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问题,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主导方针的指导下,以生态环境的成本和价值为核算内容的绿色会计受到人们的关注、认同与肯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将日益受到重视并丰富和完善会计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力量。本文简要的从绿色会计的概况和如何发展作以探讨,旨在就绿色会计在我国的设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绿色会计 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会计的概述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ant)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和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进入21世纪以后,环境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更广泛的重视。为了保护自然与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同步发展,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和环境赔偿责任也越来越大,因此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反映和控制职能的会计应该对环境方面的支出、收益进行反映和控制。绿色会计就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评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基本目标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
二、绿色会计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绿色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绿色会计准则尚未出台,致使绿色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在我国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以及传统会计方法与绿色会计之间存在矛盾。
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忽略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在发展经济中所付出的环境代价是非常大的。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地方局部发展与全局环境保护在利益上存在冲突,造成了相关法律执行不严格。这些都会使绿色会计的发展失去有利的社会环境。传统会计是为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而服务的,它认为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资产负债才有价格,才能在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会计核算的内容,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经营成本,这样不仅使利润虚增,更为严重的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绿色会计则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并赋以价值和价格,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在核算范围上的差异导致了绿色会计融入传统会计的困难。
(二)我国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绿色会计准则。
尽管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会计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但遗憾的是环境会计研究还停留在学者们的书本里,未形成实质性的会计准则,还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要求。企业设立相关的会计科目少,并且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企业对已发生的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的会计反映明显不足。企业对构成环境负债的或有事项存在侥幸,因此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从而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财务风险。
(三)缺乏相关的专业实务人才
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主要是学者进行的,由于没有开设绿色会计的相关培训,导致企业中懂得绿色会计的人才并不多,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绿色会计遭遇到社会基础十分薄弱的问题,这成为我国企业中实行绿色会计的障碍。
三、对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的建议
(一)制定相关法律体系,创造绿色会计实施的大环境。
绿色会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含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涵盖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因此,必须突出系统性原则,从理论到实践,从产品到市场,从企业到社会,从资源到环境,从国内到国际,从宣传到立法,从价格变动到公众生活等,方方面面都要系统研究。特别是环境与发展这一对矛盾,必须坚持双赢的原则,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不能象体育竞技那样只有一个赢家,必须保证做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原则,同时还要保持产品流通秩序和社会的稳定。这些都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来调节。推行绿色会计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制约束性。我国在这方面仍然停留在政府的法规层面上,这种现状不能保证绿色会计的实施与推行。所以应加强绿色会计的法律体系建设,从而推动我国绿色会计早日实现。
我们应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绿色会计和资源法规层次模式,即四层次法规模式:会计法、相关资源及环保法→绿色会计基本准则→绿色会计具体业务准则→企业内部绿色会计核算方法,根据这个模式,进一步对原有的有关法律条文加以完善,同时加速这方面的立法,使绿色会计能够得到稳定有效的实施。
另外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环境和资源意识,督促其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无偿和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干预绿色会计的发展,让其落到实处。
(二)建设绿色会计制度体系。
绿色会计制度体系的核心是要完善绿色会计准则,建立绿色会计制度,设置绿色会计的假设、原则、核算对象、程序与方法、计量基础以及报告体系,并对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绿色会计规范成龙配套,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强制性规定企业对环境资源信息做出最低限度的披露。考虑到企业的运行模式差异,建议可将上市公司列为绿色会计实施的先行者和主体。通过试点解剖,在完善绿色会计制度之时,摸索其他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至少有环保审核制度、传统会计信息与绿色会计信息的融合与协调制度、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绿色会计人员在岗教育制度、绿色会计奖惩制度等等需要建设。同时还要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即政府对于资源的使用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的措施,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疑将导致其耗尽和恶化,也不利于绿色会计的发展。
(三)优化人员素质和专业教育。
必须将绿色会计的实施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从最基础的社会教育和观念培养做起。在大中专院校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并通过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绿色会计培训工作,达到优化绿色会计核算的目的。同时尽快筹建中国绿色会计研究会,将绿色会计继续教育不间断地进行下去。
(四)加强适当的会计理论引导。
政府应当不断地引导会计界在绿色会计方面作些研究,或者成立绿色会计理论及运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出相应成果,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进绿色会计理论早日与实践相结合,使绿色会计能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总之,在经济活动中,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政绩观,推动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模式转变,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促进绿色会计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
资源和环境不仅是当代人,也是子孙后代共同赖以生存的条件和财富,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融入绿色会计的理念及方法,必然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发展的一大趋势。
关键词:绿色会计 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会计的概述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ant)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和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进入21世纪以后,环境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更广泛的重视。为了保护自然与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同步发展,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和环境赔偿责任也越来越大,因此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反映和控制职能的会计应该对环境方面的支出、收益进行反映和控制。绿色会计就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评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基本目标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
二、绿色会计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绿色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绿色会计准则尚未出台,致使绿色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在我国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以及传统会计方法与绿色会计之间存在矛盾。
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忽略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在发展经济中所付出的环境代价是非常大的。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地方局部发展与全局环境保护在利益上存在冲突,造成了相关法律执行不严格。这些都会使绿色会计的发展失去有利的社会环境。传统会计是为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而服务的,它认为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资产负债才有价格,才能在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会计核算的内容,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经营成本,这样不仅使利润虚增,更为严重的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绿色会计则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并赋以价值和价格,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在核算范围上的差异导致了绿色会计融入传统会计的困难。
(二)我国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绿色会计准则。
尽管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会计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但遗憾的是环境会计研究还停留在学者们的书本里,未形成实质性的会计准则,还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要求。企业设立相关的会计科目少,并且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企业对已发生的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的会计反映明显不足。企业对构成环境负债的或有事项存在侥幸,因此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从而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财务风险。
(三)缺乏相关的专业实务人才
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主要是学者进行的,由于没有开设绿色会计的相关培训,导致企业中懂得绿色会计的人才并不多,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绿色会计遭遇到社会基础十分薄弱的问题,这成为我国企业中实行绿色会计的障碍。
三、对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的建议
(一)制定相关法律体系,创造绿色会计实施的大环境。
绿色会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含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涵盖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因此,必须突出系统性原则,从理论到实践,从产品到市场,从企业到社会,从资源到环境,从国内到国际,从宣传到立法,从价格变动到公众生活等,方方面面都要系统研究。特别是环境与发展这一对矛盾,必须坚持双赢的原则,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不能象体育竞技那样只有一个赢家,必须保证做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原则,同时还要保持产品流通秩序和社会的稳定。这些都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来调节。推行绿色会计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制约束性。我国在这方面仍然停留在政府的法规层面上,这种现状不能保证绿色会计的实施与推行。所以应加强绿色会计的法律体系建设,从而推动我国绿色会计早日实现。
我们应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绿色会计和资源法规层次模式,即四层次法规模式:会计法、相关资源及环保法→绿色会计基本准则→绿色会计具体业务准则→企业内部绿色会计核算方法,根据这个模式,进一步对原有的有关法律条文加以完善,同时加速这方面的立法,使绿色会计能够得到稳定有效的实施。
另外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环境和资源意识,督促其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无偿和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干预绿色会计的发展,让其落到实处。
(二)建设绿色会计制度体系。
绿色会计制度体系的核心是要完善绿色会计准则,建立绿色会计制度,设置绿色会计的假设、原则、核算对象、程序与方法、计量基础以及报告体系,并对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绿色会计规范成龙配套,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强制性规定企业对环境资源信息做出最低限度的披露。考虑到企业的运行模式差异,建议可将上市公司列为绿色会计实施的先行者和主体。通过试点解剖,在完善绿色会计制度之时,摸索其他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至少有环保审核制度、传统会计信息与绿色会计信息的融合与协调制度、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绿色会计人员在岗教育制度、绿色会计奖惩制度等等需要建设。同时还要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即政府对于资源的使用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的措施,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疑将导致其耗尽和恶化,也不利于绿色会计的发展。
(三)优化人员素质和专业教育。
必须将绿色会计的实施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从最基础的社会教育和观念培养做起。在大中专院校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并通过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绿色会计培训工作,达到优化绿色会计核算的目的。同时尽快筹建中国绿色会计研究会,将绿色会计继续教育不间断地进行下去。
(四)加强适当的会计理论引导。
政府应当不断地引导会计界在绿色会计方面作些研究,或者成立绿色会计理论及运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出相应成果,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进绿色会计理论早日与实践相结合,使绿色会计能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总之,在经济活动中,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政绩观,推动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模式转变,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促进绿色会计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
资源和环境不仅是当代人,也是子孙后代共同赖以生存的条件和财富,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融入绿色会计的理念及方法,必然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发展的一大趋势。