄的母亲。她挖半天田,移栽半天油菜苗,很是辛苦。那年秋天的雨又特别多,一下就是好多天。那段时间是移栽油菜的最好时节,母亲怎么可能往后拖。那几天母亲早出晚归,天黑透才进家门,回到家湿透的衣服分不出是汗还是雨。有一天母亲回来咳嗽得特别厉害,我就问:“妈,您是不是生病了?”母亲抚摸着我的头说:“妈这么好的身体,怎么可能生病?妈从来都不会生病。”
  正如母亲所说,我从小学到高中,母亲像铁人一样,没见她生过病,最多也是咳嗽几声,吃几粒药抵抗几天就过去了。
  我很奇怪,父亲老是身体不好,经常去看医生,母亲咋就不会生病呢?她干的可是体力活儿啊。有次跟母亲闲聊,她解开了我的疑虑。母亲很认真地对我说:“妈不是铁人,当然会生病,假如有一天妈真病了,那可是一场大病。”
  如今母亲已是60岁的老人了,按说早该安享晚年、享受儿孙福了,可在农村劳动惯了的她依然种着几亩薄田,虽说没以前那么劳累,可每天总闲不下来。
  经父亲这么一说,回想起母亲以前的一言一行,我知道母亲真的病了,是累病的,而且还不轻。
  挂断电话,我开着车就往家赶。走进家门便大声叫起来:“妈,妈,病得严重吗?要不咱们去医院?”
  当我喊第三遍的时候,母亲才从厨房探出头来说:“妈没病,那是你爸瞎说的,妈能有病吗?”
  “妈,可不要省那几个钱,把自己的身体不当一回事。”我不相信地说。
  母亲努了努嘴巴说:“你看,这几个菜全都是你最爱吃的,妈像生病的人吗?”
  看着母亲没事的样子,我悬着的一颗心才落进肚子里。吃饭的时候,我不得不提醒父亲说:“爸,今后再不能打这样的电话了,怪吓人的。”父亲沉吟片刻才对我道出了实情:“我像说假话的人吗?这次你妈真的病了。”
  父亲一口气说了一大堆,我好一会儿才听明白。原来夏粮收割完,母亲就给我准备好了新粮,原本她想跟父亲一起给我送过去,可劳累了一个夏季,又是上百里路,身体的确有点吃不消。眼看新粮放了十多天,每次给我打电话都说忙,母亲才犯了心病,那段时间不把新粮给我送到家,她心里就不踏实。父亲接着说:“有好几次,你妈妈想亲自给你送过去,都被我拦住了,后来我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对你撒谎。”
  母亲接过父亲的话说:“这是我最后一年种田,我和你爸早就商量好了,今年说啥也要多备一些给你。”
  我朝屋子中间看去,桌子上放着两袋大米和两袋面粉,看得出来都有上百斤重。我说:“还是你们留着吃吧。”母亲用手指了指另两个袋子说:“我们去年的旧粮都没吃完,今年又有这么多,我和你爸要吃到啥时候?”
  这时饭吃得正香的儿子给母亲夹了一块红烧肉说:“奶奶,爸爸说您种的粮食有妈妈的味道,香。”儿子的一句话把母亲高兴得笑出了眼泪。我朝母亲看过去,她满脸皱纹,头上满是银丝,这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打量母亲,那一刻,我眼眶湿了。
其他文献
凯特·肖邦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发表于1894年的《一小时的故事》是肖邦短篇小说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被学界视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名篇之一。小说不足千字,短小精悍,描写了患有心脏病的女主人公马兰德夫人得知自己的丈夫在火车事故中不幸遇难的消息后,刚开始表现出一阵悲痛,而后逐渐感受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轻松与解脱。正当她为自己获得自由而欢欣雀跃,对未来充满无限期待与憧憬时,意外看到远离事故现场的
期刊
在我的生命中,“父爱”是最宝贵的。父亲走了十多年了,音容笑貌依然如昔,深深根植于我的脑海之中……  父亲的慈爱  我是在快乐中度过我的童年的,这些快乐是父亲带给我的。记得小时候,父亲远在平定师范学院任教,交通条件又差,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就在我要出生的前两天,父亲赶回了家,硬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把原本计划送人的我留了下来,我就很庆幸地加入到了家庭成员中。这在我长大后,成为亲朋好友津津乐道的事情。这
期刊
中学时读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其中有一句,印象颇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现在我成了一位科级公务员,也想起我上初一时,父亲送我上学,然后那远去的瘦小背影。现在我写文章回忆时,眼泪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来!因为父亲的背影就像一座大山,给了我坚实的依靠,让我在1993年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从山沟走出大山,走向城市。  如今父亲已经78岁了,看着父亲满脸的皱纹
期刊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也许你还在为儿女功课不理想、耍脾气而焦躁,也许你因孩子的一场重感冒而心力交瘁,也许你还会在脑海中时不时地蹦出一些摆脱小家伙纠缠的念头……  可是,且慢。当他们出了远门,一天,或一周没有了消息;当他们在大学的校园里
期刊
《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作品中描写了高加林面对人生种种矛盾时所做出的选择,以及和淳朴善良的农村姑娘巧珍、家境好有文化的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故事。善良的巧珍在小说中被德顺老汉认为拥有像金子一样的心,而高加林却没有珍惜,失去了可爱的巧珍,刺伤了巧珍的心。本文浅析了路遥笔下巧珍的人物形象。  一、《人生》内容简介  《人生》是以改革开放初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的中篇小说,讲述了男主人公高加林事业、爱
期刊
阳光正好,风亦凉爽,借着午后的时光,放飞那一抹思念,任由心底的柔软蔓延。时光的隧道悠远且深邃,定格在那年—你的笑,你的刚毅,你的温和,你的英俊,从此定格了我的想念。此时借着空闲,借着特殊的日子,我多想跟你聊聊天,聊聊我们,也聊聊你,聊聊我们相距几十年的光阴。  那年,你40岁,我14岁;你正处于人生辉煌期,而我還是懵懂少年。大我26岁的你,教会了我吃饭,教会了我走路,教会了我练舞,你说小时候的我太
期刊
只要乡思一动,便想起那条清澈的小河—林家岩水库,想起儿时伙伴,想起在河水里嬉闹的欢乐。  多么令人眷恋的小河哟,站在河边满眼的水光和荡漾的清波,丝丝清凉的水汽摩挲着脸庞,轻绕着腰间,呼吸这样的空气常使人无比畅快。河底下布满了晶莹的小石头和滑溜溜的大石头,还有蚌壳、田螺。泡在水里时而会有一两条游得飞快的小鱼撞在身上,又痛又痒,这是一种专往石头底下钻的小鱼。在浅水处,我们常拿鹅卵石追逐它们,当小鱼惊慌
期刊
在中国美学的表达中,意境是非常重要的考察范畴。意境作为中国美学作品中独有的一种审美,它代表的是一种民族性和区域性的审美形态。我国自古以来的诸多文学作品中都十分重视对意境美的表达,那种塑造能力和影响力经久不衰,是历经了千年仍跃然纸上的风景。意境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美的表达,文人墨客赞赏它,美学大师丰富它,意境经常作为一种模糊的、难以言喻的美学表达形式出现,但实际上,意境的构成、呈现与最终的反映都有迹
期刊
翻阅这些年写的日记,我唏嘘不已。走了这么长的路,回头一看,兜兜转转几十年,我好像又回到了原来生活的地方。  有时,在夜色渐浓的晚上,听着火车渐行渐远的鸣笛声,看着朦胧的街灯,我会突然产生一种年华如水的感觉,觉得自己会随着火车的急速行驶而迅速变老。一眨眼就是20年,我成了四十出头的男人,有了美丽的妻子和幼小的女儿,在一个小小的城市里做着一份不起眼的工作—教书。我的妻子用心经营着一家头皮养护店,为那些
期刊
才子佳人小说发端于唐传奇,宋元以来的话本小说多为世俗青年的婚恋爱情故事,到明末清初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流派,并走向顶峰。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多是叙述才子佳人以诗为媒介,才色相慕,私订终身,中经豪门权贵为恶构隙,历经波折,男中三元而团圆的故事。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官吏形象众多,品行各异,他们或手握权势,仗势欺人,或正直清廉,机智聪慧。作者往往通过对比等艺术手法刻画官吏形象,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以此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