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著名的北大校园里,有这样一个老人,穿一身旧式中山装,整个就是个看门人。于是,一个扛着行李正前来报道的新生请他帮忙看会行李,自己好去报道,老头答应了并认认真真的在那里守着。过了好半天,学生回来了,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三天后的开学典礼上,学生吃惊的发现那个老头竟然坐在主席台上,还是一位副校长,大名鼎鼎的教授。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生答:季羡林)对,他(出示照片)就是季羡林老先生。季老先生不仅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还是一位散文大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课文,你们知道是谁种花给别人看吗?(德国人)花,人人都喜欢,而德国人爱花的程度更令人惊叹。出示幻灯:介绍德国的城市哥廷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当季老先生四五十年后再次踏上德国这片故土时,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出示幻灯。
(三)领悟“美丽”
到底是怎样一番奇丽的景色,一个怎样奇特的民族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季老先生来到德国,自由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用 波浪线画出德国人爱花、养花的句子。
a.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家家户户说明什么? (出示幻灯)他们为什么要把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给别人看)想想看,在屋子里看到花的脊梁,实际上看到的是什么?(枝干和叶子)
b. 那么爱花,那么爱养花,却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谁来把德国人爱花、养花的真情读出来?(指名读)
c. 德国人种花是给别人看的,我的女房东也证实了我的猜测,她莞尔一笑,:“正是这样。”莞尔一笑怎么理解?(淡淡的,微微的笑。一般指女性)“正是这样”说明什么?(德国人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的心灵就像花儿一样美丽。)介绍女房东: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岁,善良的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老先生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你们觉得女房东怎么样?男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d. 家家户户都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那么,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又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展开想象,把你所看到的情景写下来。(全班交流)通过想象,大家已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
e. 出示幻灯,女生齐读,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体会:花之多,花之美。还从哪里能感受到花的多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放幻灯片欣赏)仅仅是花美吗?(人的心灵更美)
f. 幻灯片:按课文内容填空。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的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走在街上的时候,(),这正是()的境界。
g.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怎么理解?(学生畅所欲言)是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首先要为别人着想,如果大家都为别人着想,反过来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的。所以,只要我为人人就会换来人人为我。有感情地朗读,欣赏语言美。
h. 四五十年后,这位老人又一次来到了这条街上,他感慨万千,说到“这里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想象一下,什么变了?没有改变的又是什么呢?
l. 这么多年过去了,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奇丽的景色没变,那奇特的民族没有变。此时,季老先生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想想梦里都有什么。
(四)总结:幻灯片出示板书。在德国,大家种花都是给别人看的,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
(五)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然后想想在以后应该怎样做,最后用雄壮的声音告诉所有的人,我们以后做事的原则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板书: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美
高尚的人生境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更美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著名的北大校园里,有这样一个老人,穿一身旧式中山装,整个就是个看门人。于是,一个扛着行李正前来报道的新生请他帮忙看会行李,自己好去报道,老头答应了并认认真真的在那里守着。过了好半天,学生回来了,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三天后的开学典礼上,学生吃惊的发现那个老头竟然坐在主席台上,还是一位副校长,大名鼎鼎的教授。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生答:季羡林)对,他(出示照片)就是季羡林老先生。季老先生不仅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还是一位散文大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课文,你们知道是谁种花给别人看吗?(德国人)花,人人都喜欢,而德国人爱花的程度更令人惊叹。出示幻灯:介绍德国的城市哥廷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当季老先生四五十年后再次踏上德国这片故土时,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出示幻灯。
(三)领悟“美丽”
到底是怎样一番奇丽的景色,一个怎样奇特的民族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季老先生来到德国,自由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用 波浪线画出德国人爱花、养花的句子。
a.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家家户户说明什么? (出示幻灯)他们为什么要把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给别人看)想想看,在屋子里看到花的脊梁,实际上看到的是什么?(枝干和叶子)
b. 那么爱花,那么爱养花,却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谁来把德国人爱花、养花的真情读出来?(指名读)
c. 德国人种花是给别人看的,我的女房东也证实了我的猜测,她莞尔一笑,:“正是这样。”莞尔一笑怎么理解?(淡淡的,微微的笑。一般指女性)“正是这样”说明什么?(德国人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的心灵就像花儿一样美丽。)介绍女房东: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岁,善良的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老先生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你们觉得女房东怎么样?男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d. 家家户户都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那么,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又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展开想象,把你所看到的情景写下来。(全班交流)通过想象,大家已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
e. 出示幻灯,女生齐读,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体会:花之多,花之美。还从哪里能感受到花的多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放幻灯片欣赏)仅仅是花美吗?(人的心灵更美)
f. 幻灯片:按课文内容填空。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的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走在街上的时候,(),这正是()的境界。
g.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怎么理解?(学生畅所欲言)是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首先要为别人着想,如果大家都为别人着想,反过来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的。所以,只要我为人人就会换来人人为我。有感情地朗读,欣赏语言美。
h. 四五十年后,这位老人又一次来到了这条街上,他感慨万千,说到“这里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想象一下,什么变了?没有改变的又是什么呢?
l. 这么多年过去了,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奇丽的景色没变,那奇特的民族没有变。此时,季老先生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想想梦里都有什么。
(四)总结:幻灯片出示板书。在德国,大家种花都是给别人看的,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
(五)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然后想想在以后应该怎样做,最后用雄壮的声音告诉所有的人,我们以后做事的原则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板书: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美
高尚的人生境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